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縱橫

第2619章 麟趾呈祥(174)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姒洛天 本章︰第2619章 麟趾呈祥(174)

    為此,林羽向太子提出了“工業革新”的建議︰一是在江南、廣東等沿海地區,設立“機器制造局”,引進歐洲的機器技術,聘請歐洲的工匠,研發適合大景的機器設備,用于紡織、采礦、造船等行業;二是在京城、甦州等地設立“新式學堂”,教授數學、物理、化學等西方學科,培養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三是鼓勵民間商人投資新式工業,給予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推動民間工業的發展。

    太子對林羽的建議十分重視,立刻下令著手實施。然而,“工業革新”的推行並不順利。朝中的保守派大臣認為,西方的技術是“奇技淫巧”,會破壞大景傳統的農耕文明,堅決反對引進西方技術;民間的商人也對新式機器持懷疑態度,擔心投資後無法收回成本,不願意輕易嘗試。

    面對這些阻力,太子並沒有退縮。他一方面親自到江南地區考察,向保守派大臣和民間商人展示機器生產的優勢——用機器紡織的布匹,不僅速度快,而且質量好,成本還低;用機器采礦,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十倍以上。另一方面,他加大了對“新式學堂”的投入,培養了一批批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讓這些人才成為“工業革新”的中堅力量。

    在太子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新式技術。江南地區的“機器制造局”逐漸發展壯大,生產出的機器設備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求,還出口到了南洋、日本等國家;民間的新式工廠也越來越多,紡織、造船、采礦等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

    林羽看到“工業革新”取得初步成效,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大景王朝已經踏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雖然前方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然而,林羽的身體卻越來越衰弱。太醫們用盡了各種方法,也無法阻止病情的惡化。太子每天都會守在林羽的床邊,親自為他喂藥、擦拭,希望能留住這位輔佐自己多年的恩師。

    這天,林羽的精神突然好了許多。他讓侍從扶著自己坐起來,看著守在床邊的太子,緩緩說道︰“太子,我知道我的時間不多了。我這一生,能輔佐先帝和你,見證大景王朝的盛世,已經沒有遺憾了。未來的路,還要靠你自己去走。你要記住,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守初心,以百姓為重,以國家為重。要繼續推動‘工業革新’,加強海軍建設,搞好外交關系,讓大景王朝永遠繁榮昌盛……”

    太子握著林羽的手,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先生,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兒臣還需要您的教導,大景王朝還需要您的輔佐!”

    林羽笑了笑,輕輕拍了拍太子的手︰“傻孩子,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走之後,你要團結朝中大臣,信任那些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員,不要被小人蒙蔽。還要照顧好先帝,盡好孝道……”

    話未說完,林羽的手突然垂了下來,眼楮緩緩閉上,再也沒有了呼吸。

    太子抱著林羽的身體,失聲痛哭。消息傳到宮中,新帝趙珩悲痛欲絕,下令輟朝三日,以國葬之禮安葬林羽,並追封林羽為“文忠王”,讓其配享太廟,永遠供奉。

    林羽的去世,讓整個大景王朝陷入了悲痛之中。百姓們自發地在街道兩旁擺放祭品,悼念這位為國家和百姓操勞一生的好官;朝中的大臣們也紛紛寫詩作文,緬懷林羽的功績。

    然而,悲傷過後,生活還要繼續。太子趙瑾擦干眼淚,肩負起了林羽留下的重任。他按照林羽的遺願,繼續推動“工業革新”,加強海外貿易和海軍建設,同時注重民生改善,讓大景王朝的盛世得以延續。

    林羽去世後的第二年,新帝趙珩因思念林羽,再加上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衰弱,最終也駕崩了。太子趙瑾按照遺詔,順利登基,改元“景和”,成為大景王朝的新一代君主。

    趙瑾登基後,首先做的便是完成林羽未竟的“工業革新”事業。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機器生產,在原有“機器制造局”的基礎上,又在四川、湖北等內陸省份設立了新的制造局,專門生產用于農業、礦業的機器設備。同時,他加大了對“新式學堂”的投入,不僅在京城、甦州等地擴建學堂,還在各省府城設立了“府立新式學堂”,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為了解決“工業革新”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趙瑾還特意派遣使團前往歐洲,邀請西方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來大景王朝任職,同時讓使團成員學習歐洲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這些舉措,極大地推動了大景王朝的工業發展,短短幾年時間,大景王朝的機器制造業、紡織業、采礦業等行業便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產力大幅提升,國家的經濟實力也進一步增強。

