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

第159章 西夷人的新奇玩意兒(四千字章)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咱叫劉可樂 本章︰第159章 西夷人的新奇玩意兒(四千字章)

    呂芳說出了派林十三前往天津衛的意圖。

    其一,嘉靖帝希望這番與佛郎機人的貿易能夠順利進行。又怕朝內的禁海派使詐。

    讓林十三去天津,是為看住禁海派,防止他們從中作梗。

    其二,林十三是宮廷傳奉官。佛郎機人的商船上若有新奇玩意兒,林十三需帶回宮中,博嘉靖帝一樂。

    林十三心中叫苦。

    這哪兒是什麼美差。這事牽扯到了朝中開海派和禁海派之爭。

    幾個月的好日子,這就算過完了。

    徐階那邊也沒閑著。他的學生鄒應龍本是都察院的監察御史,竟突然被借調到了禮部主客司署理員外郎。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初七,前往天津衛與佛郎機人接觸的使團準備出京。其陣容可謂豪華。

    兵部尚書楊博、禮部左侍郎李春芳、工部左侍郎嚴世蕃、戶部右侍郎賈應春、司禮監秉筆黃錦領餃。

    這個班底,已遠超接待藩屬國使團的規格。

    五人之中,楊博、嚴世蕃、賈應春都是開海派。

    黃錦這人的想法很簡單︰皇爺想開海,我豁出命去也得促成開海。

    至于李春芳,他是朝中有名的好好先生,屬中間派。

    看似此次天津之行,開海派佔據主導。其實不然。

    與西夷船隊交涉是禮部主客司負責具體事務。而主客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皆是禁海派——徐階的門生故舊。

    主客司的通譯們,全都听上面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抓住關鍵的問題。

    與西夷人交涉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無非語言有別,需精準翻譯。

    不然西夷人說城門樓子,通譯翻成胯骨肘子。西夷人說“嘉靖大皇帝萬歲”,通譯翻成“嘉靖大王八稀碎”.

    別說貿易談不成,說不準還要爆發一場海上的大戰。

    京城西郊十八里外的黑山。

    黑山乃是老宦出宮後抱團養老之地。內宦秘密結社“黑山會”的議事堂便設在此地護國寺內。

    黑山邊有一條河,名曰“小喬河”。

    麻吊牌中,八萬的雅稱是“大喬流水嘩啦啦”。因為“八”像張開的兩條腿。

    六萬則是“小喬流水嘩啦啦”。因為六比八小,腿也是張開的。

    這條河由兩條支流匯入,河道像一個“六”字。故得名小喬河。

    小喬河畔,一位八旬老人正手持魚竿垂釣。這老人樣貌不似漢人,皮膚黝黑。

    林十三和李高、孫越坐在他身旁,幫老人攪著窩料。

    八旬老人名叫亞三。他的一生堪稱傳奇。

    他本是滿剌加(馬六甲)人。年少時隨父親經商,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佛郎機語和漢話。

    正德十三年,佛郎機使者皮萊資奉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之命前來大明朝見,雇佣了五名滿剌加人做通譯。亞三便是其中之一。

    後來皮萊資回國,正德帝將亞三留在了豹房,教習佛郎機語。

    滿剌加人其性最淫。

    正德帝的豹房內不光有豹,還有大批美女。

    亞三哪能憋的住?他竟私媾了一位選侍,且被發現。

    正德帝在這種事兒上一貫不著調。得知自己被戴了綠帽,他竟絲毫不怒,反而覺得有趣。

    但寵臣錢寧卻提醒正德帝︰“此風斷不可長。否則豹房選侍有孕,生下男嬰是算皇子還是算”

    正德帝想了想有道理。便下旨將亞三閹了,充為豹房火者。

    亞三被閹後更加受寵,常與正德帝、江彬同榻而臥。亞三也被文官集團視為眼中釘之一。

    後來正德帝殯天,江彬謀反。亞三受到牽連,被誣謀反同案,收押入刑部大牢,不久“病死獄中”。

    病死獄中是假,被當時的錦衣衛大掌櫃常風所救是真。

    自那之後,亞三便在黑山隱姓埋名,一直活到了如今。

    林十三這趟來,是讓亞三出山,充當通譯。以防主客司的那些通譯耍花樣。

    林十三一邊攪拌粟糠窩料,一邊問︰“公公,佛郎機語里錢怎麼說?”

    亞三答︰“遞內豆兒。”

    林十三又問︰“你出多少錢怎麼說?”

    亞三答︰“觀豆兒扒個屎。”

    林十三再問︰“我要跟你做生意怎麼說?”

    亞三答︰“地來看賣淚滴屎看滴落。”

    孫越在一旁問︰“那王八蛋怎麼說?”

