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82章 我到故宮買字畫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82章 我到故宮買字畫

    3月3日,南鑼鼓巷。

    韓躍民家就在東棉花胡同的一棟大雜院里,佔著十幾平的廂房,和韓母相依為命。

    方言騎著車,輕車熟路地找上了門。

    鍋爐工基本上是三班倒,白天一個班,晚上前半夜一個班,後半夜又是一個班,一天24小時不間斷,而今天,韓躍民不用上早班。

    “岩子!”

    韓躍民坐在縫紉機前,拿著毛線,蘸了蘸口水,接著小心地把線頭穿進針頭的孔里。

    “韓哥,最近過得怎麼樣啊?”

    看著他張飛繡花的樣子,方言咧嘴笑道。

    “還要謝謝你。”

    韓躍民知道他問的跟方紅的進展,臉上立刻興奮起來︰“我已經跟你姐她們約好,等《牧馬人》一上映,到時候我們一起看啊。”

    “韓哥,有進步,都學會主動了。”

    方言豎起大拇指。

    “嘿嘿,你怎麼會有空來?”

    韓躍民扯下雙手的袖套。

    “韓哥,我有事找�_錈Γ 懿荒芘鬮胰ё惶斯使 俊狽窖砸渙橙險嫻饋br />
    “你上哪兒干嘛?”

    韓躍民好奇不已。

    “買畫。”

    方言眯了眯眼。

    現如今,自己全身上下的家當加到一塊,只有8000多塊,就算加上《暗戰》、《牧馬人》單行本的基礎稿費,也不超過一萬塊。

    這年頭,四合院再便宜,地段再次,一整套的估計也要一兩萬,眼下是買不起。

    不過,只要等《大秦之裂變》單行本一出版,兜里就有足夠的錢,差不多一萬五左右。

    就算花個千八百塊,剩下的錢買個四合院,依然綽綽有余。

    “買畫?故宮還有地兒賣畫!”

    韓躍民一怔。

    “當然,跟我來。”

    方言根據上輩子的經驗,前去探探路。

    70年代,故宮重新對游人開放。

    為了滿足游客的需要,專門設置了直接面對所有游客服務的商業零售網點,故宮商店。

    又在1978年,成立了外賓服務部,一開始只面向外賓和海外僑胞,賣些近現代畫家的畫,掙來的收入用來補貼博物館的經費。

    順便,也給國jia多創造一點外匯。

    于是,邊上又辦了家“外幣兌換處”。

    里面賣的東西,可比外頭的文物店又多又好,比如,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

    也就在今年,以外賓服務部為基礎,跟外幣兌換處、故宮商店合並成立新的服務部,仍然保留“外賓服務部”的名稱,終于對老百姓開放,不再只收取外匯券。

    方言要探的,就是這個情況。

    主營地點設在御花園西南角的養性齋。

    兩層樓閣,黃琉璃瓦轉角廡殿頂,建築坐西面東,正面七間,左右各接出三間。

    室內陳設著硬木嵌甸桌椅,滿牆懸掛著一幅幅字畫,布置雅致優美,珠寶翠鑽、文房四寶、古董玉器,琳瑯滿目,一派古色古香的氣氛,就是屋里沒幾個人。

    除了工作人員,冷冷清清,無人問津。

    “沒想到故宮里還有這麼個地方。”

    韓躍民第一次來,東張西望。

    方言卻很熟悉,大步流星,視線從《韓熙載夜宴圖》、《游春圖》等字畫上,一一掃過。

    “岩子,你要買這些啊?”

    滿屋子的古字畫,讓韓躍民應接不暇。

    “韓哥,這些都是復制品。”

    方言不以為意。

    “復制品?!”

    韓躍民驚了個呆。

    “是啊,都是故宮里的老師傅仿的。”

    方言解釋說,這里大部分的字畫、牙雕、面人兒等工藝品都來自修復廠,雖然書畫是高仿,但都是身懷絕技的工作人員,一筆一畫對著書畫原作臨摹而成,藝術價值也很高。

    “知道的挺多啊。”

    工作人員立馬湊了過來,“您是熟客?”

