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樓密會後兩日,劉晉元帶著皇上的賞賜,正式來到了寧海衛軍營。
劉晉元此次前來賞賜軍隊,可謂是聲勢浩大,不僅帶領了當地大小官員,一路相隨,還沿街敲敲打打,大造聲勢。
在劉晉元的轎子後,跟著長長的車馬隊,里面盡是金銀綢緞等賞賜之物以及戚弘毅報備需補充的武器糧草等軍需之物。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項人爾前一日寫給他的密信。
密信的內容雖然只有“嚴大人的事,已有安排”九個字,但卻足夠劉晉元屈尊降貴跑這一趟了。
皇帝特派御史犒勞軍隊,戚弘毅十分重視,命令全營士兵提前列隊出迎。
陳忘等人仍在軍營暫住,見這般熱鬧,便也遠遠地瞧著,權當是湊個熱鬧。
“裴兄弟,怎麼回事兒啊?這麼熱鬧。”楊延朗不明就里,但見裴南站在不遠處,便跑去詢問。
裴南也只知大概,悄聲直言道︰“听聞因海波城大捷,皇帝特派御史來此犒勞軍隊。”
“御史?”
楊延朗听後,忙不迭跑回去,跟陳忘他們說︰“是御史犒勞軍隊,看來我們又要見到于文正于大人了。”
于文正素有清名流傳于世,加之陳忘諸人大都與之在西南有過接觸,對于這個京中大員,大家都還是頗有好感的。
听聞于文正要來,大家便都不約而同地向前站了一站,想著待這位巡邊御史一會兒來到此處,興許可以敘敘舊情。
等了許久,才見御史的人馬到來,說是奉旨勞軍,卻浩浩蕩蕩帶來一眾大小官員相隨,顯得好大的排場。
戚弘毅遠遠望見,帶著項人爾及甦玨程晟二將,親自去營門口迎接。
禮儀過後,戚弘毅引劉晉元入軍中講話。
劉晉元坐在高台,戚弘毅陪坐在側,其余眾將及官員分兩側站定。
台下,便是戚弘毅軍中將士,皆身著鐵甲,手持兵刃,排成方陣,展示出赫赫軍威。
戚弘毅率先發言,算是個引子,自然不可喧賓奪主。
他起身道︰“諸位將士,大破海波城之功,已傳至朝廷。今御史大人劉晉元特替聖上行犒賞之事,以壯軍威。”
台下將士听了,皆引戈振甲,以示歡迎。
接下來換劉晉元講話,戚弘毅則在一旁恭敬肅立。
劉晉元緩緩起身,眼楮掃視了一周台下的軍人們,那些鐵甲和武器的寒光讓他竟有些望而生畏之感。
恰有一陣風吹過,下意識地,劉晉元竟想隨風而退,以緩解內心的膽怯。
“御史大人。”見劉晉元身形飄忽,戚弘毅趕忙去扶,生怕這位勞軍的御史被這陣微風吹倒在高台之上。
劉晉元好不容易穩住身形,伸出手制止了戚弘毅。
直到看到戚弘毅那畢恭畢敬的模樣,自信和勇氣才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劉晉元將身形挺直,小心翼翼地取出袖中的聖旨,緩緩展開。
見聖旨如聖上親臨,戚弘毅率諸將士一起下跪听旨。
千軍跪拜,頓時讓劉晉元有了一種虛無縹緲的信心。
這就是那個許多人窮盡一生也要苦苦追求的東西——權力。
苦讀詩書,考取功名,金榜登科,趨炎附勢,迎娶當朝首輔嚴蕃之女,種種辛苦,終不為皇天所負。
這條權力之路是如此的誘人,以至于他一定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無論付出何種代價。
劉晉元清了清嗓子,朗聲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倭寇跨海而來,侵我國土,擾我百姓。蕞爾小邦,竟聚數萬之眾于海波城,妄圖一時稱雄,與朝廷相抗。幸有我朝猛虎之眾,以少敵多,克敵制勝,救民水火,收復疆土,彰天朝赫赫軍威。朕受天命,犒賞三軍,以彰其功。
朕之勇士,咸有功于國,朕念其勞苦,心甚痛之。特賜美酒佳肴,銀兩錦緞,以慰勞其身,獎賞其志。
海波城大捷,乃赫赫之功,凡參與此戰之將士,悉受此恩,咸來領賞。以此嘉賞,表彰其功。萬望將士齊心並力,平倭除賊。
欽此
戚弘毅再拜,高呼︰“臣戚弘毅代全軍將士領旨謝恩。”
拜後,戚弘毅雙手接過聖旨,待劉晉元喊過平身後,方才帶領全軍將士起身站好。
得此嘉獎,人心振奮,一個個昂首挺胸,軍威更壯。
劉晉元對戚弘毅交代道︰“戚將軍,聖上如此厚愛,將軍不可辜負啊!”
