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里有你

第563章 儉老人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標傲世 本章︰第563章 儉老人

    徐秀珍的葬禮剛過去三天,她住了一輩子的紡織廠家屬院3號樓2單元就迎來了久違的熱鬧。

    趙阿姨拎著菜籃子從早市回來,遠遠就看見單元門口停著一輛銀色小轎車,後備箱大開著。走近了,她認出那是徐秀珍兒子徐志強的車。再往樓道里一瞧,幾個穿著藍色工作服的搬運工正上上下下地忙碌著,把一個個鼓鼓囊囊的編織袋往樓下搬。

    \"趙阿姨好。\"一個清脆的女聲從身後傳來。

    趙阿姨轉身,看見徐秀珍的兒媳林梅拎著兩個大塑料袋走過來。林梅穿著一身米色套裝,頭發燙著時髦的小卷,臉上化著精致的妝容,手腕上的金鐲子在晨光中閃閃發亮。

    \"小林啊,這是...\"趙阿姨指了指樓道里忙碌的工人。

    \"哦,我們來收拾一下婆婆的東西。\"林梅把塑料袋放在地上,從名牌包里掏出一包紙巾擦了擦汗,\"志強公司有事,我就先過來處理了。\"

    趙阿姨點點頭,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落在那些被搬運下來的編織袋上。透過半開的袋口,她認出那是徐秀珍珍藏多年的布料——有印著牡丹花的緞子,有素雅的棉麻,還有幾塊老式但質地極好的毛料。這些可都是當年紡織廠發的福利,徐秀珍一直舍不得用。

    \"這些...都要扔?\"趙阿姨忍不住問道。

    林梅皺了皺眉︰\"是啊,家里哪還用得上這些老布料。現在誰還自己做衣服啊,都是直接買成品。\"她踢了踢腳邊的塑料袋,\"這些是婆婆的一些證件和存折,我們帶回去。其他的...\"她聳聳肩,\"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趙阿姨心里一揪。她想起上個月還看見徐秀珍坐在陽台上,一塊一塊地整理這些布料,嘴里念叨著\"等小孫子結婚時給他做被面這塊給閨女做件旗袍肯定好看\"。那時候徐秀珍的眼楮亮晶晶的,仿佛那些布料里藏著整個家族的幸福未來。

    搬運工又扛下來一個大包裹,這次是捆得嚴嚴實實的一包棉花。雪白的棉絮從包裹縫隙里鑽出來,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天哪,這麼多新棉花!\"趙阿姨驚呼,\"秀珍攢了多少年啊!\"

    林梅撇撇嘴︰\"現在誰還用棉花啊,都是羽絨被、蠶絲被。佔地方不說,還容易生蟲。\"她轉身對搬運工說,\"師傅,這些都直接扔垃圾站吧,不用往車上裝了。\"

    趙阿姨看著那些被隨意丟在路邊的布料和棉花,喉嚨發緊。她想起三年前徐秀珍神秘兮兮地把她拉到家里,打開那個樟木箱子給她看這些\"寶貝\"時的樣子。老人粗糙的手指輕輕撫過每一塊布料,像在撫摸什麼稀世珍寶。

    \"這塊藍底白花的,是我進廠第一年發的,一直沒舍得用...\"

    \"這捆棉花是廠里最後一次發福利,純新疆長絨棉,現在買都買不到這麼好的...\"

    \"等以後孫子結婚,這些都能派上用場...\"

    那時候徐秀珍的眼楮里閃爍著怎樣的光芒啊。而現在,這些她視若珍寶的東西,就這樣被當作垃圾丟棄在路邊。

    \"趙阿姨,您要是看上什麼就拿走吧。\"林梅突然說,\"反正我們也不要。\"

    趙阿姨搖搖頭,她知道自己家里也沒地方放這些。兒子早就說過,老房子要重新裝修,這些\"破爛\"都得處理掉。

    搬運工們陸續搬完了東西,林梅掏出錢包付了工錢。她最後環顧了一圈這個她婆婆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從包里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得讓志強看看,這房子收拾干淨了好掛中介。\"她自言自語道,然後轉向趙阿姨,\"阿姨,您知道附近哪家房產中介靠譜嗎?\"