    “我要買一些近現代畫家的作品。”

    方言笑著點了下頭。

    七八十年代,國內的字畫收藏一直處于低迷的狀態,畢竟,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

    這年頭,一般家庭的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哪里有閑錢花在這些收藏上,導致很多名家大師的畫作無人問津,價格低得跟白撿一樣。

    這時候藝術家們的畫,吳作仁一張一平尺,只賣6到8塊,一幅畫大概能賣60塊。

    一張齊白石的畫,也就100多塊。

    而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的畫,一平尺只賣8塊,甚至被譽為山水畫一代宗師的黃賓虹,哪怕是一塊錢一平尺,也根本沒人要!

    國畫是這樣,書法也一樣,成忠臣、沈鵬、範曾、啟功等書法大家也是一尺幾毛錢。

    “這是陸儼少老先生的作品,他的山水畫獨具一格,尤其是那種塊雲、勾雲的畫法,堪稱一絕。”工作人員邊介紹,邊小心地展開。

    方言一問價格,一平尺8塊。

    這一幅作品,以後至少能賣上千萬。

    “您要買哪一幅?”

    工作人員洋溢熱情,服務部的生意是越來越差,別說外賓,就連本地游客都很少光顧。

    “這些,我全要了。”

    方言指了指桌上的畫,又指向了牆壁。

    “什麼?!”

    工作人員震驚道︰“您不會在開玩笑吧?”

    “你覺得我像是開玩笑嗎。”

    方言伸進帆布袋,取出報紙包裹著的一捆捆大團結,不多不少,也就1000元而已。

    韓躍民瞪大眼楮,倒吸了口冷氣。

    方言笑道︰“這錢夠不夠?”

    “夠!夠!”

    工作人員一臉的不可思議。

    “那還有沒有其他的?比如吳昌碩、齊白石、李苦禪、徐悲鴻、張大千、白雪石……”

    方言如數家珍地念叨。

    “有!有!”

    工作人員興奮至極,來大活了!

    養性齋雖然沒有,但外賓服務部還有兩個網點,一個在御花園的絳雪軒,一個在乾隆花園的遂初堂,于是緊急地替他去打听聯系。

    “岩子,你買這麼多畫干嘛?”

    韓躍民壓低聲音道。

    “收藏,品鑒。”

    方言看著徐悲鴻的畫,露出滿意的笑容。

    “那你買的也忒多了,這得花多少錢!”

    韓躍民兩眼冒著精光,“怪不得你讓我陪著你,身上帶這麼多錢,可要當心打劫的。”

    “如果你有這麼多錢,準備怎麼花?”

    方言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一趟喊姐夫出來,除了當保鏢之外,更主要的是,在他的心里埋下一顆種子。

    這年頭,敢主動砸了自己鐵飯碗的人並不多,一開始多是被逼無奈,才當了個體戶。

    上輩子,韓躍民是嫌燒鍋爐又苦又累又沒前途,才下決心辭職下海,闖蕩出一番事業。

    現在,不指望韓躍民馬上砸了鐵飯碗,但至少得讓他有這個念頭,等時機成熟,心里的種子,就可以生根發芽了。

    “我?”

    韓躍民想也不想,“我當然先去換房會,給我家換個更大的宅子,再打上36條腿,買輛鳳凰牌,然後風風光光地把你姐,嘿嘿。”

    “韓哥,你這個夢想會有機會實現的。”

    方言道︰“對了,你剛剛提到換房會,你也幫我打听打听,有沒有整套的四合院……”

    “岩子,你們家要換房?”

    韓躍民又驚又疑。

    “不是換,是買。”

    “啊!買?”

    “你先幫我打听,不急,慢慢來。”

    方言投去了意味深長的目光。

    而後,對著字畫挑挑揀揀,最後花了1047塊,一共買下了15幅。

    跟外賓服務部的庫存一比,僅僅是九牛一毛,听工作人員說,故宮這邊算少的,歷史博物館那邊的更多,字畫庫存至少有9000幅!

    九千幅啊!

    要不是擔心會讓楊霞她們覺得自己花錢大手大腳,不然買的只會更多,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留錢,買一整套的四合院。

    面對這麼大手筆的貴客,外賓服務部果斷承擔起運送的任務,把東西送去南鑼鼓巷。

    PS︰《家有女兒》扮演劉星的姥姥演員,1980年花2.6萬在故宮邊上買了一套四合院。

    據傳一個叫許化遲的,花了20多萬,買下了歷史博物館的9000幅畫。

    感謝天下縱橫有我、130102021052998的100起點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82章 我到故宮買字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82章 我到故宮買字畫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