“弘毅不敢,”戚弘毅自謙道,隨即面向全軍,大呼︰“將士們,殺盡倭奴,不負皇恩。”
“殺盡倭奴,不負皇恩。”將士齊聲高呼。
呼後,諸將士齊唱軍歌︰
海波翻涌兮東南作亂,倭寇來犯兮庶民不安
流離失所兮我身何往?披堅執銳兮護我河山
士敢赴死兮賞罰信,
軍紀如山兮號令嚴,
將士同心兮齊陷陣,
旌旗獵獵兮心志堅。
上報國家兮下救黎民,
軍威赫赫兮殺盡倭奴。
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赫赫之威……都在這首軍歌中展現的淋灕盡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晉元對這支軍隊的表現表示滿意,隨後,在戚弘毅的邀請之下,劉晉元進入了帥帳之中,開始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番對話。
“戚將軍,邀我來帥帳之中,是有什麼要事嗎?”劉晉元明知故問。
戚弘毅走到案前,那案前有一物,被帛布罩著。
戚弘毅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劉晉元,將帛布一把掀開,只見下面蓋著的,居然是一玲瓏剔透的粉色鳳凰︰鳳凰張翅欲飛,栩栩如生,周圍有百鳥相隨,各具神態。
此物珠光寶氣,美不勝收,讓人看一眼便難以移目。
戚弘毅指著這玉鳳,道︰“御史大人,我攻入海波城中,見一石雕鳳凰,疑為稀世珍寶百鳥朝玉鳳。可惜軍伍中多是粗人,故不知真偽。似此等珍寶,若貿然上交,鑒定為偽,豈不有欺瞞朝廷之嫌?”
劉晉元眉頭一皺,點頭稱是,但還是試探道︰“那戚將軍之意如何?”
戚弘毅繼續說︰“戚某听聞首輔嚴大人有鑒寶之能,天下奇珍,一眼便知真假。因而我想,御史大人此次回京,可否代我將此物轉交于嚴蕃嚴大人,請嚴大人代為鑒定一番。若此珍寶為真,我也好上交朝廷……”
“啊?”劉晉元忍不住啊了一聲,隨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趕緊緘口不言。
戚弘毅頓了頓,待劉晉元不再說話,才緩緩開口道︰“若鑒定為假,便請嚴大人代為銷毀,戚某權當沒見過此物。”
話說到這里,劉晉元方才喜笑顏開,連連點頭道︰“此事容易,我定將它交給嚴大人。”
“如此甚好,甚好。”
戚弘毅一臉高興的樣子,隨即又捧出一個木盒,交給劉晉元,道︰“听聞御史大人對東南茶葉贊不絕口,這里恰有一盒今年的頭采,贈予大人品嘗。”
劉晉元听聞戚弘毅居然只給自己備了一盒茶葉,臉上顯出一絲不悅,奈何戚弘毅剛剛獻寶,總不好斥責于他。
于是劉晉元不情不願地接過茶葉,不想拿到木盒的瞬間,只覺得手中一墜,極為沉重。
出于好奇,劉晉元迫不及待地打開木盒子,剛開了個縫,便見里面滿是金光閃閃,又急忙將盒子關上。
戚弘毅搭話道︰“這茶有百兩,御史大人細品。”
劉晉元滿意的點點頭,問道︰“戚將軍通人情,曉事故,不愧為大將之才。東南倭患甚重,戰事辛苦,非久留之地。戚將軍少年英才,若有意,我可薦將軍入京城,任兵部主事。唉,想那兵部常年被于文正把持,陳腐氣重,若似你這樣的年輕血液注入兵部,我想嚴大人會十分樂意促成此事的。”
