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淅瀝瀝灑下來的時候,整個小石村已經將水稻全部收割,並且曬干入倉。
稻草不僅可以用來引火,也能夠喂養牛羊,所以全部被收集起來,在山腳堆成了一個個圓頂的垛。
稻田中重新注水,也注入了幾分再次收成的希望。
年景好的時候,收割後的稻樁會重新抽芽生長,長出再生稻。
因為氣溫下降,再生稻的收成注定是不好,其中不飽滿的腋殼佔據多數,但是,對村民來說也是一份收成。
腋殼可以喂養雞鴨牲畜,精選出來的糧食同樣可以填飽肚子。
山路崎嶇,收稅的衙役不會親自來村里收賦稅,而是需要村民們自己把曬干的稻子送到鎮上官家的糧倉交割,完成賦稅。
明夏的賦稅沿襲了"兩稅法"。
即向土地所有者征田稅,按人頭派差役,因為分為夏、秋兩季征收,故稱為"兩稅法"。
夏季收小麥的時候征一次稅,限八月納完。
秋季收水稻的時候征一次稅,限次年二月交清。
為了讓朝廷征收到足額的稅收,官府每年糧食收成前就會派人巡查各村,核對土地和戶口數量。
比如,蒙小華與潘仁和離自立門戶,就必須經過衙役的核查登記,單獨計算應該繳納的賦稅。
村民將應繳納的糧食送到官倉,衙役就會根據名冊收繳田稅。
在水稻收割完成後,交稅的公文就送到了各村。
村里家家戶戶開始籌備交稅的事情。
為了路上的安全,村民們都是成群結隊挑著擔子去交稅。
當然,有些村民不僅去交稅,也要把自家的糧食賣了換錢,給家里添置食鹽、麻布、棉布等生活必須品。
蒙小華雖然沒有稻田,但她已經自立門戶,同樣需要向官府交稅,沒有任何減免。
按照朝廷的制度,她需要向官倉交六石糧食的賦稅,也就是七百二十糧食。
對蒙小華來說,七百多斤糧食並不多,但是對村民們而言,可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蒙小華花錢向村里人買了七石糧食,請村里人挑去官倉交稅。
多出來的一石,是準備用來補足消耗的。
按照明夏朝廷的規制,田稅是農民收成的五成。
也就是說,地里的糧食收成後,一半的糧食都要上交給官府。
但是在實際的交稅的中,農民們交出的糧食都會超過五成。
一方面,在送糧食去交稅的途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損耗。
另外一個,交稅的時候,衙役們使用的量具比村民們自用的量具要大。
"踢尖冒斗"往往是常規操作。
衙役們辛辛苦苦工作,手中握著權力,趁機撈油水是必然之舉。
老百姓對此也是敢怒不敢言。
如此一來,村民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最後只能留下大約四成左右的糧食用于自身。
村里收稻子的時候,蒙小華曾經去看過,水稻的產量低得嚇人。
同時,她也明白了為何老潘家有二十幾畝良田居然還會一家人吃糠咽菜,常常吃不飽肚子。
村里一畝精耕細作的良田,一季收成的水稻畝產只有兩石,也就是二百來斤。
就這二百來斤的畝產已經是豐收的年景,不僅種在良田里,還要耕種經驗豐富的老農細心看護幾個月,才能保證水稻的收成。
中間但凡出現個什麼意外,連這二百來斤的收成都無法保證。
一些薄田的畝產甚至只有一石一百來斤左右。
細算下來,老潘家的二十幾畝地,一年能產的水稻大約在四千斤到四千四百斤左右。
一半的收成要交給官府作為田稅。
最後老潘家一季水稻只能剩下兩千斤左右。
一斤稻子能出米0.6到0.7斤左右。
兩千斤稻子大約能得到一千三百斤左右大米。
在蒙小華與潘仁和離前,老潘家除開長年不在家的潘仁,還有整整十二口人吃飯。
平均下來,一人一年的口糧在一百斤左右。
再算上夏季能收成的幾百斤小麥,加起來一人一年不到一百五十斤糧食。
就這樣,還是把所有的收成都換算成糧食。
但是,一家人不可能只吃飯,還要買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沒有其他收入的農民,就只能將糧食賣了換錢,購買食鹽、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所以,能夠用于填肚子的糧食直線下降,餓肚子成為了常態。
為了有更多的食物,村民們不得不用大米換陳米,面粉與麥麩一起做饅頭,稀粥里添加巨多的野菜等等,都是日常的常規操作。
要知道,這可不是後世那個油水豐足,隨便吃點飯就能填飽肚子的年代。
這個年代的人們肚子里根本沒有貨,真要吃飽,幾乎人人能吃下幾大碗,飯量大的漢子們,甚至能吃下一小鍋。
作為壯勞力的男子們的情況還好一點。
在家里本就不受重視的女子們,就成為了節約糧食的重點對象。
一些家境不如潘家的村民,女子們的處境比當初的蒙小華和大丫二丫還要不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村里的女子們大多面黃肌瘦、頭發枯黃,身體單薄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跑似的。
黃毛丫頭不是一個代稱,而是實實在在的寫實。
可能,也就一些家境比較殷實,或者從媳婦兒熬成婆的婦人面色才會比較紅潤一些。
對如今的情況有了越加深入的了解,蒙小華對于創業有了新的想法。
她有系統商城在手,一個人發家致富非常容易。
但是,在這個法制不健全,人命如草芥的時代里,身邊的人都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唯她一人獨富,無異于幼兒抱金過鬧市,被無數人眼紅。
比如,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村民實在沒辦法了,會不會找上門借糧食?
不借?為富不仁,可殺!
借,斗米恩升米仇,心懷怨恨的人多了,一樣殺。
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小日子,還是為了自保,蒙小華都決定要帶著村民們一起發家致富過好日子,只有這樣,她才不會顯得鶴立雞群,被所有人所針對。
土豆,算是她整個計劃中的一環。
但是,單憑一個土豆還不夠。
她必須給村民找到更多的發財路子,知道跟著自己有希望有盼頭,她才能給自己打造出一個安全的舒適區。
有系統商城在,蒙小華覺得帶領整個村子一起發財這事兒有難度,但難度不大。
但更重要的,她必須好好謀劃一番,讓商城中出現的東西變得合理,才能既保全自己,又不被其他人生出疑心。
喜歡回到古代︰種田養牛糧滿倉請大家收藏︰()回到古代︰種田養牛糧滿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