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人文社。
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學》的發行工作完成的同時,和《收獲》合辦的全國性研討會也準備就緒。
方言一邊翻著會議的安排細節,一邊听著陳曉曼的匯報︰
“會議地點就在杭城西湖邊上的療養院。”
“朱偉、王扶他們已經提前一天趕過去了,跟《西湖》、《收獲》的同志們最後在確認一遍,住宿、伙食、出行和活動安排的種種具體工作……”
“嫂子,《霸王別姬》的復印稿都印好了嗎?”
“好了,不過25份是不是少了一點,要不要讓印刷廠再印一些?”
“夠了夠了,內部傳閱而已。”
方言合上文件,“既然都差不多了,我看我們這兩天就可以出發去杭城了。”
“那我讓人去訂火車票。”
陳曉曼看了眼手表,“對了,上次你讓我約的那個侶海晏,再過一會兒,他就要來了。”
“嫂子,到時候你就把他領到這里來。”方言笑了笑。
“行!”
陳曉曼應了下來,大概過去了七八分鐘,就把海晏請到了辦公室。
“方主任,打擾了。”
“叫我名字就好,請坐請坐。”
“那怎麼行,不如我稱呼你‘老師’吧,就像陳老師一樣。”
海晏客客氣氣,兩眼不住地打量眼前的男人,眼里閃爍著詭異的光。
見他看得出神,方言一想到這人的取向,冷不丁地打了個寒顫,“你這是?”
“噢,不好意思,方老師,我只是有點驚訝。”
海晏露出含蓄的笑容,“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在文學上就這麼有才華,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過譽了,我只是比別人早幾年寫而已,比我有才華有天賦的,大有人在。”
方言從抽屜里取出《便衣警察》的手稿,“就說海晏同志你吧,這就寫得很不錯。”
“過獎了。”
“不是過獎,前陣子,我和陳老師都拜讀過《便衣警察》,在可讀性和故事上是頂好的!”
“這都多虧了有方老師的啟發。”
“我?”
“對,我就是在看了《惡意》之後,才心血來潮,想寫這麼一部刑偵破案的警察。”
“是嘛,那可真的是太巧了。”
方言和陳曉曼互看一眼。
“不過相比于你的《惡意》,我這《便衣警察》只能算是東施效顰。”
海晏道︰“說來慚愧,我給我的幾個同事也看過,他們都說寫得俗,沒《惡意》的精采。”
“俗點好啊,你這書好就好在俗上。”
“怎麼講?”
“當文學以單一類型呈現時,說明它並非輝煌,百花齊放才是好局面。如今嚴肅文學、純文學太多了,就需要通俗文學中和一下。難道我這《惡意》就不俗嗎?”
方言道︰“很多大作家寫了一輩子俗文,可誰敢說他們不是文豪嗎?”
這一番話,哧溜溜鑽進海晏的心坎,直接戳到了最癢處,整個人激動得滿臉通紅。
“我看你挺有天賦的,不想在文壇繼續發展發展,進個作協什麼的?”
“方老師真會開玩笑,作協哪里是我隨便能進的?”
“不是開玩笑,只要你繼續寫下去,保持這種通俗,而不是媚俗、惡俗、庸俗,就有機會。”
方言多勉勵了幾句,就差喊出“你有大帝之資”。
“有這句話,我一定會好好努力!”
海晏臉上如一汪水似的,兩只小眼楮里卻精光閃爍。
方言突然來了一句︰“這個,有沒有想過改編成電視劇?”
海晏瞬間心跳了幾下,“可以嗎!”
“這部有這個潛力,不過眼下當務之急,是爭取把改好,發表出去。”
方言熟練地畫起了大餅,反正又不要錢。
海晏的心理,被摸得透透的,畢竟只要劇火了,原作者也就火了。
那以後的路途,像作協什麼的,都不是妄想。
………………
第二天,從燕京通往杭城的列車開始開動。
“ 當 當。”
火車的硬臥車廂里不停地顛簸,方言睡在石鐵生的上鋪,對面是鐘阿城和王碩幾人。
“方老師,這次半個月的工夫,《推理世界》的銷量已經超過33萬冊了。”
“《科幻世界》的楊主編說,出版社每天都能收幾十封來信,不是訂閱期刊的信或者函,就是讀者的催稿信,催促我們趕緊發行第二期的《推理世界》,都期待《大宋提刑官宋慈》後續的內容。”
“……”
听著王碩這幾個兼職《推理世界》編輯的好消息,方言把頭轉向石鐵生︰
“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嗎?比如說一些推理的稿子?”
