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南京鎮守太監府。
林十三起身,領著王小串和虎兒在後衙院子里打八段錦。
楊金水路過,道︰“這倆小家伙的八段錦打得不錯啊。光 坐板凳,有板有眼的。”
林十三道︰“這套強身健體之法,還是跟我們馴象所的常青雲常千戶學的。”
楊金水嘆了聲︰“唉,陸都督、常千戶先後病故已經快半年了。”
“哦對了,昨日南京城出了一樁命案你听說了嘛?大茶商胡杜嗣被人殺了,腦袋還被人摘走了。”
“這真是命如其名。稀里糊涂就死了。”
“胡杜嗣那可是戶部楊左堂的連襟。南京刑部和應天府的人瘋了一樣在查這案子。”
林十三不動聲色的說︰“啊,堂堂南京城,大明留都,孝陵腳下,竟出了這樣聳人听聞的案子?”
“這等亡命徒,捉住了一定要立斬。”
胡杜嗣其實是林十三讓北條浩二指使倭寇殺的。
我林十三殺不了你們這群通倭的高官裙帶,不會借倭寇的刀殺你們?
楊金水道︰“那姓胡的也是該死。想當初我掌織造局,有一年絲綢產量低。跟他商議買些絲綢充庫。”
“這廝手里明明有一萬匹絲綢,就是不賣我。後來我才知道,那批絲綢是他準備走私給倭寇的。”
林十三感嘆︰“唉。其實我辦了一年對倭情報事有個心得。倭國本來就是小邦,而倭寇連倭國的軍隊都算不上,就是倭國的土匪而已。”
“泱泱大明,想要剿滅自家沿海的倭患簡直易如反掌。”
“可什麼事兒就怕內奸啊!大大小小的內奸結成了一張網。或對抗倭大業暗中掣肘,或給倭寇提供情報,或與倭寇做貿易,變著法子資助倭寇軍費”
“胡部堂抗倭,明面上打得是倭寇。實際上打得卻是大明內部的敵人!”
“倭患只是小患,那些不顧江山社稷,勾結外敵,只求一己私利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患!”
楊金水贊嘆道︰“十三老弟好見識。正是這樣。”
“就說當初五六十個倭寇橫行江南,打到南京城下那件事。就那麼點人,我大明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他們淹死。”
“說白了。那五六十個倭寇被別有用心的人視為了平賬仙人,他們暗中縱容倭寇才導致鬧劇發生。”
二人正說著話,守門百戶稟報︰文苑秀居的老板求見林千戶。
楊金水道︰“你有事你先忙。我回書房處理公務。”
不多時,北條浩二來到了林十三面前。
林十三轉頭對虎兒和小串說︰“你們兩個八段錦打得不錯,先去找你娘。就說我說的,讓她獎你倆一人一個大嗦了蜜。”
王小串領著虎兒蹦蹦 的走了。
林十三問︰“怎麼樣?”
北條浩二答︰“三上阪虎的人已經帶著情報走了。今夜我要在花船上接待武藤獾的人。繼續兜售我那價值四百萬兩的情報。”
“另外,我讓六個姐兒分別出了外牌,前往沿海與倭寇接頭。分別給吉澤、大橋、波多、深田、松本、新垣、山口七股倭寇賣去情報。”
“用不了半個月,台州要囤積大批貨物的消息就能傳遍所有大倭寇的耳朵。”
林十三滿意的頷首︰“好。”
滇馬策已經進行了第一步。接下來要進行第二步,拋出誘餌,向倭寇側面印證情報的真實性。
林十三這一回切切實實出了一次血。
他來到了林有牛的臥房。林有牛正坐在躺椅上呲溜呲溜喝著茶。
林十三問︰“爹,你手頭有五萬兩現銀沒有?”
林有牛點頭︰“有。”
林十三道︰“都給我。我要派大用場。”
這一回,林十三打算出一回血,用自家的銀子去買用來蒙騙倭寇的誘餌。
林有牛問都沒問林十三用途。直接取來一沓銀票︰“這都是廣源記即兌即取的銀票。一共五萬兩。”
林十三笑道︰“您老以前把一文錢看得比月亮還大。怎麼如今掏幾萬兩銀子給我,眼皮都不帶眨一下的?”
