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禱戰不是求助,是宣判。”瓦勒里安的嗓音很低,“我們不再僅僅合拍、成形,而要把名與罪寫進心火里。聖裁騎士,從此刻開始鑄成。”
他把新的儀式圖鋪開,名為《判詞律》︰
外環仍是護律,但在四方位各添一處“判台”;
內環分三段︰宣、烙、束;
回音井改為“判井”,井壁嵌入白灰秤的小權星,隨聲起落。
旁注寥寥幾句,像刻在骨上的短法條︰
“願先于力,名先于火。願不夠,火自滅;名不清,火反噬。”
“裁非殺,裁為秩。死者,入拍;生者,守拍。”
有時候就是這樣,有些東西只有自己體會才能看懂,相比于晦澀難懂的魔法修煉方法,這新誕生的歌者力量已經算是夠簡單明了的了,但是沒有經歷過還是很難一眼看懂,更別說掌握了。大白話的確能讓大多數人看懂,但是會產生歧義,一句話解釋明白了,雖然能讓人讀懂,但也失去了某種力量,據說在大魔時代,魔法師的一個字就相當于想在一連串的魔法咒語,那個字就蘊含著讓天地共鳴的力量,如果把那個字詳細解釋出來,反而失去了某種力量,也沒有了神奇之處。
賽勒斯上前行禮︰“從我開始。”
瓦勒里安搖頭︰“你已是定梁,不先入火。空白最見真。”他的目光掠過人群,落在萊因哈特,又移開,最後停在伊利奧身上。
“小的?”伊利奧脊背一緊。
“你是歌驅型。”瓦勒里安說,“火不許你唱得漂亮,只許你唱得正。你若穩,便知聖裁能不能在人聲里立住。”
伊利奧咽了口唾沫︰“我——可以。”
伊利奧赤膊立在判井前。瑪拉把白灰秤掛起,秤尾是一枚極小的灰星,像凝在空中未落的淚。
“說你的願與罪。”瓦勒里安站在秤旁。
“願……”伊利奧看著井,“願我唱得穩,讓別人活。”
“罪?”
“我……仍然怕疼。怕死。也怕看見別人死。”
秤星微顫,向願輕輕一傾,又緩緩回正。
瓦勒里安沒表揚,也沒苛責,這本就是一種救贖,跟別人沒有多大關系,只要不是十惡不赦,基本能通過︰“記名。”
修伯特把刻刀遞來。伊利奧咬牙,將自己的名字刻下︰不是漂亮的聖字,是他從小練的那一筆一劃。血珠滲出,順著字根滑進皮膚里。
秤星穩了。
“入環。”瓦勒里安抬手,“宣——烙——束。”
宣,仍是歌,以“宣讀曲”替代門檻曲。合唱隊不唱“神”,只唱名”︰
“伊—利—奧——在。”
“伊—利—奧——願。”
“伊—利—奧——守。”
那一聲聲“在”“願”“守”,像一個個木樁沿著他胸口的骨頭盯了下去。痛從第一根樁開始便噴涌而出,沿著肋骨向四野散。伊利奧學著在痛里找到某種節奏,每一次吸與吐,都像把風往胸口里倒灌而入。
烙,是骨刻。符紋匠沒有去追求繁復,只有三筆︰一筆在胸骨上,寫“在”;一筆在左肋,寫“願”;一筆在右肋,寫“守”。每一筆下去,瑪拉點一滴聖油,油入血,血成光。
烙到“守”時,瓦勒里安輕輕把那截骨燈塞進胸骨刻出的燈位,不是深埋,是扣住。
火並不猛,只是一點極細的光亮在骨中燃了起來。伊利奧胸腔里仿佛忽然多了一枚立正的小兵,使得他整個人在黑暗里也不會迷路。
“束。”瓦勒里安用聖裁輪輕觸燈位。銀環雖裂,卻像一只執拗的手,把骨燈與骨骼扣緊在了一起。
合唱隊的縫合曲轉為“合判曲”,小拍密如針腳。
伊利奧的痛像赤潮退回,余下一片安靜的呼吸聲——燈在,痛听燈的;燈不滅,拍不亂。
他吐出第一口裁聲,聲音不像以往那樣亮堂,而是沉、短、硬,像木錘正正落在案上︰“在。”
