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量子基金總部,西澤的辦公室里。
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來,照在那份厚厚的風險評估計劃書上。這份計劃書已經被翻了好幾遍,頁面邊緣都有些卷曲了。
西澤端著咖啡,第五次翻開了這份報告。
哪怕這份計劃書里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到了,從印度政府的政策傾向到當地散戶的投資習慣,從匯率風險到流動性分析,每一個字都告訴西澤風險可控,值得一試。
他還是有些擔心。
“該死的直覺。”西澤放下咖啡杯,揉了揉太陽穴。
冥冥中總有一種感覺,這次收割不會那麼順利,華資機構不是待宰的羔羊。
尤其是那個天方集團,從中弘地產的事情就能看出,對方的應對能力遠超預期。現在他們又主動轉移到印度市場,這里面會不會有什麼陷阱?
正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進來。”
西澤的助理杰瑞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最新的情報。
“先生,最新消息。黑石集團今天上午又召開了動員大會,彼得在會上表示,這次行動的目標投入資金要達到500億美元。”
“500億?”西澤眉頭緊皺,“他們瘋了嗎?”
“不只是黑石集團,貝萊德集團雖然表面上還在觀望,但據可靠消息,芬克已經私下批準了至少20億美元的資金調動。”杰瑞繼續匯報道,“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幾乎所有大型機構都在響應這次行動。”
西澤沉默了一會,走到窗邊看著樓下的華爾街。
街上車水馬龍,每一個匆忙的身影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巨額的資本流動。而現在,這些資本正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匯聚——印度。
“杰瑞,你覺得這次行動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西澤突然問道。
杰瑞想了想,謹慎地回答︰“從紙面數據看,我們的勝算很大。華資機構雖然這幾年發展迅速,但在資金規模上還是無法與我們相比。更何況,他們這次離開了主場,到印度這種相對陌生的市場……”
“但是?”西澤听出了話外音。
“但是,”杰瑞猶豫了一下,“方陽這個人,從來沒有做過沒有把握的事情。他現在雖然昏迷,但天方集團的決策依然延續了他的風格。我總覺得,他們主動轉移到印度市場,可能另有深意。”
西澤點點頭。這也是他一直擔心的問題。
可是黑石集團和貝萊德集團作為領頭人已經發出了號召,所有的華爾街機構都在嗷嗷叫地調集資金,向印度市場進軍。
就在昨天的華爾街金融俱樂部聚會上,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這次行動。
“西澤,你們量子基金這次準備投入多少?”高盛的約翰•史密斯端著酒杯走過來問道。
“還在考慮中。”西澤當時回答得很模糊。
“考慮什麼?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摩根大通的大衛•羅森也湊了過來,“華資機構主動離開主場,到我們都不熟悉的印度市場,這不是送上門來的肥肉嗎?”
“就是啊,”花旗集團的莎拉•瓊斯也加入了討論,“我們幾家聯手,還怕收拾不了他們?”
當時的氛圍讓西澤感到巨大的壓力。外資聯軍士氣高漲,他無論如何也說不出拒絕參與的話。
那樣的話,不僅會被同行看不起,還可能影響量子基金在華爾街的地位。
“唉,算了。”西澤嘆了口氣,做出了決定,“實在不行就先把資金調集過去,然後根據情況決定入不入場吧。”
這樣一來,對其他機構有了交代,也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做出決定之後,西澤拿起電話,向手下吩咐道︰“騰出十億美元資金,轉到印度市場潛伏起來,記住一定要低調,沒有我的命令,不準有任何操作。”
“好的,西澤先生。”交易部門的負責人立即回應,“需要多長時間完成資金調動?”
“越快越好,但要分批進行,不要引起注意。”西澤補充道,“另外,讓我們在印度的情報網絡保持高度警覺,華資機構的任何異動都要第一時間匯報。”
“明白了,先生。”
掛斷電話後,西澤重新坐回椅子上,心情依然沉重。
十億美元對量子基金來說不算小數目,但相比其他機構的投入,這個數額顯然偏保守。不過,謹慎一些總沒錯。
與此同時,在黑石集團總部,氣氛就完全不同了。
相比于西澤的謹慎,彼得這邊就狂熱多了。
“各位,這是我們華爾街的歷史性機遇!”彼得站在會議室的講台上,聲音激昂,“華資機構終于離開了他們的舒適圈,主動走進了我們可以施展拳腳的戰場!”
台下坐著黑石集團的各部門負責人和主要股東代表,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興奮。
“彼得先生,您確定這次我們能夠獲勝嗎?”一位年長的股東提出了疑問,“畢竟對手是天方集團,他們的實力不容小覷。”
“實力?”彼得冷笑一聲,“在絕對的資金優勢面前,什麼實力都是虛的!我們這次投入的資金將是他們的三倍以上,這種碾壓性的優勢,他們拿什麼來抵抗?”
他指著身後的大屏幕,上面顯示著詳細的資金對比圖。
“華資機構這次總投入不會超過100億美元,而我們華爾街聯軍的資金規模將超過4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這是絕對的碾壓!”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而且,”彼得繼續說道,“我們這次不再是各自為戰,而是統一行動。黑石集團作為領頭羊,將協調所有機構的作戰節奏。”
在他的瘋狂煽動下,黑石集團這次孤注一擲,投入了50億美元,準備大干一場。
“彼得先生,這個投入是不是有些冒險?”風控部門的負責人擔憂地問道。
“冒險?”彼得的眼神變得銳利,“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還畏首畏尾,那我們就不配稱為華爾街的精英!”
他環視了一圈會議室,聲音提高了八度︰“我可以向大家保證,這次行動的成功率超過90!我們不僅要收回在a股和港股市場的損失,還要讓華資機構徹底明白,誰才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宰!”
台下再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所有反對的聲音都被他強行壓了下去。當然他也不是一味的強硬,提前準備好的評估報告擺在每一個股東的面前,從宏觀經濟分析到技術指標預測,從資金流向統計到風險控制措施。
每一句話都在告訴他們,這一次,他們擁有碾壓一般的優勢,華資機構根本沒有任何勝算,只有被他們收割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