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

第219章 封,封,封!升,升,升!賞,賞,賞!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咱叫劉可樂 本章︰第219章 封,封,封!升,升,升!賞,賞,賞!

    嘉靖四十年五月十五,永壽宮大殿。

    嘉靖帝的手邊放著一份捷報。

    捷報的內容是︰浙兵戚繼光部于台州附近大破倭寇,九戰九捷。共斬倭寇首級兩萬四千六百余,戚家軍戰死二十八人,重傷六十七人。浙江倭患一舉肅清。

    嘉靖帝臉上毫無喜悅神色,反而鐵青著臉。

    欺君!明晃晃的欺君!當朕是三歲小孩嘛?

    三千浙兵對陣兩萬八千倭寇,光斬首就快兩萬五了。浙兵只戰死了二十八人?

    難不成戚繼光是兵仙轉世,三千浙兵個個都是天兵天將?

    捷報是胡宗憲、譚綸、戚繼光、盧鏜、湯克寬聯名上的,他們是在拿朕當傻子一般戲弄嘛?

    啊呀!東南的文臣武將已經結成了同盟!串通起來蒙騙朕!

    封疆大吏、帶兵武將沆瀣勾結!這還得了?

    這倒不怪嘉靖帝多疑。這樣逆天的戰損比,換做任何一個人看都不會信。

    京師正六品以上全部文武官員、勛貴都已換好了朝服,跪在大殿外等待朝賀。

    嚴黨和徐黨懷了同一個心思︰捷報一準是假的。我們大張旗鼓前來朝賀,把皇上給架起來。等查實他們謊報軍功,看皇上還下得來台?

    皇上下不來台,東南那群人還有好果子吃?

    哼,當初費盡心機裁撤戚部不成。現在胡宗憲、戚繼光他們腦袋進了水,竟送上這樣一份蠢得令人發指的假捷報。

    朝賀的官員已在大殿外跪了一個時辰。大殿的嘉靖帝並未做任何表示。他在等兩個人。

    突然間,管東廠的黃錦捧著二十幾封密信,快步沖向永壽宮大殿。身體肥碩的他被大殿門檻絆倒,來了個老太太鑽被窩。

    二十幾封密信散落了一地。

    呂芳連忙上前,將他攙扶起來。兩個小宦也上前幫忙,撿起散落在地上的密信。

    嘉靖帝罵道︰“蠢奴!堂堂司禮監的首席秉筆,就不能穩重些!”

    黃錦挨了罵,臉上竟有喜色︰“稟皇爺,東南的捷報是真的!”

    嘉靖帝掀開青紗帷帳,凝視著黃錦一言不發。

    當初戚繼光在義烏募兵,組建浙兵新軍。以嘉靖帝多疑的性子,怎會不往其中派遣耳目?

    戚部之中有廠衛派入的耳目;浙直總督府中有廠衛派入的耳目;東南各府甚至縣,皆有廠衛耳目。

    這二十多封密信,皆是東廠耳目們有關台州大捷的密奏。

    黃錦打開一封密信,高聲念道︰“東廠番役趙大海,現潛伏于浙兵戚部伙房任切墩雜役。他上稟——台州九戰,戚部袍澤宛如神兵天降。”

    “其鴛鴦陣法之精妙,震古爍今。倭寇對陣鴛鴦陣如蚍蜉撼樹。且戚部袍澤人人不畏死,不偷生,作戰時號令如山。”

    “開戰前,戚部開伙瓷碗總數為三千零三十八個。台州之戰結束後慶功宴,戚部開伙瓷碗總數為兩千九百四十三個。其中二十八人為戰死。六十七人為重傷,未能參與慶功宴。”

    “屬下身為雜役,未能沖鋒陷陣。只在大營觀望戰局。然戚部九戰之大勝,乃屬下親眼所見。”

    “只是.”

    嘉靖帝開口問︰“只是什麼?”

    黃錦答︰“只是,戚部殺敵近兩萬五千人,卻無一俘虜。只因開戰前坐營將軍戚繼光有軍令‘戚部不要俘虜’。不知戚繼光是否有不仁之過。”

    呂芳在一旁道︰“剛才我也起疑,殺了兩萬五千人,怎麼沒抓到一個活口?原來有這樣的軍令。”

    “皇爺,老奴以為,倭寇與畜類無異。華夏仁義是用來對待人的,不是用來對待畜生的!”

