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第一武夫

第371章 只爭第三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北極星火 本章︰第371章 只爭第三

    在【虛空苦海】的經歷,說來話長,可對于現世而言,僅僅只是過去了一個眨眼。

    故而在旁人眼中,武藏不過是轟出一拳,虞徐安連接都沒接,就直接宣布認輸。

    楚國的壓軸選手就這?!

    還不如那個楚千帆呢!

    演武台下,多少人對虞徐安議論紛紛,指指點點。

    長安城內,同樣掀起一陣噓聲。

    虞徐安白衣飄飄,置若罔聞。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

    至于比武……以楚國和武國的關系,往後有的是機會分出勝負。

    他從容淡定的返回觀戰席。

    楚國使團也沒有人出聲指責。

    項穆也只是沖他點了點頭,並未多問。

    ……

    比武到了這里,已經接近尾聲。

    剩下只有四位選手。

    景國蕭凌雪,周國卜允臧,武國武藏,樊憫。

    這一場,本該由周國卜允臧登台抽簽。

    可他卻站起身來,對著演武台邊緣的裁判喊道︰“宮統領,不知可否容我說幾句?”

    宮翊淡漠的點了點頭。

    “多謝。”

    卜允臧對著宮翊微微躬身致謝,旋即又轉頭望向了武國的方向︰

    “老實說,我自問不是武國武藏的對手,也不是景國蕭凌雪的對手。樊憫,我想你自己也看出來了,他們二人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六境武夫。”

    “所以這一場,我想向樊兄挑戰,就由我們兩個,決出誰排第三,不知樊兄可敢應戰?”

    北斗武場,一時滿場寂靜。

    周國卜允臧欲與武國樊憫爭第三?

    如果樊憫答應,豈不是下一場就是大決戰?

    “別答應。”

    殷玄樞暗中給樊憫傳音道。

    他怎會不明白卜允臧的打算?

    如果這一場卜允臧抽到了蕭凌雪為對手,無異于是在為武國消耗蕭凌雪的修為,接下來無論是誰勝出,都要以一打二。

    武國基本可以鎖定勝局。

    哪怕卜允臧抽中了武國,大不了讓武藏上去將他擊敗,下場再由樊憫登台,再去消耗蕭凌雪的修為,如果能夠再試探出蕭凌雪是否還有其他底牌那就更好了。

    再不濟,武藏縱然敗了,也定會和蕭凌雪兩敗俱傷。

    到時候樊憫再登台,屆時蕭凌雪也無力再戰,武國便可輕松摘下勝果。

    因此,武國根本沒有不可能答應這場挑戰。

    卜允臧此舉,擺明了就是為了幫景國。

    倒不是說周國就一定是與景國聯手,武國作為神州第一強國,坐鎮中域,也面臨著最大的挑戰。

    對于周國而言,哪怕讓景國取勝,也好過讓武國取勝。

    單以這個理由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

    殷玄樞所想自然是對的,可他卻忽略了一個事情。

    這也導致樊憫直接從席位上站起來,冷聲道︰“你的挑戰,樊某接了。”

    殷玄樞面色頓時變得有些陰沉。

    樊憫的性格沖動,做事容易上頭,尤其是在打架這種事情上。

    他轉頭看向風無咎,想讓六皇子阻攔樊憫。

    “殿下……”

    風無咎豎掌截話︰“隨他去吧。”

    殷玄樞頓時心急,忙道︰“殿下不可!這分明是周國設下的陷阱,而且按照比武規則,我們大可……”

    風無咎打斷道︰“先生難道對武藏沒有信心嗎?”

    殷玄樞驀然一怔。

    他猛地恍然醒悟。

    卜允臧此計,乃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且不說以樊憫的性格,一定會迎戰,而武國也沒有理由阻攔,更加不能去阻攔。

    倘若六皇子出言攔下樊憫,豈不是說,他對武藏沒有足夠信心嗎?

    雖說以武藏的道心,當不會受此影響,可作為六皇子,他考慮的事情,遠遠不至于這場比武。

    作為武國使團的領隊,卻對自家的天才沒有足夠的信心……

    使團其他人會怎麼想?

    其他國家會怎麼看待他?

    更重要的是,武藏這位武國第一天驕,又會怎麼想?

    六皇子可是有意爭奪儲君之位的。

    結合這種種因素……六皇子都不能去阻攔這一戰。

    周國的卜允臧擺明了就是看出這一點,故而才當眾挑戰樊憫。

    此子,其心可誅!

    ……

    第四輪第三場。

    周國卜允臧對戰武國樊憫。

    樊憫從席位上一躍而起,落在演武台上。

    倒是一身道袍的,不急不緩走上台去。

    他的師傅大周太史尹佚,同時也是天一觀的觀主。

    卜允臧從小學的是道門之術。

    師父說過,道門宗旨,講究順其自然,信奉無為而治。

    因此絕大多數的道士都選擇隱居在深山老林,與世無爭。

    可他們這一脈的祖師,當年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下山,扶持並不算強大的周國,率領周國將士,擊敗了當時統一中土的商國,並將周國打造成神州第一強國,統治中域近千年。

    祖師有句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求道者,順應天理為道,逆天改命亦為道。

    他認為,一個道士不該只懂隱居深山。

    故而定了‘盛世當隱居,亂世則出山’的規矩。

    其次。

    道士出山,不為攀附權貴,不為高官厚祿,只願天下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家國有難,道士為先!

    祖師舍身求道,下山扶持當時的周文帝,最終助其平定天下,並凝聚中域龍脈,使大周定鼎中原,成為神州第一強國。

    在那之後,祖師便功成身退,重新隱居。

    再後來。

    周國分裂,天下再起紛爭。

    當時的周國皇室,想要再請祖師出山,可祖師早已仙逝多年。

    于是祖師的大弟子代為出山,可當時的周國早就大勢已去,無奈只能另謀出路,故而才遷都南下,佔據神州南境,有了南周新朝。

    天下就此進入南北對立的時期。

    而祖師那位大弟子,此後也不再歸山隱居,就此在周國設立天一道觀,開宗立派,廣收門徒。

    歷代觀主,在朝廷擔任太史一職,不涉朝堂政務,只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

    傳到卜允臧手上,已經是第四十六代。

    在外人看來。

    天一觀除了略懂星佔,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傳承。

    在武道稱王的現世,道門的許多手段,已經難以復刻。

    那麼。

    作為道門傳人的卜允臧,有什麼資格跟身負【九龍神通】的樊憫爭奪第三呢?

    “比武開始!”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間第一武夫》,方便以後閱讀人間第一武夫第371章 只爭第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間第一武夫第371章 只爭第三並對人間第一武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