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在清河郡,成功奇襲五龍山的趙帝周雲,得勢不饒人。
他看破揚重樓聲東擊西之計後,決定將計就計。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趙帝周雲率領三萬鐵騎,毅然決然的翻上了追擊梁軍主力的快馬。
河北戰場,風雲激蕩。
趙梁大軍,于魏州郡馬莊相遇,
雙方大戰足足四個時辰,
梁軍不敵,敗走魏丘,企圖繞路西行,進入汲縣,渡過黃河。
可梁國連夜抵達魏丘時,又遭到了征東將軍、征北將軍,五萬騎兵的迎頭痛擊。
黑燈瞎火,敵情不明,先鋒已敗。
梁軍無奈,只能退走,于魏丘高坡扎營,以待時機之變。
次日,關外兩支野戰軍,四萬五千騎兵抵達魏丘北部,
此刻,梁軍西歸的道路已經徹底被擋住了。
與此同時,趙國玄武軍四萬先鋒,抵達新鄉,
二十三日,出現在了魏丘高坡東側,梁軍東走,也成奢望。
到這里,河北戰場已經發生了質變。
自十一月二十一日,趙帝周雲在馬莊堵住梁軍主力後,
河北二十幾萬趙軍,應皇帝軍令,
在幾日之內,如同群狼狩獵,先後抵達魏丘附近,
對梁軍主力漸漸實行了全面包圍。
至二十四日,趙國玄武軍最後一支兩萬人的兵馬抵達後,
足足二十七萬趙軍,經過河北一系列戰爭,將二十五萬梁軍主力,困在了魏丘高坡。
二十一日到二十四日,
三天里,梁軍大都督數次組織突圍,前前後後大戰四場。
可惜,梁國河北大敗,馬莊戰敗、魏丘戰敗,
一連串的打擊,讓整個梁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加之中原各大族,心思迥異,一個個都在想著怎麼保留兵力。
這種情況下,梁軍的戰斗力極其有限。
任憑北伐大都督楊重樓如何調度,戰場打不過,就完全沒有抵抗力,
這種情況,再厲害的計謀也是蒼白的。
實際上,整個河北大戰,
梁軍前期能對抗趙軍,本身靠的也是體量優勢,
用排山倒海之陣,平推過去。
真要是單兵作戰,趙國騎兵橫掃天下,梁軍哪里是對手?
從趙帝周雲,十一月六日清晨,決定發動五龍山奇襲開始,
到十一月二十一日,馬莊之戰的大破八卦陣。
再到十一月二十四日,魏丘之圍。
一切的一切,只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完成。
對于長達七八個月的趙梁河北爭霸來說,這個時間太短了。
興許,河北報捷的梁軍使者,才剛剛到洛陽吧,
後方梁軍主力,就已經在河北,四面趙歌了。
從雄霸中原,到兵困魏丘。
如此慘敗,只有十幾天時間。
這種摧枯拉朽的潰敗,發生在兩個實力旗鼓相當,甚至連兵卒將領配置,都能一較高下的兩個軍事集團面前,
哪怕是歷朝歷代的戰爭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
魏丘之圍,
不僅僅天下人感覺不可思議,
就連趙軍內部,也覺得不切實際。
趙帝周雲突襲五龍山成功時,
所有趙軍將領,都以為趙軍能順利全據河北,已經是奇跡了。
沒想到,最終竟然真的在魏丘圍住了楊重樓,
這讓趙國大多數知兵者,都覺得匪夷所思。
因為廣宗城楊重樓,擁有二十八九萬梁軍主力。
這些可都是大量武裝兵卒,那就算是跟過去的任何軍團扳手腕都不怕。
五龍山趙軍有什麼?幾萬滄州阻擊兵馬而已。
一個局部小戰場的力量,要去阻擋一支帝國主力軍團,這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趙帝做到了!
武川臥龍,再一次在河北魏州,
利用馬莊、魏丘兩個點,打出了軍事神話級的戰爭。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
都要歸功于十一月十六日夜里,七道緊急聖旨。
也就是從梁軍廣宗大撤退的三天前說起。
趙元始二年,
十一月十六日,夜。
清河郡。
五龍山趙營。
明月高懸,夜聲裊裊,趙軍大部隊,都已經休息了。
帥營燭火,輿圖龍台。
得到細作消息的趙帝周雲,始終眉頭緊皺,在河北輿圖前,來回踱步,
面對楊重樓停在廣宗城的主力軍,
武川雄主苦思冥想,卻遲遲得不到最佳的策略。
因為從兵神系統的分析來看,楊重樓撤退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
兵神系統?百分之九十?
六十在周雲眼里就是百分百,這九十基本就說明楊重樓一定會撤退成功。
不過,系統這貨,它的對手一直是它自己。
所以,這個概率會稍稍下降一點,百分八十吧。
但是周雲跟系統相處十幾年,深知不能一味听這貨的,
該堵就要堵,可問題是怎麼堵?
“陛下,本將又收到了絕密情報,同樣指向……”李貞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趙帝周雲打斷了。
“不可能,楊重樓把朕當傻子?他肯定是從西南走,這一點毋容置疑。”
趙帝龍台,周雲身覆襆頭龍袍,毫不遲疑的堅信自己的判斷。
皇帝眉頭緊皺,星目中全是憂愁,
他不是在思索方向問題,而是在考慮,要怎麼才能吃掉楊重樓的主力軍。
某一刻,趙帝周雲沒有頭緒,毫無辦法的情況下,
周雲抬頭看了下方趙軍數位大將一眼,冷聲道,
“你們,有一個算一個,從現在開始,朕是楊重樓,你們來阻擊朕。”
兵神系統雖然厲害,但它的分析,一直是鑒于理論。
而周雲深知,某個偉人說過,
最好的方案,永遠是在實踐的過程中誕生的。
且那種方案與最初所想的,甚至可能南轅北轍。
眼下,帥營里,將領不少。
上官彪、上官定方、劉潮生、譚狄,受傷的李泰也來了,
還有最近慢慢嶄露頭角的李義。
眾人計長,死馬當活馬醫了!
興許就出個厲害的計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