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宮之內,乙支信滿臉無奈對高延武開口道。
“大王!楚軍兵鋒,實在太過強勢了!”
“渾河天險都擋不住他們,丸都城又豈能固若金湯?”
“所以眼下之局,咱們還是避禍為上啊!”
渾河大敗之後,高延武確實不敢繼續留在丸都城了。
畢竟這地方,就是楚軍下一個目標所在。
可身為國王,如果他直接跑路,城中將士們軍心士氣必然大降啊!
所以幾人一番商量之後,就讓高延武假裝還在城內。
等到入夜之後,再悄悄出城去往他處。
反正楚軍主力未到,城外還有好幾萬大軍接應。
結果高延武還沒走,反倒是趙雲書信先送進來了!
听到乙支信此言,崔玄策同樣附和道。
“大王,臣以為國相所言極是啊!”
“楚軍東進,最終目的只是為了求糧而已!”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達成目標,他們也不想白白大戰損耗士卒!”
“咱們可以先從城內籌集糧食送給楚軍,等他們走了之後,再調兵南下去洗劫三韓各部!”
“如此一來,才算是兩全其美啊!”
崔玄策見到太史慈的時候,還不願意拿出這麼多糧食!
可渾河大敗,一下戰死大軍超過三萬人!
而且楚軍那邊,一個俘虜都沒留!
這等陣仗,直接把他給嚇到了!
既然打不過,那就乖乖交糧吧!
反正楚軍一走,咱們再去欺負實力更弱的三韓部落就是了!
听到兩人言語,金嚴武聲色俱厲道。
“廢物,蠢貨,你們還有沒有半點廉恥之心?”
“三萬將士們尸骨未寒,此時卻要主動投降楚軍?”
“真要如此,咱們何必大軍前出沿河阻擊?”
乙支信嘆息道︰“大軍前出,是為了試探楚軍之虛實。”
“既然我軍戰敗,那就表示楚軍兵鋒已經不能抵抗。”
“眼下之局若是不交糧,一旦破城又當如何?”
金嚴武咬牙道︰“渾河之戰地形開闊,再加上楚軍暗中耍陰招,所以這才一戰敗北。”
“可丸都城是我們傾國之力建造而成,防御堅固。”
“現如今城中上下糧草充足,更兼大軍三萬余鎮守其中。”
“楚軍來攻,哪能輕易破城?”
“只要我們堅守一個月左右,敵軍困于糧食不足,必然主動退卻!”
略一停頓之後,金嚴武對高延武撲通一下跪倒在地。
“大王,眼下之局,咱們絕不能答應交糧啊!”
高延武嘆息道︰“若是不交,丸都城能否守得住?”
楚軍此來氣勢洶洶,擺明了就是來搶劫的!
身為國主,高延武當然也不想給!
可如今局面,不給也要有足夠多底氣才行啊!
金嚴武抱拳道︰“大王想過沒有?一旦給糧,會造成什麼後果?”
高延武開口道︰“依你之見,後果如何?”
金嚴武開口道︰“第一,楚軍東進,其實也是在試探我軍虛實。”
“如果我們有求必應,將來又當如何?”
“這回他們要糧五十萬石,咱們還能勉強支應。”
“下回他們要糧一百萬,咱們傾國之力也拿不出啊!”
“所以一旦給糧,楚軍將來必然得寸進尺!”
“第二,大王身為國主,自當以高句麗國情為先!”
“城中糧食,都是咱們好不容易才攢出來。”
“一下交給楚軍這麼多,從今往後國內百姓會怎麼想?”
“大王威勢,必然會跌落千丈啊!”
略一停頓之後,金嚴武繼續道。
“最關鍵的是,渾河之戰三萬多將士們尸骨未寒。”
“一旦我們答應交糧,國中上下其余將士們必然滿心怨怒啊!”
“有傷軍心之後,大王還要如何統率上下?”
金嚴武的意思很清楚,如果大家都覺得你這個國王不稱職。
那就會有人出來反抗,有人想要取而代之!
到時候就算楚軍退走,國內這些反抗勢力怎麼辦?
看到高延武一下猶豫起來,乙支信立即對著金嚴武開口道。
“你說了這麼多,為何不說丸都城失守又當如何?”
“咱們現在明明可以給糧,再從三韓之地劫掠一番進行補充。”
“可你非要大王拖著全城上下一起死守,一旦城破,到時候咱們必將萬劫不復啊!”
丸都城這邊,是高句麗國都所在。
一旦城破,跟滅國也差不多了!
到時候高延武這個國王,聲譽一樣會一落千丈!
金嚴武厲聲道︰“城中糧食一下拿出五十萬石,國內百姓和將士們吃什麼?”
“三韓之地的部落聯盟雖然戰力不強,卻也不是地里的大白菜。”
“再加上如今凜冬時節,大軍出動極為不易。”
“如果我們沒辦法迅速搶回糧食,到時候如何收場?”
“你為了保命,寧可餓死國內百姓,也要交糧給楚軍!”
“就算成了,難道心中無愧麼?”
金嚴武都快被乙支信給氣死了,動不動就南下三韓各部。
三韓之地真要是這麼好打,早就被高句麗滅國吞並了!
何至于到了如今,還讓他們繼續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
被金嚴武一番狂噴之後,乙支信和崔玄策也不敢開口了。
高延武沉思片刻道︰“如果拒絕交糧,丸都城真能守得住?”
金嚴武抱拳道︰“請大王移駕城外,統率三萬軍進行策應。”
“城中上下,末將願意拼盡全力進行死守!”
“楚軍攻城,必然會有所折損。”
“等到敵軍傷亡過大之時,咱們里應外合足以破敵!”
“唯有如此,才能殺滅楚軍的囂張氣焰,護住我們一方安寧!”
渾河大戰的時候,金嚴武只顧著自己逃命去了。
可逃回丸都城之後,又覺得滿心羞愧、自責和憤怒無處發泄!
所以他這一回,是打定主意拼命死守了!
看到金嚴武滿臉悲憤,再一想楚軍確實是欺人太甚。
高延武終于咬牙道︰“既如此,就依此計安排!”
“本王今夜悄悄出城,帶領城外大軍進行策應。”
“這城中上下,就交給將軍拼死護衛了!”
事情商議妥當之後,高延武立馬帶著幾名心腹潛伏出城。
而城中上下所有防務,全都交給金嚴武負責!
建安十六年,十一月十四,丸都城。
太史慈率領本部大軍主力,終于從渾河之畔趕到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