    “戚將軍此舉是為震懾那些覬覦我華夏財富的倭寇。並無罪過。”

    呂芳是個厚道人,忙不迭的幫戚繼光說好話。

    嘉靖帝緊皺了一夜的眉頭略顯舒展。他道︰“黃錦,接著念。”

    黃錦又道︰“東廠無職耳目呂魏,現于戚部大營新河縣之縣衙內擔任戶房書吏。該員于嘉靖三十七年被東廠檔頭楊志禮招募,作為眼線為東廠提供情報。”

    “呂魏上稟——近兩萬五千顆倭寇人頭被戚部帶回新河,堆積于新河縣城外。另,繳獲倭寇火器、弓箭、刀槍亦堆積于縣城外。幾成兩座山。”

    “戚繼光領縣城官員、百姓,于倭寇人頭前舉行血祭,祭奠倭亂中身死的百姓、殉國將士。”

    “血祭當日,新河縣城外哭聲震天。自永樂年間倭寇犯我沿海起,倭患已持續百十年。”

    “百年國恥,一朝得雪!”

    呂芳在一旁道︰“皇爺,看來東南呈上來的捷報是真不假。”

    嘉靖帝還是不能放心︰“黃錦,接著念。”

    黃錦念完了剩下二十幾份捷報,無一不在印證捷報的真實性。

    嘉靖帝一向煞白的臉上竟泛起了紅光。

    他在等第二個人。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

    自去年陸炳病死後,朱希孝接替陸炳擔任了錦衣衛指揮使。而陸繹則被提升為了指揮僉事,成了朱希孝的手下。

    朱希孝快步走了進來。他的手中亦捧著一堆密信。

    嘉靖帝吩咐他道︰“快念給朕听。”

    朱希孝手中這些密信無一例外,皆是印證戚家軍取得駭人大勝的。

    朱希孝念道︰“九戰結束後,台州百姓簞食壺漿,涌入戚部駐地犒勞將士。”

    嘉靖帝感慨︰“自英宗之後,百姓一向視兵為匪。何曾見過百姓視兵為自家親眷?”

    “可見戚部不僅善于打仗,還軍紀嚴明,于百姓秋毫無犯。”

    呂芳在一旁給戚繼光助攻︰“皇爺聖明。之前朝中官員參奏戚部軍紀渙散、桀驁難馴,如今看皆是烏鴉聒噪之言爾!”

    嘉靖帝听完了東廠、錦衣衛兩方面的密報,已是龍顏大悅。

    他竟破天荒的吩咐呂芳︰“給朕換袞冕,朕要在皇極殿接受百官朝賀。”

    嚴黨和徐黨也不是沒有耳目。且他們夸張到人在宮中,消息能夠通過宮門傳遞。

    眾臣听旨後,紛紛移步皇極殿。

    嚴世蕃快步走到了嚴嵩身邊,低聲言道︰“督捕司的人從東南傳回消息。那捷報是真的。”

    嚴嵩听了這話停下腳步,愣了半晌。

    混跡官場數十年的他能夠預見未來。

    台州九捷是真不假,幾乎已經宣告了浙江倭患的平息。接下來,倭寇殘部可能會與福建沿海倭寇合流,侵擾福建。

    但那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戚部戰力如此駭人,只需轉進入閩,倭患徹底平息只在一兩年間!

    倭寇平息之日,就是嚴黨丟掉東南之時!

    嚴黨若無東南,則根基危矣!

    嚴嵩突然如遭雷擊。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嚴家敗落之日不遠了!

    徐階那邊,太僕寺卿亦走到他身邊︰“徐次輔,萬世之功啊!”

    徐階笑道︰“戚部如此神勇,在台州殺了兩萬五千倭寇,只戰死二十幾人。的確是萬世之功。”

    “什麼白起、韓信、關雲長、岳武穆,都不及咱大明的浙江都司同知、寧紹台參將戚繼光厲害啊!”

    徐階這話明顯是在陰陽。他根本不信戚繼光能創下如此傲人戰績。

    太僕寺卿卻壓低聲音︰“二公子從江南傳來消息。捷報是真的。”

    徐階愕然︰“即便是勝了,也應有幾分夸大吧?”

    太僕寺卿道︰“並無夸大。倭寇的人頭都在新河堆成山了。戚部門的近三千將士皆已在新河暫駐。”

    徐階反應很快,他大聲說道︰“果如我所言,白起、韓信、關雲長、岳武穆,都不及咱大明的戚繼光!”

    “白起效力于暴秦,韓信不得漢高祖信任,關雲長效力于無福之主,岳武穆效力于昏君。”

    “戚繼光卻被古往今來第一聖明之君主重用。此乃戚繼光之福,更是大明百姓之福,我等臣子之福!”

    “此等洪福,全靠當今聖天子所賜!”

    “皇上,聖明啊!”

    在通往皇極殿的宮巷中“皇上聖明”的吶喊此起彼伏。

    既然已經確定捷報是真的,那就要論功行賞!

