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652章 李自成起事(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環河 本章︰第652章 李自成起事(二)

    李自成作為滅亡明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所以必須要著重書寫幾章,在接下來幾章中,作者將敘述李自成起事之前的經歷,以及起事的過程。

    由于史料的缺失,作者將依據顧城先生的大作,再綜合作者自身的理解來加以敘述。

    ...

    拋開那些濾鏡來看,李自成實際上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如果李自成早生個幾十年或者晚生個幾十年,他可能和芸芸眾生一般在老家鄉村里終老一生。

    但命運最終將李自成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之上,最終開始了李自成波瀾壯闊的一生。

    李自成生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九月,和張獻忠是同年出生,比王鐵小兩歲,也算是同齡人。

    李自成父親叫李守忠,母親傳說姓高,疑似為高迎祥的姐姐,所以有一種說法說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

    不過這種可能性沒有。

    李自成是米脂人,高迎祥是安塞人,在古代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平民娶妻多是隔壁村的,不管怎麼樣不會出縣,所以高、李甥舅說不成立。

    李自成與高迎祥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要有關系也是後來李自成娶了高迎祥的佷女高桂英,這也反過來證實了兩個人不可能有血緣關系。

    額...

    古代好像表哥表妹結婚是親上加親,這種可能性還是有那麼一丁點的...

    李自成的爹李守忠在雙泉里是一個小地主,家里估計有個幾百畝地,不過後來因為朝廷加稅派餉導致李家越來越窮,再加上兒子大了分家,最後李家也淪落為普通的農民。

    李自成不是家里的老大,在李自成上面還有好幾個哥哥,不過就一個哥哥活到了成年並且留下子嗣,這個子嗣就是李自成的佷子李過。

    別看李過管李自成叫叔,但李過比李自成還要大兩歲。

    這也就是說明李自成與李過他爹也就是李自成的哥哥年齡差距很大,所以李自成極有可能是他爹李守忠續弦或者是納妾生的孩子,而在李自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李自敬。

    他爹不管是續弦還是納妾也就證明了在李自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李家的生活還是比較優越的,最起碼能讓李自成讀書識字,並且還能有個鴻基的字他弟的字是鴻業)。

    李家敗落估計就是在萬歷、天啟之際遼餉開征之後,像李家這種小地主基本上就是官府嘴里的一塊肥肉,幾次加派之後李家便也就成了普通農民。

    所以在李守忠死的時候他的隨葬品只有一個破碗,這是當初陝督汪喬年在李守忠墳里挖出來的。

    由于李自成在成年之後家里已經敗落下來,李自成不得已才去米脂縣的銀川驛當驛卒,這驛卒干了沒幾年陝西就大亂,然後朝廷為了省點錢補充軍費就裁員,李自成就這樣光榮的下崗了。

    這里就來說一下明朝的這個裁撤驛站的方案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明朝上上下下真的這麼蠢?!干這種剜肉補瘡的事?!

    ...

    明朝政府規定,每隔十里設立一個急遞鋪,每隔二十里設置一個驛站,急遞鋪有鋪長,驛站有驛丞,都是不入流沒品級的官員。

    急遞鋪的作用是替官府傳遞非緊急公文,急遞鋪的驛卒都是步兵,傳遞公文完全靠雙腿來跑,所以只能傳遞普通公文。

    驛站的驛卒則是馬軍,以傳遞六百里以上的緊急公文為主,並且驛站還承擔接待來往官員的業務,也正是因為這個業務最終導致了明末的驛站大裁員。

    明朝政府的財政與前代以及後代都不同,明代沒有中央財政,所以地方驛遞的經費是由地方官府向老百姓攤派,在明代老百姓繳納的加派之中就有一項驛銀。

    這本來就是一項不合法的稅收,驛站用度本來應該是送中央財政撥款或者是地方財政主,結果到頭來還是盤剝老百姓。

    這按道理說既然驛站裁撤了應該驛銀減少才是,可地方官府仍舊按照舊例加派驛銀,一分一厘都沒有減免。

    而當時的明朝政府就是看中了這塊肥肉,把全國各地官府向老百姓攤派的驛銀收繳六十萬兩上來用做軍費開支。最後老百姓仍然受加派的盤剝,而大量的驛卒因此失業。

    所以實際上明朝政府裁撤驛站其實是為了盤剝老百姓,以另一種方式向老百姓加派了六十萬兩的稅款。大明朝高層的那群人都不傻,看似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實際上是為了往口袋里面裝錢。

    上面說到驛站需要用來接待過往的官員,但這接待官員的標準有的時候就非常的靈活了,地方官員為了巴結上司超標準接待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樣一來驛站的經費肯定就不夠用了,但攤派給老百姓的驛銀一年一收,這臨時加派老百姓肯定會鬧事的,所以有的時候招待費超標了就由驛卒來分攤。