第二口︰“願。”
第三口︰“守。”
白灰秤的星連跳三下,每跳一下,都把位于胸腔里的判井回聲扣牢一分。
“記。”瓦勒里安轉身對修伯特,“伊利奧——裁火合;骨燈立;不失拍。”
伊利奧從由聖歌產生的能量之環中走下,汗水與血水沿腰線淌。他沒笑,自覺退到一邊,像新接了值守任務的哨兵那樣站穩。他忽然發現︰自己不那麼怕疼了,並不是痛變小,而是他胸口有了一盞凝聚自己信念和信仰的燈了——疼來時,眼楮里也滿是該走的路。
“下一位。”瓦勒里安點向萊因哈特。
戰爭仍在繼續,所以需要由新的人加入,提升,他們是後起之秀,是余燼騎士,而這條歌者之路也需要無數的先驅者來探索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片大陸中生存,強大起來。
強壯的青年躺上碎台,白灰秤一掛,他的秤星沉了片刻——“罪”重。萊因哈特自己坦言︰“我殺過投降者。”
秤星畸斜,回不正。
廣場一片安靜,只有判井里極輕的回聲在滴答。
瓦勒里安沒有對他怒喝,也沒有開脫。他將白灰秤再掛高一寸,改了個角度,讓秤星落在判台北側︰“補願。”
“補什麼?”萊因哈特嘶啞。
“護二名後來者。”瓦勒里安說,“自今日起,護兩名尚未受痕者過三場。護不住,則秤再斜三分;護住,則秤回正。”
萊因哈特沉默,咬牙,向判井刻下“護二名”三字。
秤星回半分,未全正。
“夠了。”瓦勒里安頷首,“你的罪先欠著,繼續活著贖罪。”
骨刻開始。萊因哈特的火來得猛,骨燈入位時差點在胸膛炸開,聖裁輪在他胸口連連輕扣——一下一下,像在暴躁地說著“站好”。
“合。”合唱隊把他的憤怒唱成句,把句唱進拍子中,如果星落在這里,一定會覺得這場面有一種說唱的味道。
他坐起時,眼楮仍亮,卻不再快要炸開。他往下一站,按住胸口,說了自己裁聲後的第一句話︰“護二名——後可活。”
瑪拉在邊注添字︰“欠願可裁,裁後須還。”
二十一人入環,十四人立燈,其余七人骨燈不合——不是死,而是熄滅。他們被暫時按在環外,服從“歸營”與“補律”,待願與名完成後再次填充,否則就永遠陷入沉睡,直到能量耗盡,生命之火熄滅。
賽勒斯這才上前,脫甲入環。白灰秤幾乎不動,秤星在“願”那側像一口淺井里的月亮,平平穩穩。
“願?”
“守鎮與路。”
“罪?”
“曾焚懷疑者,但焚得太快了些。”
秤星震了一震,輕微回正。
賽勒斯在判井邊刻下兩個字︰“遲焚。”
瓦勒里安望著他,許久,道︰“可。”他把聖裁輪輕扣賽勒斯胸口,銀環碎處與賽勒斯的傷痕處嚴絲合縫。
“升列。”他宣布,“今日之後,執輪者為‘聖裁騎士’,其余入‘裁隊’。”
塞琳把斷刃反系在背上,肩頭的披風落到更低的位置,露出胸前一小截輪痕。她的裁聲極短︰“在。”像刀子出鞘又入鞘。
卡洛恩沒有入輪,他仍是能量傳輸的梁,站在判台旁用木腿“篤”地記每一拍。他不必說“在”,他目前就是回應在的存在。
典儀室門外,風從瓦爾恩街巷繞過來,帶著鹽、面、燈的氣味。灰章新刻了兩條︰
“裁隊出鎮,燈先行。”
“凡遇白石,先問名,再問罪,再問願。”
“從今天起,問罪不是嚇人,是給人指明前進的路。”瑪拉對童唱坊的孩子們說,“誰說得清自己的罪,誰就能把路走穩一點。”孩子們懵懂點頭,又在黑板上寫下新學的三字︰在、願、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