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七年。
隨著天下各大強國的細作,將一份份情報傳遞至君主的案頭。
東起高句麗,西至高昌,所有大勢力都知曉了一件事。
變天了!
聖武三年後,承平日久的天下,終于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曾割據蜀地的大將劉旭淵,被武衛大將軍余建山擊敗。
自太祖皇帝起,一直詬病的龍興之地,會稽郡被金吾衛、巡衛、虎衛,三大軍團原玄武軍)聯合攻破。
會稽項氏,回歸洛陽宗室,楚國實現一統。
自此,大楚第十帝,聖昌皇帝完成了徹底的中央集權。
洛陽發出的帝令,將再無任何宗族能抗衡。
皇家與門閥共治天下的格局,被雄才大略的皇帝擊碎。
加之在聖武皇帝執政的過程中,
對楚軍征服的廣大中原地域,完成了耕地分配跟攤丁入畝兩項重大改革。
四年積累,這使得楚王朝的國力空前鼎盛。
楚聖武七年的賦稅,是聖昌帝二十年的四倍。
興洛倉、濮陽倉、保定倉……等等,大江南北,倉稟富足。
聖武皇帝項濟所能調用的軍糧數量,來到了恐怖的五百余萬石。
這是聖昌北伐時期的六倍,且聖昌皇帝的糧食,虛數居多。而聖武皇帝,基本為實數。
如此強盛的物資,讓楚國萬里疆土內的各大宗族,皆對北伐趙國,充滿信心。
司天監苟正,夜觀星象,發現紫薇星異常閃亮,
乃白虎吞天之勢,遂稟報祥瑞。
大恩寺住持了恆,更是看見皇家寺院。
一夜之間,枯木結滿靈芝,在枯木中心,有太歲出世,此為世有聖君之象。
洛陽的權貴豪族,當然知道這是方外之士的可恥行為,
但有一點他們是認同的。
楚國富足,古未有之。
聖武皇帝平定天下,一系列改革後。
中原楚國迎來了中興,大楚將成為一個長治久安,國力強盛的大一統帝國。
九月二十日,洛陽洪鐘嗡鳴不止。
有瓊宇樓文人看見,一匹匹快馬,馬蹄清脆,離開了洛陽鬧市。
他們帶著聖武皇帝的意志,將去召集天下最強的十二衛將軍,共伐趙國。
此文人遙看洛陽,瓊樓玉宇,市坊繁榮,人頭攢動,喧囂熙熙。
遂有感而發,揮筆寫下盛楚一角。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聖武皇帝,權威赫赫,
口含天憲,一言而定江山。
洛陽帝令一出,大楚帝國的機器,在九月二十日之後,全力運轉了起來。
東起江州,西至涼州,南到交州,北到燕山,
數萬里疆土,應皇帝令,無論小吏縣官,富戶庶民,皆忙碌了起來。
“奉聖武皇帝令,丹陽郡糧船沿運河北上,趕赴幽州保定大營。”
“奉聖武皇帝令,歷陽郡船隊沿運河北上,趕赴幽州彰武大營。”
“奉聖武皇帝令,關中、河洛、河南、兩淮等二十六郡,征發徭役、良家子五十萬……”
……
這是一場楚國的大遷徙,自九月二十日後,
各郡各地的楚人,就像小溪一般,漸漸匯集。
窮家富路,懷揣著封侯拜相美夢的年輕楚人,紛紛踏上征程。
這一代楚人對良家子充滿信心,根本不相信什麼九死一生的流言。
如果以前還是上官虎之流,一兩個拔尖的人物出頭。
那麼,聖武一代北疆集團,幾乎全部為良家子出身。
這使得庶民、流戶熱情高漲,辭別父母,揮手妻女,踏上茫茫行軍路。
這些大規模北上幽州的楚人發現,過了長江之後,運河擁堵,只能走陸路前往河北。
可過了黃河之後,連官道都擁堵了起來,車馬難行,人群川流不息。
封建時代,如此大規模的遷徙,是一次經濟的大活躍。
運河兩岸,隨軍行商,數以千萬計的楚人,將在這次北征中獲利。
楚人眼里,聖武皇帝是千古明君。
他的改革成效是歷史性的,讓楚國再次煥發了生機。
良家子北上尋覓封侯的同時,
天下各江湖勢力,武道高手,也紛紛踏上追求榮華富貴的行程。
江南七派,自門主衛嘯楊死後,
一眾宗師高手,迫切需要證明江南武林的實力。
“爾等記住,此番北上,乃為國而戰,建功立業,剿滅惡趙!”