    趙阿姨機械地報了個名字,目光卻無法從樓道口那堆\"垃圾\"上移開。那里有徐秀珍一生的珍藏,有她對兒孫的愛與期待,現在全都成了等待被清運的廢棄物。

    林梅道了謝,鎖上門,開車離去。趙阿姨慢慢走到那堆遺物前蹲下,輕輕撫摸著那包棉花。棉絮柔軟如初,仿佛還帶著徐秀珍手掌的溫度。

    \"秀珍啊...\"她喃喃自語,\"你說你攢了一輩子,圖什麼呢?\"

    陽光照在那堆被遺棄的物品上,一塊紅底金花的緞子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趙阿姨記得徐秀珍說過,那是留著給未來的重孫子做滿月衣裳的。

    樓上的王奶奶拄著拐杖下來,看見這一幕,嘆了口氣︰\"老徐攢了一輩子的東西,就這麼沒了?\"

    \"是啊,就剩下房子和存折了。\"趙阿姨苦笑道。

    \"人老了,除了房子和錢,啥也別給兒女留。\"王奶奶搖搖頭,\"留了也是白留,他們看不上。\"

    趙阿姨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灰。她突然想起徐秀珍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我這些東西啊,現在年輕人看不上,等他們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懂了。\"

    可是徐秀珍沒等到兒女懂的那一天。她的愛,她的牽掛,她以為珍貴的回憶與心意,在她閉眼的那一刻,就變成了需要處理的麻煩。

    垃圾車來了,穿著橙色工作服的工人熟練地把那些布料、棉花扔進車廂。趙阿姨轉過身,慢慢往家走。她的衣櫃底層,也藏著幾塊\"留著以後用\"的布料,是當年結婚時娘家陪嫁的好料子。

    回到家,趙阿姨徑直走向衣櫃,把那些珍藏多年的布料都拿了出來。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那些已經有些泛黃的絲綢上,折射出溫柔的光。她摸了摸,然後拿起手機。

    \"兒子啊,周末有空回來一趟嗎?媽有些東西想給你...\"

    電話那頭,兒子不耐煩的聲音傳來︰\"媽,我最近特別忙,什麼事電話里說吧。\"

    趙阿姨看著手中的布料,突然笑了︰\"沒什麼,就是想問問你,最近工作順利嗎?\"

    掛掉電話,她坐在床邊,輕輕撫平那些布料上的褶皺。窗外,垃圾車的聲音漸漸遠去,帶著徐秀珍一生的珍藏,消失在街道盡頭。

    過了幾天,趙阿姨接到了社區通知,要舉辦一場老物件展覽,鼓勵大家把家里有意義的老東西拿出來展示。

    趙阿姨突然想起了那些被她拿出來的布料,猶豫再三,她還是把那塊藍底白花的布料送去參展。

    展覽當天,趙阿姨在人群中看到了林梅。林梅站在那塊布料前,眼神里滿是驚訝。“趙阿姨,這是您的?”林梅問道。趙阿姨點點頭。林梅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好像明白了婆婆為什麼留著這些布料。”趙阿姨笑了笑,沒有說話。之後,林梅開始四處打听那些被她丟掉的布料的下落。

    雖然大部分已經無法找回,但她還是找到了幾塊還沒被處理的。

    她把這些布料帶回了家,小心地收藏起來。多年後,林梅的兒子要結婚了,她拿出那些布料,親手為兒子兒媳做了幾床被子。當她把被子鋪在床上時,仿佛看到了當年徐秀珍的笑容。

    又過了幾年,趙阿姨所在的家屬院要拆遷了。大家都忙著收拾東西搬家,趙阿姨也不例外。在整理舊物時,她發現了一個被遺忘的小盒子,打開一看,里面是她年輕時在紡織廠獲得的榮譽獎章。看著這些獎章,她想起了和徐秀珍一起在廠里奮斗的日子。