    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景王朝的海軍建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趙瑾下令擴建造船廠,采用新式機器制造戰船,同時引進歐洲的火炮技術,對現有戰船進行升級改造。經過幾年的努力,大景王朝的海軍規模進一步擴大,戰船的性能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

    海軍實力的增強,為大景王朝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趙瑾派遣海軍艦隊前往世界各地,保護大景王朝的海外據點和貿易航線,同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和殖民地。在非洲,大景王朝的艦隊擊敗了荷蘭、葡萄牙等國的艦隊,奪取了更多的貿易據點和殖民地;在美洲,大景王朝的殖民者與當地土著居民建立了友好關系,開闢了新的種植園和礦山,大量的棉花、煙草、黃金、白銀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內;在大洋洲,大景王朝的探險隊發現了新的大陸,並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為大景王朝的海外擴張開闢了新的空間。

    然而,海外擴張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隨著大景王朝在海外的殖民地越來越多,如何管理這些殖民地成為了一個難題。同時,大景王朝與歐洲國家在海外的利益沖突也日益加劇,英、法、荷蘭等國多次與大景王朝發生摩擦,甚至爆發了小規模的戰爭。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趙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殖民地管理方面,他設立了“海外殖民部”,專門負責管理海外殖民地的事務,同時派遣有經驗的官員前往殖民地擔任總督,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在與歐洲國家的關系方面,趙瑾采取了“軟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通過外交手段與歐洲國家進行談判,解決雙方的利益沖突;另一方面,加強海軍建設,隨時準備應對歐洲國家的挑釁。

    在國內治理方面,趙瑾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他減輕了百姓的賦稅負擔,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加強對城市的管理,改善城市的基礎設施,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此外,他還重視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儒家文化,同時鼓勵文化創新,推動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發展。

    在趙瑾的治理下,大景王朝迎來了更加繁榮昌盛的局面,史稱“景和盛世”。此時的大景王朝,疆域遼闊,經濟繁榮,軍事強大,文化昌盛,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然而,趙瑾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深知,世界在不斷變化,大景王朝要想永遠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創新和發展。

    就在大景王朝蒸蒸日上之際,歐洲的工業革命進入了高潮。英、法等國的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科技水平也不斷提高,軍事實力也日益增強。他們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殖民地和貿易霸權,對大景王朝的海外利益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趙瑾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威脅。他知道,一場新的挑戰即將到來,大景王朝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這場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國家的實力,應對歐洲國家的挑戰。

    首先,他加大了對科技研發的投入,鼓勵科學家和工程師進行科技創新,研發更加先進的機器設備和武器裝備。同時,他設立了“科技獎勵基金”,對在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個人和團體給予豐厚的獎勵,激發了全國人民的創新熱情。

    其次,他加強了海軍建設,擴建海軍艦隊,研發新型戰船和武器裝備,提高海軍的戰斗力。同時,他派遣海軍艦隊前往世界各地,加強對海外據點和貿易航線的保護,防範歐洲國家的挑釁和入侵。

    此外,他還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系,建立廣泛的國際聯盟,共同應對歐洲國家的威脅。他派遣使團前往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國家,與他們建立友好關系,簽訂貿易協議和軍事同盟,形成了一個以大景王朝為核心的國際聯盟。

    在趙瑾的努力下,大景王朝的實力不斷增強,成功地應對了歐洲國家的挑戰,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然而,趙瑾也清楚地知道,歐洲國家的工業革命還在繼續,他們的實力還在不斷提升,未來的挑戰還會更加嚴峻。

    這天,趙瑾正在御書房處理政務,內閣首輔張大人前來匯報工作。張大人是林羽生前推薦的官員,為人正直,能力出眾,深得趙瑾的信任。

    張大人說道︰“陛下,最近歐洲的英國和法國結成了‘反景同盟’,他們聯合了荷蘭、西班牙等國,準備在海外對我朝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奪取我朝的殖民地和貿易據點。據情報顯示,他們已經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艦隊,預計在明年春天出發。”

    趙瑾聞言,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知道,這將是大景王朝面臨的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沉思片刻,說道︰“張大人,你立刻召集內閣成員、兵部將領和海軍統帥,前來御書房召開緊急會議,商議應對之策。”

    很快,眾人便齊聚御書房。趙瑾將英國和法國結成“反景同盟”的消息告訴了大家,然後說道︰“諸位,英國和法國聯合其他國家,準備對我朝發起大規模的進攻,這對我朝來說,是一場生死存亡的考驗。大家有什麼應對之策,都可以暢所欲言。”

