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皇後一句話讓晉元王微微一怔,一時語塞。他卻沒料到趙皇後竟直接要破局立新。
不等他緩過神,趙皇後已接著開口,語氣帶著幾分商榷,卻字字都堵死了他的退路“晉元王既覺得封溫寺卿為鄉君不合舊例,不如咱們今日便議一議,專為女子立一套封爵體系。日後再有像她這般為社稷立功的女子,也好按功行賞,總不能讓功績與賞賜始終錯著位,寒了天下女子的心。”
這話入耳,晉元王瞬間閉了嘴,溫以緹那五品鄉君之位,說大是大事,畢竟是女子封爵的先例。
說小也小,不過是個低階宗室爵位,又不是郡主、縣主,掀不起太大風浪。
可若是真要為女子重定封爵體系,那便是動了朝堂根基的大事,不單宗室會跳出來反對,文武百官定會分成幾派爭論不休,到時候牽扯出的利益糾葛,怕是能把朝堂攪個天翻地覆。
他本就只想借著反對封爵,在陛下面前“守規矩”,哪敢真趟這渾水?
萬一這事辦砸了,成了眾矢之的,就糟了。
可晉元王心里又泛起一陣嘀咕,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往日里趙皇後待他雖不算熱絡,卻也始終維持著體面,說話溫和有禮。
可今日對著他,語氣里不僅帶著沖勁,還藏著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疏離,甚至隱隱透著一絲厭煩。
他暗自琢磨,自己方才雖反對封爵,卻也沒說太過火的話,怎麼就惹得皇後這般態度?
難不成是自己哪句話沒注意,恰巧觸到了皇後的忌諱?
而趙皇後又轉向那五品御史,指尖輕輕敲擊著案幾“你說開了非宗室得爵的先例,日後會禮法紊亂。可溫寺卿籌建養濟寺、治理疫情,救了近萬流民百姓,獻策抵御外敵,讓邊境少損將士百姓甚至土地。
這般功績,比那些只知享樂的子弟強上百倍。若有功者不得賞,反倒讓出身困住人才,這才是真正的朝堂難安吧?”
那御史臉色漲紅,想辯解卻被趙皇後的目光壓了回去。
緊接著,她看向禮部尚書與侍郎,語氣多了幾分銳利“禮部掌禮儀,卻也該知禮法,本是為護家國、獎善德而設。溫寺卿的功績,金銀不足以償,你們說從未有過特例,可太祖當年破的例,難道不是為了讓大慶有賞罰分明的根基?今日若因祖制寒了功臣的心,日後誰還會為朝廷賣命?”
先前趙皇後提出要同正熙帝商議單設女子封爵體系,這話讓禮部尚書與侍郎現在瞬間閉了嘴。
這事一旦擺上台面,牽頭操辦的定然是禮部,到時候既要草擬章程,又要協調各方,忙前忙後不說,稍有不慎還會得罪宗室或朝臣,純屬吃力不討好。
倒不如順著皇後的話頭,把這事推給宗人府,讓晉元王去琢磨,畢竟,溫以緹要的不過是個五品鄉君之位,犯不著讓禮部來擔這份麻煩。
只見趙皇後頓了頓,目光掃過殿中眾人,聲音陡然提高了幾分“至于說宗室子弟心生不滿,若他們只因一個有功之臣得爵便不滿,那才該反省自己是否盡到了宗室的本分!本宮今日把話放在這,溫寺卿封鄉君,合功績、順民心,更合太祖定下的獎善之禮,誰再以祖制阻攔,便是與天下功臣為敵,與大慶的民心為敵!”
殿內群臣早已齊齊低下頭,趙皇後方才的話有理有據,連宗人府令、禮部官員與御史的異議都被一一駁回,誰也不願此刻觸她的霉頭。
畢竟她不是溫以緹,而是正熙帝的原配嫡後,更別說…朝堂上更有半數官員是她的人。
果不其然,片刻後便有此起彼伏的附和聲響起“皇後娘娘聖明!臣等附議!”
其余官員見狀,也紛紛跟著應聲,殿內瞬間沒了半分反對的聲音。
趙皇後淺笑著轉頭看向龍椅上的正熙帝,語氣帶著幾分溫和的征詢“陛下,臣妾方才所言,您覺得如何?”
正熙帝無奈地瞥了她一眼,終究還是點了頭“皇後言之有理,便依你吧。”
說罷,他目光轉向階下的溫以緹,話里帶著幾分深意“溫司卿,今日皇後可是為你費了不少口舌,不知情的,怕是要以為你是她的兒媳婦了。”
這話一出,溫以緹心頭一凜,正熙帝早已知曉她與趙錦年和趙皇後的約定。
此刻不過是借著玩笑點醒她,讓她拎清分寸,若真惹得他不快,這約定還做不做數就不知道了。
一旁的趙皇後微微蹙眉,不動聲色地看了正熙帝一眼,帝後二人目光短暫交匯,似有無聲的之語。
只見溫以緹立刻上前一步,語氣帶著幾分小女兒家的嬌憨與松弛,恰到好處地化解了尷尬“臣多謝陛下與皇後娘娘賞賜!陛下言重了,比起兒媳婦,皇後娘娘常說臣更像她的女兒呢。”
正熙帝聞言一愣,目光直直地盯著溫以緹,久久沒有作聲。
趙皇後見狀,趁機展開笑意,對著他柔聲道“可不是嘛陛下,臣妾時常同溫司卿說,她好些地方都像咱們的大公主呢。”
見正熙帝仍未開口,她又笑著朝溫以緹微微點頭,示意她安心。
下一刻,趙皇後收斂了笑意,語氣恢復了皇後的威嚴,朗聲道“傳本宮懿旨——”
“正四品養濟寺卿溫以緹,品性清正、做事清明,心懷黎元,躬行實務。又革新救濟之法,督導墾荒植糧以養院民,免其流離之苦,于百姓有再造之恩,于朝堂有安邦之助,功績昭然,當受嘉獎。
今特冊封為正五品清寧鄉君,著宗人府即刻入冊玉蝶。望其日後不負本宮與陛下之期許,不負天下百姓之厚望。”
喜歡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