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跨國公司如果不計後果、不擇手段進行惡意競爭的話,所發揮出的能量非常之龐大。
比安奇首先利用公司資源還有股東人脈,影響一批機構、組織。
將他們拿到的香丸工藝拆解出技術細節申請專利,比如【炮制地脈】中的窖藏涉及到溫濕度控制,被拆出來申請“溫度控制參數”專利。
很無厘頭對吧,但愣是申請下來了。
接著利用歐盟《化妝品法規》指控成分標注“不規範”,桂花提取物為不安全成分。
為什麼不安全呢,因為在同一時間,LVMH集團控制的國際香料協會將桂花提取物踢出了“安全清單”。
組合拳,就問牛批不牛批。
這些是法律戰,給其他戰場兜底的。
第二步,將商業競爭與意識形態掛鉤,開始炒作中國品牌“走私香精”、“依賴進口原料”,產業不自主,炒作中國香水90%原料依賴進口。
這是從根本上將醉客,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中國品牌污名化。
你說是中國的,你就是中國的?
中國灌裝也算中國的嗎?
他們自己干的事,用的賊溜。
第三步,改標準。
一大批相關行業組織、機構、民間組織,批量修改行業標準,什麼質量認證、環保認證雜七雜八,全都按照LVMH集團旗下自己產品來定,醉客只要跟他們不一樣的,全部改成“不達標”,超過他們的也不行。
比如醉客香水中松木揮發油成分為17%,它就規定標準不得超過15%。
甚至香料安全標準委員會,修訂過敏原清單,一下子增加了42種過敏原料,只要是醉客在用而歐洲香水沒有用的,全給加進去了。
然後按照這份新修訂的標準,發布“安全風險”。
第四步就該文化戰了。
LVMH集團發布概念廣告片,不涉及產品,只玩概念,很藝術的那種,但它這次涉及的概念是東方的工藝低效,歐洲的工業化“精準”。
然後又暗地里宣揚醉客的香水宣傳使用中國傳統工藝冷榨法,其實是地中海工藝,控訴醉客“文化挪用”。
醉客從來沒有說過自己的香水是冷榨法,也沒宣傳過使用中國傳統工藝.
但是,不管,我說你說了,你就是說了。
它自己畫個靶子罵。
這些東西搞完之後,就該宣揚出去了。
輿論戰開打。
除了大肆宣揚他們自己制定的標準,提起的訴訟之外。
還有什麼通過時尚媒體發布“專家解讀”,將歐洲的定義為科學,東方的貶低為“落後的巫術”。
利用奢侈品屬于歐洲的刻板印象,暗示購買東方奢侈品是背叛。
在社交媒體上找明星哭訴,噴了中國醉客的香水,晚宴上被排斥,暗示品味低。
找網紅香水評測、盲測挑戰,“證明”歐洲香水優雅,中國的醉客就是“廉價的香精味”。
還有大量媒體報道、編輯詞條,宣稱中國的香文化早已經失傳,中國所宣揚的香文化,統統都是西方的復制品。
當然還有大量的純抹黑,醉客香水致癌、有害成分超標、刺激神經等等等等充當白噪音。
比安奇是本著一朝權在手,不用作廢的心態,真是把把錢不當錢啊。
LVMH集團又不是他的買賣,可勁的花吧。
一時之間,歐洲大小媒體,網絡平台,到處都充斥著“中國香水”、“醉客”、“東方文化低劣”的話題。
至于效果嘛。
非常非常顯著。
因為歐洲和中東媒體上幾乎是一體的嘛。
迪拜醉客門店,一下子從顧客盈門變成了門可羅雀。
能消費得起醉客香水的人,雖然都找得到檢測機構檢測有害成分到底超不超標。
但是他們害怕過敏啊,西方人過敏的那麼多,這玩意可不管是不是上流社會,過敏嚴重就死球的了,越有錢越怕死,可不敢拿自己嘗試……
——
得知這一“好消息”後,比安奇再接再厲。
將戰火引到國內。
他要讓醉客,以及醉客的母公司俏小貓集團,甚至那什麼貓貓頭全部陷入混亂,想應對也沒精力,最好一棒子徹底打死。
中贏、大贏、超大贏他全都要!
這次可不是小打小鬧,不像上回試探,找個時尚媒體記者提問就完事。
這一次,中文互聯網上出現了某位“經濟學家”,一篇雄文《中國香水︰現代工業的謊言》引爆網絡,獲得無數吹捧。
僅用一篇文章,他“揭露真相”的大旗就算是立住了。
緊接著轉戰視頻平台,真人出面,視頻傳播廣啊。
也不藏著掖著了,一周連發二十九條視頻。
對俏小貓和醉客進行詆毀。
用他的話講叫做“揭露”。
每條視頻都獲得海量播放和點贊,評論更是不計其數,內容全部都是贊美,什麼“為民請命”、“揭露現實”不絕于耳。
同時又有大量營銷號、自媒體在進行擴散,短短時間鋪滿各個平台。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這幕後有推手啊。
但他每一條視頻,每一個論點,都有理有據,全部來自國外知名研究機構和組織,不能不信啊。
在國外都傳遍啦!
也就不可避免的,有許多人受其影響,對俏小貓和醉客產生疑惑。
這位“經濟學家”的擁躉越來越多。
但是,不管他們怎麼鬧。
不管是俏小貓還是醉客還是貓貓頭,統統沒有回應……
——
也正因為沒有回應。
這位“經濟學家”愈發的趾高氣昂,開始了自由發揮。
將攻擊目標對準了貓貓頭。
又一篇雄文將貓貓頭拉入戰場。
什麼價格刺客,食品安全、官商勾結、網紅啊、炒作啊,國將不國啊,洋洋灑灑一大篇。
這幫玩意兒,總是免不了那點小心思。
結果,這一次翻車了。
評論區罵聲一片。
網友們烏央烏央甩證據。
你說價格刺客,貼表格對比,左邊是貓貓頭的,右邊是國外同類產品,你看看哪個貴。
食品安全就更有意思了,直接丟鏈接,你不會不知道貓貓頭的生產線都是全程直播的吧,你不會不知道雲監工就是貓貓頭發起的吧。
至于官商勾結,忘性那麼大麼,你們當時炒作過啊,當時喊的是裙帶關系,咋的,換個名字再炒一遍?
當初的報道可還在呢,有空瞅瞅唄。
杜教授參加央視訪談片段、科學院高能所食堂門口貼出的考題,一大堆證據往上丟。
最後網紅?炒作?可笑,搶都搶不到好吧,根本沒人提,提了丟人。
這當頭一棒,可是把“經濟學家”給打老實了。
之後又重新回到醉客香水奢侈品的問題,為西方文化殖民搖旗吶喊……
——
一次翻車,並不能削減多少聲量。
事態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
引得各路正式媒體也紛紛下場。
聯系俏小貓的劉總,想采訪,劉總在帝都開閉門會議,無法接受采訪。
聯系俏小貓的柯總,柯總在迪拜開拓市場,聯系不上,無法接受采訪。
而貓貓頭那位神秘兮兮深居簡出的駱總,更是聯系不上了,得到的回復竟然是旅游去了……
全都聯系不上,拿不到第一手資料。
那咋辦?
自由發揮唄。
報道照樣得寫,最後再暗戳戳提一句,因為聯系不到相關負責人,無法一窺究竟。
這下子“經濟學家”更猖狂了。
發視頻已經不過癮了,甚至開啟直播,跟他的擁躉們瘋狂叫囂,“看看,看看,被我打怕了,沒一個敢回應的!”
一時之間,收獲打賞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