    兵部尚書周將軍此時周將軍已從非洲返回,擔任兵部尚書)首先說道︰“陛下,英國和法國的艦隊雖然龐大,但我朝的海軍實力也不容小覷。我們應該立刻加強海外據點的防御,增派兵力駐守;同時,集結全國的海軍艦隊,準備與敵人展開決戰。只要我們能在海上擊敗敵人,就能粉碎他們的進攻計劃。”

    海軍統帥鄭和此處為虛構,與歷史人物無關)說道︰“陛下,周將軍說得有道理。我朝的海軍戰船性能優越,火炮威力強大,士兵訓練有素,有信心在海上擊敗敵人。不過,敵人的艦隊規模龐大,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應該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分兵把守重要的海域,同時尋找敵人的弱點,集中兵力進行打擊。”

    內閣首輔張大人說道︰“陛下,除了軍事上的應對,我們還應該在外交上采取行動。我們可以派遣使團前往‘反景同盟’中的荷蘭、西班牙等國,向他們闡明利害關系,勸說他們退出同盟。同時,我們可以聯合與英國、法國有矛盾的國家,如普魯士、奧地利等國,形成對抗‘反景同盟’的國際聯盟,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減輕我朝的壓力。”

    戶部尚書李大人說道︰“陛下,戰爭需要大量的糧草和物資支持。我們應該立刻加大對糧草、彈藥、藥品等物資的籌備力度,確保軍隊的後勤供應。同時,我們可以調整稅收政策,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為戰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應對之策。趙瑾認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見,然後說道︰“諸位的建議都很有道理。我們就按照大家的建議,采取‘軍事防御與外交斡旋並行,後勤保障與國際聯盟同步’的策略,應對英國和法國的進攻。”

    隨後,趙瑾做出了具體的部署︰

    1. 軍事方面,任命鄭和為海軍總司令,統領全國的海軍艦隊,前往海外重要海域布防,準備與敵人展開決戰;同時,任命周將軍為陸軍總司令,負責加強國內和海外據點的防御,確保後方的安全。

    2. 外交方面,派遣使團前往荷蘭、西班牙等國,勸說他們退出“反景同盟”;同時,派遣使團前往普魯士、奧地利等國,與其建立友好關系,形成對抗“反景同盟”的國際聯盟。

    3. 後勤方面,由戶部牽頭,聯合各地的富商和地主,加大對糧草、彈藥、藥品等物資的籌備力度;同時,調整稅收政策,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為戰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4. 國內治理方面,加強對社會秩序的維護,防止敵人的間諜和奸細在國內制造混亂;同時,加強對百姓的宣傳教育,激發百姓的愛國熱情,讓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應對敵人的進攻。

    部署完畢後,眾人立刻行動起來。鄭和率領海軍艦隊,浩浩蕩蕩地前往海外重要海域布防;周將軍則加強了國內和海外據點的防御,增派兵力駐守;外交使團也紛紛出發,前往各國進行斡旋;戶部則加大了對物資的籌備力度,確保軍隊的後勤供應。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便到了第二年春天。英國和法國聯合荷蘭、西班牙等國的艦隊如期出發,浩浩蕩蕩地向大景王朝的海外殖民地和貿易據點發起了進攻。一場決定大景王朝命運的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

    戰爭初期,英國和法國的艦隊憑借著龐大的規模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對大景王朝的海外據點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大景王朝的海軍艦隊雖然奮力抵抗,但由于敵人的兵力過于強大,一些海外據點相繼被敵人攻佔,海軍艦隊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

    趙瑾得知前線的戰況後,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不能再這樣被動地防御下去,必須主動出擊,尋找敵人的弱點,集中兵力進行打擊。他立刻召集鄭和、周將軍等將領,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

    鄭和說道︰“陛下,敵人的艦隊雖然龐大,但他們是多國聯軍,指揮不統一,各懷鬼胎,這是他們的弱點。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集中兵力打擊其中實力較弱的荷蘭、西班牙艦隊,然後再對付英國和法國的艦隊。”