    亞三轉頭瞥了一眼孫越︰“你跳進小喬河里,自己問王八吧。”

    別看亞三年逾八旬,腦子清醒的很,精神矍鑠。跟年輕人磨嘴打牙不落下風。

    林十三道︰“亞三公公,你這一身言貫東西的本事不為朝廷效力太可惜了。就答應我們出山吧。”

    “此番佛郎機人前來天津貿易,若有人充作翻譯,一定可以圓滿交易,利國利民。”

    亞三瞥了林十三一眼︰“記住了,我姓秦。亞三在三十七年前已經病死在了刑部大牢里。”

    林十三頷首︰“是,秦公公。出山的事您看?”

    亞三搖頭︰“我隱姓埋名,躲避仇人追殺。好容易苟活了三十七年,到了老卻去拋頭露面?”

    “你想害我不得善終嘛?”

    林十三道︰“我的老公公。楊廷和都死了小三十年了。當年豹房的恩恩怨怨也過去了小四十年。”

    “沒人會加害您,更沒人跟您翻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舊賬。”

    亞三冷笑一聲︰“後生,我吃過的屎比你吃過的米都多。”

    “武宗爺當年南征時打定主意開放海上貿易,結果當年就稀里糊涂死了。”

    “我出山,是幫著大明跟佛郎機做生意。朝里那幫靠走私貿易發財的文官能饒了我?”

    “那幫王八蛋殺人不眨眼。到時我死都不知是怎麼死的。”

    林十三道︰“我們錦衣衛會保您。”

    亞三輕蔑一笑︰“錦衣衛?陸炳能有當年的常老侯爺厲害嘛?”

    “想當年常老侯爺連武宗爺都保不住。如今你們能保得住我?”

    孫越在一旁道︰“有那麼邪乎嘛?”

    亞三道︰“你們幾個毛都沒長齊呢。根本不知那些文官的狠辣。”

    林十三道︰“我們勸不動您。不過一會兒有您的一位故人來勸您。”

    亞三一愣︰“故人?我的故人如今早都死絕了,唯有一位.”就在此時,馴象所千戶常青雲騎著一匹快馬趕到了河邊。

    常青雲快步走到了亞三面前︰“亞三公公,還認得我嘛?”

    亞三仔細端詳︰“你是.常經歷?”

    正德南征時,常青雲不過十三歲,卻被封為南征討賊隨駕經歷官,掌大軍文書事。故亞三稱他“常經歷”。

    亞三跟常青雲是豹房時代的忘年交。

    而常青雲的祖父常風,是亞三的救命恩人。

    常青雲頷首︰“是我。當年跟在先皇屁股後面的小青雲。”

    亞三老淚縱橫︰“小青雲,你怎麼老成這樣了啊!”

    常青雲苦笑一聲︰“我都五十多歲的人了,能跟十三歲時一般嘛?頭發都白了一大半。”

    亞三道︰“常老侯爺仙逝多年,我卻未能前往拜祭。慚愧啊。”

    常青雲卻道︰“我祖父在天之靈知道您有苦衷,不會在意的。”

    二人敘了一會兒舊。

    常青雲談及正事︰“公公。此番去天津與佛郎機人交涉,我希望您能出山充當通譯。”

    “禮部那些通譯都是朝中禁海派的人。只會使邪力、下絆子。”

    “開關通海,不光是今上所願,也是先皇所願,我祖父所願。”

    “您就看在先皇和我祖父在天之靈的份兒上.”

    亞三道︰“罷,罷。我已活了八十四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我怕的哪門子死呢?”

    “我答應你們。”

    說完亞三轉身,將魚竿丟進了小喬河里。

    常青雲求情,林十三得到了亞三的幫助。他立即找了一輛馬車,護著亞三前往天津衛。

    三日之後,天津衛指揮使衙門。

    以西巴尼亞(西班牙)無敵艦隊上校勞爾•岡薩雷斯•布蘭科帶著十名隨從入衙。

    楊博、李春芳、嚴世蕃、賈應春、黃錦五位正使端坐大堂。

    林十三、亞三跟一眾正使隨員分列兩側。

    勞爾將右手搭在左肩,鞠躬道︰“吼啦。”

    禮部一個通譯翻譯道︰“夷使說‘你們好’。”

    李春芳皺眉︰“西夷小國使者,見天朝重臣竟只說一句‘你們好’?都不下跪?真是夷狄之國,毫無禮儀。”

    嚴世蕃卻道︰“李部堂別急。你們禮部的通譯都是二把刀。我義弟林十三尋來一位精通佛郎機語的老通譯。”

    “那個誰,你給翻一翻,這夷人說的什麼?”

