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名聲這東西嘛~
哪有到手的東西重要?
昭興帝的親爹,元征帝想得也很開。
他確實不是搞文治的那塊料,但他至少知道,得對百姓好。
缺錢,找外族拿。
缺糧食,找外族拿。
缺人,找外族拿。
反正什麼事兒,都有外族給他兜著。不想兜也得兜著,誰讓他們打不贏自個兒呢?
元征帝當皇帝這一輩子,沒別的,就一個詞兒——
武德充沛!
再說!
“朕那父皇,也沒給朕留下什麼好東西啊。”
元征帝嘀嘀咕咕抱怨著,“父皇要是給朕多留點錢,朕至于隔三差五出去打秋風嗎?”
這話要是被永安帝听見,準得抽他兩巴掌。
這能怪他嗎?
永安帝心里也苦啊!
“要怪只能怪朕那父皇,把銀子 沒了。”
永安帝︰“朕好不容易掙那三瓜兩棗,還沒捂熱,外族來挑釁。朕總不能不打吧?”
打了,就得花錢。
錢一花出去,國庫自然就空了。
那錢花在軍費上,總比砸在賠款上要好!
所以!
一代怪一代,這鍋都推到開國皇帝•太平帝腦袋上了。
太平帝︰……
不肖子孫!
一群不肖子孫!
怪他嗎?
天下初定,哪哪兒不需要花錢?
安撫百姓、將士獎賞、三年免稅、基建工程……全都是大頭。
朕手頭緊得龍袍都縫縫補補又三年,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十文錢花!
就這情況。
能給永安帝剩點兒底子,那小兔崽子就該偷著樂了。
說來說去,要怪,還得怪那群不肖子孫沒本事,搞不來經濟。你看看人家熙寧帝,挖出個人才,打了十幾年仗都有錢!
老天啊——!
那個叫岳時的,真不能給朕送過來嗎?
太平帝又開始在心里默默祈禱,求蒼天憑空掉一個經濟型人才給他。
當然。
這純屬做夢。
而天幕之上,小野笑得相當玩味兒,打趣道︰“咱就是說,梁朝老舒家的血脈,真是有點兒東西。”
“我為什麼這麼說?”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梁朝到底有多強。”
“就算到今天,梁朝都不能說已經徹底亡了。因為越州最強國家•玉國,皇室還姓舒。”
“而且,玉國皇室是真掌有實權,可不是吉祥物。”
“北州那十幾個小國,也還是老舒家在統治。”
“退一萬步講,西州舒家的名字誰沒听過?那是響當當的政壇常青樹。”
“而這些人,往上多數兩代,都是能論親戚的。”
“由此也可推斷,當年的梁朝在極盛之時到底有多龐大。”
【我大學舍友就是玉國皇室的公主,去年剛代表玉國來拜訪我國,感覺她快繼承皇位了。】
【每個地區基本都有姓舒的名門望族。】
【鐵血大梁,永存不朽!】
【我有個朋友,姓舒,一直很低調。我以為她家窮。結果我去她家玩,她家住四合院。嗯,祖傳的房子,步行五分鐘進皇宮的那種。】
【舒家人腦子是真好使。天殺的!遺傳學也太不講道理了,專遺傳高智商。】
【也有沒遺傳到的,比如永和帝。滑稽.ipg。】
听到這,一群皇帝都要樂瘋了!
“哈哈哈哈哈……”
太平帝笑得極其放肆,“好啊!本以為我梁朝亡了,不曾想,我舒家竟還有人在後世當皇帝。”
他知道梁朝早晚得沒。
畢竟哪朝哪代不出個敗家子兒?
不過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罷了,他早就看淡了。
可萬萬沒想到!
竟還有如此驚喜。
就算沉穩如乾元帝,在听得這些話後,唇角也沒忍住往上翹。
“恭賀陛下!此乃陛下與太子之功績啊!”
有臣子立馬祝賀。
他所效忠的陛下,他所為之努力的梁朝,千百年之後竟還尚存,這是何等的幸事?!
“也是愛卿們的功勞。”
乾元帝沉聲道︰“既知後事,望愛卿們與朕共勉,共創佳話才好。”
“可莫要叫後世人失望。”
“臣,遵旨。”
朝臣們自也是高興的。
功成有我,青史留名有我,族譜重開有我,這哪個臣子不喜歡?
“再說回梁朝。”
小野很快將話題拉回來,“一連九代明君,代代都出大保底!”
“誰家正常王朝,能一連九代明君?”
“某些二代、三代而亡的開國之君,看見梁朝這情況,都得羨慕得眼珠子發紅。”
【集齊九張SSR卡,兌換一張R卡。】
【老舒家的祖墳,那也不能一直冒青煙吧?】
【大梁九代皇帝︰奮N世之余烈;永和帝︰享九世之余福。】
【九連勝放在王者都要後台檢測。】
【大梁之後,所有後世之君腦子里只有倆字——統一!】
【永和帝︰家業那麼大,敗點兒怎麼了?】
【都看到了吧?九連勝拿下超神後,就得來個青銅隊友打出必輸局。】
十代!
到十代之後,梁朝才走下坡路。
意思是,從第五代的乾元帝,到第九代,共五位皇帝,至少保梁朝百年極盛之勢?!
“噗~”
“哈哈……”
梁朝皇帝們一個個臉上都笑開了花。
什麼?
你說十代之後,大梁就走下坡路了?
朋友,你要知道,多少王朝拼死都沒混到第十代。而他們老舒家,第十代皇帝還正值盛世,只是稍有減弱而已。
這還不夠嗎?
你還想咋?
真想千秋萬代?
那話也就嘴上說說,當真就是你不對了。
“我看有寶子們提到永和帝。”
小野星眸掃過彈幕,看樂了,“很多人都說永和帝笨,說他弱,說是因為他無能導致南州脫離控制,梁朝才逐漸走向下坡路。”
“寶子們啊!”
“梁朝十帝•永和帝,你們可以說他是守成之君,但真的不能說他無能,說他笨。”
“永和帝能力壓一眾皇嗣成功登基,就證明他是有能力。”
“只是梁朝那時候的版圖太大。”
“天高皇帝遠,古代通信實在不方便,所以帝都是很難完全且及時掌控到各大洲的情況。”
“像南州,消息傳去帝都,最快也要一個月。”
“加上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發展,各洲其實隱隱已經不受控了。畢竟不是每個皇帝派出去的洲使,都是忠心耿耿、毫無野心的。”
“而且,南州是在永和帝晚期,才脫離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