    周將軍說道︰“陛下,鄭和將軍說得有道理。同時,我們可以在敵人的必經之路設置埋伏,利用我朝戰船的速度優勢和火炮的威力,對敵人發起突然襲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趙瑾點了點頭,說道︰“好,就按照你們的建議,采取分化瓦解和設伏突襲的策略,主動出擊,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隨後,鄭和率領海軍艦隊,悄悄前往敵人的必經之路——馬六甲海峽,設置埋伏。同時,他派遣一部分艦隊,前往荷蘭、西班牙艦隊的駐地,發起佯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幾天後,英國和法國的艦隊率領荷蘭、西班牙的艦隊,浩浩蕩蕩地向馬六甲海峽駛來。當他們進入大景王朝海軍的埋伏圈後,鄭和一聲令下,大景王朝的海軍艦隊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對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荷蘭、西班牙的艦隊實力較弱,在大景王朝海軍的猛烈進攻下,很快便潰不成軍。英國和法國的艦隊見狀,連忙前來支援,但由于指揮不統一,行動混亂,很快也陷入了被動。大景王朝的海軍艦隊利用戰船的速度優勢和火炮的威力,對敵人的艦隊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大景王朝的海軍艦隊終于擊敗了英國和法國的聯合艦隊,取得了馬六甲海峽海戰的勝利。這場勝利,不僅粉碎了英國和法國的進攻計劃,還沉重地打擊了“反景同盟”的囂張氣焰,讓荷蘭、西班牙等國紛紛退出了同盟。

    馬六甲海峽海戰的勝利,讓大景王朝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歐洲的其他國家也紛紛向大景王朝示好,希望與大景王朝建立友好關系,開展貿易往來。趙瑾抓住這個機會,與歐洲的多個國家簽訂了貿易協議和友好條約,進一步擴大了大景王朝的海外市場和影響力。

    然而,趙瑾並沒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英國和法國雖然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重創,但他們的實力依然強大,未來很可能會卷土重來。他繼續加強國家的實力,推動“工業革新”,加強海軍建設,改善民生,為未來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趙瑾的努力下,大景王朝的實力不斷增強,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霸主。然而,趙瑾也清楚地知道,世界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大景王朝要想永遠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永遠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

    這天,趙瑾站在皇宮的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大海。他想起了林羽,想起了林羽對自己的教誨,想起了林羽為大景王朝做出的貢獻。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繼承林羽的遺志,將大景王朝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讓大景王朝的光輝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就在這時,內侍前來稟報,說海外殖民部的官員有要事求見。趙瑾知道,新的任務又開始了。他轉身走下城樓,朝著御書房走去。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的事情等著他去做。但他有信心,有能力,帶領大景王朝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趙瑾回到御書房時,海外殖民部尚書李明遠已在殿內等候。李明遠手持一份厚厚的奏報,神色凝重地迎上前︰“陛下,這是從美洲殖民地傳回的急報,事關重大,臣不敢耽擱。”

    趙瑾接過奏報,快速翻閱起來。美洲殖民地近年來發展迅速,大景移民已在東部沿海建立了數十個定居點,其中以“新景城”規模最大,不僅成為了糧食和棉花的主產區,還發現了大型銀礦,每年向國內輸送大量白銀。但奏報中提到,近期一批來自歐洲“神聖羅馬帝國”的殖民者,突然越過大景劃定的殖民邊界,在銀礦附近建立了據點,不僅驅趕大景的礦工,還聯合當地的印第安部落,多次襲擊大景的定居點,已有上百名移民傷亡。

    “神聖羅馬帝國?”趙瑾眉頭緊鎖,他對這個歐洲邦聯制國家略有了解,其內部由數十個邦國組成,長期處于分裂狀態,沒想到如今竟有實力向美洲擴張,還敢主動挑釁大景。“他們的殖民者有多少人?裝備如何?”

    “據探子回報,對方約有五百人,攜帶了燧發槍和小型火炮,且與當地一個名為‘阿茲特克’的印第安部落結盟,該部落人數眾多,驍勇善戰,對我們的移民懷有敵意。”李明遠回答道,“新景城的駐軍只有兩百人,雖裝備優于對方,但兵力不足,難以同時應對殖民者和印第安部落的夾擊,請求朝廷盡快派兵支援。”

    趙瑾沉思片刻,美洲距離本土遙遠,若從國內調兵,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抵達,遠水難救近火。他當即決定︰“傳朕旨意,命駐守在南洋的‘遠航艦隊’抽調三艘戰船、兩百名海軍士兵,即刻從菲律賓出發,前往美洲新景城支援;同時,任命新景城知府張恪為‘美洲殖民事務臨時總指揮’,授權他調動當地所有資源,先穩住局勢,等待援軍抵達。”

