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張建國算清這筆經濟賬,王大春臉上的愁容瞬間煙消雲散,當即咧嘴笑出了聲,手里攥著的鐵鍬把都跟著晃了晃。
三千九百塊,這錢他完全出得起!
他原先還琢磨著,搞養殖怕是得跟林宇那加工廠似的,一投就十萬二十萬的燒錢,心里頭一直沒底,沒成想這麼實惠!
這一下,他徹底放了心,連肩膀都不自覺地舒展了不少。
跟著林宇打拼這麼長時間,他手里早攢下了不少積蓄,跑船的分成、加工廠的紅利一筆沒少,就連之前特意存著準備結婚的錢也分文未動,算下來手里差不多有小一萬塊了。
建設養殖池這些完全夠用,就算再多出來一些費用,他也能承擔得起。
想到這兒,王大春心里的那點猶豫徹底煙消雲散,他往灘涂邊的礁石上一靠,咧嘴露出爽朗的笑,一拍大腿道︰“行!錢不是問題,這養殖咱就搞!”
這話一出口,張建國頓時愣了愣,推了推眼鏡,語氣里滿是吃驚︰“大春同志,你可別沖動啊!三千九百塊真不是小數目,我這還只是粗略估算,真到挖池、買設備的時候,保不齊還有額外支出,比如育苗棚的加固材料、後期的餌料補充,這些都得花錢......”
沒等張建國說完,王大春突然挺直了腰板,故意端起了點架子,臉上帶著幾分“凡爾賽”的得意,擺了擺手︰“嗨,張技術員,您說的那點錢算啥?小錢!我出得起!”
一旁的林宇看著他這副刻意裝出來的 “財大氣粗”模樣,忍不住“噗嗤”笑出了聲,伸手拍了拍王大春的胳膊︰“你可別在這兒吹了。”
這一笑一鬧,反倒讓張建國更吃驚了,他上下打量著王大春,又看了看林宇,語氣里滿是感慨︰“哎呦,你們青山漁村可真不得了啊!三千九百塊在這兒都算小錢,難怪敢琢磨海產養殖這種精細活兒,果然有底氣!”
林宇笑著搖了搖頭,跟張建國拆台︰“你別听他的,他這是逮著機會就忍不住裝呢!前陣子還跟我念叨,說攢錢結婚要省著花,這會兒一听說養殖能成,就開始擺譜了。”
王大春被戳穿了,也不惱,反倒笑得更歡︰“俺這不是心里踏實了嘛!真有底氣才敢這麼說,總不能讓您覺得俺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丟了咱漁村的臉面!”
海風里滿是三人的笑聲,張建國看著眼前這兩個性格爽朗的年輕人,心里也跟著熱乎起來。
三人往回走著,林宇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猛地轉頭看向張建國,眼楮亮了亮︰“張技術員,我突然有個想法,咱這兒的海域,搞海帶養殖可行不?”
這話一出,旁邊的王大春先愣了,湊過來撓了撓頭︰“你咋突然想搞海帶了?要搞養殖跟我一起搞海參多好,有你參與,我心里還踏實。那海帶又不值錢,費勁養它干啥?”
林宇低頭踢了踢腳邊的海沙,又抬頭看向村里的方向,語氣放緩了些︰“你忘了前陣子的冰雹災?不少人家的地絕收了,家里壯勞力沒活干,日子過得緊巴。我要是搞海帶養殖,能多雇些人,翻耕養殖區、投放苗繩、日常管護,都需要人手,這樣受災的家庭多少能多份收入,日子能好過點。”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再說,咱加工廠偶爾也做海帶絲、海帶結的加工,之前都是從羅老板那兒進貨,要是遇上他貨源緊,咱的加工訂單就得拖。要是咱自己養海帶,既能省了進貨錢,還能保證貨源穩定,以後想擴大加工品類也方便。我能力有限,能幫襯一點是一點,總不能看著鄉親們犯難。”
張建國在一旁听得真切,看向林宇的目光里多了幾分贊許,忍不住點頭︰“林宇同志,你這想法好啊!自己日子過好了,還想著幫襯鄉親,有這份心就不容易!”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海水捻了捻,“而且你選對了,咱這海域水淺、光照足,海水里的氮、磷含量也合適,特別適合海帶生長。之前我還琢磨著跟你提一嘴,沒成想你先想到了。不過海帶養殖跟海參、鮑魚不一樣,是另外一套技術。得用苗繩夾苗,還要搭浮筏,根據水溫調整養殖深度,後期還得及時收割,不然海帶長老了就沒嚼頭了。”
“只要能養就行!”林宇一听 “可行”,立馬來了精神,“技術上的事兒有您指導,我不怕麻煩。而且我想搞大規模的,養得越多,能雇的人就越多,幫襯的家庭也能更多。”
王大春還是有點擔心,皺著眉說︰“可羅老板那邊的海帶訂單也不多啊!你養這麼多,到時候賣不出去咋辦?總不能都堆在廠里吧?”
