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種豆豈生麻?善惡如無罪福報,聖賢豈肯信服它。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
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犁頭年年換,未見田中換爛泥。
甦小丫站在湖邊,靜靜地凝視著那片平靜如鏡的湖水。然而,她內心的波瀾卻遠非這湖面所能比擬。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她輕聲呢喃著這句古老的箴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盡管她尚未領悟到因果大道的真諦,但她深知因果的力量是無法忽視的。
修士們對于因果的敬畏,就如同凡人對于神靈的敬畏一般。
尤其是在對待凡人時,修士們更是小心翼翼,絕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傷害他們。因為一旦與凡人結下因果,那麼在渡劫之時,那可怕的劫雷便會毫不留情地直接清算,不死不休。
當然,邪修是個例外。
這些走投無路的人,由于修煉無望,便選擇了歪門邪道,走上了與正道背道而馳的道路。他們早已注定無法飛升,所以對于因果的忌憚也就相對較少。
反正都是死,怎麼死不是死。所以不管什麼喪心病狂的修煉方法,能活一天算一天,能強一分是一分。
所以,邪教都是一些不擇手段、罪大惡極之輩,死不足惜。
甦小丫自然不會對這些邪修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尤其是那個“邪神殿”,既然觸了她的逆鱗,又怎麼可能讓他們安然無恙地繼續作惡呢?
畫面已經結束,不管出于什麼原因,神鰲讓自己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突破大乘期,且還是連續突破。
甚至,神鰲為了助力她突破,還耗費了日積月累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神力。如果不是甦小丫自己控制,她能直接突破到大乘期大圓滿。
哎!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這句話如同晨鐘暮鼓一般,在甦小丫的腦海中不斷回響。如此巨大的因果,她實在不願意欠著。
畢竟她向來對因果之事格外在意,從不輕易欠下他人人情——還起來太麻煩了。如果不能了結因果,想要渡劫飛升通過天道的雷劫清算,很難!
當然,虞書衡是個例外。她們注定要成為生死與共的伙伴。不僅如此,老白和老金金龍)也同樣如此。他們都是穿越而來的工具人一二三四號,彼此之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天然的同盟關系。
至于宇文章鈺和白一一,甦小丫也並未過多擔憂會欠下什麼因果之類的。
畢竟,她對宇文章鈺有救命之恩,如今大家不辭辛勞地走遍東海,只為幫助白一一尋找青丘。他們之間的情誼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朋友,而是一同歷經風雨、生死與共的伙伴。在這條道路上,再去談論因果,反而顯得有些多余。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甦小丫最終還是決定幫助神鰲化形,助它重新踏上修煉之路。雖然這樣做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後果,但她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至于後世是否會失去嶗山,失去八仙過海的佳話,以及嶗山道觀是否會因此而消失,甦小丫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
畢竟,天下之大,道觀眾多,即便沒有了嶗山道觀,還有龍虎山道觀、武當山道觀等等。
而且,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甦小丫甚至開始懷疑,嶗山道觀歷經無數歲月,是否一直都不曾放棄,在默默地為復活神鰲而努力著。
據甦小丫所知,嶗山道士法力無邊,卻只收有緣人。
當然,收徒標準可不低。想要拜入道觀學習巫術,定要修心養性,心無雜念,只有通過考核,嶗山道士才會收徒。
至于嶗山道士,在藍星最有名的就是『剪紙成月』、『箸化嫦娥』等故事。
傳聞嶗山道士陪兩位客人飲酒。這時天色昏暗,還沒點燈燭。
嶗山道士直接用紙剪成一面圓鏡,粘貼在牆壁上。不一會兒,如同明月照耀,滿屋生輝,屋里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
眾徒弟圍繞侍候,忙個不停。
這時一位客人說︰“今天這樣的良宵美景真是快樂,大家不能不共享快樂。”
于是嶗山道士從桌上取下一樽酒壺,分賞給徒弟們,並且囑咐徒弟們盡情痛飲,一醉方休。
嶗山道士的門徒有七八個人,一壺酒哪能個個喝得到?這時眾門徒紛紛找杯子找碗,搶先喝酒,唯恐輪到自己時酒壺空了。然而來回地斟酒,壺中的酒卻一點也不見減少。
過了一會兒,另一位客人說︰“多謝主人賜給明月照耀,不過,像這樣默默地飲酒,也未免太乏味了,為何不把嫦娥從月宮中請來?”
