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投降鎮國軍的,舉個手!”呂景行率先舉起了他自己的手。
何有道看了看知府大人,又看了看同知大人,遂跟著舉起了自己的手。
二對一,這下不管嚴明哲如何想的,投降都已經成了定局,呂、何兩人雙雙將目光投向了嚴明哲,準備看他的意思。
“我覺得可以吧……”嚴明哲被逼無奈之下,只能默默點了點頭。
三人意見一旦達成一致,很快城頭上就掛起了一面白旗,見此情形,王塵終于是露出了一絲欣慰的微笑。
“大帥,濟南城投降了!”眾人無不興高采烈,能夠在沒有任何傷亡的情形下拿下濟南城,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濟南城門隨之大開,呂、嚴、何三人出城迎接鎮國軍,為了展示出鎮國軍最威武的一面,王塵下令全軍全裝備進城!
首先是前鋒營士兵,每四人一列,每人都扛著長槍走在最前面,所有人身上都穿著板甲,閃著銀光,晃的道路兩邊的百姓雙眼泛花。
“這鎮國軍的軍容可真整齊,瞧見沒,每個人前後左右之間的距離都保持的剛剛好!”有眼尖之人看出了一些門道,忍不住贊道。
“沒錯,而且你看他們身上穿的盔甲,還有手里拿的武器,都亮堂堂的,和咱們城里的叫化子兵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誰說不是呢,我敢打賭,鎮國軍士兵一個至少可以打咱們十個!”
長槍兵走完以後,緊接著又是火銃兵,雖然神火師沒有來,但現在各師中的火銃兵佔比都開始大了起來,一師的火銃兵主要由關大虎統領。
只見每個火銃兵都在銃口上套上了刺刀,當他們經過街道兩邊時,又造成了城中百姓的一陣熱議。
“那是火銃兵?”一些見多識廣之人不禁感嘆道︰“就是京城的神機營也不過如此了吧!”
“什麼?你們居然拿神機營來比鎮國軍?看到他們的手里的火銃沒有,不用火繩就能發射,就問你們神機營有這種先進的火銃嗎?”也有人反駁道。
接著是騎兵,雖然也足夠震懾人心了,但因為前邊的步兵已經帶給了城中百姓們足夠的震撼,騎兵反而沒有引起足夠的轟動,倒是惹的薩仁稍有不滿。
但最震撼的還是最後推進來的十二門紅夷大炮,每一門都重達兩千斤,長度約有一丈長,也就是三米多一點。
每門大炮都用炮車推動,兩門為一排,一共六排,進城後頓時引來了百姓的一陣驚呼。
“天哪,那就是紅夷大炮,當年咱們濟南城頭上都沒有這種大殺器,他們居然一出手就是十二門!”
“還好呂大人同意投降了,不然咱們定然不會是鎮國軍的對手,只會徒增傷亡罷了!”一些有自知之明的人連聲嘆道。
此時王塵的中軍營終于進了城,已經在城門口恭迎多時的呂景行等人立即搶步上前,往王塵的坐騎前面一跪!
他們三人還是蠻上道的,不過王塵隨即想起,在另一個時空中,滿清韃子進城時好像那些降官也是這樣在城門跪迎的吧……
三人分別向王塵報上了官職和大名,然後伏首在地待待王塵的發落。
王塵冷眼看了他們三人片刻,還是親自下了馬,然後扶起呂景行並向嚴、何兩人伸手示意他們起身。
“三位大人能夠棄暗投明,本大帥實乃欣慰,這濟南城中的大小事務還是要拜托三位大人多費心了呀!”王塵的意思就是濟南城中一切照舊。
三人一听,心中的一塊大石終于落地,他們為什麼投降,除了保命以外,最大的原因還不是想繼續當官?
“本大帥會在濟城留一段時候,大概是一個月吧,也有可能更長,有一件事我想拜托你們三位。”王塵又道。
“大帥請講!”呂景行他們已經十分順口的將王塵的稱呼改成了“大帥”。
“這段時間內,我的大軍會在山東各地剿滅殘明軍隊,解放更多的地方,但那些地方都需要派人駐守啊,所以我想委托三位幫我在城內招兵!”王塵說道。
“此等小事,包在我們三人身上了!”呂景行一拍胸口,十分有信心的回答。
何有道眼珠轉了一轉突道︰“末將麾下還有一萬兵力,如果大帥不棄……”
王塵一听當然高興了,白得一萬兵,這一萬兵雖然不可能具備鎮國軍主力的實力,但守一下城,維持一下秩序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當然可以,不過舊軍隊還有很多陋習要改掉,這一段時間我會派人到你的軍中替你指導改造,沒有問題吧?”王塵笑問,他當然不可能全盤接收何有道的軍隊。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何有道連連點頭,他根本沒有提條件的資格!
幾人又寒暄了幾句以後,呂景行便帶著王塵和一眾主要將領去到了城中知府衙門,那里已經準備好了酒食來款待他們。
所有士兵當然也有分到酒食,鎮國軍士兵軍紀嚴明,進城後就在大街上或是一些空地上扎營結寨,絕不擾民,此舉得到了濟南城中百姓的極大好感。
衙門內院中單獨擺了幾桌酒席,王塵理所當然的被請到了上位,直到進府以後,王塵才開始詢問呂知府真正關心之事,也是他此行的重要目的。
“呂知府,這一年來,可有劉澤清的消息?”
“劉總兵?”呂景行聞言微微一呆,劉澤清曾是山東總兵,後來因為降清又被鎮國軍打敗遁逃入梁山附近。
本來依他的行為,凌遲處死也不為過,哪知半年前崇禎不知哪根筋抽風,竟將他又給招安了,仍封他為總兵宮,率領舊部!
劉澤清是曹州人,便干脆將駐地選在了曹州,其因為已經叛過一次明,因此面對崇禎的聖命只听調,不听宣!
憑著劉澤清在山東經營多年的底子,僅僅一年的時間他又發展成了山東境內最大的一股勢力,沒少禍害周邊。
提起劉澤清,呂景行也是直搖頭︰“那家伙隔三差五的便來濟南打秋風,下官估摸著又該來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