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洛邑南郊已成一片巨大工地,上萬民夫在寒風中勞作,將各地運來的巨石木材壘成高台,楚國理政殿大臣、周王室的太宰端木賜親自坐鎮督工,日夜不休。
這些民夫都是從周王畿內招募而來。
秋收剛過,現在正處于農閑之際,端木賜有償招募民夫搭建封禪台,所以就有大量民夫應征而來,至于這封禪台是干嘛的,這些民夫剛開始確實不知道,但這些人後來也都知曉這封禪台就是不久之後周天子將天命禪讓給楚王熊章的地方。
周王畿的百姓雖然已經接受了楚國的實際統治,但當他們知道天子要禪位于楚國的時候,有不少人都百感交集,他們雖然有心拒絕幫助楚國建造封禪台,但看著每日現結的錢糧,這些民夫們都不約而同的賣力干了起來。
這日清晨,一隊車馬突然駛近。
來人正是楚國教育部尚書顏回,他望著已初見雛形的封禪台,十分滿意。
“端木大人”,顏回對著出來相迎的端木賜,笑著行了一禮。
“顏子”,端木賜也對著顏回拱手回禮。
端木賜與顏回都是孔子的弟子,只是端木賜作為楚國七卿之一,地位和權勢都是極高,顏回在公共場合也只能以下官之禮相待,但在私下,端木賜卻是很敬重顏回這個同門大師兄。
“端木大人辛苦了”,顏回仰望著巍峨台基不由贊嘆道︰“這封禪台的規制應該還要超出了當初武王搭建的封禪台吧”。
“武王那座封禪台不過是分封功臣之用,我們楚國這座封禪台確是用來轉移天命的,自然更應該磅礡大氣一些”,端木賜理所應當的說道。
顏回聞言也是笑而不語,以前他是周禮的踐行者,但現在,他將是楚禮的制定者。
就在端木賜與顏回交談之際,一名監工和一位年輕的匠人朝著端木賜他們疾步而來。
“出什麼事情了”,端木賜見狀沉聲問道。
“大人!東面工地有情況!”,那名監工也顧不上行禮,喘吁吁地回道︰“那邊好像是挖到奇怪的東西了!”
端木賜聞言心中一緊,目光立刻看向了一旁的顏回,而此時顏回也在看向端木賜,兩人目光之中都有詫異之色。
“速速帶我們前往現場”,端木賜對那監工說道。
那監工聞言,立刻在前面帶路。
“大王有豐功偉績在身,如今天子又三次禪位于大王,你又何必在這里做文章呢?”,在那監工身後不遠處,顏回先是警惕了看了一眼四周,然後低聲對端木賜說道。
端木賜聞言,神情不禁一怔,連忙問道︰“這不是你安排的?”。
听到端木賜如此鄭重的詢問自己,顏回立刻一臉肅然的回答道︰“不是,我絕對不會行畫蛇添足之事”。
端木賜深深的看了顏回一眼,他深知顏回的為人,就是有著自己的堅持,要不然這理政殿大臣絕對有他的一席之地。
“此地除了你我可以動手腳之外,絕對不可能還有其他人能夠插手,黑衣衛可不是擺設”,端木賜一臉鄭重的說道。
做事的民夫在進出工地的時候都會被搜身,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會不會是大王?”,顏回問道。
“本官乃是楚國七卿之一,大王的心腹之一,若大王有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本官執行,所以絕對不可能是大王,而且大王乃是生而神聖,完全沒有必要做這點事情”,端木賜低聲解釋道。
“先去看看吧”,顏回說道。
于是兩人同時加快了腳步。
當他們到達現場的時候,正好看到本該做事的民夫們此刻卻圍成一圈,竊竊私語。
他們見端木賜到來,紛紛讓開道路。
端木賜走到眾人圍觀的坑道,但見坑中露出一角青黑色石板,上面似乎刻有紋路。
“小心挖掘!不可用鐵器或其他利器!”端木賜見狀急忙下令道。
一旁的顏回看著露出來的那一角,眼中的震驚之色一閃而過︰“莫非真的有天降祥瑞?”。
民夫們听到端木賜的話,立刻改用木鏟和雙手,小心翼翼地清理周邊泥土,隨著泥土逐漸剝落,石板的真容漸漸顯現——這是一塊三尺見方的黑色玄武岩板,表面光滑如鏡,上面布滿由白色玉粒組成的奇異圖案。
“這是...”端木賜俯身細看,當他的目光落在那些排列奇特的玉粒上時,突然僵住了。
圖案由四十五個白玉圓粒組成,排列成九宮格狀,無論橫豎斜向相加,皆是十五。玉粒瓖嵌在石板中,渾然天成,不似人工雕琢。
顏回此刻也是用顫抖的雙手觸摸著石碑,眼中泛著興奮的眸光。
圍觀人群中,一個白發老翁突然驚呼︰“洛書!這是河出圖、洛出書的洛書啊!”
頓時,人群嘩然,河圖和洛書之名,諸夏之人都是听說過,只是未曾親眼見過。
此刻,听說有洛書出世,現場的民夫們紛紛跪拜,口稱祥瑞。
端木賜心跳加速,而後讓民夫們退後遠離石碑,而後又對左右下令,迅速調遣甲士過來。
石碑雖然被端木賜派人保護起來,但這個消息卻沒有禁止。
很快,關于洛書出世的消息如野火般蔓延。不到半日,洛邑城內已是人人奔走相告︰“洛書重現!天命歸楚!”
就算是在洛邑王宮內的周天子去疾此刻是一臉震驚,洛書在這檔口出世,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對于周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楚國此舉就是想要給他們的楚王造勢。
一個時辰之後,洛邑的守藏室太史也來到了這里。
這周室的現任太史是個知識淵博的人,比起那已經西行不見蹤跡的老子毫不遜色。
“確是洛書...”太史的手指輕撫石板上溫潤的白玉粒,聲音微顫︰“昔伏羲氏王天下,龍馬負圖出于河,神龜負書出于洛,法而效之,始作八卦,夏禹治水,得洛書而明五行之道,遂平定九州...千年以來,只聞傳說,未見真容...”
周邊百姓嘩然,對于這周室太史的話深信不疑,而後紛紛跪拜。
端木賜和顏回雖然見多識廣,但洛書是傳說之中的神物,實在太過于虛無縹緲,他們對于眼前的洛書是真是假沒有十足的把握,只得一面將其從坑洞之中移出保護,另一邊向襄郢傳信。
消息傳至襄郢,楚王熊章正在宴請群臣,聞報後,他竟推案而起,面露驚色道︰“竟有此事?洛書重現?”
總理大臣彌生聞言立即拜倒︰“大王平定亂世,功蓋三代,洛書重現,正是天命所歸!”
“王上乃是天命所歸”,群臣都同時恭賀道。
熊章也是笑著接受了群臣的恭賀,之後下令端木賜,讓其在封禪台旁邊建造一座宮殿,專門呈放洛書。
這洛書的真假已經無需關注了。
熊章說他是真的就是真的,雖然它極有可能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