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金嚴武之死,對于金烈來說打擊太大了!
所以他此時,根本听不進去!
“大王!嗚嗚嗚嗚!大王啊!”
“兩戰敗北,我軍將士們至少死傷三四萬!”
“可楚軍入城之後,還在全力搜刮糧食物資。”
“這要是不想辦法讓他們付出代價,從今往後咱們遼東之地,將徹底淪為楚軍奴隸啊!”
“末將請命帶兵復仇,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楚軍順利退走!”
金烈想要帶兵反撲,一是為了給自家兄長報仇。
至于其二,也確實擔心楚軍貪婪無度,以後還會繼續前來劫掠!
看到金烈請命,高延武並未直接回復,而是看向乙支信。
作為高句麗國王,高延武這會兒已經被嚇破膽了!
從他自己內心來說,是絕不願意繼續出兵再戰!
但是身為國王,如果自己一旦開了口,這豈不是主動露怯?
乙支信冷聲道︰“楚軍東進之時,至少四五萬軍!”
“哪怕大戰兩場,現如今至少還有三四萬人!”
“可我軍上下,還有多少兵馬?”
“如果再一次大戰敗北,到時候你擔得起後果麼?”
金嚴武功勛太大,所以他還能跟乙支信這個國相過過招。
但是金烈此人,無論功績還是資歷,都比金嚴武差太多了。
乙支信這會兒,根本不需要給他留面子!
金烈咬牙道︰“我軍上下,至少還有五六萬人!”
“而丸都城附近,又是咱們的地盤。”
“只要加派斥候向前打探,總有機會扳回一局!”
“否則的話,幾萬將士豈不是死不瞑目?”
乙支信沉聲道︰“幾萬將士的仇,咱們可以將來再報!”
“但是眼下之局,無論如何也不能繼續再戰了!”
“必須要想辦法盡快結眼前局面,重新歸于平穩!”
金烈滿臉不甘︰“國相為何只長他人志氣,滅咱們自己威風?”
“我軍將士們歷經大敗,現如今正是哀兵可用之時。”
“只要大軍前突,必然全力以赴!”
乙支信冷聲道︰“我且問你,現如今楚軍佔據城池。”
“我軍反擊,想要如何行動?”
“難不成,你要帶兵向前,主動攻城?”
“可軍中上下,哪來的攻城器械?”
城外這些高句麗士卒,原本是為了策應城防。
所以他們出城,當然不會攜帶攻城器械。
可現在雙方士卒攻守易形,楚軍從攻城一方成功入城。
你要前去反擊,如何打破城池?
金烈開口道︰“楚軍在城內,當然沒辦法動手。”
“但是他們一下劫掠這麼多物資,就需要調動無數人手進行運輸。”
“如此一來,能夠投入戰斗的士卒必然會越來越少。”
“等他們離開丸都城之後,咱們可以盡起大軍遠遠跟在後方。”
“只要時機得當,必然一擊成功!”
金烈也不是二傻子,楚軍在城內的時候,當然沒辦法動手。
只有趁他們離城之後,在曠野之上下手才有機會。
反正楚軍士卒,現在急著把各種物資送回遼東。
所以他們在城內,肯定不會待太久!
崔玄策搖頭道︰“你想的太簡單了,楚軍士卒,至少還有數萬。”
“而且破城一戰,至少俘虜我軍將士們近萬人。”
“等他們全部準備完畢之後,完全可以讓這些俘虜運送物資。”
“本部大軍,卻在外圍進行警戒!”
“最關鍵的是,楚軍騎兵幾乎沒受到太大折損!”
“就算曠野之上大戰,咱們也沒有必勝的機會!”
崔玄策覺得,金烈現在已經被仇恨沖昏頭腦了!
別說楚軍主力損失不大,就那幾千騎兵在曠野之上,都能直接沖散幾萬高句麗士卒!
雙方實力差距,根本不是仇恨所能彌補的!
看到金烈一言不發,崔玄策繼續道。
“除此之外,別忘了三韓之地和咱們也有仇!”
“以前是我軍強盛,所以三韓之兵只能被動挨打。”
“如果我們為了報仇,將國內大軍都給拼光了。”
“到時候三韓之兵,會不會錯過北上復仇的機會?”
“所以眼下之局,無論如何不可能繼續再戰了!”
三韓之地不是高句麗附庸,雙方是敵對關系。
一旦高句麗勢弱,楚軍只要派個使者前去挑撥一番。
他們必然會大軍北上,死命報復!
听到崔玄策說起三韓之地,金烈也是一下愣住。
半晌之後,這才咬牙道。
“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崔玄策對嘆息一聲,然後對高延武開口道。
“大王,楚軍東進的目的,是為了搶劫糧食。”
“現如今丸都城破,敵軍目標也基本達成。”
“既然如此,他們就沒有繼續大動干戈的必要了。”
“所以臣斗膽,願意主動前去敵營之中再次談判!”
“如果事情能成,也能盡早解決眼下困局!”
第一次談判的時候,崔玄策也沒辦法做主一下扔出來這麼多糧。
可現在楚軍入城,城內糧食予取予求!
金嚴武這家伙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在突圍之時下令燒糧!
否則的話,楚軍大怒之下誰知道會干出什麼事情來?
高延武開口道︰“國相的意思如何?”
乙支信拱手道︰“大王,臣以為大鴻臚所言在理!”
“眼下之局,既然咱們敵不過楚軍,那就只能先行示弱。”
“無論如何,也要先把楚軍給請走再說!”
楚軍佔據丸都城時間越久,高延武臉上就越掛不住!
只有讓他們盡快撤離,才能想辦法平復國中,穩定局勢!
听到乙支信此言,再一看場中諸將也盡皆沉默不再反對。
高延武立即點頭道︰“既如此,就辛苦大鴻臚再走一趟!”
“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讓楚軍盡快撤離!”
崔玄策拱手領命,然後立即向前直奔丸都城!
雙方距離二十里左右,崔玄策動身之後,一路縱馬很快抵達。
這個時候,太史慈還在城中指揮將士們抓緊時間打包物資。
片刻之後,丸都城,高句麗王宮之中。
看到太史慈端坐于最上首,甘寧和趙雲二將列坐其次。
崔玄策神色復雜道︰“外臣崔玄策,見過太史將軍!”
前幾天的時候,這里還是高句麗王宮。
可此時此刻,自己這個高句麗大鴻臚,卻要在王宮大殿中自稱外臣!
這等屈辱,實在痛徹心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