    胡宗憲雖未直接指揮台州之戰,卻因統籌東南抗倭之全局,加封“太子少保”餃,位列“三少”,僅次于“三公三孤”。

    另賜喜慶金銀,賜穿蟒袍。

    除了明旨,嘉靖帝還差內宦去東南,給胡宗憲傳口諭“東南倭患平定之日,便是卿回京入閣之時”。

    嘉靖帝畫的這張餅

    首功悍將戚繼光升授浙江都司。兩浙父老請願為戚繼光建生祠之事,天恩照準。

    誥賜新河之戰前期臨敵不亂,率百姓孤守新河城的戚繼光夫人王氏“一品威烈夫人”。

    戚部小旗以上,原地晉一級。

    嘉靖帝在史書中是個出了名的吝嗇鬼。他稱第一,孫子萬歷帝只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三。

    但這回嘉靖帝拿出了“朕不過了”的豪氣。調撥內庫銀十五萬兩,賞賜戚部有功將士。

    另調撥內庫銀三十萬兩,命戚繼光募兵擴軍至六千。

    曾有言官參劾,戚部浙兵自稱“戚家軍”,戚繼光有不臣之心。

    此番嘉靖帝發明旨,言明︰“戚家軍”為百姓愛稱。朕一向體諒民意。故欽賜浙兵戚部軍號“戚家軍”。

    另賜于江西剿匪大勝的俞大猷部軍號“俞家軍”。

    上上下下都賞了,自然跑不了籌劃“滇馬策”,誘敵登陸的林十三。

    若沒有“滇馬策”,戚部便不能一股蕩平浙江沿海的倭寇主力。

    林十三升為南京錦衣衛鎮撫司鎮撫使,官升正四品,破格升授宣威將軍散階。

    因東南倭患尚未徹底平定,福建仍有小股倭寇襲擾。故命林十三常駐杭州,協助胡宗憲,辦理對倭情報事。

    南京錦衣衛的鎮撫使那也是鎮撫使。

    大明自開國,還未有錦衣衛的鎮撫使听命于封疆大吏的先例。

    這也足見嘉靖帝對胡宗憲的重視程度。

    半個月後,浙直總督府。

    胡宗憲與譚綸、戚繼光、林十三對坐著。

    台州大捷後,胡宗憲喜極而泣。然而不過三天,他便恢復了冷靜。

    平倭尚未成功,汝貞仍需努力!

    等再平定了福建倭患,那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林十三如今已成了胡宗憲的情報總管。他站在地圖前說道︰“據屬下掌握的情報。浙江沿海的五十幾股勢力不強的倭寇,共計萬余人已轉移至福建沿海島嶼。”

    “這幫倭寇因為勢力太小,當初沒資格登陸台州跟大倭寇們搶食吃。竟因禍得福成了漏網之魚。”

    “他們已與福建沿海的零散倭寇合流。”

    胡宗憲問︰“福建原本的零散倭寇有多少股,多少人?”

    林十三答︰“大約三十股,總人數八千左右。”

    胡宗憲道︰“戚元敬,我命戚家軍立即收拾行裝,準備一應軍械。準備入閩作戰。”

    “譚子理,戚家軍入閩的一應糧草供應交給你。”

    “林十三。半個月內,我要你搞清楚福建大小倭寇的姓名、手下人數、戰船數量、武器狀況、盤踞地點。”

    林十三痛快的答應下來︰“屬下領命,半個月內必有呈報。”

    林十三說這話的時候,心中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之前他在京師,整日攪合在黨爭的那些爛事兒里。如今他卻是真正的為國效力,保護百姓。

    這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是攪合黨爭爛事兒給不了的。

    家人都在南京,他卻常駐杭州,一門心思撲在了對倭情報事上。

    他這個南京錦衣衛鎮撫使當得可謂是宵衣旰食、鞠躬盡瘁。

    林十三出得胡宗憲的書房,立即找到了原本負責對倭情報事的南鎮撫司百戶沈惟敬議事。

    在對倭情報事上,林十三已算得半個老手,現在辦起差來得心應手。

    沈惟敬道︰“半月內辦完胡部堂交待的差事不難。邵大俠人在福州呢。他之前寫信給我,若有用得著他的地方盡管開口。”

    “有邵大俠相助,咱們如虎添翼。”

    林十三道︰“不可大意啊!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戚家軍大規模清剿福建倭寇前,咱們的情報一定要盡量搞詳細。”

    “你親自去一趟福建。哦對了,帶著李高。但不要讓他涉險。”

    李妃當初授意李高跟著林十三來江南,原本就是為幫自己親弟弟鍍金。

    林十三深知李妃用意,樂得通過給李高鍍金討好裕王府那邊。

    沈惟敬是個人精,看透了林十三的用意。他笑道︰“我全明白。冒險的事不讓李百戶做。立功的事捎上李百戶。”

    “嘿,誰讓人家命好,有個好姐姐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方便以後閱讀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第219章 封,封,封!升,升,升!賞,賞,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第219章 封,封,封!升,升,升!賞,賞,賞!並對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