“謹遵師令,不滅周雲、妖婦,誓不歸來。”
“謹遵師令,不滅周雲、妖婦,誓不歸來。”
北派武林,蜀中劍道,荊州門派,皆是弟子數百,前赴後繼,踏上了旅途。
在江湖之中,若論弟子規模最大,當屬佛門。
趙王中原滅佛,已是佛家口中的惡鬼修羅轉世,
此番蕩寇邪魔,佛家子弟當仁不讓。
洛陽城,大恩寺。
國師了恆主持六寺會盟後,共同派遣三千武僧團,由厲尋章率領,北上屠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盡管江湖民間力量眾多,
可這些人的實力,是不上檔次的。
跟聖武皇帝的主力軍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揚州道。
金陵城。
昔日三萬巡防兵馬,已經全部被金吾衛大將軍孟百川解散了。
如今,金陵大營,乃是正兒八經的二萬官兵。
他們訓練有素,甲冑齊備,士氣高昂。
再不是童虎一人,就能一日打穿十三營的老弱病殘了。
楚國征南大軍以建業城為後方大本營,
此刻,金吾衛的輔兵後營,正在碼頭清點船只,核對數目。
這一次,金吾衛北上,將會攜帶十二萬石軍糧同行。
金陵城外,大江之上。
一艘雕欄畫棟的花船,甲兵林立,鶯鶯燕燕的女子若隱若現。
秦淮水暖脂香流,
畫舫燈紅夜未休。
十二珠簾卷春色,
三千粉黛妒揚州。
樓船閣台,金吾大將軍孟百川眉頭緊皺,一邊喝酒,一邊冷視這方天地。
在他身前,目之所及,一望無際的帆船,遮蔽了金陵碼頭,
到處都是兵卒的吶喊聲、吼叫聲、責罵聲。
金陵城的軍隊,孟百川有絕對的控制力,全是他的嫡系。
步三營的兵卒,哪怕曾經就是個小兵,如今都是隊官起步了。
楚國金吾衛各將官,在一一檢查各項事務,尤其是油布不能漏水。
這一趟路途遙遠,軍糧必須保障環境干燥,
否則,去了河北幽州,金吾衛沒有自備軍糧,將沒有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畢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如此龐大的調度,天知道底層的官員,會給金吾衛什麼驚喜?
在孟百川身後,揚州道數位高官,跪坐木凳,低頭陪同。
如今,楚國皇帝如日中天,曾經落魄的七皇子,第一個武將孟將軍,自是位高權重至極。
某一刻,孟百川身側,兩個玉寶船的花魁娘子,嬌美的貼在橫胸闊肩的孟百川身上。
“嗯……將軍此番北征,奴家恨不得隨行。”
“是啊,小環好久都沒用那招了,想將軍的神器。”
可如此嬌羞美人當面,楚國第一大將孟百川,卻心不在焉。
他只是仰頭嘆息,煩悶的喝了一口美酒,喃喃自語道,
“保爺啊,你我爭了一輩子,沒想到真要戰場見了!”
