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甘羅連連點頭,深以為然,隨即也坦露自己的心思“蕭兄用心深遠,羅受教了。家父與祖父皆言,秦相呂公,文韜武略,胸襟廣闊,門下英才濟濟。
羅此來,一則拜見相邦,聆听教誨,不負引薦之恩;
二則希冀能有機緣,見識一番相府門客之風華氣度。若能參與其中些許事務,哪怕只是謄抄文書、整理卷冊,得以增長見識,磨礪才干,亦是羅之大幸。
羅入相府後,若得相邦留用,想來亦需時日熟悉相府庶務。
待諸事稍定,羅定當趕往學苑尋兄。
屆時不僅要與蕭兄分享見聞,更要向那位秦先生請教一二,听聞他于‘法’、‘勢’、‘術’之道的見解。”
“好極。”
蕭何展顏一笑,眼中也充滿期待“屆時,何正好與甘兄分享這幾日所見所思。秦法精嚴,體系完備,必有可驚可嘆之處,細察之下,亦或有可琢可議之瑕。你我共析之,豈不快哉!”
兩人邊走邊談,不知不覺間已穿過熱鬧的咸陽市坊,踏上寬闊的渭橋。
橋下渭水湯湯東流,橋北不遠,一片威嚴宏大的府邸群便映入眼簾,其中最顯赫的一座,門前矗立著丈余高的巨大玄鳥圖騰旗,且立著八名手持丈二長戟的魁梧衛士,眼神銳利,警惕地掃視著周遭。
府門高大厚重,門楣之上高懸“相府”二字。
府邸周圍的氣氛,明顯比其他地方更為肅穆緊繃,連過往的行人車馬無不自覺放輕腳步,壓低聲音,臉上帶著敬畏之色匆匆而過。
“蕭兄,相邦府……到了。”
甘羅停下腳步,望著那氣派森嚴的門庭,少年眼中最後一絲旅途的輕松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鄭重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蕭何也停下腳步,鄭重拱手道“甘兄,相府重地,非尋常所在。前路珍重,盼早日再會。”
接著,蕭何敏銳地察覺到,相府守衛的戒備程度,似乎比城門更甚,空氣中彌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隨後,甘羅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氣,隨後上前,將路引文書及那份引薦信函遞給門前一位看似頭目的門吏“楚國士子甘羅,持秦相邦引薦信函,特來拜謁相邦,煩請通稟,有勞了。”
那門吏接過文書,仔細查驗了上面的印記和甘羅的相貌,緊繃的臉上緩和了些許,語氣也帶上了一絲應有的、甚至稱得上“客氣”的意味“原來是甘士子,相邦早有吩咐,若甘士子持書前來,無需通稟,直接引入府中即可,請隨我來。”
說著,他側身讓開大門旁一扇略小的側門。
“多謝尊駕!”
甘羅微微欠身謝過門吏,隨即轉身,向幾步之外靜候的蕭何深深一揖,朗聲道“蕭兄,相府已至,多謝一路同行,照拂之情,羅銘記于心。你我便在此別過,待羅拜會過相邦,安頓妥帖,定當盡快趕往鬼谷學苑尋訪蕭兄,再續函谷路上未盡之論。”
蕭何亦是長揖回禮,聲音沉穩而真摯
“甘兄言重了。一路同行,砥礪學問,實乃緣分。
相邦府重地,何不便久留。惟願甘兄于此龍蟠虎踞之地,一切順遂,鵬程萬里。何便在學苑,掃徑烹茶,靜候佳音。”
言罷,他再次深深看了一眼那幽深的相府門洞,仿佛能感受到其中暗流涌動。
“借蕭兄吉言!蕭兄保重!”
甘羅展顏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少年人的蓬勃朝氣,亦蘊含著對即將展開的新篇章的無限憧憬與堅定。
他不再多言,再次拱手告別,隨即轉身,挺直腰背,跟隨那門吏頭目,邁步踏入了府邸,身影很快消失在門內的陰影之中。
蕭何目送甘羅進入相府,直到那扇沉重的側門在他眼前緩緩合攏。
他靜立片刻,仿佛在感受著周遭那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幾乎凝固的空氣,那是權力中心特有的、混合著威嚴、窺伺與無形硝煙的氣息。
抬眼看了看天色,日頭偏西,仍在未時,時辰尚早。
他不再停留,轉身離開這威勢赫赫的府邸區域。
步履從容,心思卻已飛速運轉開來。
踐行方才所言,他並不急于立刻出城前往遠郊的鬼谷學苑。
這咸陽城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秦法大典,他需要仔細研讀。
略一沉吟,蕭何便向路邊一位看起來像是本地人的老者打听了一下咸陽內史府戶籍所的位置。
得知就在前方不遠處的官署區後,他便沿著老者指引的方向穩步走去。
他清楚在這秦法森嚴之地,身份憑證乃是行走的第一要務。
不多時,一片規制森嚴、門庭開闊的官署建築群便出現在蕭何眼前,其中一座門庭開闊,門楣上懸掛著醒目的“咸陽內史府•戶籍所”木牌。
門口並無喧囂,院內數名吏員坐在條案後,神情專注,有條不紊地處理著事務。
廳內雖人來人往,前來辦理各種戶籍、驗傳事務的人不少,卻異常安靜,只聞紙張翻動聲、吏員低聲核問聲、以及刀筆刻錄在竹簡木牘上發出的“嚓嚓”聲,或有銅印蓋落的鈍響,一切都透著一種明確而高效的秩序感。
牆上懸掛著辦理各類驗傳的流程圖示,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蕭何依著圖示指引,遞上自己的路引文書,說明來意。
負責辦事的吏員接過他的路引文書,隨即抬眼打量蕭何本人,對照文書描述,很快便開始辦理。
待吏員查驗文書無誤,詢問了幾個諸如籍貫、入秦緣由、預計停留時間、臨時居所意向等問題後,便取出一塊打磨光滑的長方形小木牌,用刻刀刻下了蕭何的姓名、籍貫、體貌特征以及“臨時驗•游學”與有效日期等字樣。
最後在指定位置,加蓋了咸陽內史府的方形銅印。
整個過程簡潔利落,無需多費口舌,前後不過一刻鐘。
隨後,吏員將刻好的木牌和一個寫著編號的竹簽遞給蕭何,語氣平板如宣讀律文“暫驗收好,時效三十日。三十日內,憑此牘可在咸陽城內通行無礙。
若需長久居停,尋得固定居所後,須憑此牘與居所主家契書或里正出具的保狀文書,來此更換正式的咸陽戶籍驗傳。
竹簽為日後換取正驗之用,需妥善保管,離境或換取正驗時,竹簽需交回。
切記時限,逾期未換而滯留者,嚴懲不貸。”
“喏,謹記吏君教誨。”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