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恩怨十年劍

第184章 論功行賞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戚弘毅 本章︰第184章 論功行賞

    西南叛亂平定,將士回城休養。

    御史于文正在書房之中,奮筆疾書,將西南平叛之戰來龍去脈,細細寫出,欲奏報天子。

    于文正不知道的是,在他還在寫奏報的時候,已經有一封奏報快馬加鞭送往京城去了。

    那封奏報出自留守鎮南城的雄關精騎監軍蔡文華之手。

    剛一听到順利平叛的消息,他便立即寫好奏報,將多數謀略和功勞安插在自己的頭上,安排心腹快馬疾馳,直抵京師。

    心腹出發之前,蔡文華還特意在他搜刮的民脂民膏之中精心挑選了幾件珍奇寶貨,送給自己的義父嚴蕃。

    于文正用了很久,才將奏報寫好,力求真實詳盡。

    可是,他仍不得不隱去了陳忘的奇謀和歸雲山莊之事,這是陳忘的要求。

    “什麼?西南平定,你的奇謀妙計功不可沒,為何不能向聖上表功?”當陳忘特意尋他提起此事的時候,于文正便驚奇地問過。

    陳忘卻說︰“我一介江湖散人,路見不平,逞些小計,不值一提。不僅僅我,還請御史大人也不要向皇上提起歸雲山莊之事。”

    “為什麼?先生大才,我甚至可想舉薦先生入朝為官,造福一方,為何要……”于文正沒有立即答應,反而疑問更多。

    陳忘卻輕輕搖了搖頭︰“我身上背負的太多,也有自己的路沒有走完。”

    “朝堂昏暗,方致平南王生出野心,你無意此道,也在情理之中。”

    于文正沒有強求,他明白,對于這樣的人,也強求不得什麼。

    突然,他話鋒一轉︰“史載本朝開國之始,太祖也曾得江湖豪俠擁護,一統江山。彼時天下初定,外族虎視眈眈,初代武林盟主韓霜刃率各路俠士與朝廷共御外敵,那是何等景象。後太祖封錦衣,監查奸佞貪官;韓霜刃創黑衣,裁決江湖紛爭,開盛世之象。可如今呢?朝堂派系林立,相互攻訐;江湖分崩離析,彼此仇殺。如此局面,國人渾渾噩噩,卻不知外族早已蠢蠢欲動。北有胡虜虎視眈眈,南有倭寇禍亂連連。就連平南王朱昊祖,都欲據西南而圖天下。王朝離德而不自知,江湖離心而不自覺,離心離德,已至危急存亡之時。”

    于文正越說越激動,心緒翻涌,不得平靜。

    許久,他才接著說︰“遙想十年前,還是一片繁華盛景。若是那少年盟主項雲能以韓霜刃為榜樣,若是他不因一時貪欲在盟主堂殺人,若是前太子朱炳瑞不替他求情……”

    于文正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他的听眾已經默默走遠了。

    奏書即將寫完,但是有些事,于文正還要當面奏報天子︰那是關于平南王與嚴蕃的種種交易,雖然平南王畏罪自殺,死無對證,可是,他的佷子朱大昌還在,那些流入京城的苦茗,究竟落到誰的府中?

    說到苦茗,于文正想到那些被狼衛灌以苦茗之毒以控制的西南官員家屬們。

    于是他將奏報封存,派人送往京師,自己則去城中醫館探望。

    一到醫館,于文正首先找到負責醫治的芍藥,詢問情況,沒想到芍藥竟告訴他一個好消息︰苦茗之毒有解了。

    “前幾日還苦無頭緒,如何突然有解了?”于文正疑問片刻,又摸了摸芍藥的小腦袋,稱贊道︰“芍藥小丫頭,沒想到你還是個小醫仙呢!”

    “不不不,不是我,”芍藥說著話,跑到醫館之中,拉了另外一個姑娘前來︰“是香香,她會解苦茗之毒。”

    “黑衣寒香,見過御史大人。”寒香見到于文正,禮貌行禮。

    于文正看著這個小姑娘,疑惑道︰“你小小年紀,如何知道苦茗之毒的解法?”

    寒香听于文正有疑問,回答道︰“凡毒物,百步之內必有其解。苦茗生有奇香,能墮人心志,但其實最先食用此物的,並非人類,而是與苦茗相隨而生的劇毒之蛇響尾蝮。此蛇能食苦茗而無恙,因其蛇膽能化毒而已。”

    “小小年紀,竟有此等不凡見識,我今日算是開眼了。”于文正由衷夸贊。

    “其實,這並非是我的功勞,”寒香坦言︰“早年間,母親因事流落安南,見鎮民栽種苦茗為業,加工之時常常染毒,深受其害。母親不忍,百般辛苦,制出解法,造福鎮民。”

    寒香說到此處,戛然而止,至于鎮民忘恩負義,害死凌若蕊之事,並未提及。

    好在天道輪回,善惡有報,安南鎮鎮民最終都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

    于文正也在心中感慨︰“如此作為,才是黑衣本來面目。可惜,如今黑衣卻淪為殺手,實在可惜可嘆。”

    出了醫館,于文正恰逢越澗來尋他,越澗看到于文正,拜道︰“大人,天道軍的事,越澗已安排妥當了。”

    西南一役,折損官兵甚多,于文正有意保舉趙向南將軍之後趙子良加入官軍,保衛西南,遂派越澗前去打听。

    如今見他前來,于是問道︰“怎麼樣,趙子良答應了嗎?”

