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不三國

第862章 兵臨徐州 兄弟倪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隨風扶搖九萬里 本章︰第862章 兵臨徐州 兄弟倪牆

    早在馬超將女兒公孫氏送回的時候,朝廷積弱、西涼崛起的消息公孫瓚早已爛熟于心, 心中已經有了防範冀州袁紹的打算,可如今攥著最新戰報的手掌仍不住發顫——袁紹的十萬大軍已推進至潞河,而他麾下能戰之士,不過五萬殘兵。

    "報!袁軍先鋒淳于瓊已奪潞河渡口!"親衛的急報撕破暮色。公孫瓚猛地攥碎手中竹簡,碎木扎進掌心卻渾然不覺。他望著北方雪原,那里曾是白馬義從縱橫馳騁的疆場,如今卻只剩滿地瘡痍。"傳令下去,加固易京樓!"他的聲音沙啞如破鑼,"告訴將士們,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副將猶豫著上前"將軍,袁紹勢大,不如"

    "住口!"公孫瓚突然抽出佩劍,劍鋒抵住副將咽喉,"當年我率白馬義從大破烏桓時,袁紹何在?今日便是戰至最後一人,也要讓袁本初知道,公孫瓚的骨頭,比他的箭矢更硬!"

    夜幕漸深,易京樓的烽火在漫天飛雪中明明滅滅。公孫瓚望著南方,那里馬超與袁紹的暗潮仍在翻涌,可對他而言,此刻幽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已是生死存亡的修羅場。

    再說劉備這邊,先帝駕崩後,劉備與呂布在長安爭權落敗,如驚弓之鳥般倉皇出逃。

    一路上,馬蹄揚起漫天塵土,他們不敢稍作停歇,生怕追兵的利箭隨時穿透脊背。如無頭蒼蠅般輾轉奔波,不知何處才是安身立命之所。直到听聞徐州牧陶謙乃清正君子,素有仁德之名,劉備才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毅然調轉馬頭,朝著徐州疾馳而去。

    陶謙早聞劉備兄弟三人武藝高強、義薄雲天,麾下又缺能征善戰之將,得知劉備前來投奔,不禁喜出望外。他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在徐州城門外擺下盛大的迎接儀式,鼓樂齊鳴,盡顯誠意。然而,當與劉備促膝長談後,陶謙卻如墜冰窟——劉備竟帶著先帝幼子,言辭懇切地表明要扶保幼主重登帝位,以延續漢室正統。這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讓陶謙驚出一身冷汗,這才驚覺自己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劉備于他而言,已然成了燙手的山芋。

    紙終究包不住火,劉備暗藏先帝幼子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了曹操耳中。曹操目光陰冷,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冷笑。他立刻以漢帝劉協之名昭告天下,斥責陶謙庇護逆黨,意圖顛覆正統。緊接著,點齊精兵強將,浩浩蕩蕩地殺向徐州。一時間,戰鼓震天,喊殺聲四起,徐州大地頓時陷入一片火海。陶謙悔得腸子都青了,望著城外如黑雲壓城般的曹軍,心中滿是無奈與絕望,本想借劉備之力壯大徐州,卻不想招來如此滔天大禍,讓徐州百姓也跟著遭此劫難。

    此時的徐州城內,暗流涌動——陶謙兩子陶商與陶應正為世子之位明爭暗斗。陶應早前于江東與孫策交戰失利,聲望一落千丈,劉備三兄弟的到來,恰如他急需的救命稻草。宴席上,陶應頻頻舉杯,言辭間滿是拉攏之意"久聞劉使君仁義之名,徐州若得三位相助,實乃幸事!"

    劉備本就深諳處世之道,在徐州廣結人脈。徐州巨富糜竺、糜芳兄弟掌管著城中錢糧要職,初次與劉備長談,糜竺便被其談吐間的壯志折服,擊節贊嘆"使君心懷蒼生,志在匡扶漢室,真乃人中龍鳳!"為表誠意,他竟將小妹糜氏許配給劉備。自此,糜家錢糧相助,陶應勢力扶持,劉備出入有車馬,府中常賓客盈門,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然而,陰雲始終籠罩在心頭。每當提及先帝幼子,陶謙便神色凝重,撫須長嘆"如今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雄踞河北,貿然擁立幼主,恐引火燒身。"議事廳內,燭火搖曳,劉備望著陶謙緊鎖的眉頭,深知前路依然荊棘密布——這看似安穩的徐州,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壓境徐州,戰旗蔽日的威勢如同黑雲壓城。陶謙站在城頭,望著遠處曹軍連綿不絕的營帳,驚怒交加之下,竟一病不起,臥床不起時仍緊攥兵符,口中喃喃"悔不听元龍之言,引火燒身啊"

    徐州刺史府內,檀木燻香混著苦澀藥味在長廊間彌漫。陶謙臥榻前的銅鶴燈忽明忽暗,映照得一眾文武神色詭譎。陶應听說父親病重,悄悄從下邳趕回,立在廊下,望著議事廳內陶商被群臣簇擁的身影,指節無意識摩挲著腰間那枚殘缺的虎符——仿佛在提醒他那場慘敗如何將他從世子之位的雲端狠狠拽落。