“有!不過數量不算多,只有四部,一篇中篇,三部短篇,質量說不上有多好。”
石鐵生如實地匯報投稿的情況。
“畢竟國內一直沒有給推理作家提供穩定的發表展示的窗口。”
方言笑了笑︰“人才這種東西,不可能一下子就冒出來,還得慢慢地培養。”
“可不是嘛!”
王碩道︰“報紙上都說了,咱們這算是開了國內推理文學的先河了。”說著剝開花生,“楊主編跟我講,現在不少出版社盯上推理這塊肥肉,蠢蠢欲動,都想創辦本像《推理世界》的雜志。”
“推理的土壤有了,就等著推理作家的苗子們成長了。”
方言再三強調,但凡遇到個天賦不錯的,稿費上可以適當放寬,不過版權務必抓緊。
“好,不過方老師,買他們的版權……是不是太虧了,他們的版權也值得買嗎?”
王碩、鐘阿城等人點了點頭。
方言道︰“確實不值得,就當干金買馬骨,只有足夠多的利益,才能讓更多人去寫推理。”
“方老師真的是太替華夏文學著想了!”
王碩忍不住感慨了一句,雖然這份高稿費,也是有附帶的條件。
那便是寫著優先簽約條款的合同,版權必須優先交給《推理世界》來代理,如果違反合同的話,就將版權自動地歸于《推理世界》,比如私下交易,出售版權,就屬于違反合同。
作為回報,《推理世界》編輯部就會充當中間人,積極地把版權推銷給各大電視台和電影廠。
“好,往後每部要發表的推理,和比較優秀的投稿,記得都提前拿給我看。”
方言道︰“我要親自審核。”
“沒問題。”
王碩作為上輩子第一批文化個體戶,有著非同一般的商業嗅覺。
在方老師幾句話的工夫里,察覺到“版權”或許是一個隱藏著巨大利潤的玩意兒。
且不說其他雜七雜八的改編權,單單就是電視劇、電影的稿費,那也就是一筆可觀的收益!
不過,他只在第兩層,而方言則在第五層。
在這個娛樂匱乏的年代,方可以培養出巨大的讀者群體,等待電影、電視劇走入華人千家萬戶的時候,當年讀的群體,就將為版權的賦予巨大價值。
到時候,誰能創作出第一批出品作品,誰能牢牢抓住第一批用戶群,誰就是未來的一代文豪,誰能夠抓住第一批作品版權,誰就是未來的文娛巨頭,而現如今,正是大好的機會。
“岩子,還有一件事。”
石鐵生提醒說,編輯部還收到不少其他報社的轉載申請函,希望能在自家報紙上連載《大宋提刑官宋慈》,開出的稿費價格也是五花八門,大報給的是規定的最高標準,小報則大多在10元上下。
“這個不急,等我們從杭城回來再定。”
方言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那讀者來信,你打算怎麼處理?”
石鐵生說,別說回復,就是看也來不及看。
“這些信,還是按我的老規矩辦。”
方言把這些信都打包,存放到自己空置的四合院里。
王碩眼里流露出羨慕之色,什麼時候自己也能像方老師一樣闊氣!
闊氣到拿幾進出的大宅門,專門來當讀者來信的倉庫,大作家當如是也!
………………
抵達杭城的時候,受邀參會的作家們陸陸續續地也到了。
冀北、陝北、湘南、豫南、粵東、川蜀、滬市、甘隴……
五湖四海,齊聚一堂。
雖然是《人民文學》和《收獲》合辦,但經費預算依然有限,不單單會議的伙食相當簡單,這棟稱之為“將軍樓”的療養院,住宿條件也相當簡陋,有二人一間,也有三人一間。
好在參會的作家、編輯和評論家們並不計較,也無怨言,三三兩兩地湊合著住一間。
“這兩位就是湘軍的領頭人,韓少恭和古樺。”
“古樺,少恭,我來給你們介紹,他就是你們一直很想見的鐘阿城,《棋王》的作者。”
方言給雙方互相引薦,“那位呢,是最近靠‘新京味’冒頭的王碩。”
“你好,你好!”
