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韶夢語連連。
“顧兄……何故背棄顏皇……你分明教我……”
“父親……母親……不要離開孩兒……”
听到足以證實身份之言,顧孟禎心緒,激動不乏傷懷。
“賢弟……”
“賢弟,對不起……”
兩行熱淚,順著顧孟禎臉頰滑落,滴在莊韶眉間。
莊韶眉眼,輕輕一顫。
安松、寧蒼墨察言觀色,亦是一臉憂傷。
此時說話,容易觸怒龍顏,他們不約而同,沉默不語,只是泣淚,仿佛被手足之情所感動。
傷悲暫停,顧孟禎挽起一截衣袖,為賢弟擦去眉間淚水。
“寧愛卿。”
寧蒼墨假動作拭淚,戚戚一應。
“微臣在。”
顧孟禎視線始終不移,注視賢弟。
“北殿髒亂,不適合休息,你去喚人來,送靖善公,歇在朕的寢殿。”
寧蒼墨謹肅。
“微臣遵旨。”
顧孟禎補加兩句。
“必要男子。”
“靖善公,家有妻兒,不可做出有損自身聲譽之事。”
寧蒼墨止步恭听,鄭重應聲。
“是。”
莊韶入宮,乃是機密,寧蒼墨慎重從事,隱跡,選用自己人,不使敵者察覺。
移至寢殿,顧孟禎細致輕柔,為莊韶蓋好錦被。
時機成熟,寧蒼墨果斷進言。
“微臣有一事,稟報聖上。”
顧孟禎食指放在唇上,噓一口氣。
“小點聲,別吵醒靖善公。”
他示意隔壁房間。
“請愛卿先行移步,朕稍後便到。”
寧蒼墨依言,行禮退下。
顧孟禎盡量輕聲說話。
“安愛卿。”
安松也是輕語。
“皇上請吩咐。”
顧孟禎放心不下,無數次要求。
“藥丸安全無定,你再診脈一次,看看靖善公貴體是否無恙。”
安松撐著最後一點耐性,裝作不厭其煩。
“是。”
他跪在龍床一側,為靖善公把脈,須臾,回話。
“稟皇上,藥丸無害,靖善公貴體康健。”
多次診脈,確認無事,顧孟禎勉強放心。
“好,有勞愛卿,請返太醫院公忙。”
終于解脫,安松暗自欣喜,未敢表露于色。
“微臣告退。”
顧孟禎目送一眼,轉身,坐在賢弟身旁,肅色一轉慈和。
“賢弟,你是朕的賢弟嗎?”
“朕沒認出你,長久與你作對,是朕有錯。”
“而今,朕已然想清楚,就算你是方之玄,朕也認你。”
“我們兄弟二人,再也不分離。”
“猶記當年,莊叔父……”
緬懷親人,敘舊許久,顧孟禎才想起,把寧愛卿晾在一邊。
他整理一下被子,確保賢弟不會著涼,命小伏子留下伺候,轉而,去往隔壁房間。
“忽遇急事,當即就要處理,朕耽誤些許工夫,讓愛卿久等。”
寧蒼墨連忙放下茶杯,離座行禮。
“恭請皇上聖安。”
“皇上言重,何有久等,微臣剛剛坐下。”
顧孟禎安坐,虛扶一把。
“平身賜座。”
寧蒼墨謝恩落座,述說正事。
“前時,皇上說過, 皇帝崩逝之前,對話間,你提及顧昊。”
“ 皇臨終,是寧雲溪伴其左右。微臣猜想,他或轉述你們對話,囑咐寧雲溪,追查顧昊身份。”
“帝瑾王臣下,謀者如雲,根據皇上言辭,推斷正賢太子尚在人世,並非難事。”
“因此,微臣多加留心。”
“不久前,微臣查探得知,帝瑾王秘密傳信,下令各地督護台之眾,尋找正賢太子下落,欲迎太子歸京。”
“義父托言有事離京,實為阻止帝瑾王之行。”
“敵我,皆伏暗處,幾無正面交鋒。一開始,微臣未能確定其事,故,沒有稟知聖上;今,義父明察暗訪,探明敵者,正是莊伯爺,微臣遂即稟言,奏請皇上聖裁。”
顧孟禎笑了笑,漫不經心。
“朕只說顧昊,沒說其他,想來,不會泄露太子身份。”
“朕,護正賢太子多年,近乎滴水不漏,至今風平浪靜,怎就突然被人識破?”
“愛卿屬實多慮。”
“原來,傅先生離京,是為這事。”
“他亦是多慮。”
寧蒼墨語氣篤定。
“義父親眼看見莊伯爺用謀尋跡,豈能有假?”
顧孟禎合情合理,得出結論。
“想是,莊賢弟尋求疾痛良方,恰逢傅先生。”
寧蒼墨滿目驚詫。
“莊賢弟?”
“皇上不是認下靖善公?”
“請皇上明鑒,莊伯爺真實身份,是方之玄。”
“方族中人,哪得好心,為你尋求良方?”
“其目的,唯思取你性命,輔佐顏皇,奪回江山!”
顧孟禎一本正經。
“靖善公,弘順伯,都是朕的賢弟。”
“他們不會害朕性命。”
寧蒼墨不敢置信,無比震驚。
“什麼?”
他著重強調。
“皇上,那是方之玄啊。”
“方仁舒胞弟,方之玄!”
顧孟禎充耳不聞,一味暢想美好。
“往後,與他們如何相處,朕已想好。”
“朕將努力,成為一個稱職的兄長,厚待兩位賢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
“只要這層窗戶紙,朕不捅破,哪怕方之玄,也可以是朕的賢弟。不然,朕和他,何以和睦共處二十余年?”
“莊賢弟,從小到大,孤身在外,不涉朝局,與方族諸人沒有聯系。不管方族中人,怎般用謀傷害朕,盡皆與他無關。”
“再者說,方族早就門殫戶盡,仇怨,理應隨之消逝。朕不懷恨,唯是親情融融,莊賢弟遲早被朕感化。”
“說不定,二十一年前,他就動容,棄去顏皇,追隨朕。若非情義深重,他如何願舍瑋兒,交由朕撫養?”
“他非常信任朕。”
寧蒼墨沉住氣,耐心勸諫。
“倘若,莊伯爺尋回正賢太子,皇上打算如何是好?”
顧孟禎自尊自大。
“正賢太子,遠離朝局多年,短時間內,成不了氣候。”
“帝瑾王,尚且奈何不得朕,更何況正賢太子?”
寧蒼墨勸言,循序漸進。
“皇上難道忘記,帝瑾王為何禮讓龍座,堅持不以君威,迫你退位,讓你履行早年承諾慕皇之事?”
“是因為,他不思皇位嗎?非也。”
“帝瑾王,對外,意圖博取仁愛之譽;對內,同你有結義之情。他不好開口,向你討要皇位,深恐天下人指斥他不仁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