    拆遷那天,林梅也回到了家屬院。她看到趙阿姨抱著那個小盒子,便走過去幫忙。兩人站在即將拆除的老房子前,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突然,林梅提議把這些老物件集中起來,辦一個小型的紀念館,讓更多人了解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趙阿姨听了,眼楮一亮。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老鄰居的支持。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珍藏的老物件,一起動手布置紀念館。不久後,紀念館正式開放,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來參觀。

    他們在這些老物件中,感受到了老一輩人的奮斗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而那些曾經被忽視的布料、棉花,也在這個紀念館里,重新煥發出了它們的價值。

    有一天,一位知名的民俗文化專家來到了這個小型紀念館。他被這些老物件深深吸引,尤其是那些紡織廠的布料和棉花。專家聯系了當地的電視台,希望能做一檔關于這些老物件背後故事的節目。很快,節目播出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老一輩留下的東西,他們意識到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里,蘊含著無盡的情感和歷史。

    趙阿姨和林梅等老鄰居們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關注。他們被邀請到學校、社區去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而家屬院的拆遷也因為這股文化熱潮有了新的規劃,政府決定保留一部分建築,將其改造成民俗文化博物館。

    多年後,當趙阿姨和林梅再走進這個博物館時,看到那些熟悉的物件被好好地保存和展示著,她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些曾經被當作垃圾丟棄的東西,如今成了傳承歷史和情感的珍貴寶藏。

    又過了些年,趙阿姨和林梅都已是白發蒼蒼。民俗文化博物館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越辦越好,還吸引了不少國外游客。一天,一位年輕的設計師來到博物館參觀。他被那些精美的布料和棉花深深打動,決定以這些老物件為靈感設計一系列服裝。他找到趙阿姨和林梅,希望能听听她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在交流中,設計師的靈感不斷涌現。不久後,他的設計作品在國際時裝周上亮相,那些帶有濃郁年代特色的服裝驚艷了全場。一時間,復古風再次流行起來,人們對老物件的熱情達到了新高度。家屬院的老人們也成了香餑餑,被邀請去各地分享自己的經歷。

    趙阿姨和林梅站在博物館的展廳里,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看著那些曾經被忽視如今卻大放異彩的老物件,心中滿是感慨。她們知道,徐秀珍當年視若珍寶的東西,終于在歲月的沉澱後,散發出了真正的光芒。

    隨著復古風的盛行,家屬院的老人們成了文化傳承的活招牌。一天,一位神秘的投資人找到趙阿姨和林梅,提出要以他們的故事為藍本拍攝一部年代劇,將紡織廠的歷史和那些老物件背後的情感搬上熒幕。

    趙阿姨和林梅激動不已,她們積極參與到劇本創作中,把那些真實的經歷和情感融入其中。拍攝期間,家屬院成了熱鬧的片場,老人們也成了臨時演員,重溫著過去的歲月。

    電視劇播出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觀眾們被劇中的故事深深打動,紛紛開始尋找家中的老物件,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溫暖。

    而趙阿姨和林梅,也在這場文化浪潮中找到了生命的新意義。她們知道,那些曾經被遺忘的東西,如今已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更多的人懂得珍惜和傳承。

    隨著電視劇的爆火,家屬院成了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趙阿姨和林梅帶著大家參觀博物館,講述那些老物件背後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年輕人找到趙阿姨,他是一位創業者,想和她們合作開發與老物件相關的文創產品。趙阿姨和林梅商量後,覺得這是個傳承文化的好機會,便答應了。他們一起設計了印有老布料圖案的絲巾、手帕,還有用棉花填充的可愛玩偶。這些文創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家屬院的老人們也都參與到制作過程中,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在紡織廠一起工作的時光。

    慢慢地,慢慢地,家屬院的文化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和關注。趙阿姨和林梅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欣慰,她們知道,徐秀珍留下的不僅是那些布料和棉花,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新時代里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故事里有你》,方便以後閱讀我的故事里有你第563章 儉老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故事里有你第563章 儉老人並對我的故事里有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