正當孟百川惆悵之際,金吾衛的傳令兵,急急忙忙上來了。
但凡軍令,他們不用通報,可直接跨過花船,來到孟將軍身前。
“啟稟將軍,巡衛不來金陵了,直接從江州上了運河,先行北去。”
“羽林衛先登將軍帶了話來,他要在會稽郡穩固兩個月,讓大將軍先行。”
“哼哼……”听著傳令兵的話,孟百川笑了,笑的苦澀。
“楊猛這小子,不想跟老兄弟打。自個躲後面。”
嘀咕完這句,金吾衛大將軍猛然眼神一獰,惡狠狠的對著傳令兵道,
“起軍令,金吾衛準備妥當後,即刻拔營,趕赴幽州!”
河北道,
幽州城。
山雨欲來風滿樓,
甲兵未動糧草行。
“嗡嗡嗡……”
楚軍蒼涼的號角,在幽州城外,遠遠飄蕩,響徹天際。
東起運河,北到雄州,幽州數百里地界,人頭攢動,軍隊民夫川流不息。
吶喊聲、責罵聲、大錘的敲擊聲,一路連綿,絡繹不絕。
幽州保定地域,東西十三寨,
每一個營地,皆要求容納三萬人,駐守一年以上,
夯土青磚,高牆壁壘,內中蓄水池、馬房、糧倉、校場活動區,應有盡有。
每個營地,都是人群連綿,徭役數萬,口號震天。
玄衛大將軍夏侯杰,接到了修建四十萬軍隊及其民夫,使用大營的軍令。
此任務艱巨,一開始夏侯杰其實還挺擔心的。
可隨著洛陽錢糧的如數撥付,幽州郡人全力啟動了築城。
楚國,已經變天了!
聖武皇帝改變了楚太祖項衍的國策,完成了高度集權。
聖武六年,楚帝項濟決心抹去北疆建安軍的痕跡。
遂取消了昔日北疆的編制,將天下五十五萬主力兵馬,分設十二衛大將軍。
幽州節度使夏侯杰,正式封為玄衛大將軍,
統領左右玄衛,兵馬三萬,駐防幽州,與趙國朱雀將軍對峙範陽、漁陽。
“哎,趙國仁義,皇帝何必攻打?”
“是啊,一封聖旨,燕山南北,楚趙兩國不行?”
幽州大旗下,幾位夏侯氏的老人,憂心忡忡的嘀咕。
他們都害怕打仗,因為趙軍驍勇,真打起來,幽州可能損失慘重。
可前方,幽州將軍夏侯杰,眼神一冷,甲冑響動,轉頭呵斥道,
“禍從口出!再敢胡言,老子先斬了你們。”
說完這句,雄武的夏侯杰一把,將那個叫聲最歡的拉到身前,惡狠狠的警告,
“知道洛陽這個月,死了多少造反的宗族嗎?一萬四千余人!”
“這些人里面,全是真的?要是被皇城司咬住,咱們夏侯家卸任節度使之日,就是舉族皆亡之時。”
幽州城外的營道上,泥濘不堪。
夏侯將軍帶領五百鐵騎,踏泥飛濺,巡視各營。
統籌建造一事,那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容不得失誤。
夏侯將軍絲毫不敢怠慢,每日都是堅持巡視。
如今,聖武皇帝天威煌煌,
再不是過去聖元、聖昌時代,若是出了紕漏,輕則身死,重則滅族。
盡管不敢說出來,但夏侯杰還是覺得可惜。
趙地可惜了!
各處工程營地,絞盤起重機高聳,那垂直上料的手段,效率提升數倍不止。
洛陽來的工匠,簡直超越幽州一個時代。
可夏侯杰知道,這些技藝都是出自武川鐵聖、墨聖。
一個如此具有開拓精神,文化鼎盛,武力凶橫的政權,
也許,將要在內亂中消亡了。
是的,消亡。
楚國的規模太龐大了,趙軍從東到西,全是敵人,
盡管驍勇善戰,可關外貧瘠,四戰之地,終究不能持久。
千古悠悠,宋國黃天政權也曾璀璨過,可最終還是湮滅了。
如今,武川趙國,也將走向這條老路。
隨著楚軍的號角,淹沒在歷史的滾滾長河。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