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趙佾因听到“感同身受”而充滿一線期待而微微抬起的臉,話鋒卻陡然一轉
“然,邦交事大,質子之約,乃先趙王與寡人親立之國書信諾,維系兩國和平之基石,自有其不可輕廢之禮法章程,非一人一事可改。
春平侯,汝乃趙國先王親命之質,入秦之前,便已簽下國書。
此乃秦趙兩國之約,寡人身為此約之主,便負有護爾周全之責,豈能因一人之哀思私情,而輕廢邦國禮儀,擅放質子歸國?
此非寡人薄情,實乃國之信義不可違。”
嬴政頓了頓,看著趙佾猛然抬起的、寫滿難以置信和絕望的臉龐,繼續說道
“況,據寡人所知,趙國新君偃,已在邯鄲龍台宮即位,國喪大禮自有新君主持操辦,名正言順。
新君初立,國事亦千頭萬緒。
汝身為…前太子,身份尤為特殊敏感。”
嬴政刻意加重了“前太子”三字,如同冰錐刺入趙佾的心。
“若此時貿然歸國,于邦交之禮不合,于趙國新君之位不穩,更易滋生無窮事端,徒令趙國朝局動蕩,黎民不安,此絕非先趙王在天之靈所願見。
寡人留春平侯于此,亦是出于周全考量,免汝卷入風波,遭無妄之災。寡人身為一國之君,當以兩國邦交大局為重,維系此來之不易之邊境安寧。
故…春平侯所求歸國之請,恕寡人實難應允。
此非寡人不仁,實乃為國為民,不得不為之。”
“秦王!”
趙佾猛地直起身,眼中血絲更甚,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駭和最後一絲不甘的掙扎“那趙偃!他…他…他…”
他想控訴,想嘶吼出趙偃的陰謀,想揭露巫蠱案的真相,想訴說自己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趙偃的篡位,是竊國之賊。
然而,就在他欲將滿腔血淚控訴傾瀉而出的瞬間,目光卻撞上了嬴政那雙深不見底、仿佛洞察一切的冰冷眼眸時,所有的控訴和吶喊都硬生生卡在了喉嚨里。
他猛然意識到,眼前的秦王,那雙洞悉人心的眼楮背後,或許比任何人都清楚趙偃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王位的。
甚至…秦國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他不敢想,更不敢質問。
他沒有那個資格和能力,質問眼前這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虎狼之君。
況且,秦王根本不在乎趙國的王位由誰繼承。
他在乎的,只是哪個趙國君主能讓秦國以更小的代價、更快的速度吞並趙國。
趙偃的愚蠢、狂妄、倒行逆施,在秦王眼中,恐怕是比一個穩重守成的趙佾更有價值的“優點”
“秦王…”
趙佾的聲音瞬間低了下去,仿佛被抽走了所有脊骨,只剩下無力的哀鳴“求秦王…求秦王念在人倫之情…網開一面…”
“人倫之情,寡人豈能不知?豈能不念?”
嬴政的語氣似乎帶上了一絲極淡的、幾乎無法察覺的“理解”。
但這絲“理解”,更像一根冰冷的針,扎進趙佾的心里“然國事為重,此乃君王之本分。春平侯,汝乃明理之人,飽讀詩書,當知國事家事,孰輕孰重,孰緩孰急。
安心在咸陽住下,寡人自會命太官令好生照料汝之起居用度。
待趙國新君穩固朝局,國喪大禮完畢,兩國邦交事宜妥善餃接,再議歸期不遲。”
這“不遲”二字,如同一個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遙遙無期。
這番話,字字句句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地將責任推給了“邦交禮儀”、“新君穩固”、“趙國安全”,徹底堵死了趙佾所有的希望。
嬴政的眼神平靜而堅決,沒有任何轉圜的余地。
一直沉默旁觀的秦臻,輕輕嘆了口氣,似是不忍,又似是提醒“春平侯,還請節哀順變,保重貴體。
趙國新君即位,已成定局,四海皆知。
質子歸國,關乎國信根本,大王非不欲成全春平侯孝義之心,實乃國事維艱,牽一發而動全身。
其中苦衷,還請春平侯體諒一二。暫居咸陽,靜觀其變,方為上策。
相信以趙國新君之明德,必能妥善處理國喪事宜,安撫臣民之心。”
他的話听似勸慰,實則徹底封死了趙佾的期望,並再次強調了“趙國新君”的合法性。
“先生所言甚是。”
聞言,嬴政點了點頭,最終蓋棺定論,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終結“正是此理。劉高,春平侯哀毀過甚,心神激蕩,好生攙扶,送其回上林苑休息。
著太醫令遣良醫隨行診視,務必確保無恙。”
“喏!”
劉高立刻躬身領命,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試圖攙扶起癱軟在地、面如死灰的趙佾。
此刻的趙佾,額頭依舊抵著冰冷的地磚,絕望的淚水無聲地滑落。
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嬴政的拒絕,冷酷而徹底,將他心中殘存的最後一絲幻想與歸國的希望,徹底擊得粉碎。
“謝…謝秦王…體恤…”
趙佾沒有再哀求,也沒有再爭辯。
他的聲音微弱得幾乎听不見,每一個字都像是在滴血。
他任由劉高和另一名內侍將他從地上架起,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勉強對著御階上那個模糊的身影,行了一個僵硬而絕望的叩拜之禮。
隨後失魂落魄地轉過身,一步一頓,踉蹌著、被半攙半架著拖曳向那扇象征著囚禁的、巨大而沉重的殿門之外。
那蕭索淒涼的背影,充滿了無邊無際的絕望與淒涼。
待殿門完全關閉,只剩下嬴政與秦臻兩人時,嬴政臉上那屬于君王的、令人不敢直視的威嚴悄然褪去幾分。
他的目光轉向秦臻,問道“先生,寡人觀趙佾此人,已不復昔日趙國太子之姿。依先生之見,此子究竟如何?其心可測否?”
聞言,秦臻的目光也從關閉的殿門收回,眼中並無波瀾,他微微躬身,聲音平穩如常
“回大王,臣觀趙佾,其心志已如朽木,轟然摧折,徒留形骸。
昔日儲君之位,他看似沉穩老練,進退有據,實則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錯失良機,此非韜晦,乃懦弱無能之本性使然。”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