    這些驛站的大冤種們除了要給驛站干活送快遞之外,還要自己掏錢補驛站的虧空,這屬實是領先了幾個世紀,開始了付費打工的1.0版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樣一來驛卒們不受盤剝肯定就不干了,有明一代經常有驛卒罷工鬧事的,為此明代驛站改革進行了很多次,但都越改越爛,直到萬歷初年張居正張太師上台之後驛站改革才取得效果。

    在張居正改革之前的驛站改革和崇禎年間的驛站改革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國庫虧空了就裁員裁餉,然後等財政狀況好了之後便又重新擴編增餉。

    嘉靖年間由于被妖道一番折騰搞的國庫虧空,所以搞了一次和崇禎年間一樣的改革計劃,結果當時驛卒罷工逼的朝廷中止了改革計劃。

    張居正一上台便又開始搞,張居正作為首輔加帝師再加上與李太後那不清不楚的關系,當時的張居正儼然如同攝政王一般的權勢。

    張居正當時一眼就瞧出了驛站問題的核心所在,說白了就是驛站超規格接待以及一些不要臉的官員薅驛站羊毛,這才導致的驛站經營困難。

    這種情況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官員發現並上書朝廷,可這屁股決定腦袋,當朝的官員誰敢說自己沒在驛站里受過超規格接待?!誰的家人朋友沒有借著自己的名義佔驛站的便宜?!

    所以很多官員上書陳述的情況滿朝文武選擇性眼瞎沒有看見,圍繞驛站改革的問題繼續在老路上走。

    但張居正作為立志中興大明的人物,他自然是決定動一下全體官員的蛋糕。

    隨即張居正下令嚴查驛站超規格接待問題,以及一些官員及其親友濫用堪合、火牌、郵符的問題,一經發現絕不姑息!

    這個勘合就是官員使用驛站的憑證,各級官員的堪合等級都不同,對應享受的驛站接待待遇也不同。

    火牌就是在驛站領取食物的憑證,持有火牌的人根據火牌的等級享受不同的食物待遇。郵符則是在驛站休息和用馬的憑證。

    前面的堪合最低也得是縣令一級才有,而後面的火牌和郵符則是地方官府給胥吏和縣令以下開出來的使用驛站的憑證,並且注明時間、地點。

    這不管是堪合還是火牌、郵符都有很大的管理漏洞,官員的堪合可以隨便往外借,只要拿著堪合不管是什麼人都能去白嫖驛站的資源,而大明朝多的是不要臉的官員,把那堪合動不動給親朋好友用。

    至于郵符和火牌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上面注有使用期限,可拿到郵符、火牌的人只要在使用期限內便可以重復使用,在驛站使勁薅羊毛,並且還給別人用。

    地方上的這種搞法,這驛站能經營的好?!這不虧空那才怪了!

    所以張居正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重拳出擊!

    地方上的下級官員和胥吏如果發現濫用郵符、火牌,抓住直接革職流放!

    各級官員的堪合如果發現借給別人用的,直接按丟失關防印信論罪。

    各級官員如果搞超規格接待被抓住的話,不管是接待的官員還是被接待的官員直接撤職!

    張居正這道嚴令一下便有很多官員知法犯法,張居正果斷出手狠辦了一批人!其中就有好幾個巡撫因為接待費超標準被撤職。

    抓了幾個典型之後全國上上下下看到了張居正整頓驛站的決心,所以一時之間直到張居正去世沒人敢白嫖驛站的資源,在張居正執政期間驛站始終是有結余,並且每年替朝廷多上繳幾十上百萬的驛銀。

    但是隨著張居正去世,萬歷將他的老師打倒,隨後張居正的改革被全盤否定,驛站又回到了原來的老樣子,直到崇禎初年驛站終于經營不下去了,所以改革計劃也就被提上日程。

    最後刑科給事中劉懋上書驛改,劉懋當時的驛改計劃其實是按照張居正的那個路子走,嚴厲打擊白嫖驛站資源的行為!

    可劉懋不是張居正,沒有張居正的權力和魄力,所以最終驛改計劃變成了粗暴的裁員裁餉。

    這個驛改方案符合滿朝文武的利益也符合朱由檢的利益,滿朝文武得以繼續白嫖驛站資源,而朱由檢也得到了六十萬兩的驛銀。

    至于那些被裁撤的驛卒他們的死活就沒人管了,所以日後這些驛卒也不管滿朝文武和朱由檢的死活,逮住它們就往死里弄!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第652章 李自成起事(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第652章 李自成起事(二)並對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