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棠︰“若非還有其他營生貼補,只靠種菜的話,我怕是連褲子都要賠進去了。”
李開德等人作為正宗農家子弟,對菜肉米糧的價格格外敏感,明白四野莊是因為有穩定的銷貨渠道,才敢如此特立獨行。
段曉棠結合李開德家的具體情況,深入分析,“像你家十幾口人齊上陣,帶上幾頭牛,再請上幾位短工,想將田莊經營得有聲有色,只能拿時間來填。”
人工不貴,但李家農門出身,他們更習慣于自力更生,而非花錢請人幫忙。無關苛待,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性思維。
段曉棠微微嘆息一聲,“你看我那塊地開荒開得呀……”一切盡在不言中。
慎重囑咐,“做好愚公移山的準備吧!”
段曉棠從前渴望的田園牧歌,絕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勞作。
田莊人手、畜力充足,不用她親自下地勞作,但依舊可以想象其中的艱辛。
每一寸熟土,其間潑灑的汗水,都足夠將它澆透。
李開德敏銳地察覺到四野莊的勞作與他所熟悉的方式截然不同。他說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但就是感覺不一樣。
過往他們按照時節播種麥子,憑借著豐富的經驗除草、澆水、施肥。除了春耕秋收時需要爭分奪秒地與天氣賽跑外,其他時間都可以有條不紊地慢慢干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比起蒙昧初開化的刀耕火種稱得上精耕細作,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相比之下,依然顯得粗放了些。
四野莊所有人的腳下都仿佛安了輪子,做起事來風風火火。
由于種植的作物種類繁多,莊戶們必須對自己負責田地上的作物了如指掌。哪些作物需要澆水,哪些需要疏苗,哪些又該采摘……這些都需要他們時刻關注。
村里的懶漢不動腦子,只管跟著鄰居有樣學樣那一套,在這里可行不通。
李開德跟著感慨一句,“所以都說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
比起請長工、短工,他果然還是更偏好讓自家人下地干活。
段曉棠對此不敢苟同,“人只有那麼多力氣,就是累死,犁地也干不過牛!”
為了保證步步糕的牛奶供給,四野莊養了不少牛。因為有這些大牲畜的加入,攤子才敢鋪這麼大,否則不知需要多少人力才能填補這一空缺。
不過農業發展也不一定只靠人力、畜力資源投入,還有其他法子。
段曉棠建議道︰“程娘子那兒有農書,雖然好些是一二百年前的東西,但于今時亦有指導意義。”
幾百年的時間流轉,農業並未發生劃時代的變革。
段曉棠直接拿自己舉例,“範將軍常說我種菜只能發芽,不是玩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多看書,田莊上的蔬果不也一樣豐收了嗎?”
段曉棠尚且能發芽,祝明月和林婉婉至少兩三代人沒拿過鋤頭,比她還不如呢!
李開德萬萬想不到,打記事起就在田里拾麥穗的自己,有朝一日要靠看書學農。
段曉棠有無懈可擊的理由,“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李開德的臉色瞬間像打翻了顏料罐般五彩斑斕,誰閑著打發時間的樂子是看書?
結結巴巴地回應,“將軍,我們平日都要看守貨物。”沒那麼閑。
段曉棠听祝明月提及過李子村的情況,勸道︰“你家村里不養魚,除了房前屋後也不種果樹,更沒有專門的養蜂人,市面上的蜂蜜多貴呀!”
折扇帶著固有的節奏在手掌上輕輕敲擊,“有土有水、鳥語花香,這才叫好風水呢!”
風水如何,李開德這等大老粗看不出來。但自從進了四野莊,他就喜歡這兒的環境和氛圍,直覺不會欺騙自己。
听了段曉棠的勸告,李開德決定勉為其難地了解一下養蜂,將來回鄉也能給家里人添點能甜嘴的東西。
段曉棠和一眾軍士一塊吃午食,彼時林婉婉還在和趙大夫一塊愁眉苦臉商議怎麼給藥材組的出產打開銷路。
不得不說,四野莊的伙食真不錯。蔬果敞開了供應,至于肉食還用說嗎?
北征軍從哪兒回來的?自帶肉票,缺什麼都不會缺肉。以至于在預算範圍內,大家都可以敞開了胃口大吃大喝。
段曉棠瞧了一眼菜色,有葷有素,飯後每個人還能分上幾塊西瓜,待遇相當不錯。
飯後,段曉棠和林婉婉顧不得午休,直接啟程前往花果山。
花果山的工程進度正在有序推進中,道路已經修到了清風苑的門口。
林婉婉經過一日顛簸,下車時扶著腰直哼哼,“現在上去還是明天一早再上去?”
段曉棠抬頭望了望天色,夏季天光黑得晚。沉吟道︰“來都來了!”
林婉婉哀嘆一聲,“舍命陪君子了!”
段曉棠玩笑以對,“你的命可真容易舍。”
林婉婉大口喘氣,“我這老胳膊老腿能和你比嗎?”
段曉棠老生常談,“所以要多鍛煉啊!”
林婉婉連連搖頭,“鍛煉是不可能鍛煉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兩人在插科打諢間步入了清風苑的大門,漆黑的大門在他們身後緩緩合上。
段曉棠將親兵留下,由別苑的僕役將帶來的東西送上山。她們不管誰來檢查工作,都不會空手,多是一些少見的吃食。
北征大勝帶回來不少牛羊,但眼下送上山的只有羊,還是別拿牛考驗正經道士了,草原野牛也不行。
山路上的動靜瞞不過人,五莊觀早得了信,說這兩日金主娘子要來視察工作。玄靈不禁頭皮緊了又緊,又到了要報告工作進度的時候。
祝明月和林婉婉的做派相對保守,為了預留充足的時間,她們通常選擇清晨上山,在觀中停留半日或者一日時光。
臨到半下午,山道上忽然有了動靜,怎會不引人注意呢!
明玉站在觀前寬闊的平台,俯瞰著蜿蜒的山路,只見前方兩人,一著白衣,一著綠裳,引領著一眾僕從,有的肩挑籮筐,有的驅趕羊群,緩緩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