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協議塵埃落定,接下來本該是風光無限的發布會籌備——然而現實卻更像是一出荒誕劇的彩排現場。
姜一凡作為籌備主力,這幾天被各種“魔幻現實主義”流程折騰得幾乎懷疑人生。他終于悟了︰出海經商,本質上是一場對人類忍耐極限的測試。
若說國內的營商氛圍像是被貼心投喂的“養成系游戲”,那歐洲版本簡直就是“極限生存挑戰”——沒有保姆級服務,只有迷宮級流程;沒有“特事特辦”,只有“請您排隊,並參考條款第38頁附注三”。
當然,即便遇到如此之多的問題,為了發布會能準時召開,那大家咬咬牙也就忍了。
直到他們遇上了那群環保人士。
這天上午,發布會籌備現場來了一大批身穿各色服裝的男男女女,直接把入口堵了個水泄不通。他們手持海報、高喊口號,情緒激昂地向路人宣講著什麼。
籌備組上前反復解釋,對方不但不听,反而咒罵不斷,現場一度混亂。這場鬧劇一直持續到中午,這群人在留下一地垃圾後才悻悻離去——臨走前還撂下話︰明天還來。
事情鬧得這麼大,自然驚動了李煥。
“這又是什麼行為藝術?”李煥甩著手里一張被遺棄的抗議海報,眉毛挑得老高。
姜一凡面無表情︰“是環保組織在表達關切。”
“我看得出來是抗議,”李煥指著那行德文,“我是在問,這寫的是什麼玩意兒?”
一位本地女同事湊過來,努力保持專業地翻譯︰
“華國人,為什麼砍樹做筷子?”
“華國人,為什麼燒煤發電?”
李煥沉默了三秒,試圖在腦中構建“手機發布會—筷子—煤炭—環保抗議”之間的邏輯鏈,未果。
這感覺就像是有人抗議你吃早餐時煎蛋太老,質問你為什麼昨晚看球賽要喝啤酒。
而海報最下方那行加粗的口號,終于讓他破了防︰
“華國人,為什麼吃狗肉?”
“……你確定沒翻錯?”李煥不死心地追問,寄希望于德語里“狗肉”其實是什麼非環保材料的代稱。
“真沒有。”女同事指了指角落那個淚眼汪汪的卡通狗頭,“他們還畫了插圖呢。”
李煥深吸一口氣,非常想點煙——然後想起這里室內吸煙罰款可能比海報上那條狗還貴,只好把煙盒又默默塞回口袋。
他轉向顧英華,試圖從現實中尋找一絲理智︰“市政府怎麼說?總不能我們在這開發布會是非法吧?”
顧英華攤手︰“他們說這是‘言論自由的表達’,我們最多……可以給他們也提供一點飲用水,以示友好。”
“什麼意思?他們過來抗議,我們非但不能阻止,還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李煥不禁問道。
“理論上確實如此。”顧英華點了點頭承認道。
李煥听到這番話整個人都不好了,難不成這就是歐洲一直吹噓的營商環境嗎?
“你們先出去,我想想辦法。”李煥揮了揮手。
眾人魚貫而出,只剩下李煥、顧英華和姜一凡三人。
就在顧英華猶豫要不要再問的時候,李煥忽然掏出手機,撥通了駐德國大使館商務參贊嚴鋒的電話。
上次見面,對方特意留下聯系方式,還說有困難就找他。雖然不知這事他管不管,但到了這個地步,李煥決定有棗沒棗打一竿子。
沒想到,嚴參贊接起電話格外熱情,不僅一口答應幫忙,還邀請李煥來大使館面談。
“中午陪我出去一趟大使館。”李煥起身對二人交代。
十一點整,三人乘車抵達位于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的華國駐德大使館。綠樹掩映之間,國旗飄揚,莊重而寧靜。
才到門口,嚴鋒已經等在那兒了,笑容親切、步履從容。
“李總,吳大使臨時外出,臨走之前特意囑咐我務必接待好你們。”嚴鋒上前握手,語氣溫和而有力。
“太麻煩您了。”李煥客氣道。
“大使館就是海外華人的家,我們就是為這些海外華人服務的。”嚴鋒一邊笑著回應,一邊引他們走進會客區,“先吃飯,有什麼困難待會再說。”
“行,那就先吃飯。”李煥從善如流,隨嚴鋒步入使館內部的小餐廳。
雖說是“便飯”,卻明顯用了心。幾道家鄉菜做得香辣正宗,剁椒魚頭、小炒黃牛肉香氣撲鼻,甚至還有一缽熱氣騰騰的紅燒肉。連續吃了好幾天西餐的李煥頓時胃口大開,連吃兩碗米飯還不夠。
“這味道太地道了!一凡,再幫我盛一碗。”李煥遞過空碗,忍不住贊嘆。
嚴鋒笑道︰“很多華人同胞想家回不去,就常來我們這兒‘蹭飯解鄉愁’。館里特意從 國內請來的師傅,就為讓大家嘗到家里的味道。”
“真是費心了。”李煥接過姜一凡盛來的飯,誠懇說道。
“說這話就見外了,”嚴鋒擺擺手,神色認真起來,“咱們華人在外打拼,不但要扛住思鄉的苦,還得面對各種偏見甚至歧視。使館能做的,就是盡力給大家一點溫暖、一點依靠。”
他頓了頓,語氣愈發沉穩︰“我們力量有限,但能幫一個是一個,能挺一次是一次。”
李煥鄭重點頭︰“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但不管多難,”嚴鋒目光炯炯,言語中透出一股韌勁,“我們華人就是靠勤勞、堅韌、敢拼,才在世界各地扎下根。尤其是你們這樣的企業走出來——讓更多人看見今天的華國,這件事本身,就有意義。”
只有真正走出國門,才懂得這番話的分量,在國內的時候看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覺得外面的世界就是無限美好。
可殊不知,等到真正走出國門才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並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
只是因為出來了沒辦法,只能咬著牙堅持,當然如果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能吃到一碗家鄉的飯,听到熟悉的聲音,對這些海外的游子也算是一種極大的慰藉。
一頓飯吃完,不管問題最終能否解決,李煥都覺得,此行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