    "諸位可知,有父親昨夜已喚我至榻前。"陶商的聲音透過雕花窗欞飄出,刻意放輕的語調里藏著按捺不住的得意,"待父親病愈,這徐州牧印綬"話音未落,便被此起彼伏的賀喜聲淹沒。陶應渾身發冷,指甲深深掐進掌心——自兵敗歸來,滿朝文武看他的眼神就像看著一具行尸走肉,唯有那些本該屬于他的門客,如今都捧著文書出入陶商的宅邸。

    小雨淅淅瀝瀝地敲打著刺史府的青瓦,陶應心想此時不讓父親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他便再無緣大位,下定決心帶著甲士直奔父親寢殿。剛轉過九曲回廊,便被陶商帶著一隊甲士攔住去路。廊下燈籠在風中搖晃,將陶商陰鷙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二弟,父親剛剛睡下。"陶商抬手示意身後甲士握緊長戈,語氣卻故作溫和,"不如等"

    "我從下邳星夜趕來!兄長也要阻攔?"

    陶商目光掃過他的披風,唇角勾起一抹冷笑"你不是該與劉關張駐守下邳?怎突然回來了?"話音未落,陶應便出言打斷陶商。

    "兄長明知我在外與曹軍血戰,"陶應的佩劍撞在廊柱上發出清鳴,"就別在背後耍那些腌手段!"

    "放肆!"陶商的臉瞬間漲得通紅,玉帶扣撞出清脆聲響,"你在外廝殺,我日夜守在父親榻前,還要操持徐州政務!怎麼,二弟是覺得我做得不夠?"他突然逼近一步,壓低聲音道,"還是說,你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那三個外來人身上?"

    陶應猛地扯開染血的衣襟,露出纏著繃帶的胸膛"押了又如何?徐州將領哪個能比得上劉關張麾下的虎賁?"他的眼神像淬了毒的箭,"兄長若不想徐州城破,就速速讓開!"

    兩人的爭吵聲驚動了寢殿內的陶謙。老刺史掙扎著坐起,喉間發出破風箱般的喘息。侍疾的醫官慌忙按住他顫抖的手,卻見陶謙渾濁的老眼望著門外,枯槁的手指死死攥住錦被——門外,陶商的佩劍已出鞘三寸,陶應的長矛直指兄長咽喉,而遠處城樓上隱約傳來曹軍的戰鼓聲。

    "夠了"陶謙的聲音比秋雨更冷,卻被兄弟倆的怒吼徹底淹沒。他無力地癱倒在床榻上,望著頭頂晃動的帳幔,仿佛看見徐州城破時的火光。立儲?守土?他渾濁的淚水滾落在枕上,心中是對徐州何去何從的迷茫。

    下邳城頭的夜風裹挾著硝煙,劉備倚著箭樓冰涼的磚石,望著遠處曹軍營帳的點點星火。更鼓聲沉沉,驚起棲息在雉堞間的寒鴉,他下意識握緊腰間玉佩——那是在盧植門下求學,恩師贈予的同門信物,此刻觸手生涼,恰似他與師弟漸行漸遠的情誼。

    當涼王的金印詔書傳遍天下時,劉備便知,那個曾與他月下縱馬、共談匡扶漢室的熱血少年,終究成了割據一方的梟雄。馬超的眼神越發冷冽,而自己懷中先帝幼子的啼哭,卻像懸在頭頂的利劍。從先帝將幼子托付給他,他便一刻也不敢將這孩子交給他人照看,萬一這孩子有個閃失,他該如何有臉面面見先帝?他倚著城垛緩緩蹲下,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青磚上的箭痕,往事如潮水般涌來先帝倚仗聰慧,操縱人心,欲把眾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將大好河山推入萬劫不復;如今曹操挾劉協以令諸侯,佔盡大義名分,自己雖抱著先帝血脈,卻如無根浮萍。

    "若不是天子聰明反被聰明誤,又怎會落得如此田地?"他喃喃自語,聲音被風聲撕成碎片。當初長安城中,若天子能听進諫言,重用馬超,漢室中興未必無望。可如今,馬超裂土封王,曹操把持朝政,自己帶著先帝幼子四處奔逃,陶謙對擁立之事猶豫不決,徐州局勢危如累卵。前路茫茫,何處才是安身立命之所?是繼續寄人籬下,還是拼死一搏?

    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巡城歸來,瞥見兄長落寞的背影,刀環撞擊聲戛然而止。"大哥,夜已深了。"他將披風輕輕覆在劉備肩頭,"明日還要與曹軍周旋,早些歇息吧。"連素來莽撞的張飛都罕見地放輕了腳步,鐵甲踫撞的聲響變得小心翼翼,粗糲的嗓音里帶著幾分無措"大哥莫要憂心,俺老張的丈八蛇矛,定能戳破曹賊的營帳!"

    劉備勉強扯出一抹苦笑,望著兩位義弟關切的面容,心中五味雜陳。城頭的烽火忽明忽暗,將三人的影子投射在斑駁的城牆上,恍若一幅風雨飄搖的亂世圖景。他輕撫懷中熟睡的先帝幼子,感受著身上的壓力暗自發誓縱使前路荊棘遍布,也要為漢室血脈拼出一線生機。哪怕要踏碎這亂世的重重陰霾,哪怕與昔日手足兵戎相見,也絕不放棄心中匡扶漢室的執念。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東漢不三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東漢不三國》,方便以後閱讀東漢不三國第862章 兵臨徐州 兄弟倪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東漢不三國第862章 兵臨徐州 兄弟倪牆並對東漢不三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