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一眨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九。
全市各地都在投票,每個投票的地方都吵的不可開交。
“這火車有什麼好的?我們巴中又不是沒大卡車!”
“卡車不用燒油啊!而且卡車不用人開啊!你們卡車司機每個月能掙多少錢,你們兜里有錢了,當然不想修鐵路了!”
“鐵路必須修,巴中修了鐵路才能掙更多錢!”
“現在掙得錢也不少了啊!”
“我反正是雙手雙腳支持,不為別的,就因為李書記支持!”
“對,听李書記的,李書記能害咱們嗎?李書記的決定都是正確的!”
“不就是要捐錢嗎?捐了又能怎麼樣?李書記沒來之前我們還不是只有這麼多錢?我們現在沒比以前多干多少活,但錢卻是以前的十幾倍,這些錢就算打水漂又能怎麼樣?”
“對啊,而且這不是為了巴中的建設嗎?你們這些投反對票的蠢得跟豬一樣!”
“哎,你說誰呢!你再罵一個試試!”
“罵就罵了,要我看,巴中發展不起來就是你們這些老頑固孬種害的!”
“去你媽的!”
“別打架別打架!”
………………
投票現場混亂嘈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一直從早上吵到了下午,大家吵的沒勁了才完成投票。
其實不管結果怎麼樣,李豐都能平靜對待了。
因為他已經做到了最好,剩下的就是看民意了。
老百姓支持他自然高興,不支持他也不會心生不滿。
巴中窮太久了,百姓都窮怕了,掙點錢就存起來舍不得花是正常的。
而且百姓受教育程度都比較低,眼界和認知不夠先進全面很正常。
這是這個時代的普遍情況。
一封封投票信被匯聚到巴中市委,巴中叫的出名字的領導干部都緊張忐忑地守在統計組門外。
晚上五點,統計結果正式出爐。
統計人員滿臉復雜和凝重。
“書記,同志們,結果出來了。”
“全市兩百個公社,十個街道,共產生九千零一封投票信,其中支持信四千五百封,反對信四千五百零一封,根據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此次投票結果為反對。”
眾人听到這票數心里像被重鼓狠狠錘了一下。
李豐心中一沉,只感覺心里空落落的,千言萬緒涌上心頭。
只感覺這麼多天的努力瞬間付之東流,仿佛天大的機緣從眼前溜走。
李豐自工作以來還沒受過這麼重的打擊。
支持的干部們心情無比低沉,看到他們的表情,原本贊成的干部心里也不是滋味,全然沒有勝利的欣喜。
他們也知道修鐵路的好處,他們只是不贊成現在修鐵路,或者說,他們害怕破壞現在的大好局面,或者是成為巴中的罪人。
所以,他們听到這個結果心情也很復雜。
閻軍看到李豐狀態不對,連忙上前抓住李豐手臂,低聲安慰了一句。
“所長,同志們都在呢!”
李豐聞言心中一顫,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幾秒鐘後,李豐拉上笑臉拍了拍手。
“好了,結果都出來了,大家也不用再討論了,以後就專心致志地搞發展吧!”
“好了,都回去吧,今天都提前下班,明天大年三十了,回家過個好年!”
干部們心情低落,有些低沉地回了一句。
“是,書記。”
李豐轉過身,肩膀一下耷拉下來了,剛準備離開,就听到統計室的電話鈴聲響了。
“什麼?統計錯了?”
“玉井公社全投的支持?”
後面的話李豐再也沒有听清楚了,現場的干部立馬歡呼起來。
這一刻,大家心里的遺憾全都煙消雲散,那些反對的干部臉上都帶著一絲笑意。
李豐強壓住心中的歡喜,擠到統計室門口,顫抖著聲音高聲問道。
“怎麼回事?到底是多少票?”
統計人員被這麼多人盯著心里直發虛。
“書記,是這樣的,我們同事把玉井公社一封投票箱統計錯了,當時他還好奇,您以前的秘書怎麼可能不支持您,後面他又回想起來,回去確認了一遍,才發現統計錯了一票。”
“剛剛我就打電話跟玉井公社梁書記確認過了,他們公社確實全投的贊成。”干部有些不安地匯報道。
李豐聞言長舒一口氣,不過他還沒有立刻慶祝,而是沉著臉看向統計人員。
“既然有一個錯誤,是不是還會有其他錯誤,所以,現在,立刻,馬上,再去全部核查一遍!”
“我要一個絕對無誤的數據!如果辦不到,你現在就提出來!”李豐冷著臉怒聲道。
這是他第一次對干部發火!
實在是太生氣了,全市的未來就握在他們手里,李豐跟市委也多次強調,統計慢可以,明天出結果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準確。
結果就這樣,還鬧出這麼大的失誤!這怎能不讓他生氣?
統計組長深吸一口氣,抬頭挺胸。
“書記您放心,這次肯定絕對真實!再有錯,不用您處分我,我自己辭職!”
組長說完轉身走進統計室。
李豐等人再次懷著忐忑的心情在門外等待,就一票之差,結果到底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所以,懷著忐忑的心情等了五個小時,核查結果終于出爐。
“書記,投票結果,支持票四千五百零一票!我們巴中要修鐵路了!”
听到這話,李豐提到嗓子眼的心終于落下。
現在再次沸騰起來,李豐看著干部們的笑臉,心中豪氣萬丈。
有這些一心為民的干部和腳踏實地的老百姓,巴中什麼事干不成?
齊永平笑著伸出手。
“書記,我們一起,把巴中的鐵路修起來!”
李豐欣然一笑,伸手緊緊握住。
“好!”
嚓!宣傳部的同志站在對面二樓,將這歷史性的一幕記錄下來。
歡呼雀躍的人群中,李豐和齊永平笑著握手,其他常委眉開眼笑,神態各異。
這張照片日後也成為巴中最經典的照片之一。
放在巴中鐵路紀念館的大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