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很少讓皇帝失望,在極短的時間內,揪出了大都督安插在京城的眼線。
其實也不算安插,無非是京城的某位糧商,為了賺取更多的銀兩,主動投靠了大都督。
在大都督的幫助下,這位糧商構建了一條隱秘的渠道。
常遇春入宮求見皇帝陛下,請示進一步的行動。
“這糧商背後,再無其他人?”
沉吟片刻,皇帝開口詢問。
“沒有!”
常遇春的回答十分肯定。
“不要打草驚蛇,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再說。”
皇帝立刻做出了決斷。
常遇春彎腰應下。
“刺殺桐國世子的那幾人,有沒有招供?”
皇帝轉而詢問起另一件事情。
“下官拿到了一份口供,正在核實!”
沒有經過證實的口供,常遇春絕不會讓它出現在御前。
至于證實的方法,常遇春有好幾十種。
“誰安排的?”
皇帝追問了一句。
“從目前的口供來看,徐王是幕後主使。”
常遇春措辭謹慎。
“徐王?”
皇帝微微有些詫異。
從時間推斷,這份口供顯得不太合理。
“陛下,十日之內,下官一定拿到準確的口供。”
常遇春在御前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皇帝輕輕點頭。
“陛下——”
常遇春微微抬頭,欲言又止。
“說!”
皇帝抓起了面前的一份奏折。
“陛下,坊間的流言越發不堪,下官查到——”
深吸一口氣,常遇春鼓起勇氣說道。
“將你查到的移交給東廠,錦衣衛的注意力,要集中到諸侯身上。”
皇帝開口打斷,不過語速平緩。
常遇春應下,沒有絲毫的猶豫。
彎腰告退!
“老杜!”
等常遇春退下,皇帝輕聲喊道。
“奴婢在!”
杜公公立刻上前幾步,站在皇帝的身旁。
“直郡王那里,有沒有什麼異常?”
皇帝的目光,一直都停留在手中的奏折。
“直郡王去找了禮親王,昨日又去內務府找了平親王。”
杜公公的消息一向都十分靈通。
“他與西林伯再無聯系?”
“沒有!”
“西林伯最近在做什麼?”
“西林伯去了幾次吳統領的府邸。”
“還是為了那樁婚事?”
“是!”
“吳統領的幼子是什麼意見?”
皇帝問得十分詳細。
“反對!”
“理由?”
皇帝將看完的奏折攤在了御案之上。
“吳統領的幼子,打算找一小戶人家的女子。”
無需吩咐,杜公公自覺的開始磨墨。
皇帝在奏折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準”字!
“倒是有點意思!”
放下毛筆,皇帝微微一笑。
杜公公後退兩步站定,沉默不語。
“告訴東廠,不能讓直郡王閑下來!”
皇帝緩緩起身,開口吩咐。
“喏!”
“胡羅素和謝維安在做什麼?”
皇帝背著雙手,開始在殿內踱步。
“二位將軍除了前往兵部爭取好處,其余時候皆閉門不出。”
“有沒有人找他倆的麻煩?”
“目前還未發現。”
“盯緊一點,絕不能讓他們淪為京城的笑柄。”
“喏!”
————
讓我們還是將目光投向東線!
作為一軍的主將,一旦做出決定,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
那就是如何完美的執行下去!
易博之采納了副統領的計劃,不過做出了大幅度的調整。
突襲延州的軍隊變成了鎮東軍,用來切斷桐軍的,變成了吳國的流寇。
考慮到他們的實力,易博之命他們只需要斷掉桐軍的補給。
副統領在地圖上畫出的弧線多少有些草率,真正制定路線的,是由羽林衛組成的參謀團。
參謀團三字,出自皇帝的口中。
今年,第一批羽林衛離開大營,充實帝國的各支軍隊。
軍中的主將深知他們的能耐,早早就開始了搶人大戰。
有找兵部的;有找到羽林衛的;有找到內閣的;還有人——
直接將折子遞到了御前。
比如︰
易博之!
這家伙是受到張統領的點撥,然後做出的大膽的決定。
結果,他不但多要了數十人,還從此簡在帝心。
這些羽林衛的兒郎,一部分被安排到軍中,成為了基層的骨干。
還有一部分,易博之成立了一個參謀團。
這些智囊作業極為嚴謹,在他們的輿圖中,不但標出各支軍隊的數量和駐扎的地點,甚至還標上了主將的名字。
從輿圖上來看, 他們制定的路線,如同一條姿勢扭曲的長蛇,不過有效的避開了陳軍的主力。
一萬鎮東軍從軍營出發,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之中。
“吳軍能否完成任務?”
盯著面前的輿圖,易博之眉頭緊鎖。
“易帥,吳軍能否完成任務並不重要,只要他們能推進到桐軍的後方,就算大功告成。”
回話的,是一目光堅毅的青年軍官。
其余人都稱呼易博之為統領,只有羽林衛的兒郎,將其稱之為易帥。
當然,這是他們在羽林衛養成的習慣。
有人狗腿的遞過來一根木棍。
易博之接過,然後在輿圖上輕輕劃過。
最後,形成了一個圓圈。
那是桐軍的包圍圈。
“本統領只打算派出一萬人救援,這兩萬吳軍,怕是要葬身在此處。”
易博之用木棍在圓圈的中心重重的點了一下。
“易帥,可不能讓定東軍閑著。”
另一位青年軍官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易博之的目光在輿圖上尋找,最後停在了某處。
目測了一下距離,易博之輕輕點頭。
不過,他是指揮不動定東軍的,此事,必須得向張統領匯報。
易博之並不擔心!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易博之對張統領的評價,有了顛覆性的改變。
張統領剛到東線,易博之對當時的太子充滿了濃濃的失望,認為他完全是在任人唯親。
在最初的準備階段,張統領的謹慎,也被易博之解讀為畏戰。
直到幾場惡仗下來,易博之才對他的能力有了深刻的認知。
等到軍功不打折扣的報上去,易博之對張統領生出了濃濃的好感。
戰後的搜刮,更是讓易博之對張統領的評價,上到了另一個高度。
這一次,易博之算是先斬後奏。
不過他相信,就算張統領想找他算賬,也得先支持他完成既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