    亞三道︰“夷使說,拜見諸位部堂,大明嘉靖大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至于他不下跪,則是因夷人身體有缺,膝蓋骨不會打彎。”

    楊博疑心︰“他短短一句話,你怎麼翻出這麼多句來。”

    黃錦在一旁打圓場︰“還是別計較這些細枝末節,顯得咱大明小家子氣。說正事兒吧。”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盤問起勞爾來。勞爾對答如流。每一句話亞三都會翻譯。

    李春芳問︰“你們來天津衛目的是什麼?”

    勞爾答︰“覲見貴國大皇帝,謀求兩國友好通商。另將船上貨物賣予貴國。”

    楊博問︰“既是通商,船隊為何有兩艘戰船?”

    勞爾答︰“因海程遙遠,途中多海盜。戰船隨行是為了自衛。到達塘沽口這個安全地方後,我已下令全部火炮以牛油布塞住炮口。”

    嚴世蕃問︰“你們都帶了些什麼貨物?”

    勞爾直接拿出一張貨單,開始了報菜名︰“尊敬的諸位紳士,我的商船隊帶來的貨物有,塞維利亞的火繩槍、鷹炮、皮革制品、葡萄酒。”

    “馬拉加的利口酒;那不勒斯的橄欖油;巴塞羅那的鉛礦石、單手劍;卡爾維的奶酪;馬德里的火腿;熱那亞的羊毛布料;那不勒斯的檸檬油;漢堡的懷表.”

    亞三別的貨物都能翻譯得簡潔易懂,唯獨這懷表他翻譯不出。

    亞三支支吾吾︰“這最後一樣貨物是,是抱在懷里的西夷鐘?”

    早在兩百年前西方便發明了鐘表。大明海上走私貿易興盛數十年,鐘表早就傳入。

    嚴世蕃有些好奇︰“西夷鐘?不就是上發條的日冕嘛?那東西永壽宮里有兩座。可它恁大,如何抱在懷中?”

    亞三跟勞爾一番交流。

    還別說,不管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曉得禮多人不怪的道理。

    勞爾看到明朝的大官對懷表感興趣,大方的表示為促成這次貿易順利進行,願送上懷表十個。

    他派了一個隨從,回商船上去取懷表。

    楊博等人則繼續詢問勞爾一些有關西夷的事。比如以西巴尼亞有多大、離大明多遠、人口多少、物產如何等等。

    雙方聊了大約半個時辰,勞爾的隨從帶回了十個“抱在懷里的西夷鐘”。

    只見這西夷鐘巴掌大小,可踹入懷中,嘎 嘎 作響。表上有一個指針。指針周圍有十二個刻度,對應大明的六個時辰。

    一眾高官贊不絕口,夸這懷表精巧。

    勞爾眉飛色舞的說道︰“這懷表是神聖羅馬帝國紐倫堡選帝侯國的鐘表匠彼得•亨利在四十多年前發明的。在歐洲皇室很流行。這是能夠握在手中的鐘。”

    楊博當即發現了它的軍事價值︰“若我大明的都司、指揮使們人手一個這東西,再也不會出現作戰時錯過約定時辰的窘境。”

    “尊使,你這精巧的小玩意兒打算賣多少錢一個?”

    勞爾想了想,開出了“天價”︰“每個懷表用兩匹上等絲綢交換。”

    “噗!”一眾高官笑開了花。

    勞爾陪笑。他自然不曉得,那些高官在笑他井底里的蛤蟆,沒見過天。窮人家出身開不出好價錢。

    兩匹江南上等絲綢,不過二十兩銀子。

    本來楊博等人認為,這等精巧的小玩意兒怎麼也得一百兩往上。結果勞爾說兩匹絲綢就能換。

    楊博等人自然笑出了聲。

    楊博等人不知,兩匹大明上等絲綢運到歐羅巴去,價錢可翻二十倍。

    歐洲皇室願意花八百盎司白銀換這兩匹絲綢。折算成兩差不多是四百兩。

    楊博對勞爾的小禮物頗為滿意。

    這時身為傳奉官的林十三卻蹦了出來煞風景︰“諸位部堂。此物如此新奇,永壽宮那邊沒有,倒先讓你們得了。是否有僭越之嫌?”

    此言一出,楊博連忙表態︰“啊,這十個精巧玩意兒先貢給永壽宮。”

    眾人點頭稱是。戀戀不舍的將十個懷表放入一個紅漆托盤之中,交給了林十三。

    &nbsp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方便以後閱讀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第159章 西夷人的新奇玩意兒(四千字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第159章 西夷人的新奇玩意兒(四千字章)並對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