    “陛下,張恪只是文官,雖有治理之才,但缺乏軍事經驗,讓他指揮作戰,是否穩妥?”李明遠有些擔憂。

    “張恪在美洲任職五年,熟悉當地的地理和人情,且處事果斷,去年曾成功調解過移民與印第安部落的沖突,有一定的威望。”趙瑾解釋道,“眼下最關鍵的是穩定人心,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至于軍事指揮,可讓新景城的駐軍統領協助他,待援軍抵達後,再由海軍將領統一指揮。”

    李明遠點頭稱是,又補充道︰“陛下,除了軍事支援,還需派人安撫其他印第安部落。美洲的印第安部落眾多,並非都與我們為敵,若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就能孤立阿茲特克部落和歐洲殖民者。”

    “說得對。”趙瑾認可道,“讓張恪挑選熟悉印第安語言和習俗的官員,攜帶絲綢、瓷器、鐵器等禮物,前往周邊的印第安部落,闡明利害,爭取他們的中立或支持。告訴張恪,對待印第安部落,要以安撫為主,不可一味使用武力,避免激化矛盾。”

    旨意下達後,趙瑾並未放松對美洲局勢的關注。他知道,美洲殖民地是大景未來重要的資源產地和戰略要地,絕不能丟失。為了長遠考慮,他開始思考如何加強對美洲的管控——不僅要增派駐軍,還需完善殖民管理制度,明確殖民邊界,同時加大對移民的扶持力度,鼓勵更多百姓遷往美洲,增強大景在當地的影響力。

    半個月後,南洋遠航艦隊抵達新景城。艦隊指揮官周正周將軍之子,繼承父業,成為海軍將領)迅速與張恪匯合,制定了作戰計劃。他們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周正率領海軍士兵,乘坐戰船沿河流而上,進攻歐洲殖民者的據點;另一路由張恪帶領部分駐軍和爭取到的印第安盟友,從陸路包抄,切斷殖民者與阿茲特克部落的聯系。

    戰斗打響後,大景軍隊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戰術,很快便突破了殖民者的防線。歐洲殖民者的據點被火炮摧毀,數百名殖民者要麼被俘,要麼逃竄。阿茲特克部落見殖民者戰敗,也失去了抵抗的勇氣,主動派人前來求和。張恪遵循趙瑾的旨意,沒有對阿茲特克部落進行報復,而是與他們簽訂了和平協議,允許他們保留原有領地,同時開放貿易,用大景的絲綢和鐵器換取他們的皮毛和糧食。

    美洲的危機暫時解除,但趙瑾深知,這只是歐洲國家向美洲擴張的開始。他意識到,必須在美洲建立更穩固的統治,才能抵御未來的挑戰。為此,他下令在美洲設立“美洲殖民總督府”,任命經驗豐富的官員擔任總督,統籌管理美洲所有殖民地的軍政事務;同時,從國內抽調五千名士兵,組成“美洲常駐軍”,分別駐守在新景城、銀礦和重要港口,加強防御。

    在加強軍事防御的同時,趙瑾也注重美洲的經濟發展和文化融合。他鼓勵國內的商人前往美洲投資,開設工廠,發展紡織、造船等產業;還下令在殖民地設立學堂,教授儒家經典和科學知識,讓移民的子女接受教育,同時也允許印第安部落的孩子入學,促進文化交流。這些舉措,不僅推動了美洲殖民地的繁榮,也讓大景的影響力在美洲深深扎根。

    然而,國內的“工業革新”卻遇到了新的難題。隨著機器生產的普及,大量農民涌入城市,成為工廠工人,城市人口急劇增加。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卻跟不上,住房緊張、衛生條件惡劣、社會治安混亂等問題日益突出。此外,工廠主為了追求利潤,大量雇佣童工,延長工作時間,壓低工資,導致工人與工廠主的矛盾不斷激化,多地爆發了工人罷工事件。

    江南地區的甦州是紡織業的中心,這里的工廠最多,工人罷工事件也最為頻繁。一天,甦州知府上報,數千名紡織工人聚集在工廠外,要求工廠主提高工資、縮短工作時間、禁止雇佣童工,若不滿足條件,便拒絕復工。工廠主們則態度強硬,認為工人的要求會增加生產成本,影響利潤,請求朝廷派兵鎮壓。

    趙瑾接到奏報後,沒有急于下令鎮壓。他知道,工人罷工的背後,是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矛盾激化的問題,若一味使用武力,只會加劇矛盾,甚至引發更大的動亂。他決定親自前往甦州,實地考察情況,再制定對策。