在劉晉元看來,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朝廷之中,自己已經是工部侍郎,沒多久前,嚴家公子嚴仕龍又被舉薦,任吏部侍郎。
至于戶部,那是嚴首輔曾經任職之地,大小官吏皆是首輔門生。
禮部刑部模稜兩可,錦衣指揮使陸昭與嚴家私交甚密。
唯獨兵部,一直在于文正手中,若能安插一個既有軍功又向著自己的親信,便可制衡于文正,幫助自己的岳父在朝廷上獲得更多的權力。
可是這一次,戚弘毅卻拒絕了他。
“御史大人,我畢竟還是一個軍人。”戚弘毅回答道︰“我志在沙場而非廟堂,平生只有向戰之心,而無安居之意。今雖有海波城大捷,然而雙木洲尚有八千真倭,由倭酋木村武陟率領,氣焰囂張;海波城倭酋山本綱夫也龜縮于聞濤島,虎視東南。我答應過全軍將士,答應過東南百姓,要殺盡倭奴,保境安民。如今倭患未平,我怎忍為一己之名利,而棄將士百姓于不顧。”
戚弘毅慷慨陳詞,在劉晉元眼中卻像是一個笑話。
畢竟,一個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迷失太久的人,是不會理解別人竟還會有理想這件事的。
看著劉晉元似嘲非嘲的空洞眼神,戚弘毅仿佛明白了什麼。
他突然改口道︰“御史大人,前線多建些軍功,日後再去京中,也好說話不是?”
“原來如此,”劉晉元恍然大悟,道︰“我就說嘛!你不該如此迂腐才對啊!說吧,下一步想做什麼,我全力支持。”
戚弘毅看時機成熟,回道︰“雙木洲,我想消滅掉雙木洲的倭寇。只是雙木洲地形險要,四通八達,我人馬不足,恐怕還需借黃霄老將軍的兵馬,堵住四方出口,這一次,一定要全殲倭寇,一個都不能放跑。”
“此事不難,”劉晉元脫口而出,可他隨即卻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一拍腦門兒,道︰“黃霄那老東西太過頑固,我今早听說他未得朝廷賞賜,心中不忿,一早便帶兵回去了。”
“什麼?”戚弘毅大驚。
若無多余人馬,即使攻下雙木洲,倘若倭寇四散而逃,又如何殲滅?
只怕他散而復聚,卷土重來,猶未可知,戚弘毅可不想犯和在海波城那次同樣的錯誤。
況且聖旨寫明,參與海波城之戰將士悉受此恩,雖然因水軍遲緩,才走脫了倭酋山本綱夫,但此事戚弘毅從未對人提起。
于是他料想黃霄老將軍所以無賞,恐怕是因為他生性耿直,未解劉晉元之意所致。
不過黃霄老將軍負氣出走,戚弘毅所部獨攬功勛,卻不由得人不多想。
戚弘毅不願樹敵,更用得著這支生力軍,于是戚弘毅尋了一個借口,即刻拜別劉晉元,急匆匆走出營門,要了一匹快馬,單人獨騎去追趕老將黃霄。
為了殲滅倭寇,戚弘毅可以受任何委屈,甚至做出違背本心的事,只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
喜歡十年恩怨十年劍請大家收藏︰()十年恩怨十年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