華陽太後詢問了移民來源和初期保障,關內侯則關心築城對關中勞力的影響及宗室可能承擔的責任。
秦臻皆能提出可行的方案或替代之策,滴水不漏。
呂不韋沉默片刻,再次開口,拋出了最後一個、也是最致命的現實問題“左庶長所構想的遠景,確實令人神往。
然眼前之局,你如何篤定李牧必勝匈奴?
若……天不遂人願,匈奴竟勝了呢?我大軍貿然北上,豈非羊入虎口,自蹈死地?
此乃傾國之戰,不可不慮。”
秦臻迎著他審視的目光,神色坦然“相邦所慮,乃兵家至重,臣亦日夜思之,寢食難安。
然,臣斗膽斷言,匈奴此戰,必敗無疑。”
他略微停頓,拋出了一個足以撼動人心的依據
“臣之所以有此斷言,是因為臣已和暫居鬼谷學苑的廉頗老將軍,已共同推演戰數無數次,將匈奴十余年來的襲擾路徑、作戰習性、兵力調動,盡數拆解剖析。”
“廉頗?”
這個名字,讓在座三人瞳孔皆是一縮。
“老將軍縱橫北疆數十載,對胡騎那套‘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的習性,早已了然于心。
趙國與匈奴此番交鋒,李牧之戰略戰術核心精髓,‘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堅壁清野,車城絕路,弩兵破鋒,騎軍掩殺’,臣與之日夜研討,廉頗亦認同此策可行性極高。
他更親口斷言,此戰,足可讓匈奴數十萬精騎,盡數折戟于代北的崇山峻嶺之間。
故,臣有九成把握,匈奴主力,此役之後,必遭重創,此乃我大秦千載良機之基石。”
“廉頗……”
呂不韋捻須的手指徹底停住,深深地看著秦臻,眼神復雜無比。
華陽太後和關內侯,也陷入了更深的思索。
這位趙國宿將的威名與對匈奴的了解,無疑為秦臻的論斷賦予了難以辯駁的分量。
廉頗如今在秦國,其經驗價值,此刻顯現無遺。
一時間,後殿再次陷入沉默。
秦臻的解答環環相扣,從戰略必要性、可行性、時機把握、到戰術保障,幾乎堵住了所有質疑的缺口。
而後三人眼神交匯,無聲地交換著意見。
河套之利,確實令人心動;
廉頗的背書,更增添了分量;
而嬴政堅定的態度,也清晰地傳達了他的決心。
所有的質疑,似乎都被那張巨大的地圖、那冷酷的蠶食戰略、以及廉頗這個名字堵了回去。
良久,華陽太後緩緩開口,語氣已然松動
“若…真能如左庶長所謀劃,築城屯田,步步為營,永絕北患,倒也不失為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哀家,允了……
只是,耗費甚巨,民力維艱,務必慎之又慎。”
“太後憂國憂民,老夫感佩。築城移民,所需錢糧民夫,絕非小數。”
關內侯立刻接口,看向嬴政,語氣堅定“大王,宗室願為築城戍邊,籌措錢糧民力,傾盡全力,責無旁貸。當令各封君、勛貴,量力輸助。”
最後,呂不韋長長吐出一口氣,目光從輿圖上收回,落在秦臻臉上。
那目光中包含了審視、權衡、一絲隱晦的忌憚,最終化為一種帶著警示的、沉重的認可“左庶長籌謀之深遠,布局之宏大,思慮之周詳,臨機之決斷,令人嘆服。
不韋……再無異議。”
他頓了頓,聲音低沉了幾分,帶著一種無形的壓力“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河套亦非坦途。
望一切,真能如左庶長所謀劃那般順利,莫要辜負了大王之信重,莫要辜負了太後之期許,莫要辜負了宗室之傾力,更莫要辜負了前線將士之熱血與邊民之期盼……才好。”
這番話,既是妥協,也是將巨大的責任壓在了秦臻肩頭。
見此,秦臻再次躬身,姿態謙遜而堅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臣自當殫精竭慮,不負大王信重,不負太後、相邦、關內侯及諸公期許。
縱有萬難,亦當披荊斬棘,為我大秦,奪此王霸之基。”
翌日,章台宮正殿,大朝會。
當嬴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發兵河套,犁庭掃穴,永絕北疆之患”的決策時,殿內出現了片刻的寂靜。
許多不明就里的官員,臉上寫滿了震驚、疑慮,甚至一絲恐慌。
北擊匈奴?奪取河套?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戰略轉向。
這听起來像是一場瘋狂的賭博,而非深思熟慮的國策。
然而,這份寂靜並未持續多久。
華陽太後、呂不韋、關內侯三人雖未直接發言,但其門下或親近的重臣,早已在昨夜或今晨得到了暗示或明確指令。
御史大夫、治粟內史、國尉府屬官等關鍵位置的官員紛紛出列,引經據典,詳陳出兵河套的戰略意義、可行性與必要性。
他們的邏輯清晰,數據詳實,顯然是經過了精心的準備。
反對的聲音,並非沒有。
幾位較為保守或與呂不韋政見略有不和的大夫,硬著頭皮出列,提出了關于耗費巨大、氣候苦寒、路途遙遠、以及是否會影響東進戰略的擔憂。
“大王,匈奴飄忽不定,草原廣袤,恐難尋其主力決戰,勞師遠征,靡費國力啊!”
“北地苦寒,士卒恐難久持……”
反對聲一出,引來不少附和。
但這些聲音,很快被支持者引用秦臻昨日在後殿提出的詳細方略,一一駁斥。
更重要的是,嬴政高踞王座,意志堅決;華陽太後靜默無聲;呂不韋立于文臣之首,神色平靜無波;關內侯亦閉目點頭,並無反對之意。
這無聲的默契,就是一種強大的支持信號。
見此,百官瞬間了然此乃定策,廟算已成,還有什麼可爭論的?
當呂不韋最終在朝堂上,以總結式的語調肯定了出兵計劃的“可行性與深遠利益”,並強調了“廟算已定”、“當戮力同心”時,最後的微弱異議也徹底消散。
“臣附議,此乃拓土安民、功在社稷之壯舉!”
“伐狄攘夷,護我疆土,臣等萬死不辭!”
“大王聖明!河套沃野千里,得之則國富民強,築城以守,胡騎難越雷池!”
“為北境萬千百姓計,此戰當行!”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