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

第200章 麥積山從血腥滿地,成為佛門聖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秦嶺北山月 本章︰第200章 麥積山從血腥滿地,成為佛門聖地

    北魏宮殿之內,壓抑的氛圍仿若實質的陰霾,沉沉地壓在眾人的心間。拓跋面色墨沉如夜,雙眸瞪得渾圓,熊熊怒火似要將眼前的一切焚燒成灰燼,額頭上青筋暴起,猶如扭曲蠕動的蚯蚓,在皮膚之下不安地躁動。

    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將手中的竹簡如投擲致命暗器一般,狠狠擲于地上。竹簡瞬間如驚弓之鳥,向四處迸散開來。緊接著,他猛地一腳踢翻面前的案幾,“ 當” 一聲巨響,在寂靜的宮殿內轟然回蕩。

    拓跋面向群臣,聲嘶力竭地怒吼︰“那慕容軒與林婉清,簡直罪無可赦!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插手朕與後秦之間的大事,把朕一統北方的千秋大計攪得七零八落!”

    拓跋胸膛劇烈起伏,猶如狂風中的波濤,怒目如炬,掃視著群臣,仿佛要從他們的臉上找出同謀的蛛絲馬跡︰“此次柴壁之戰,本可一帆風順地推進,成就朕的不世偉業,然而卻因這二人從中搗亂,致使朕未能全殲姚興的軍隊。為了這場戰事,我北魏耗費了難以計數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他們自恃能夠翻雲覆雨、掌控局勢,實則愚蠢至極,白白讓我眾多英勇無畏的將士命喪黃泉,實在是罪不容誅!”

    與此同時,後秦宮中,姚興亦是滿臉怒容。他牙關緊咬,牙齒磨得 “咯咯” 作響,仿佛要將手中的戰報嚙碎,方能消解心頭之恨。

    姚興猛地將戰報狠狠摔在地上,而後在殿中來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要將地面踏出個窟窿。他咬牙切齒地說道︰“慕容軒與林婉清,肆意妄為,全然不顧大局,把朕精心布局的戰略攪得支離破碎。此次戰敗,大秦精銳損失慘重,統一北方的大業嚴重受挫,他們難辭其咎!”

    慕容軒與林婉清听聞兩位君主的嚴厲指責,心中滿是無奈與懊悔,仿佛瞬間墜入了黑暗無底的深淵,四周冰冷的石壁隔絕了所有的希望,看不到一絲光亮。他們本是懷著一片赤誠之心,想要阻止戰爭,拯救天下蒼生,恰似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奮力想要撐起一片安寧的港灣,卻未曾料到事與願違,反而成為眾矢之的,遭受千夫所指。

    林婉清秀眉緊緊蹙起,眼中滿是迷茫與痛苦,宛如一朵被暴風雨無情擊打的柔弱花朵,無助地顫抖著。她緩緩看向慕容軒,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抑制的顫抖,猶如寒風中那搖曳欲滅的燭火︰“我們一心為了天下百姓,想平息戰火,給世間帶來安寧,為何最終卻落得這般田地?如今被兩國君主怪罪,我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她的心中五味雜陳,委屈與困惑如洶涌的潮水般在心底翻涌,卻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這份痛苦。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隨時可能奪眶而出。

    慕容軒輕輕握住林婉清的手,試圖將自己的力量與安慰傳遞給她,猶如在黑暗中遞給她一支溫暖的火把。他溫柔地看著林婉清,輕聲說道︰“婉清,事已至此,我們先別慌亂。或許,我們該再次前去請教鳩摩羅什大師。他智慧高深,洞悉世事,或許能為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

    林婉清微微點頭,眼中燃起一絲微弱卻堅定的希望火花,如同黑暗中閃爍的點點星光︰“對,大師之前多次告誡我們,只是我們當初太過沖動,行事莽撞,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這次,我們一定要認真聆听大師的教誨,不再重蹈覆轍。”

