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匠人帶著劉匠人、周木匠登門時,段曉棠剛在院子里練完一套拳。晨露沾濕了她的發梢,勁裝被汗水浸透,貼在背上,反倒透著一股爽利。
她休息一晚能生龍活虎地起來打拳,柳恪卻累得像攤爛泥,今早據說渾身酸痛得爬不起床。往日里他運動量不算大,昨天跟著靈車走了大半天,抵得上過去一個月的總和。
好在禮部先前帶著挽郎們演練過好幾回,柳家早有準備,只讓他好生歇著,養幾日便緩過來了。
孟二良開門,將幾人迎進來。
李匠人跨進院門時,腳步下意識放輕了些,目光在院里打了個轉。這小院的一磚一瓦,多半經他手改建過。
青石板鋪就的地面掃得干干淨淨,院里那棵曾歪歪扭扭的柿子樹,如今枝繁葉茂,正結著青澀的果子。牆邊的廚房換了新門板,連窗欞都重新刷了漆 。
他沒讀過書,說不出 “煥然一新”“氣象萬千” 的詞,只覺得這院子褪去了初時的窘迫,透著一股子鮮活氣。
牆根新冒的青苔,檐下曬著的干菜,還有花池上里正掛果的番茄,處處都透著過日子的踏實勁兒。
這是祝明月她們在長安的第一個窩,如今總算要換個大地方,真正改換門庭了。
李匠人心里竟也跟著有些熱乎,畢竟是自己看著一步步變好的家,要遷去更體面的地方,他這做匠人的,也跟著沾了些光似的。
陳娘子笑眯眯地引著三人進屋,案幾上早擺好了冰鎮的綠豆飲子,青瓷碗外壁凝著細密的水珠,看著就清爽。“三位師傅快坐,天熱,喝口涼的解解暑。”
不多時,祝明月從後院過來,連帶著其他幾人也湊了過來。她們雖不摻和建園子的具體事務,卻也好奇得緊,那可是往後要住大半輩子的家,誰不想早早就摸清底細!
祝明月坐在上首,沒多余寒暄,開門見山,“曉棠立了功,朝廷賞了處宅邸。托了些關系,落在勝業坊,就在隔壁李家斜後面。”
李匠人心里 “咯 ” 一下,他常年在這一帶干活,對勝業坊熟得不能再熟。李家斜後面那片,不是早就荒了嗎?
貴人金門玉戶,李匠人不清楚朝廷賞賜的規制,但段曉棠如今在軍中炙手可熱,怎麼也該是處像樣的宅子,而非那片雜草叢生的地方。
等一行人真到了地方,李匠人才知自己沒猜錯。
眼前一片荒宅,斷壁殘垣爬滿了藤蔓,齊腰深的蒿草里,幾只野鼠竄過,驚起一群飛蟲。風穿過破牆爛窗,嗚嗚作響,若此刻有幾只烏鴉在上空盤旋嘶鳴,倒真應了這荒涼景象。
周木匠看得直皺眉,他原以為只是來修補幾間屋子,打幾套家具,如今瞧著,怕是得從地基開始重建。
祝明月卻渾不在意,抬手往身後一揮,“從這兒到那頭,這一片都歸我們了。”
荒宅、野地、連帶幾間看著還能住人的小院,全被劃進了版圖。
旁邊那座小院,陳牙人去問過,主人家常年在祖地,僕婢做不了主,想買下來得費些功夫,暫且先擱著。
于大吳土著而言,尊卑規矩刻在每個人的骨血里。你什麼出身、多高的官階,住多大的宅邸、用何種紋樣,心里都有一本譜。
劉匠人的眼楮就是尺,眼一掃就估出了地界大小,暗自咋舌,這規模,怕是有些 “逾制” 了。
可瞧祝明月的神色,半點沒有不安,反倒像撿了寶。她們看重的,從來不是那幾間破屋,而是地皮價值。至于修建的花費,在她們眼里似乎從不是難事。花果山現成的工匠班子,隨時能調過來。
從目前住的小院到這片荒地,直線距離不算遠,繞起路來卻得花不少時間。
曹學海帶領幾位身強力壯的親兵手執木棍在前方開路,這片地界少有人氣,蛇蟲鼠蟻繁衍不少。偶爾還有無家可歸流浪漢寄居于此。
祝明月早和坊正打了招呼,讓坊丁巡邏時注意些,別再讓人鑽進來添亂。
一行人踩著剛開闢出的小道往里走,祝明月邊走邊說︰“地面上這些舊房子,通通拆了。磚石木料能用上的就留下,其余的當柴燒。”
幾間看著還算周正的小院,平白拆了難免有些可惜。
祝明月作為金主權力最大,讓她去住這樣的屋子絕不可能,留下破壞整體和諧性,還不如一狠心全拆了,方便平地起高樓。
劉匠人從包袱里掏出個粗糙的線裝本,捏著支鉛筆在上面畫著什麼。
段曉棠湊過去看,只見紙上歪歪扭扭全是符號,像鬼畫符,又像某種簡寫的圖紙,別說她看不懂,怕是身為半同行的李匠人和周木匠也認不出。只要劉匠人自己能分清就行。
祝明月指著四周,語氣不容置疑,“宅子外圍,全修高牆,牆頭插滿陶片防盜。”
李匠人點頭應下,這法子熟,仿照先前五莊觀的牆建就是,陶片鋒利,尋常毛賊絕不敢攀。
祝明月︰“前面一二進院子,按常規法子建,隨大流就行。”
總有一些訪客不方便引去園中,就讓他們停留在前院,姑且算是門面工程。
劉匠人握著鉛筆的手頓了頓,知道重頭戲要來了。前面隨隨便便,後頭定有花樣。
祝明月轉過身,目光掃過這片荒地,像是已經看見了拔地而起的亭台樓閣,“後院修建為園林,居住、風景、休閑融為一體。”
“不同于花果山依山傍水建樓,我要你們在平地上,造出山水景致!”
劉匠人筆下的符號停住了,抬眼望向這片荒蕪的土地,心里忽然騰起一股勁。這活兒大,難,卻有意思。
好在先前建過花果山,祝明月要的 “人造山水”,他大概能摸到些門道。
李匠人往遠處瞅了瞅,忽然道︰“那邊有水渠流經,引水入園不難。” 有活水就好辦,園林離不了水。
有活水,但該給祝明月打的井也不能忘。
祝明月微微頷首,這片地雖然荒了一些,但有水這絕對是一大閃光點。
一行人繼續往里走,祝明月作為小伙伴們的發言人,要求越來越具體。
至少十余棟可供居住賞景的獨立建築,以及校場、冰窖、地窖等附屬設施……至于這些建築怎麼排布,亭台樓閣怎麼穿插,全憑三位匠人琢磨。
說起來簡單,真要把這些東西塞進一個園子,還得處處透著景致,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