林有牛罵道︰“你小子話怎麼這麼多?不要就還我。”
林十三道︰“別介啊。這筆銀子我要派大用場。”
林有牛道︰“嗯。我賺的銀子遲早都要留給你。你只要不是拿去包秦淮河上的姐兒,用在正途上。只要我有的都可以給你。”
林十三拿了老爹五萬兩銀票,找到了南京城內的綢緞商人張如海。
這張如海不似被砍了腦袋的胡杜嗣。他是正經的皇商,往上數三代都是給織造局供貨的。
林十三拱手道︰“張老先生。久仰久仰。”
張如海畢恭畢敬的跪倒︰“草民張如海,見過林千戶。”
林十三將張如海攙了起來︰“快快免禮。張老先生請坐。我今日要與你談一樁生意。”
張如海坐定。林十三親手給他沏了一杯茶︰“如今南京市面上絲綢多少錢一匹?”
張如海答︰“下等絲綢六兩一匹,中等絲綢十兩銀子一匹,上等絲綢二十兩一匹。”
林十三問︰“你手里可有兩千匹上等絲綢?賣給我吧。”
張如海驚訝︰“林千戶要那麼多絲綢做什麼?”
林十三最擅于睜著眼說瞎話︰“老先生應該知道,官員平級調任南京,等于降職發配。”
“我是因得罪了朝廷里的人,才被貶到南京來的。如今在南京已有一年,我之前得罪的人已經死了。”
“這幾日我準備在官場中打點打點。想法子調回京師去。”
“既然是打點,自然要出點血。送銀子太過扎眼,不如送上等絲綢。”
張如海當即答應了下來︰“此事包在我身上。我這就回去調貨,將兩千匹上等絲綢給您準備好。”
五萬兩已經花出去了四萬兩。
當日下晌,林十三又吩咐孫越︰“你辦件事。我給你兩千兩銀子,你去買一萬個牲口馱貨用的氈布袋。給其中九千個布袋里全都塞滿干草,運到浦子口軍營那邊去。”
孫越接過銀票︰“師父放心。有錢好辦事。今日天黑前我一定將此事辦妥。”
當日晚間,林十三來到了浦子口軍營。
只見九千個氈布袋已經填滿了干草,整整齊齊的摞著。氈布袋鼓鼓囊囊,不知道的還以為里面放著的是什麼金貴的貨物。
淮陰侯李庭竹走了過來︰“林老弟,你弄這麼多氈布袋做什麼?”
林十三答︰“這個嘛,我自有用處。侯爺不必細問。”
李庭竹道︰“怎麼神神秘秘的?連我都不能說?”
林十三微微一笑︰“侯爺,天機不可泄露啊。”
孫越迎了上來︰“師父,我這差事辦得可還成?兩千兩銀子沒花完,還剩下四百兩。”
說完孫越將銀票遞給了林十三。
林十三收起銀票,轉頭問一名管馬廄的軍士︰“這幾日滇馬的腹瀉之癥徹底止住了吧?”
軍士答︰“自從用了您的法子,給它們灌白陶土水,它們便一日好過一日。如今已經徹底止了瀉,恢復了體力。”
林十三滿意的點了點頭︰“好。你給我把這批滇馬喂養好了,過段時日我要派大用場。”
翌日清晨,北條浩二又來到了鎮監府找到林十三,奉上了一疊銀票︰“林千戶,武藤獾的人已經上了套,交了銀子買走了情報。”
“這是三上阪虎的五千兩和武藤獾的一萬兩。一共一萬五千兩,請您收好。”
誆騙倭寇購買假情報是有大把銀子入賬的。
北條浩二是個生意人。林十三得給他一些甜頭。
他從銀票中抽出一張一千兩和一張五百兩面額的,遞給了北條浩二︰“你是販賣假情報的具體經手人。這一千五百兩是你的。”
北條浩二縮了縮手︰“您能留我一命已經是厚待我了。我怎好再要您的銀子?”
