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897章 叫朕聖人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哈李路亞 本章︰第897章 叫朕聖人

    開元盛世的到來讓百姓無不歡慶,中宗年間的外戚專權留下一堆盤根錯節的黨羽,地方吏治松弛,稅賦不均讓百姓怨聲載道。

    他第一步便拿吏治開刀——連夜罷黜了韋後余黨任命的二十余名刺史,命御史台帶著“墨敕”巡查各州,但凡查出貪腐者,無論官階高低,一律就地解職。

    有個宗室親王仗著輩分囤積糧食牟利,李隆基直接削去其封號,將抄沒的糧食全部分給災民,朝堂上下頓時斂聲屏氣。

    為整肅官風,他親自定下“四善二十七最”的考績標準,規定地方官每三年必須進京述職,由吏部當面核驗政績。

    有次吏部銓選,他微服混入候選官員中,听見有人吹噓“能為陛下尋來白鹿祥瑞”,當即掀簾斥責︰“百姓安樂便是最大的祥瑞,尋這些虛物何用?”當場將其黜落。

    如此幾番整頓,從前那些“拿錢買官”“靠關系升遷”的歪風漸漸絕跡,連偏遠州縣的小吏都知道,“如今當官,得真能為百姓辦事”。

    經濟上的革新更見魄力。他廢止了沿用百年的“租庸調制”弊端,推行“兩稅法”的前身改革,按土地多少征稅,讓豪強地主再也不能隱瞞田產。

    又命宇文融主持“括戶”,派官員下鄉核查隱匿戶口,三年間便查出逃亡農戶八十余萬,讓朝廷新增稅賦三百萬兩。

    最讓百姓稱道的是整頓幣制——收回各地濫鑄的劣幣,由少府監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質精純,一枚能抵從前三枚劣幣用,西市的商販見了,再不用對著成筐銅錢發愁。

    這般雷厲風行之下,開元盛世的景象如春江潮涌般鋪展開來。

    關中平原的麥田連成片,新式曲轅犁在田埂間穿梭,農婦們牽著牛,一日能耕完五畝地。

    江南的圩田修到了太湖邊,水轉筒車晝夜不停地轉動,把低處的水引到高處,連從前的荒灘都種上了水稻。

    秋收時,官府的常平倉堆得冒尖,老農們摸著金黃的粟米笑︰“這輩子沒見過倉里的糧食往外溢。”

    從長安到廣州的官道全鋪了青石板,三十里一驛,五十里一亭,驛馬換得勤,不著急的公文也可以不再使用火車。

    運河上的漕船首尾相接,船頭的水密艙讓運糧損耗減了三成,廣運潭的漕運大典上,江南的綾羅、蜀地的錦緞、嶺南的荔枝堆成小山,各國使者看得直咋舌。

    長安西商場的商鋪比乾武年間多了一倍,波斯的香料、大食的寶石、扶桑的折扇擺在同一鋪面上,胡商與漢賈用唐語討價還價,櫃台上的開元通寶碼得整整齊齊。

    夜市里,胡姬的琵琶聲混著糖炒栗子的香氣,三更天了還有人提著燈籠逛街——金吾衛巡邏時,見了晚歸的百姓只笑著提醒“慢些走”,再不像從前一入夜就鎖坊門。

    國子監擴招到三千弟子,連吐蕃、新羅的王子都來求學。

    集賢殿里,學士們校勘的《五經正義》刻版印了上萬冊,寒門學子也能買得起教材。

    科舉考場外,舉子們捧著“時務策”討論得熱烈,有個從蜀地來的書生說︰“從前村里出個秀才能吹三代,如今考中進士的,十有八九是農家子。”

    可這盛世的光環,也漸漸晃花了李隆基的眼。

    起初是對排場的講究。

    他嫌太極宮不夠氣派,下詔擴建興慶宮,從江南移栽來的奇花異草佔了半座宮苑,光是養活這些花草的花匠就雇了上百人。

    有次有小國獻來一頭獅子,他竟命人用黃金打造獅籠,還讓樂府譜寫《獅子舞》,在朝堂上表演了整整三日。

    同時他對勸諫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

    張九齡曾拿著邊將安祿山的謀反跡象奏報,勸他“早做提防”,他卻拍著桌子笑︰“朕治下四海臣服,一個蕃將能翻起什麼浪?”

    後來見張九齡總提“節儉”“防微杜漸”,干脆借故將其罷相,換上了只會說“陛下聖明”的李林甫。

    最顯眼的是對“祥瑞”的痴迷。

    地方官摸透了他的心思,紛紛上報“嘉禾生”“甘露降”,他每次都要大肆慶賀,還命人將這些“祥瑞”繪成圖冊,送遍各國。

    有年關中大旱,京兆尹謊報“天降甘霖”,他竟信以為真,帶著群臣去曲江池宴飲,直到看見前來求雨的百姓跪在宮門外,才悻悻作罷。

    那天宴飲時,梨園弟子奏起新譜的《霓裳羽衣曲》,舞者身披羽衣旋轉如飛。李隆基望著殿外臣服的各國使者,端起酒杯笑道︰“朕的功績,比太宗如何?”

    旁邊的李林甫趕緊附和︰“太宗定天下,陛下致太平,盛世遠超貞觀!”

    他听得心花怒放,卻沒看見階下老臣悄悄別過臉,望著遠處糧倉屋頂的裂痕輕輕嘆氣——那裂痕,是去年暴雨沖的,至今沒來得及修補。

    “陛下,開元盛世雖然遠超貞觀,但比起乾武盛世,還差得遠呢。”

    張九齡冷著臉對著李隆基說道。

    听到乾武兩個字,李隆基只覺得如鯁在喉。

    他在書上見過乾武盛世,那種盛世,令少年時的他向往。

    可如今,他卻心里很不痛快。

    自己與眾不同,自登基以來,開創開元盛世。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英明神武

    別說乾武皇帝,就算是堯舜,也不過是人而已。

    而他,李隆基,是神明。

    沒有人可以騎在他的頭上,太宗不行,高宗也不行。

    更何況,兄終弟及。

    他身上,可沒有李承乾的血脈。

    “乾武盛世,不過是書上所說,安能比的了朕的開元盛世。”

    “還有,以後叫朕聖人,朕是這大唐的聖人。”

    “煌煌大唐,是由朕一手塑造。”

    听到李隆基的話,張九齡只覺得心頭一沉。

    “陛下,乾武時期,遠勝開元,若不是有武皇帝打下基礎,開元如何能的比得過貞觀之治?”

    “就說現在的火銃,工廠,火車,這些乾武時期的造物,給了我們大唐多大的方便?”

    “陛下,切勿好大喜功,若沒有這些東西?何來開元盛世啊!陛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方便以後閱讀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897章 叫朕聖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897章 叫朕聖人並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