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溫以緹擔憂、替她發聲的百姓越來越多,街頭巷尾的議論聲像滾雪球般壯大,終于壓過了那些試圖掩蓋真相的雜音。
有人自發追查,是誰敢覬覦溫尚宮為百姓建的養濟院?是誰在朝堂上羅織罪名,要將她拉下馬?
是誰在背後操縱議題,混淆視听?
線索一層層剝開,矛頭最終指向了馮閣老一黨。
這群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官員,此刻徹底站在了百姓的對立面,他們的推諉,在洶涌的民怨面前顯得格外蒼白。
趙錦年盯著京中愈發沸騰的聲浪,眼中終于透出幾分亮色。
這場為溫以緹發聲的風波,竟比他預想中更烈、更急,已然成了燎原之勢。
他深知此刻需添一把火,當即召來墨風,語氣斬釘截鐵“速將京中情由,遞往大慶各州府的書院、縣學、府學,尤其是白鹿、紫陽那些有名的書院,一個都不能漏!”
旁人不知,趙錦年雖為安遠侯,早年卻在讀書一道頗有天賦,當年游學之時,曾與不少書院山長、學界大儒論過道、談過經,這份舊交此刻成了最有力的橋梁。
他親自擬了信箋,將溫以緹的功績、遭構陷的緣由,以及馮閣老一黨的行徑一一寫清,又附上京中儒士的聲援之詞,遣心腹快馬送往各地。
這世道里,什麼攻擊最能戳中要害?什麼話語最有分量?
既不是市井百姓的高聲怒罵,也不是武夫莽漢的拳腳相加,而是讀書人的筆墨與言辭。
百姓的怨憤多是街頭巷尾的議論,過幾日便可能被風吹散。
可讀書人不一樣,他們握得住筆桿,寫得出檄文,能把是非曲直刻在紙上,傳往各州府縣。
他們辯得了道理,說得動人心,能將奸佞的丑態拆解得明明白白,讓天下人都看清真相。
他們的話,不像刀劍那樣見血,卻能誅心。他們的文,不似驚雷那樣震耳,卻能傳世。
比起百姓的質樸聲援,讀書人這股“以文為刃”的力量,顯然要銳利得多,也持久得多。
畢竟,公道自在人心,更在讀書人筆下的千秋功過里。
不僅如此,趙錦年更沒忘了那些邊陲之地,西北甘州邊境的這些受過熱恩的百姓,甚至北方邊境。
只求讓邊地百姓也知曉溫以緹的困境。
這一番運作,耗的何止是銀錢。
趙錦年為求消息能快些傳到,不惜動用安遠侯府積攢數十年的人情,連當年曾受侯府恩惠的舊部、隱居的老臣,都被他一一請出相助,為溫以緹說話。
墨風看著自家侯爺連日不眠,眼窩深陷仍在伏案寫信,連珍藏多年的名家字畫都拿出去打點,忍不住暗自心驚。
侯爺這是為了溫尚宮,連侯府的老底都要拼盡了!
幸而,所有付出都沒有白費。不過七八日工夫,各州府的聲援便如潮水般涌回京城。
這般聲勢,遠比甦青大把砸銀錢換來的響動更沉、更有力從學界傳來。
消息順著運河傳到江南,那些隱居書院、德高望重的大儒,那些執掌州府書院的山長,竟都動了容。
有人將他們的話抄錄下來,貼在京城的顯眼處,墨跡未干便圍滿了看客。
“溫氏雖為女子,然其著述惠及萬民。《耕方要略》教農夫辨土施肥,解饑饉之困。《疫中救民方略集》記防疫之法,護一方平安。《應急活法》更是字字貼心,救人性命。便是孩童讀的《知味小語》,也藏著勸善向學的心意。”
更別提溫尚宮在甘州任上,種種功績,便是如今朝堂推行的養濟院章程,細究根源,也是她當年在甘州試行的法子!
紙頁被風掀起,大儒們的憤慨透過字跡傳得真切“我輩讀書,所求不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求不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如今這志向,竟在一位女子身上得見!可她呢?她為大慶耗盡心力,換來的卻是奸人陷害、功績被奪!”
“那些貪官污吏,只知爭權奪利,視萬民福祉為籌碼,視賢才良吏為眼中釘。這般行徑,對得起孔孟教誨,對得起陛下托付,對得起天下百姓嗎?”
江南白鹿書院山長面紅耳赤,“老夫年逾古稀,閱官數十載,未見過有若溫大人者,能將黎庶冷暖刻入肺腑!
其著書立說,非為博“賢才”之譽,實為濟民之困。其推行《應急活法》,非為邀政績之賞,實為解民之厄。
今有人謗其“女子干政”,誣其“功績摻假”,此輩宵小,夜寐能安乎?
老夫今日立此誓言若有構陷溫尚宮者,便是與天下蒼生動戈,便是與聖賢之道為敵!”
江南紫陽書院山長講堂訓話,被弟子傳抄。
“錢塘雖遠,然溫尚宮《疫中救民方略集》之珍貴,吾等亦知之甚深!諸位且思之昔年甘州疫癘,非自江南傳往乎?
江南者,魚米殷阜、賦稅充盈之膏腴地也。官吏握倉廩之粟、山海之藥,然疫初作時,或匿其情,或謀自安,百姓號泣于途,求告無門,鮮見有官親赴疫區撫民、統籌救療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再觀甘州,乃風寒砭骨、物資匱乏之邊鄙地也,其艱窘遠甚江南百倍。然溫尚宮《疫中救民方略集》載之,當地官吏遵其法,連夜集醫戶,親率人眾設棚施藥,憑一腔韌志,竟使疫癘得平。
一邊是富庶之地官吏推諉怠惰,一邊是邊鄙之地女官力挽狂瀾。一邊是江南疫中百姓流離,一邊是甘州疫後鮮少死傷。兩相比照,溫尚宮之能,尚不彰乎?其憑恃者,非富庶之基,乃真心系民之擔當也!
今乃何如?有人欲吞其為百姓所建養濟院,更有甚者暗害之,使其一臥不起。此非為官,實乃盜寇!乃國之蛀蟲也!”
荊州岳麓書院大儒公開訓斥馮閣老。
“馮生!汝今位居閣老,便忘了當年在書院中,老夫如何教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乎?忘了老夫與你言“為官當存公心,處世當辨是非”乎?
昔年汝求學時,雖天資尋常,卻尚知“廉恥”二字,見鄉鄰有難,亦會伸手相助。今汝身居高位,手握重權,不思為陛下分憂、為萬民謀福,反倒縱容黨羽,構陷賢良。溫尚宮一介女子,以《耕方要略》濟農,以《疫中救民方略集》護民,以養養濟院安貧弱,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汝卻視之為眼中釘,欲奪其功、毀其名,甚至使她昏迷于床,汝之心腸,何其毒也!
汝以為暗中行事,便能掩天下人耳目?便能欺瞞老夫?汝那點算計,那點權欲,老夫看得清清楚楚!汝與宵小為伍,行佞臣之事,早已丟盡了書院的臉面,辱沒了聖賢的教誨!
老夫今雖退居鄉野,卻也知天下輿情。儒士聲討,百姓激憤,皆為溫尚宮抱不平。汝若還有半分良知,還有半分對師門的敬畏,便即刻收手,去陛下面前坦陳己過,還溫尚宮清白,還天下一個公道!
若汝執迷不悟,繼續作惡,他日身敗名裂,被釘于歷史恥辱柱,休怪老夫不認你這頑徒,更休怪天下人唾罵!”
喜歡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