    “他倒是沒什麼問題,只是還需請示天道軍首領洛人豪,再行定奪。”越澗回復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于文正點點頭,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靜靜等待著結果。

    此時,洛人豪正與項人爾、李詩詩二人一起,以鶴田正雄首級祭祀洛人豪之弟洛人杰以及李詩詩之父李鶴年。

    從項人爾口中,洛人豪得知御史于文正有意納趙子良為將,使其子承父業的消息。

    這邊祭祀完畢,洛人豪又找到趙子良,一起祭祀天道軍死難將士,告慰英靈。

    無數靈牌中,季如風、阮峰、廣秀的牌位在最前面。

    其中,季如風的供桌之上,放著王豹王化及)的人頭。

    叩首之後,趙子良試探地問道︰“大哥,此事過後,你有何打算?”

    洛人豪卻一眼看穿了他︰“子良,你是將門之後,父親蒙冤受屈,才淪落山中。听說于大人找你談過,想你繼承父業,為朝廷建功。”

    “大哥,你都知道了,”趙子良感到驚訝︰“其實,跟大哥在一起的日子也很好,只是……”

    “不必多言,你心里怎麼想的,大哥還能不懂?”洛人豪走上前,拍了拍趙子良的肩膀︰“人各有路,你想走,我不留。”

    “大哥,你呢?不如和子良一起參軍,咱們兄弟還在一塊兒。”趙子良沒想到洛人豪答應的這麼爽快。

    “參軍不是我的志向,”洛人豪道︰“我欲重開金刀鏢局,振興祖上基業。早晚有一天,我的金刀鏢局會同父親洛彪的洛家鏢局一樣,成為天下第一鏢局。”

    說完話,洛人豪看向趙子良,托付道︰“至于天道軍的弟兄們,就托你照顧了。”

    “大哥,參軍乃子良一人之志,天道軍是大哥的,子良怎敢擅領?”趙子良見洛人豪欲將天道軍托付給自己,急忙推辭。

    “傻小子,天道軍有上萬人,大哥走鏢可養不活這麼多人,”洛人豪笑了一陣,隨即告訴趙子良︰“天道軍,除卻願意歸耕田園的,我再挑一些好手,余下眾人,皆交由你統帥。兄弟們交給你,大哥才能放心啊!”

    趙子良撓撓頭,也覺得自己沒有洛人豪思慮周全,于是接下托付,道︰“大哥放心,我定會照顧好兄弟們。”

    洛人豪看著趙子良,告訴他︰“虞慶之和烏雲龍兩位兄弟,我也想留給你。”

    “大哥,這……”趙子良心知虞慶之和烏雲龍各有所長,留在軍中,定能建功立業。

    “可是,”趙子良對洛人豪道︰“大哥,江湖凶險,身邊豈能無將。”

    “子良,你的武藝,比大哥如何?”洛人豪沒有回答趙子良,反而問了他一個問題。

    趙子良坦言︰“子良遜于大哥。”

    “哈哈哈……”

    洛人豪大笑道︰“當年我離家出走,孤身一人尚能在西南闖蕩,如今又有何懼?反而是你,以詔安之身投身入軍,根基淺,底子薄,必然難以服眾。朝廷不比江湖,人情世故,制約頗多。你初入軍中,需要人幫持輔佐,才能一路順利。”

    趙子良听洛人豪處處為自己考慮,鼻子一酸,竟落下淚來,一聲“大哥”,緊緊抱住洛人豪。

    洛人豪看趙子良作小兒態,拍著他的肩膀安慰︰“兄弟,都是要做將軍的人了,哭個什麼勁兒?”

    趙子良哭了良久,擦擦眼淚,叩拜大哥洛人豪。

    數日之後,皇帝論功行賞,詔書傳至西南︰

    御史于文正,詔安天道軍,帶府衙義軍攻取平南城,功勞赫赫,加封太子少保;

    監軍蔡文華督軍平叛,立首功,賞金銀,加官職一品,晉爵三等;

    雄關精騎副將高猛,斬殺敵將,賞金銀,晉爵一等;

    鎮南城筆吏毛軒,有詔安守城之功,暫代原鎮南城行政長官莫少雁之職;

    鎮南城守將葉楓,守城有功,擢升官職一等,調任平南城為將,總督西南防務;

    趙向南將軍之子趙子良,攜詔安之天道軍守城有功,斬將有功,特赦其罪,並許其承父基業,任鎮南城守將;

    原平南城守將鐘躍,初從叛逆,念其有戴罪立功之舉,官降一級,任平南城副將,留觀後效;

    錦衣項人爾,平叛有功,賞金銀;

