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大雪消融,春暖花開。
大地上一片復甦的景象。當然也包括飽含冬天雪災侵襲的大雍北部的匈奴。
浩瀚的匈奴草原,經歷了雪災侵襲後,這春暖花開之下,那被雪災凍死的牛羊肉再也存不住了。
眼看著匈奴草原便是一場大饑荒。
正所謂鄰居屯糧,我屯槍。大雍便是那愛屯糧的好鄰居。
匈奴單于集結了七十家部落。整騎兵十萬南下大雍劫掠。
只幾日,那匈奴兵突襲榆林邊鎮,直搗延安府。匈奴軍在關中大地肆意劫掠屠殺。
陝甘地方八百里急報報到了京城時已經近晚。
皇帝特宣了大臣議事。
金鑾殿上的青銅鶴燭台燎著幽藍火焰,將文武重臣的影子映得在蟠龍柱上搖晃。
加急的戰報摔在丹墀前,那封皮上暗紅的血漬尚未干透。
“大膽匈奴賊子!爾等蠻夷之輩,竟敢屢屢犯我邊境,燒殺劫掠,簡直罪無可赦!
眾愛卿,你們怎麼說?”
一句話,說的下面人等神色各異。
說起來,匈奴苦寒,慣願意入侵大雍劫掠。
大雍建立百多年,北部匈奴大規模的入侵就有四十多次。小規模的就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對于這事朝堂上的諸公真的很熟悉了。
甚至這抵抗匈奴,已經成為了一門駕輕就熟的生意。上下官員從這里刷到了大量的好處。
皇帝在上面盯著下邊。當即張閣老便出班,一臉義憤填膺的啟奏道︰
“陛下,匈奴惡賊現已破榆林,鐵騎三日可抵延安府!臣請陛下即刻調撥精銳兵馬,定要將這些蠻夷殺得片甲不留!
讓他們知道知道我們大雍的厲害。”
這時,一旁戶部尚書王懷德卻是出班潑了冷水。
“張閣老,這事怕是有些困難。
現在還未入夏,去歲的稅收結余以剩不多。夏稅還未開收。”
“現國庫還有多少銀子啊?”
“啟稟萬歲。不足兩百萬兩。朝廷處處用銀子,恐怕要是抵御匈奴,庫房最多也拿不出一百萬兩銀子。”
不想這大雍不過建國百余年,竟落魄到如此地步。
殿下的忠順王見皇帝皺眉。想了想,眼珠一轉便出班道︰
“兵家之道,貴在審時度勢。胡馬遠來,利在速戰。
我軍以逸待勞,正宜堅壁清野。待其糧秣耗盡、馬瘦人疲,再遣輕騎斷其歸路,必能大獲全勝。”
當即那忠順王的死對頭一等伯牛繼宗便出班說話厲聲道︰。
“忠順王爺,此言差矣,關中百姓現正身受涂炭。
朔風所至,稚子哀號于斷壁;胡騎經行,老弱委骨于荒煙。每聞更鼓,皆是冤魂夜泣之聲。
王爺難道要讓婦孺的鮮血染紅渭水,才想起揮師北上?
請陛下下旨令關中豪族響應自救。由三邊將領統領,先抵抗匈奴,然後迅速籌集糧餉,派兵北上殺敵。"
一時間,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
史信看著朝上眾臣吵嚷,不覺心底發寒。好一群國之棟梁,赤膽忠臣。
史信出班道︰
“陛下,籌措糧餉,還不知多久。
眾位大臣所言都有道理。
但是這關中之禍,事不容緩。臣願意先借給戶部三十萬兩銀子,請兵一萬。先行開拔去關中抵御匈奴。已結百姓倒懸。”
史信說完,大殿上為之一靜。
大家都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史信。
林如海也是急的忙出來說道︰
“靖國公,這匈奴不是南方蠻子。那可都是騎兵。
一萬兵馬過去,不過是揚湯止沸。起不到什麼作用。若是直接撞上匈奴主力,只一仗便會煙消雲散啊!”
史信卻是滿臉剛毅的說道︰
“關中百姓倒懸,我便是死在關中戰場,也是死得其所。若是能救得些百姓,給朝廷爭取些籌糧餉時間,便更是值得的 。”
林如海听了,卻是深受震撼。這史信當真是國之棟梁啊!
皇帝卻是沒有馬上答應。只一個再議,便把史信打發了。
開什麼玩笑,史信現在是皇帝第一打手,他哪里舍得史信去死呢?
朝堂上又是爭論了許久,也定不下一個主意。最後在吵嚷中結束了朝會。
下了朝,林如海便邀請史信回府細談。
正好史信也有些餓了。林如海便讓廚房上了酒菜,稟退了下人,然後和史信邊吃邊聊起來。。
“國公。你不能就這樣帶著一萬人去關中啊!我們還需從長計議啊!”
史信滿飲了一杯酒,斜眼戲謔看著林如海說道︰
“我在朝堂上看林姑父並不獻策。林姑父可是有贊同牛繼宗的意思啊?”
林如海的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盯盯的看著史信。半天把牙一咬,左右看了看,才小聲說道︰
“國公,我們兩個交情莫逆。
我便也不瞞你。
我確實有這個意思。”
“哦?
那可是太上皇的人啊?”
史信眼中的戲謔更濃了。
林如海看著,眼中卻是更加堅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國公,我之所言,全是公心。
我哪里不知這牛繼宗的事。
只是現在國事艱難,百姓時刻都在被屠戮 。我心不安啊!”
史信卻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個瘦弱老頭對百姓的擔憂。
嘆了一口氣。又喝了一杯酒,和林如海說道︰
“姑父。我了解你對百姓的擔憂
但是你入閣時間短,這北方戰事的事少有接觸。
今天我便給姑父講一講。”
“哦?願聞其詳。”
史信便把酒杯放下,稍微整理了下衣服。然後和林如海說道︰
“林姑父,是不是覺著朝上諸公都是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著想?
姑父錯了!他們半個都沒想過黎民百姓 ”
林如海听得一愣,剛要反駁,卻是住了嘴。然後繼續听史信說話。
“現在朝上大致分三個集團。
一便是文官集團。這是朝堂上最大的群體。
張閣老便是其中的領袖人物。
你或許覺著張閣老第一個出來請皇帝速速攻打匈奴,是為了百姓少受苦難。
可林姑父,你可知道。這歷年北拒匈奴,這糧餉運輸發放,都是張閣老帶頭的一系。
每年打匈奴的錢,大部都入了這些清官的 里。
他們才不會管百姓的死活。他們只擔心這漂沒有多少?”
“這……國公說話可要有證據。”
“當然!”
喜歡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請大家收藏︰()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