“幸會,幸會!”
兩路人馬,在療養院的走廊里打著招呼,臉上洋溢著熱情。
韓少恭對著鐘阿城︰“我很早就知道你,讀過你的《棋王》,這回才算見著你真人。”
鐘阿城有些靦腆,不願談論自己︰“你和古樺同志寫的也很不錯,我都看了。”
韓少恭喜出望外,“好像有一陣子沒見你有新作了。”
鐘阿城突然狡黠地一笑︰“不好寫呀。”
韓少恭、古樺等人面面相覷︰“怎麼會呢?”
鐘阿城正經起來,而且胸有成竹︰“這就好比跳高,我的面前橫著你們這道‘湘楚文學’的標桿,我要越過它才行!”
“不敢,可不敢當什麼標桿。”
韓少恭道︰“在這個樓里,比我們當得起標桿的大有人在啊。”
“可不是嘛,就不提阿城兄的《棋王》了。”
古樺擺擺手,“你看那位馮驥材,他的津門俗世奇人系列就了不得,還有邊上的鄭萬隆,‘異鄉異聞’系列同樣是不落下風,這兩位都是北方的,再說南方的,你瞧瞧那人,叫‘李杭育’。”
“嘶!”
鐘阿城倒吸了口冷氣,“這人我听方老師講過,他的‘葛川江’系列,可是尋根文學的先聲。”
“你再瞧瞧粵東的那幾位……”
韓少恭環顧四周,指指點點,“還有正跟岩子聊天的賈平窪,他的商州故事意蘊十足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然尋根文學的分支有這麼多,都有成為尋根文學標桿的可能,但真正能稱之為標桿的,恐怕在場的其他人,包括你我都不合適,只要組織這場會議的岩子,才配得上。”
古樺斬釘截鐵道︰“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這個看法?”
鐘阿城想也不想,脫口而出,“這是自然!沒有人能比方老師更稱得上尋根文學的標桿了!”
說話間,他們和走廊里其他人一樣,把目光紛紛地投向正在忙于招待的方言身上。
與會的代表大多數都在今天下午抵達,正好能趕上晚上這頓隆重的歡迎宴會。
就在知味觀,由《西湖》雜志做東,略盡地主之誼。
王碩和鐘阿城滿臉興奮,一開始還放不開手腳,但幾杯黃湯下肚以後,整個人開始放飛自我。
方言看到他們頻頻敬酒,提醒了一句,“黃酒可不興你們這麼喝,很容易醉。”
“不會吧,方老師?”
王碩不以為意,“這酒喝著像沒有氣的北冰洋汽水,一點兒酒勁兒都沒有。”
“是啊,怪好喝的。”鐘阿城喝的很急,一杯接著一杯。
“黃酒性子慢,過會兒你們就知道它的厲害了。”
方言笑了笑,隨後就听到李小琳喊自己過去,給偌大的歡迎宴做個祝酒詞。
“嘩嘩嘩。”
鐵甯、王安逸等多年好友率先鼓掌,其他嘉賓也跟著拍手,掌聲如潮,久久未停。
“各位!”
“請允許我在這里代表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人民文學》、《收獲》和《西湖》,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遠道而來的作家、評論家和編輯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
“今天在座的各位來賓中,有許多是我們的老朋友,也有很多會是今後的新朋友,但不管是老朋友,還是新朋友,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跟尋根文學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我們文學的根同是中華傳統民族文化,我們這些天南海北的作家才會共聚在此。”
“把酒言歡,對酒當歌。”
“也正因為我們文學的根長出各種各樣的根須,我們才會共聚在此,集思廣益,研究探討。”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在此,衷心地預祝此次西湖會議能夠舉辦得圓滿順利。”
“干杯!”
此話一出,全體起立,紛紛響應,一時間,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鐘阿城和王碩頻頻找人喝酒,黃酒的勁頭一上來,越喝越飄,最後被眾人抬上樓,拋在床上。
餐後,又組織起了舞會,但沒有一人在跳。
幾乎所有人都找到想要聊天的人,討論起問題,除了躺在房間里呼呼大睡的王碩和鐘阿城。
由此,在一曲《愛在深秋》之中,正式地拉開此次西湖會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