    于是,二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踏上前往逍遙園的道路。

    當他們踏入逍遙園的禪房,檀香裊裊升騰,絲絲縷縷的香氣仿佛一層輕柔的紗幕,將塵世的喧囂隔絕在外。柔和的光影在窗欞間斑駁搖曳,如同一幅夢幻而迷離的畫卷,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

    鳩摩羅什大師早已在蒲團上安然端坐,他面容清 ,神色祥和,給人以安心之感。目光溫和而深邃,仿佛一泓能洞察人心的幽潭,又似深邃無垠的夜空,包容著世間萬物的奧秘。看到慕容軒和林婉清進來,大師微微頷首,那動作輕柔而莊重,示意他們在一旁坐下。

    林婉清眼眶泛紅,神色憔悴,難掩急切地開口︰“大師,我們一心想要阻止戰亂,可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無盡的黑暗之中,還望大師能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找到前行的方向。”

    她眉頭緊鎖,眼中滿是迷茫與痛苦,那神情仿佛一只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無助羔羊,四處探尋卻始終找不到歸途。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隨時準備奪眶而出,聲音也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慕容軒也在一旁附和,語氣沉重而懇切︰“是啊,大師。我們竭盡全力,一心為善,卻似乎將事情推向了更糟糕的境地,就像在迷霧中越走越偏,還請大師明示,我們究竟錯在何處。”

    鳩摩羅什大師輕輕嘆息一聲,那嘆息聲仿佛帶著對世間苦難的悲憫,悠長而深沉。他目光慈悲地看著他們,緩緩說道︰

    “許久之前,我便曾暗示過你們,世間萬物皆遵循因果循環之理,萬事萬物相互關聯,牽一發而動全身。你們看待問題,太過局限于眼前表象,未能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質,如此行事,自然容易誤入歧途,仿佛盲人在錯綜復雜的迷宮中摸索,卻始終找不到正確的出口。”

    林婉清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忍不住問道︰“大師,我們一心只為天下蒼生,拼盡全力想要平息戰火,難道這樣的初衷也是錯的嗎?為何最終的結果卻如此不堪,仿佛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她的眼神中滿是不解與委屈,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仿佛即將決堤的湖水。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內心的痛苦與困惑如潮水般翻涌。

    大師微微一笑,抬手拿起桌上的佛經,神情莊重而肅穆,仿佛在開啟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門。他緩緩說道︰“你們雖心懷善念,但其行卻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世間諸事,皆有其背後隱藏的規律與本質。你們需嘗試知那不可知之事,看那看不到的東西,听那听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唯有如此,方能不被表象所迷惑,恰似撥開重重雲霧,方能得見青天。”

    大師翻開佛經,指著其中一段經文,緩緩講解道︰“就如這經文中所講,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們只看到戰爭的表象,卻未深入探究其背後錯綜復雜的因緣際會。後秦與北魏之間的紛爭,並非單純由你們的介入與否所決定,而是兩國的國運、君主的野心、各方勢力的博弈等諸多因素相互交織而成,猶如無數條絲線編織成的精美卻復雜的錦緞。

    你們急于改變眼前所見,卻未充分考慮到更深層次的因果關系,這就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僅憑一己之力試圖阻擋洶涌的洪水,不僅難以成功,反而可能被洪流無情吞噬,陷入更深的困境。”

    慕容軒若有所思,微微點頭︰“大師的意思是,我們應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強行干預,對嗎?”

    大師目光深邃,語重心長地說道︰“並非是讓你們無所作為,而是要以智慧去洞察事物的本質,以恰當的方式去引導。真正的解脫之道,並非僅僅消除表面的沖突,而是要從根源上化解矛盾。這需要你們超越眼前的局限,以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事物的全貌,如同站在高山之巔,俯瞰世間萬物的運行軌跡。”

    大師停頓片刻,見二人若有所思,繼續說道︰“世間輪回,因果相續。眾生在輪回中流轉,因無明而造業,因業力而受報。你們所經歷的一切,皆因往昔的因緣和合而生。想要獲得解脫,需從心開始,放下執念,洞察事物的本質,不被表象所迷惑。只有如此,才能跳出輪回的束縛,達到真正的安寧。”

