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哀歌

第254章 辯駁陰陽術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癲參偬y本章︰第254章 辯駁陰陽術士

    秦臻稍稍頓了頓,隨後接著郎朗道︰

    “況且,無為並不意味著完全無所作為,其真意乃是指不過度去干擾和擾亂民眾的生活,讓萬事萬物遵循自身的規律發展。

    秦國之法,從律法條文的制定,到各級官吏的執行,皆是在保障民眾權利,給予發展空間,看似政令繁多,實則是在‘有為’中實現‘無為而治’的精髓。

    秦國一系列舉措,皆是在引導百姓走向安定和繁榮,而這,其實也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一種‘自然’選擇。

    待天下真正實現太平之後,秦國自然會依據彼時的實際情況調整策略。

    到那時,定能讓民眾能夠在一個穩定、安寧的環境中休養生息,而無為而治的理念,自可順利推行。”

    “人為干預過多,必然會破壞自然的循環規律。秦國以嚴苛律法來約束百姓,大小事務皆有律法管制。這無疑讓百姓失去了他們原本應有的自由天性。”道家老者卻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反駁道。

    秦臻挺直脊背,堅定地回應道︰“律法並非束縛自由,而是保障自由!”

    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眾人,流露出悲憫之色,繼續慷慨陳詞︰“在這混亂的世道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以保障,又怎能奢談自由?

    秦國之法,細致入微,從農耕漁獵,到商賈行旅,皆有章法可循,旨在讓百姓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春耕之時,官府督促耕種,提供良種;秋收之際,又確保糧谷歸倉,免受掠奪。

    律法嚴明,盜賊不敢肆意妄為,良民得以安心營生。

    只有在這樣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中,百姓才能真正去追求屬于他們的自由。

    可以在勞作之余,與家人共享天倫;可以在學有所成後,游歷四方施展抱負。”

    聞言,這位道家老者默默頷首,目光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便不再言語。

    一時間,論道場里鴉雀無聲,眾人皆沉浸在秦臻的這番言論之中。

    有人微微皺眉,似乎在心底反復咀嚼著每一句話;

    有人則目光放空,思緒飄遠,思索著自家信奉的學說在這亂世之中,究竟有著怎樣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又該如何在這亂世,為蒼生尋得一條出路。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人對秦臻的觀點表示贊同,認為他所言句句在理,剖析精準到位;但依舊有更多人,對他的言論提出了尖銳的質疑和反駁。

    面對這些截然不同的聲音,秦臻不慌不忙,引經據典,一一回應。

    其犀利的言辭、縝密的邏輯,讓在場眾人皆暗暗佩服。原本有些對他的觀點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自覺地陷入沉思,開始重新審視起來。

    “哼!”

    然而,就在秦臻向眾人繼續闡述著法家在當下如何契合時勢、具有諸多優勢時,一道身影突兀地從席位中站起,險些踫翻了面前案幾上的茶盞。

    此人未發一言,只是冷哼一聲,那聲音里裹挾著濃濃的不屑與質疑。

    仔細瞧去,他身著一襲玄色長袍,袍上繡著繁復的陰陽魚圖案,正是陰陽家獨有的服飾裝扮。

    他這突如其來的冷哼聲,瞬間打破了現場原本專注于聆听秦臻言論的氛圍。

    原本或專注、或思索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這術士面色冷峻,嘴角勾起一抹略帶嘲諷的冷笑。

    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在寂靜的場中顯得格外清晰︰“秦先生所言,實在難以令在下苟同。秦法看似嚴謹高效,可依我之見,這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真正能夠掌控天地萬物的根本,絕非人力所定之法,而是陰陽之道。

    世間萬物,皆分陰陽,陰陽平衡則萬物昌盛,陰陽失調則災禍叢生。

    若不能順應陰陽,即便一時之間憑借嚴苛律法使得國力看似強盛無比,可從長遠來看,終也難以逃脫盛極而衰、走向覆滅的命運......”

    他言辭犀利,直直刺向秦臻剛剛發表的言論核心。

    然而,面對這毫無預兆的突然打斷,以及這般毫不留情的反駁,秦臻卻並未表現出絲毫的惱怒之意。

    相反,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意。

    他慢慢整理了一下衣袖,隨後悠悠說道︰“術士所言,看似有理,實則大謬。所謂陰陽之道,玄之又玄,以其為根本掌控天地萬物,不過是虛幻之談。”

    說罷,他目光掃視一圈,眼神中帶著幾分不屑。

    秦臻停頓了一下,方才接著說道︰“試問,陰陽之道究竟如何具體指引治國理政?又如何切實保障民生安穩?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有效抵御外敵的入侵?

    這些問題,你,如何作答?”

    他的聲音逐漸拔高,帶著一絲質問的意味,直直盯著這陰陽家術士,目光中滿是壓迫感。

    隨後,他沒等術士開口作答,繼續說道︰

    “而我秦國所倡導的,是以嚴明的律法來規範民眾行為。使人人知曉可為與不可為,如此方能構建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

    在法的框架下,農者安心耕耘,倉廩得以充實。

    在律法的保障下,百姓不用擔心收成被無端剝奪,如此一來,糧食滿倉,百姓無饑餒之憂;

    工者專注技藝,器物得以精良。

    匠人們在工坊中,依照律法規定,專心鑽研工藝,打造出的器具皆屬上乘,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士者也會盡忠職守,國家自然得以穩固如山。

    朝堂之上,士大夫依據律法各司其職,盡心盡力為國家出謀劃策,使得國家在運轉中井然有序;

    當國家強大到足以順應時勢時,何談覆滅的可能?”

    他凝視著眼前的術士,而後繼續侃侃而談︰“反觀陰陽家,他們只是一味強調順應陰陽,卻無實際舉措。若遇災荒,是指望通過推演陰陽來消弭災禍,還是依靠我大秦所推行的興修水利、儲糧備荒等務實之舉?

    再者,若逢戰亂,是憑借那陰陽之術念幾句咒語,便能讓敵軍望風而逃?

    還是憑借法家訓練有素的軍隊與完備的軍事制度,在戰場上縱橫捭闔,御敵于國門之外?”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哀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哀歌》,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哀歌第254章 辯駁陰陽術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哀歌第254章 辯駁陰陽術士並對大秦哀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