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哀歌

第469章 三利共贏之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癲參偬y本章︰第469章 三利共贏之策

    言罷,甘羅對著呂不韋深深稽首,繼續闡述道“羅若持相邦節杖,出使邯鄲,非為助燕,實為我秦國謀利。只需小子憑這三寸之舌,面見趙王偃,洞燭其心,曉之以存亡利害,誘之以國之重利。

    小子當直言告之趙王偃燕王喜,反復無常之小人,秦國深知其性,故已拒其伐趙之盟。

    然燕王狼子野心,覬覦趙國河間膏腴之地久矣,其雖失我強秦臂助,難保不會因羞惱而單獨興兵犯境,侵擾趙國北疆。

    燕軍縱弱,若日夜襲擾,不亦如附骨之疽?

    況且,秦燕雖未結盟,然燕王此番異動,已將其覬覦趙國之心昭然若揭于天下。

    此等行徑,豈非視趙國無人,視大王如無物乎?

    此等奇恥大辱,趙國可能忍耐?趙王可能忍耐?

    大王新立,威儀未張,若任由燕國如此挑釁而無動于衷,豈非令諸侯恥笑?

    屆時,北疆烽煙不息,大王何以安枕?何以專心梳理朝政,安靖國內?”

    “然”

    甘羅話鋒再轉,語調變得循循善誘“秦國強大,兵鋒所指,山河震動。然小子將正告趙王我大秦此番不助燕伐趙,非懼趙也,乃憐趙國新喪,憫惜趙地百姓生靈,此乃仁義之舉。

    然,燕國挑動兵戈,禍亂鄰邦,若趙王坐視其囂張跋扈而不加以懲戒,何以彰顯公義?何以震懾宵小?

    趙國若欲化解此番北境兵禍之虞,更欲向我大秦證明,其有資格獲得這份‘體恤’,何不拿出誠意?”

    說到此處,甘羅攤開手掌,仿佛遞上一份盟約“不如主動割讓靠近燕國邊境的數座無關趙國腹心大局之城池,譬如河間附近的五座城邑,予我大秦?

    如此,一則,秦國得城,兵不血刃;

    二則,趙國亦得以騰出手來,名正言順地‘教訓’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燕國。奪其城池,掠其土地,以揚國威。”

    “此舉于我大秦與新王趙偃,乃三利共贏之策!”

    甘羅豎起三根手指,語速加快“其一,我大秦得此五城,勢力便可楔入趙燕之間,從此與燕國接壤,進可威懾燕代,退可鉗制邯鄲,此乃開疆拓土,鎖鑰之地;

    其二,小子會向趙王偃繼續剖陳利害若趙王主動割城予秦,此乃誠意示好、欲結秦趙之盟。

    我大秦王相,必欣然感懷趙王之深明大義,從此秦趙交好,互為睦鄰。秦國不再視趙國為敵,趙國的千里西境頓消壓力,趙王便可高枕無憂,安心坐穩江山;

    其三,以此區區五城,換取我強秦對大王君位的善意背書與默認,試問,若有大秦的支持立于大王身後,趙國國內那些心懷叵測的宗室勛貴,還敢輕舉妄動,自取滅亡嗎?此乃消弭內患之無價保障。”

    言罷,甘羅深呼一口氣,總結道

    “此乃以五城之地,換得趙國外無邊患擾攘、內消傾軋隱憂。趙王偃若稍有頭腦,權衡利弊,必覺此乃一本萬利之策,其利遠勝于區區五城得失。

    如此,我大秦便可不費一兵一卒,唾手而得趙之膏腴五城,更可坐觀燕趙相斗,坐享其成,豈非不世之奇功?”

    待甘羅闡述完,廳堂內一片寂靜,謀士們臉上的懷疑、不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震驚與思索。

    甘羅此計,巧妙地將趙國的內憂外患、燕國的貪婪野心、秦國自身的戰略威懾力以及趙偃急于穩固權位的心理,環環相扣地編織在一起。

    呂不韋的目光,亦是緊緊鎖在甘羅身上,眼中閃爍著驚異、贊賞與深深的沉思。

    甘羅的計劃,完全契合了他“坐視趙國自亂”的核心戰略,甚至比他預想的更為精妙、更為“劃算”。

    不動兵戈,不耗國力,就能讓趙國割肉飼秦,同時驅趕趙國去撕咬另一個潛在敵人燕國。

    這簡直是將“遠交近攻”、“以鄰制鄰”、“坐收漁利”的邦交策略發揮到了極致。

    此策大膽、奇詭,卻又牢牢抓住了關鍵節點,趙偃恐懼的核心。

    他不得不承認,這極具操作性。

    然而,短暫的激賞過後,呂不韋的眉頭又習慣性地微微蹙起。

    他緩緩搖頭,目光落在甘羅尚顯稚嫩的臉龐上,語氣帶著慎重與一絲不易察覺的顧慮“甘羅,你所言鞭闢入里,此計匠心獨運,立意高遠,確乎精妙。然…你可知此行之險?”

    他頓了頓,身體前傾,直言道

    “趙國雖逢內亂,然廟堂之上並非盡是庸碌之輩。趙偃性情乖戾,身邊亦有奸佞如郭開者。

    你年僅束發,人微言輕,縱然有甦秦張儀之辯才,然孤身周旋于狼虎之穴,面對一國新君及其環伺的奸佞,恐難令其心生敬畏,令其信服。

    此重任,非經驗老辣、位高權重、威儀足以懾服群小的使節,恐難擔當。”

    束發之年,是呂不韋擺在明面上最直接也最現實的質疑。

    “束發之年?”

    甘羅聞言,非但沒有半分退縮畏怯,反而挺直了腰板。

    一股沛然莫御的銳氣與鋒芒自他身上勃然而發,毫無懼色地迎向呂不韋審視的目光。

    “相邦此言差矣!”

    甘羅清越的聲音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古語有雲‘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昔項橐七歲,便能設難孔夫子,為聖人師,甘羅年齒雖只十二,心智亦非懵懂無知之稚童!更況……”

    他微微一頓,語氣陡然加重,帶著一種近乎無畏的氣勢,一字一頓地反問道

    “當今秦王登基之時,不亦是束發之年乎?”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緊接著,甘羅的聲音更加激昂“敢問相邦,秦王之雄才偉略,可曾因其年少而有半分減損?其駕馭朝堂、洞察萬里之能,可曾因其年紀而被任何人輕視?

    而今秦王之威儀魄力,天下誰人敢以‘年少’而輕視之?”

    甘羅目光灼灼,逼視著呂不韋,發出了最後的詰問“相邦,年齡,豈能成為衡量才能、擔當大任之唯一尺度?

    甘羅雖年少,然胸中自有丘壑。

    秦王以少年之身而御天下,甘羅為何就不能以少年之軀,為秦王、為相邦、為我大秦社稷,出使強趙,謀取城池?

    若因區區束發之年而怯懦不前,甘羅又有何面目立于相邦門下,妄談為秦效力?”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哀歌》,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哀歌第469章 三利共贏之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哀歌第469章 三利共贏之策並對大秦哀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