林十三卻道︰“這是倭寇送的銀子,不要白不要。拿著就是。”
接下來的半個月,北條浩二陸續給林十三傳來消息,浙江沿海的十多股實力很強的大倭寇,紛紛買下了假情報。一共得銀九萬兩。
林十三從九萬兩中抽出五萬兩,還給了老爹林有牛。
又給了北條浩二九千兩的分潤。
剩下的全部給了張伯保管,作為錦衣衛在南京的辦差經費。
萬事俱備,要開始拋餌了。
三日之後,林十三雇佣了兩千馬夫,牽著五千匹滇馬出了南京城。
這五千匹滇馬中,有四千八百匹馱的都是塞滿干草的氈布袋。
另外兩百匹滇馬,馱著他剛剛買來的兩千匹上等絲綢。
林十三讓李庭竹派了兩千浦子口營兵沿途護送,領著諾大的滇馬隊浩浩蕩蕩離開南京城。
在城門前,一個老頭問一個中年人︰“這是做什麼呢?這麼大一個馬隊,運這麼多的貨物。還有這麼多兵馬護送。”
中年人一攤手︰“你問我,我問誰去。”
好巧不巧,這話被騎在馬上的林十三听到了。
林十三笑道︰“老人家,朝廷跟佛郎機人談成了一筆價值幾百萬兩的交易。我們這是去台州送貨去呢!”
市井百姓的嘴又雜又碎。用不了多久,這個消息就會長上翅膀,傳遍浙直。
林十三領著馬隊一路來到了浙江境內,在沒有倭患的幾個府縣大肆招搖過市。
這幾個府縣中有不少倭寇奸細目睹了這一切,忙不迭的趕往沿海報信。
在金華府的一家客棧中,林十三秘密與徐渭接上了頭。
林十三問︰“戚部那邊準備好了嘛?”
徐渭頷首︰“戚部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出擊與浙江沿海的倭寇決戰。可倭寇似乎還未有動作。”
林十三道︰“這群狡猾的惡魚,不吃到魚餌是不會咬鉤的。是時候把魚餌放出去了。”
說完林十三展開了一張地圖︰“先登陸的那一千零散倭寇如今在何處?”
徐渭道︰“就在台州府城附近三十里處。戚部為了大局沒管這群王八蛋。他們可算撒了歡,在台州城附近燒殺搶掠了半個多月。”
林十三頷首︰“唉。為了抗倭的全勝,要犧牲一百名無辜百姓了。”
徐渭頷首︰“沒辦法。想要徹底肅清倭患,就要有人犧牲。我曾經想過,用一批秋後問斬的死囚犯將絲綢送到台州。”
“可是,我又怕死囚犯見了絲綢起歹心貪念.”
林十三將兩千馬夫召集了起來︰“諸位,當下有一樁及其危險的事,需要一百人站出來。”
“有一批貨物,需要向倭寇出沒的台州運送。很有可能遇到倭寇。”
“你們應該知道平頭百姓遇到倭寇的後果。”
“故,願意辦這趟差的,我每人給你們白銀一百兩。”
一百兩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一輩子也賺不到的數字。
別說一百兩白花花的現銀了。普通百姓一年到頭連一兩貫銅錢都剩不下。
這一百兩銀子,足夠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買一些上好水田,做自給自足的自耕農。不必再給地主租子。
兩千人里,當即站出來八百個不怕死的。
林十三道︰“諸位,我再說一遍。運貨去台州這趟差事,恐怕九死無生!你們確定要去嘛?”
一個馬夫喊道︰“只要您信守承諾,把一百兩銀子捎給我們的家人。我們願往!”
林十三頷首︰“好。不過我不需要這麼多人。只需要一百人。抽簽吧!來啊,準備七百根長簽,一百根短簽。”
“凡是抽到短簽的人,就去台州送貨。”
抽簽完畢,一百個馬夫喜滋滋的拿到了短簽。
林十三有些不忍看他們。
他寬慰自己︰做大事,必須有一顆狠心。
他抬起頭道︰“凡是抽中短簽的,留下姓名、籍貫。十日內我會將一百兩白銀送到你們家人手中。”
“諸位,若遇到倭寇,你們千萬不要舍命不舍財!滇馬馱著的貨物是朝廷的,命是你們自己的!”
“見到倭寇你們立馬就跑。不要再管馬和貨。”
“就算你們跑了,這一百兩我也照付不誤。”
滇馬計劃的最後一步,是將馱著兩千匹上等絲綢的馬隊故意暴露在一千多零散倭寇面前。
等倭寇吃下這枚誘餌,一定會確信買去的情報為真。
自古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到那時,浙江沿海的大股倭寇一定會蜂蛹登陸。
戚家軍便有了機會將其一股蕩平,徹底肅清浙江沿海的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