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抱拳道︰“今日一戰,一共斬首三萬兩千余,沒有俘虜!”
“除此之外,繳獲敵軍投石機三十架,床弩五架,其余軍械若干。”
“繳獲軍糧兩千石,勉強夠我軍多撐四五天!”
金嚴武帶兵潰逃之時,根本興不起任何反抗之心了。
趙雲率領騎兵隊反復切割,甘寧帶兵向前全力掩殺!
那些逃不掉的高句麗士卒,全都被當場斬殺!
一戰殺敵三萬余,放在中原之地,這也算得上一場大戰了!
至于繳獲軍械,高句麗士卒用的那些破銅爛鐵,眾人根本瞧不上!
也只有投石機和床弩這些大型軍械,還值得一看。
糧食方面,金嚴武原本是打算憑借渾河天險直接擋住楚軍東進。
所以他率軍前來的時候,確實帶了不少糧食。
不過大軍潰逃之時,他在第一時間下令縱火!
楚軍士卒一番搶救,這才勉強搶回來兩千石糧食!
太史慈點頭道︰“我軍將士們,傷亡情況如何?”
趙雲繼續道︰“我軍士卒,一共戰死兩千七百余人,負傷兩百余。”
“其中包括步卒兩千四百余,再加上騎兵三百人左右。”
“所有負傷之兵,都已經安排救治。”
“所有戰死之兵,也會在入夜之後焚尸留下骨灰!”
步卒死傷,主要是渡河之時敵軍全力反擊所致。
騎兵方面,一部分是二軍對沖,一部分敵軍反擊戰死的!
不過總體來說,大戰一場雙方傷亡近乎十比一,怎麼看都是大勝!
太史慈微微點頭,然後對淵大治開口道。
“丸都城內,如今還有多少兵馬?”
淵大治被甘寧一盾砸的,直接斷了兩根肋骨,連喘氣都覺得疼!
可此時為了保命,還是老實開口道。
“丸都城內,原本大概有兩萬軍進行守衛。”
“金嚴武率領一兩萬殘兵回去之後,總兵力大概在四萬人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兩三萬兵馬,在丸都城附近警戒!”
甘寧皺眉道︰“既然知道我軍目標是丸都城,為何不把所有兵馬全都集中到城內?”
淵大治無奈道︰“丸都城面積有限,容不下這麼多兵馬。”
“除此之外,調動三萬軍在城外伺機而動。”
“也能對你們造成一定壓力,讓你們不敢全力攻城。”
丸都城內,七萬軍守衛還是四萬軍守衛差別不大。
真要把所有軍兵全都集中在城內,萬一城破豈不是全完了?
所以高延武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在城外布兵一支互相照應!
太史慈開口道︰“高延武此時,是在城內還是城外?”
淵大治開口道︰“金嚴武帶兵出發之時,大王還在城內。”
“但是此番戰敗之後,就不清楚了!”
幾萬高句麗士卒,一下被斬殺大半!
高延武身為國王,當然不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所以金嚴武戰敗回去之後,他有極大可能,會出城躲避!
太史慈沉思片刻道︰“此地距離丸都城,還有多遠?”
淵大治開口道︰“大約還有百余里,步卒行軍兩日可達!”
太史慈微微點頭,然後示意身邊親衛將淵大治給帶了下去。
看到場中諸將,全都是滿臉興奮躍躍欲試。
太史慈開口道︰“我軍糧草,目前還能支撐多久?”
趙雲抱拳道︰“大戰之前,我軍糧草還夠支撐三十五天左右。”
“繳獲敵軍兩千石糧食之後,又能多撐四五天。”
“目前來看,至少四十天之內,糧草無憂!”
大軍出發之時,王烈籌集的糧草能支撐大軍作戰兩個月。
但是從襄平城一路至此,已經過去十多天了。
繳獲而來的兩千石糧食雖然不多,卻也聊勝于無。
四十天之內拿下丸都城,差不多也夠了!
太史慈點頭道︰“扶余人那邊,是否有所動作?”
扶余人的地盤,就在高句麗和襄平以北。
此番大戰,好幾萬人大軍東進,扶余人斥候肯定早就探查到了。
太史慈擔心的是,萬一他們想要趁機攻襲襄平城。
或者騎兵南下截斷歸路,到時候就有些不好辦了!
不過斥候隊長搖頭道︰“暫時並無動作!”
“多半是扶余人這邊,也不敢輕易介入我軍和高句麗戰事。”
“他們想要坐山觀虎斗,先看戰局如何再說!”
太史慈微微點頭,然後吩咐道。
“子龍,你率我軍騎兵先行一步,直奔丸都城。”
“趕到城下之後,先四面查探敵軍城防情況。”
“然後再書信一封,扔到城頭之上。”
“如果敵軍願意主動投降當然最好,若是還敢不降,那就等待主力大軍趕到之後全力攻城!”
甘寧不以為然道︰“高句麗士卒,不過是一群土雞瓦犬罷了!”
“區區丸都城,破之何難?”
“這個時候,咱們就不必繼續派人勸降了吧?”
太史慈搖頭道︰“大戰之前,高句麗自恃兵多,拒絕給糧。”
“可大戰之後,敵軍見識到我軍厲害。”
“或許能夠識相一點,主動給糧以避禍。”
“無論成與不成,這事兒還是值得一試!”
甘寧的想法,是趁著這回大戰,繼續積累功勛!
但是對于太史慈而言,他如今身為主將。
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以最小損失達成目標!
如果能夠不攻城就逼迫敵軍交出糧食,當然最好!
听到太史慈吩咐,趙雲立即抱拳道。
“將軍放心,騎兵隊將士們今夜稍作休整。”
“明日一早,末將就帶兵向前直奔丸都城!”
事情商議妥當之後,幾人立即安排各種善後事宜!
建安十六年,十一月十二,丸都城。
渾河大敗之後,金嚴武帶兵一路向東瘋狂逃命!
最終五萬大軍被斬殺大半,還有一部分四處逃散。
真正跟著他一起返回丸都城的,只有一萬五千軍左右!
加上城中兩萬兵馬,城中守軍一共三萬五千軍!
然而他剛剛回到城中,屁股還沒坐熱。
趙雲就帶著楚軍騎兵,直接趕到城下又書信一封扔了進來!
看到趙雲書信之後,城中上下再次激烈討論起來!
國相乙支信和大鴻臚崔玄策兩人覺得,楚軍強勢不能擋。
既然如此,倒不如趕緊交糧避禍!
可金嚴武大敗一場之後氣怒攻心,哪里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