只見嶗山道士將手中的筷子朝著空中拋去。不一會兒,便見一位美人從空中走出。開始還不滿一尺,到了地上就與常人一般高了。她腰肢縴細,面容秀美,步履翩翩地跳起了霓裳羽衣舞。
過了一會兒,又歌唱道︰“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于廣寒乎……”
歌聲清脆悠揚,如同洞簫中吹出的音響。歌唱完了,她輕盈旋轉而上,一躍登上了桌子。大家正驚奇地注視著,那仙女已還原成一只筷子。
嶗山道士和客人大笑起來。
又有一位客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惜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道友到月宮為我餞行,可好?”
于是三人移動酒席,漸漸進入月中。
眾徒弟看三人坐在月光中飲酒,連胡須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鏡中的人影一樣,無不艷羨。
明月西沉,夜色漸暗。
有一個門徒點上蠟進屋,卻只見嶗山道士一個人獨坐桌旁,客不見蹤影,桌上殘羹剩菜還在。
回頭再看牆上月亮,只是一張如同鏡子大小的圓紙而已。
莊周夢蝶?蝶夢莊周?可見嶗山道士道法不淺。
嶗山道術源遠流長,比較接地氣的還有嶗山道士張飛飛的傳說。
張飛飛精通千年嶗山道術,可以和自然界的萬物進行心靈溝通,擁有呼風喚雨、移山填海、瞬間穿越千里之遙等神奇本領。
有一天,嶗山附近的村莊發生了嚴重旱災,莊稼凋零,家園荒蕪。
村民們奔赴嶗山求助,張飛飛深感他們的苦難,施展道術呼風喚雨,讓村莊恢復了生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張飛飛還在村莊里設立道教學院,教授孩子們道教智慧和思維方式,培養他們的品德和修養,幫助村莊逐漸走出貧困。
嶗山道教一脈,修煉並非閉門獨修,而是結合“濟世利人”,比如李圓忠等道士在抗戰中參與救亡,體現“道在人間”的理念;
部分道士通過開設道院、傳授智慧、行醫救人等方式,將修煉成果轉化為對社會的貢獻,實現“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從古至今嶗山道教一直奉行“出世修煉”與“入世踐行”的結合。
嶗山道士在民間有有著諸多的傳說異聞,比如驅鬼捉妖,鎮壓僵尸等等。
而在抗戰時期,很多嶗山道士保家衛國,奮勇殺敵。力退外敵之後,又回到道觀,穿上道衣,為天下生民祈福。
反正,自從听了李圓忠等嶗山道士們在抗戰中參與救亡的事跡,甦小丫就對道觀有了新的認知,對于道之典籍也多了些期待。
所以,甦小丫可是把道家典籍都買回家認認真真拜讀過的,包括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莊子》),還有《陰符經》、《文始經》、《黃庭經》、《太平經》、《抱樸子內篇》、《周易參同契》、《悟真篇》……
一飲一啄,皆是前緣。
這些典籍倒是讓甦小丫修煉時,更加容易領悟精髓,也算是事半功倍吧。所以說,世上哪里有那麼多的天才,無非是厚積薄發,勤學苦練罷了。
甦小丫是真的這樣想的,卻不知道她要是出去這樣說,是真的會被人打死的。
只能說,天才也需要勤奮。
不過,甦小丫如今更好奇的是,在藍星歷史上,神鰲始終沒能化形重修,而嶗山道觀也一直都在。所以,是道家一直堅持,從未放棄過吧!
人族,作為百靈之長,能夠被天道偏愛,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
甦小丫對于嶗山道教的修煉法門還是挺好奇的。如果自己猜測為真,嶗山道士可都是大乘期修士的徒子徒孫,而且還不止出了一個兩個大乘期修士呢。
“一一一,幫我查閱一下嶗山派道教的修煉法門。”這個時候,自然還是找系統一一一來的最快啦。
系統一一一也沒讓甦小丫失望,快速調出資料,直接兌換給了甦小丫。
呃!
甦小丫有點目瞪口呆,系統一一一現在這麼智能了嗎?
