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不知道你如何看這件事?”
林如海對這次張閣老提出的改稻為桑屬實是吃不透其中的利弊。
史信臉也是沉了沉。
“林姑父。你也知道,我們史家在江南浸潤了百年。
這江南之事,我還是有些知道的”
林如海忙給史信倒上了一杯茶。
“國公請說。”
“這件事情上倒是要看姑父如何想了。”
“哦?”
史信徹底的激起了林如海的念頭。
本來不過是史信來了他家,林如海和史信透透風,希望接下來朝中要有動作,史信能夠和他守望相助。
可不成想,這個他還沒有參透的事情,史信卻有見解。
“姑父一說這事,我便知道這事是從哪里出的。
那江甦布政使黃元路,今年布政浙江。
這黃元路此人姑父應當熟悉吧?畢竟您在揚州這麼許多年。
我去歲在揚州巡鹽時,這位布政使曾經和漕運總督胡大夏一起攔過我。
我便叫人查了此人。此人乃是張閣老門生。他的兒媳婦便是張閣老二子的嫡女。
此次浙江改稻為桑必是此人籌謀的。
若是姑父有心,我便讓我的人在江南查詢,怕是這個黃大人現在手中便有許多的綢緞坊。”
林如海搖頭。
“國公不必去查。
那黃元路是張閣老的人這事,我心中有數。至于織造上的事,也是明了。黃元路和體仁院的甄大人過往甚秘。
這並不為奇。我只是想著改稻為桑涉及國本,那糧食如何,稅收如何才是正題。”
林如海在江南十幾年,這些事還是知道的。
史信卻是呵呵的冷笑︰
“姑父怕是想多了!
這浙省多水患,桑苗卻要三年才能成。便是今年改了稻,明年若發大水,桑苗給淹了,百姓連救命的口糧都沒有!
哪還有後續。”
“哦?那張閣老他們所為何來啊?”
史信冷笑不止。
“這才是張閣老他們的根本目的。這五十萬稻田,怕是能成活不到一半。這樣,他們便可以將這些蠶絲指定他們的作坊來經營。
這是一層利。
而更大的利在于到是桑田被淹,糧食暴漲,黃元路便可以桑田保護為由,強收田畝。
那可是幾十萬畝的良田啊!”
林如海听了便倒吸一口冷氣。
“這,他們就不怕引起民變嗎?”
“民變?
既然他們想這樣做,那便早就想好如何解決了。現王子騰檢點九省軍事。怕他也是在彀中。”
林如海听了當即便拍了桌子。
“這幫王八蛋。他們拿百姓當什麼了了?
那億萬黎民的生死,難道他們只能看見銀子嗎?”
林如海喊了兩聲,忽然發現史信有些太平靜了。
便又看向史信。
“國公,這事情不能讓他們得逞。”
史信這才說道︰
“所以我要問姑父如何選擇。
既然知道到時候必出民變,張閣老這便是把刀柄遞到您手里了啊!
張閣老信心滿滿。可他太自信了,自信的以為在鬧大之前,他們便可以把事情搞定。
但是只要盯住浙江,那陛下便有辦法扳倒張閣老。
到時林姑父您第一輔臣便是您了。
不知姑父是以民為本,阻止了這場鬧劇。還是等日後他們事情發作,一次拿下張閣老一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