林宇反倒笑了,拍了拍王大春的肩膀︰“你忘了海帶耐存?新鮮海帶曬干或者烘干之後,能存一兩年都不壞,要是做成鹽漬海帶,存得更久。咱有足夠的時間找銷路。除了羅老板,還能聯系城里的菜市場、罐頭廠,實在不行,咱自己加工成即食海帶絲,裝袋賣,總能賣出去。放心,我心里有數,不會讓海帶爛在手里的。”
隨後林宇就拉著他往海邊的礁石上坐,從兜里掏出皺巴巴的筆記本和鉛筆︰“張技術員,您快給我講講,這海帶養殖具體得咋弄?苗繩、浮筏這些,我都沒接觸過,得一點一點記清楚。”
張建國接過鉛筆,在筆記本上先畫了個簡單的浮筏草圖,一邊畫一邊說︰“海帶養殖核心是‘浮筏栽培’,咱先從最基礎的浮筏搭建說起。浮筏得用聚乙烯繩做主纜,每根主纜長個50米左右,兩端用錨石固定在海底,防止被海浪沖走。主纜之間每隔2米搭一根橫纜,橫纜上再掛苗繩,苗繩選1.5米長的尼龍繩就行,每隔10厘米夾一簇海帶苗,一簇夾個35株,這樣密度剛好,既能保證光照,又不會浪費空間。”
“那苗從哪兒來?啥時候投苗最合適?”林宇趕緊追問,筆尖在紙上跟著動。
“苗種可以從省水產研究所訂,選‘榮福’或者‘愛倫灣’這兩個品種,抗病性強,長得也快。投苗時間得趕在10月底之前。”張建國指著海面,“現在海水溫度還在20℃左右,再過一個月降到15℃以下,正好是海帶幼苗的適應期。要是投晚了,水溫太低,苗容易僵住不長。投苗的時候得注意,苗繩要沉到水下1.2米左右,太深了光照不夠,太淺了容易被風浪打壞。”
王大春在一旁听得認真,也插了句嘴︰“那日常管護呢?是不是跟海參似的,得天天看著水溫、水質?”
“管護也有講究。”張建國點點頭,“前期主要是調苗繩深度,水溫高的時候往下放個20厘米,水溫低了再往上提,保證海帶始終在最適合生長的水層。等海帶長到30厘米長,就得開始‘間苗’,把長得密的地方疏一疏,不然互相搶養分,最後都長不大。還有,每隔半個月得檢查一次浮筏,看看錨石牢不牢、繩子有沒有斷的,特別是刮大風之後,要是浮筏被吹歪了,海帶扎堆,很容易爛。”
林宇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了兩頁,又指著草圖問︰“那收割呢?啥時候收最合適?收下來之後咋處理,才能保證新鮮?”
“收割在來年4月份,海帶長到1.5米左右,葉片厚實、顏色墨綠的時候最好。”張建國說,“收割得用專用的鐮刀,從苗繩根部割,別傷著剩下的苗, 要是管理得好,一茬苗能收兩撥。收下來的海帶得趕緊運上岸,先在海水里洗干淨泥沙,然後要麼直接送加工廠焯水、烘干,要麼用鹽腌起來存著。要是堆在太陽底下曬,容易曬出白霜,影響口感和賣相。”
他又想起什麼,補充道︰“對了,咱這海域靠近火山噴發區,海水里礦物質多,雖然對海帶生長好,但也得注意監測,每隔一周測一次海水的pH值,要是偏堿了,就得往養殖區潑點淡水調一調,不然海帶容易生病。還有,別跟海參養殖區離太近,海帶會吸收水里的氮磷,跟海參搶養分,最好隔個500米以上。”
林宇把最後一句也記下來,合上筆記本,心里徹底有了底︰“您這麼一說,我就清楚多了。明天我就去跟村長爺爺商量,劃一片專門的海域搞海帶養殖,再去訂苗繩和苗種。等浮筏搭起來,就雇村里受災的鄉親來幫忙,爭取趕在10月底前把苗投下去。”
張建國看著他雷厲風行的樣子,笑著點頭︰“你這勁頭好!產苗我倒是可以給你們聯系。另外我再給你找幾本海帶養殖的資料,里面有詳細的管護表格,到時候照著做就行。只要細節盯緊了,今年的海帶肯定能有好收成。”
“那可真是太謝謝你了......”一听這話,林宇頓時高興地不得了,拉著張建峰就往回走,說什麼都要再喝幾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