看到甦小丫傻乎乎的模樣,系統一一一忍不住偷著樂,甦小丫早就將權限交給了系統殘魂,只不過殘魂消失後,系統一一一一直沒有使用這份特權罷了。
他更喜歡跟甦小丫互動,這樣才不會讓他覺得冷冰冰的像個“機器”。雖然,他其實也屬于“機器”,只不過是擁有高級智慧的“機器”。
甦小丫也只傻了一會會,就開始閱讀系統一一一給他提取的資料︰
嶗山道教注重“性命雙修”,常在山洞、峰頂等清幽之地靜修,吸收自然靈氣。
修“性”,指的是修煉精神、心性、道德,強調通過誦經、靜思、持戒等提升內心境界,追求澄心淨慮、明心見性;
修“命”,指的是修煉身體、氣血、元氣,通過內丹術、氣功、導引術等調理身體,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比如匡常修道長傳授的“先天氣功”就屬于此類。
嶗山本就山海相連、常年雲霧繚繞,嶗山道士們通常以山林為“修煉場”,主張“道法自然”,通過親近山水、觀察自然,從而感悟道的規律。
所以,人族一直在回報救世的神鰲,哪怕犧牲了一代又一代,卻從未放棄。
想明白前因後果,甦小丫一時也不知道該做何感想,只是低低呢喃一句︰“時也!運也!命也!”
這,也是人族和神鰲之間的因果吧!
人族始終記得,在那座雲霧繚繞的山巔,有著一枚神鰲本源神晶,更是世世代代為著心中信念,虔誠的滋養著——萬載春秋,萬死不悔!
甦小丫看向湖底的神晶,它的光暈已趨于穩定。原本只需再守百年,便能徹底修復,重新煥發神性。
甦小丫忍不住看向湖邊,那里有著一片亂石堆。一座一座的矗立著,並不高大,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安靜的守護著……
以她的目力,又怎麼看不清那是一座一座的墓——沒有墓碑的,低矮簡單而又隨意的墓。
每座墓前的野花在風中輕輕的搖曳著。
幾乎不需要詢問鯤溟公主,甦小丫都可以確定,這里埋葬的都是自願獻祭的人族大乘期修士們。
他們都只是用石塊壘了一座簡單的墓,沒有刻名字,沒有墓碑,真正是生于天地,散于天地,說不出的豁達……
甦小丫只覺得鼻子發酸,原本已經堅硬如鐵的心,此刻卻被一股莫名的情緒漫延,驅之不去。
甦小丫仰頭望向天空,用力眨了眨眼楮,深吸一口氣,將整個胸腔填滿,然後才緩緩呼出……
如此反復,直到覺得不再那麼憋悶了,這才緩步走到湖邊,彎腰采擷著湖邊的野花。
一束一束,慢慢采擷,慢慢放到墓前,每一座都沒有遺漏。
這座山、這片湖、這些野花,便是對人族這些大乘修士最好的紀念。
當然,甦小丫會接過使命,喚醒神鰲『本源神晶』。這些人族大乘期修士的付出,自然不能成空。
這,就是——傳承!
甦小丫回到湖邊,注視著湖底的『本源神晶』。
『本源神晶』在大家齊心協力的滋養下,早已長到十丈大小,七彩光暈流轉不息,湖底的光芒甚至能透過地殼,與大地深處的靈脈相連。
歲月流轉,山巔的雲海聚了又散,湖邊的青草枯了又榮。隨著人族修士們前赴後繼不間斷的轉化神力,本源神晶的光芒已能穿透雲海,在浮空島山巔湖泊周圍百里形成一片金色的光幕。
『本源神晶』之上斷裂的紋路,也在這些神力的滋養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愈合,連山間的草木都長得愈發蔥郁。
所謂守護,從來都不分種族與疆界。人族的大乘修士以生命為薪,點燃了存續的火種;而鯤鵬公主,因為救命之恩,接過了人族這份重擔,踐行這跨越種族的誓言。
今天甦小丫出現在這里,她自然不會視而不見,既然神鰲救了人族,她救醒神鰲也在情理之中。
甦小丫默默感受了一下混沌石,又感知了一下『本源神晶』中蘊含的神力,勾唇笑了。
這所謂的神力,可不就是經過提純壓縮的純淨的混沌之力麼。
難怪一場頓悟,就讓『本源神晶』輕易的助力她突破大乘期,搞半天她跟大乘期從來只隔著心境的提升。
既然她有“神力”,還很多,事情就好辦了。甦小丫直接盤腿而坐,開始運轉法訣︰
天地靈氣再次匯聚,神力如金色的河流注入湖底。本源神晶似乎感受到了召喚,光芒大盛。
神晶在更精純的神力滋養下,光芒更加強盛,湖底的七彩光暈甚至透過湖水映照著山巔的雲海,讓整座蒼梧山都沐浴在一片祥和的光芒中。
甦小丫周身卷起一股旋風,天地間的靈氣如百川歸海般向她匯聚而來。這些靈氣經過她丹田內陰陽圖的淬煉,竟直接化作了淡淡的金色——那就是神力!
精純的神力注入湖底,本源神晶的光暈瞬間明亮了數倍,連湖水都泛起了一圈圈金色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