    “輪回,就像一個無盡的圓圈,眾生在其中不斷循環,承受著生老病死、愛恨情仇的折磨。每一次的生命,都是前世業力的延續,而每一個當下的行為,又會成為未來輪回的因。例如,嗔恨會引發爭斗,爭斗又會帶來痛苦,這種痛苦的延續就是輪回的體現。”

    “而解脫,就是要打破這個輪回。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認識到一切事物的無常和空性。無常意味著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空性則表明事物的本質並非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其存在依賴于各種條件,沒有獨立的自性。當你們領悟到這一點,就能放下對事物的執著,不再被表象所迷惑,從而超越輪回的痛苦。”

    林婉清和慕容軒靜靜聆听,心中似有所悟,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那曙光雖然微弱,卻如同一顆希望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對解脫的渴望。

    隨後,鳩摩羅什大師將話題引向麥積山︰“如今的麥積山,已從曾經的江湖肅殺之地,脫胎換骨成為佛門聖地。你們不妨前去看一看,感受其中的變化。”

    林婉清心中一動,那些被塵封已久的痛苦記憶如洶涌的潮水般瞬間涌上心頭。盡管歲月流轉,但麥積山的慘狀在她記憶中非但沒有淡去,反而愈發清晰,每一個細節都如尖銳的刺,深深刺痛她的心。

    當年,麥積山被戰火無情籠罩,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死神的陰影所吞噬。姚萇和慕容沖的聯軍如惡魔般凶猛襲來,那喊殺聲、哭喊聲,如同一群瘋狂的惡獸在咆哮,又似無數冤魂在黑暗深淵中悲號,交織成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樂章。那聲音在山谷間回蕩,猶如惡魔的咆哮,震得人耳鼓生疼,讓人不寒而栗。

    林家幾萬人在此慘遭屠戮,鮮血如注,肆意流淌,將麥積山的土地染成了觸目驚心的殷紅。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血腥氣,那味道濃重得仿佛能實質化,讓人幾近窒息。親人們那淒慘的叫聲在山谷間久久回蕩,聲音中充滿了恐懼、絕望與痛苦,如同一把把利刃穿透林婉清的靈魂,讓她無數次在夢中驚醒,冷汗淋灕。

    那時,燒焦的樹木猶如猙獰扭曲的惡魔,軀體焦黑干裂,仿佛遭受了世間最殘酷的刑罰。殘枝在狂風中絕望地搖曳,發出 “嘎吱嘎吱” 的聲響,似在痛苦地呻吟,又似在向蒼天控訴這場慘絕人寰的浩劫。每一陣風過,還裹挾著刺鼻的燒焦味,那青煙仿佛是冤魂的哭訴,如泣如訴,在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哀傷。

    殘破的防御工事雜亂地散落著,與橫七豎八的尸體相互交錯,大地被鮮血浸成暗紅,宛如一塊破碎且沾滿血污的破舊綢緞,在風中微微顫抖,發出無聲的哀號,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苦難。

    幸存的族人四處奔逃,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如同待宰的羔羊,他們的身影在戰火中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助。孩子們驚恐的哭聲,女人們絕望的尖叫,男人們臨死前的怒吼,交織成一曲人間悲歌,在山谷間久久回蕩,訴說著這場災難的慘烈。

    當林婉清和慕容軒日夜兼程再次來到麥積山,眼前的場景讓他們瞬間感受到來自心靈的震撼。

    如今的麥積山,微風輕拂,送來陣陣花草的芬芳,那清新的氣息瞬間沁入心肺,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山巒間,廟宇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紅牆青瓦在綠樹的簇擁下顯得格外莊重與寧靜。陽光灑在廟宇的飛檐上,折射出柔和的光芒,仿佛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輝,宛如仙境一般。