    天道軍首領洛人豪,平叛有功,特赦其罪,賞金銀;

    縣令越澗,蒙御史于文正推舉,可入京為官;

    道不同、莫少雁、安永峰等文臣,阮峰、廣秀等武將,為國盡節,賞其家眷,刻其功勛,傳頌于民,以作表彰;

    其余嘉賞,皆由御史于文正代朕行使。待西南事定,宣于文正進京述職,並押解逆賊朱昊祖尸體及朱大昌等反賊候審。

    另,北地軍報︰胡人集結,似有所動,隆城失聯。

    命蔡文華監軍雄關精騎,與副將高猛領軍速回雄關,協助將軍王鷙,防備胡人南下。

    詔書念完,各有所賞。

    邊關告急,兵事不可耽擱,高猛即刻率領麾下騎兵北歸雄關。

    楊延朗听聞隆城失聯,念及尚在隆城的李嬸兒和江月兒,心中不安。

    陳忘安慰道︰“隆城自古便是軍城,雖孤懸塞北,但城池堅固,民風彪悍,是朝廷對塞外的第一道屏障,不是那麼容易攻克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延朗仍然不安,道︰“可若隆城不失,高將軍為何匆匆而去。”

    陳忘道︰“隆城孤立,胡人可圍而不打,繞道南下。雄關是京城門戶,攻下雄關,便可直搗京師,自然是重中之重。”

    于文正也捻著胡子,說道︰“胡人南下,隆城失聯也是常事。只要城池不失,胡人若敢越過隆城直接叩擊雄關,定會被兩面夾擊。有史以來,隆城和雄關,就是胡人無論如何也啃不下來的兩塊硬骨頭,是胡人的夢魘。”

    有了這些話,楊延朗才稍稍放心。

    可他心念李嬸兒和江月兒,注定不能再與陳忘等人同行,定是要北歸,去親眼看看才能安心。

    陳忘听聞此事,卻勸說楊延朗不必焦慮。

    若隆城果成孤城,縱然孤身前往,也無法越過胡人的重重圍困;若李嬸兒及江月兒能夠逃脫,必經洛城南下。

    不如先托白震山老爺子傳書至洛城,使白虎堂弟子多加打听。

    展燕念及自己家乃北地燕子門,在塞北頗有根基,于是主動請纓,傳書至燕子門,也托人探听情況。

    如此,楊延朗方才安心,答應暫時留下,等待北地傳來的消息,再定行蹤。

    幾日之後,待西南之事安定,于文正也押解朱大昌等囚犯北上還京。

    囚車上,朱大昌看到陳忘,竟還大呼小叫,求他的“雲兄”救他性命,全然不知自己被陳忘算計了。

    又過了數日,塞北燕子門傳來消息,說是數月之前,胡人以塞北四狼被抓為由襲擾邊市,救出四狼之後,又突襲隆城,隆城新任守將翟功祿貪生怕死,未戰先逃,城中百姓婦孺也隨之逃走不少,只是不知為何,隆城男性卻無一出走。

    更加奇怪的是,雖然城內守軍大都已隨翟功祿逃走,隆城似乎也並沒有失守,日日听聞胡人在城下進攻。

    可惜隆城已成孤城,陷于重圍之中,除了第一波逃走的以外,再無一人突出重圍,故失了消息。

    信的最後,展燕母親還特意強調,要展燕盡快回家,少在中原“野”,否則,便要親自來中原“揪”她回去。

    若在平時,楊延朗早就開起展燕的玩笑了,可如今娘與妹妹江月兒生死未卜,他心中擔憂,又如何有此心情。

    不久以後,洛城也有白虎堂消息傳來,說數日之前,有一大波官軍自北向南逃竄,途徑洛城,又向東行,似乎要入京城。

    其後,跟著逃難的婦孺百姓,白虎堂籌糧賑濟,還真踫著一帶著年輕姑娘的老嬸子,向白虎堂打听楊延朗下落,一番攀扯,果然是李嬸兒和江月兒二人。

    李嬸兒听聞楊延朗一行人南下尋歸雲山莊去了,恐山高路遠,匆匆追趕,難以跟上,故隨著難民東去,並委托白芷姑娘,若能聯系到楊延朗,便告知他,自己在墨堡附近投親去了,日後可于此地,找一戶“墨”姓人家,便在此處匯合。

    得知二人無恙,楊延朗心中稍安,只不知自己在墨堡還有什麼親戚?

    “墨”姓稀有,不禁讓楊延朗聯想到西南竹林中遇到的老頭子“墨隱”來,想起那人看到自己的種種怪異,難不成真和自己有些關系?

    思緒紛亂,難以理清,不過既知二人已安全離開隆城,便不再想北歸之事。

    西南既定,眾人不宜久留,自尋了方向,便要各奔東西。

    喜歡十年恩怨十年劍請大家收藏︰()十年恩怨十年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十年恩怨十年劍》,方便以後閱讀十年恩怨十年劍第184章 論功行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十年恩怨十年劍第184章 論功行賞並對十年恩怨十年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