    石窟內,一尊尊佛像莊嚴肅穆,慈悲的目光俯瞰著眾生,那細膩的雕刻線條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沉澱與信仰的力量。佛像的面容祥和,讓人不禁心生敬畏與安寧,煩躁與不安瞬間消散。前來參拜的信徒絡繹不絕,他們懷揣著虔誠之心,手持香火,恭敬地向佛像祈福。

    香火旺盛,裊裊青煙升騰而起,彌漫在整個麥積山,那淡淡的煙味混合著信徒們身上的質樸氣息,仿佛帶著人們的祈願飄向天際。

    僧人們身著素袍,手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詞,那渺渺的誦經之聲,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個角落,洗淨世間一切塵埃。這祥和安寧的氛圍,與當年的血腥殺戮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曾經的恐怖與絕望已被如今的寧靜與祥和所取代,仿佛這里從未經歷過那些悲慘的過往。

    這一切的轉變,都離不開鳩摩羅什大師多年的努力。當年,林婉清僅僅請求大師對林家的死者亡靈進行超度。然而,大師心懷慈悲,不僅將當年林家死亡者的尸骨悉心整理、埋葬,讓逝者得以安息,還傾盡全力開鑿麥積山石窟。

    在漫長的歲月里,大師帶領弟子們日夜辛勞,一錘一鑿,在堅硬的石壁上雕琢出一尊尊佛像。每一尊佛像,都凝聚著大師的心血與對佛法的虔誠。隨著石窟的逐漸成型,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也在這里生根發芽。

    為了讓麥積山成為永久的佛門聖地,大師還選派自己的得道弟子前來管理。這些弟子傳承了大師的衣缽,以慈悲為懷,弘揚佛法。他們在這里講經說法,引導眾生向善,讓麥積山的佛光普照四方,成為無數人心靈的寄托之所。

    林婉清懷著虔誠且復雜的心情,來到父母墳前。她輕撫墓碑,淚水潸然,浸濕碑前土地。

    “爹,娘,我回來看你們了。這些年,我深陷痛苦與自責,自覺沒保護好林家,未完成家族使命。麥積山往昔慘狀如噩夢,無數次在腦海重演,令我痛不欲生。”

    她聲音哽咽,思緒不由自主飄回那噩夢場景。閉眼間,慘烈畫面如電影閃過,心中痛苦如潮水般翻涌。

    “但如今,再站于此,見麥積山已成佛門聖地,香火繚繞、誦經聲聲,心中仇恨漸消。或許大師說得對,林家遭遇是命運安排,也是解脫。我們背負復國使命太久,族人深陷痛苦紛爭,這使命如沉重枷鎖,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現在,麥積山不再有殺戮血腥,滿是祥和安寧。我想,這是你們期望看到的。林家後代無需再卷入無休止爭斗,能過上平靜生活。我會放下過去執念,在這片寧靜土地重新開始。”

    “爹,娘,你們走後,我歷經波折,也犯過錯。曾以為努力堅持就能改變一切,讓林家輝煌,結束亂世紛爭,可事實證明我太天真。我和慕容軒阻止後秦與北魏戰爭,卻適得其反,還得罪君主。被指責怨恨時,我迷茫不已,不知堅持是否有意義。”

    “後來見了鳩摩羅什大師,他的話如明燈照亮我心。我明白世間萬物皆有規律,不能只看眼前,更要洞察本質。不能盲目干預,需用智慧引導。就像麥積山從血腥地獄變為祥和聖地,不僅是時間作用,更是順應與改變。”

    “我終于理解您當初放棄復國執念,是為延續林家血脈,讓我們擺脫無盡痛苦。您用生命指明方向,我卻明白得太晚。”

    “如今,站在你們墳前,我保證會帶著林家希望好好生活。我和慕容軒會守護這片土地,守護這份安寧,傳遞麥積山的祥和,讓更多人感受寧靜美好。”

    林婉清緩緩起身,深深鞠躬,仿佛放下了心中所有的重擔。此刻,微風輕拂,仿若父母在天之靈給予她回應與安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第200章 麥積山從血腥滿地,成為佛門聖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第200章 麥積山從血腥滿地,成為佛門聖地並對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