    抵達甦州後,趙瑾沒有驚動當地官員和工廠主,而是喬裝成商人,深入工廠和工人居住區。他看到,工廠內環境惡劣,機器轟鳴,工人們在悶熱、擁擠的空間里工作,每天工作長達十四個小時,卻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資;工人居住的地方更是破敗不堪,低矮的棚屋密密麻麻,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孩子們吃不飽飯,只能在街頭流浪。

    趙瑾心中十分沉重,他意識到,“工業革新”的目的是為了國家富強、百姓幸福,但若犧牲了工人的利益,違背了初衷,這樣的“革新”便失去了意義。他當即召集甦州的官員、工廠主和工人代表,在知府衙門召開會議。

    會議上,工人代表哭訴了自己的困境,請求朝廷為他們做主;工廠主們則抱怨原材料價格上漲,競爭激烈,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工廠將難以維持。趙瑾耐心地听取了雙方的意見,然後說道︰“工人是工業發展的根基,沒有工人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工廠的繁榮。工廠主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不能以犧牲工人的利益為代價。朝廷發展工業,最終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若工人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這樣的發展毫無意義。”

    隨後,趙瑾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1. 制定《工廠管理條例》,規定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個小時,禁止雇佣十歲以下的童工,工廠必須改善工作環境,配備必要的安全和衛生設施。

    2. 設立“工人工資監督局”,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和物價,制定最低工資標準,確保工人的工資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同時,鼓勵工廠主根據工人的技能和工作量,實行計件工資制,多勞多得。

    3. 由朝廷出資,在城市周邊建設“工人新村”,改善工人的居住條件;同時,設立“工人子弟學堂”,為工人的子女提供免費教育,解決工人的後顧之憂。

    4. 成立“工商業協會”,由朝廷官員、工廠主和工人代表共同組成,負責協調工廠主與工人之間的矛盾,促進工商業的健康發展。

    這些方案既考慮了工人的利益,也兼顧了工廠主的實際情況,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工廠管理條例》頒布後,甦州的工人罷工事件很快平息,工廠重新恢復了生產。隨後,趙瑾又將這些方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有效緩解了工人與工廠主的矛盾,推動了工業的健康發展。

    解決了國內的工人問題,趙瑾又將目光投向了科技研發。他深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不斷推動科技進步,才能保持大景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此前,大景的科技研發主要依靠官府設立的“機器制造局”和“新式學堂”,民間的科技研發力量相對薄弱。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趙瑾下令設立“國家科技基金”,每年從國庫中撥出一百萬兩白銀,用于資助民間的科技研發項目;同時,設立“科技發明獎”,對在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個人或團體,給予豐厚的獎金和榮譽稱號,激發民間的創新熱情。

    在“國家科技基金”的支持下,民間的科技研發活動蓬勃發展。江南的一位工匠改進了紡紗機,使紡紗效率提高了三倍;福建的一位商人研發出了新型的帆船,速度比傳統帆船快了一半,且更加堅固耐用;京城的一位學者則在數學和天文學領域取得了突破,編制出了更精確的歷法,為農業生產和航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些科技成果的應用,不僅推動了工業和農業的發展,也提升了大景的軍事實力和航海能力。

    然而,科技的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型武器的出現,使得戰爭的破壞力越來越大;機器生產的普及,導致部分傳統手工業者失業;海外殖民的擴張,也引發了與其他國家的更多矛盾。趙瑾意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必須加以引導和規範,才能讓其更好地為國家和百姓服務。

    為此,趙瑾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學者和科技專家,共同商議制定《科技發展規範條例》。條例中明確規定,科技研發必須以“造福人類、維護和平”為宗旨,禁止研發用于大規模屠殺的武器;鼓勵研發有利于改善民生、促進環保的科技產品;同時,加強對科技成果的專利保護,防止技術濫用和侵權行為。

    《科技發展規範條例》的頒布,為大景的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確保了科技進步能夠始終服務于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百姓的根本福祉。

    時間飛逝,轉眼間趙瑾已經登基十年。在這十年里,大景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疆域進一步擴大,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國家。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和諧,“景和盛世”的局面達到了頂峰。

    但趙瑾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深知,世界格局瞬息萬變,歐洲國家的工業革命仍在繼續,實力不斷提升,隨時可能再次對大景發起挑戰;國內雖然繁榮,但仍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如土地兼並、貧富差距、官員腐敗等,需要不斷加以解決。

    這天,趙瑾在御書房查閱各地送來的奏報,太子趙昭前來請安。趙昭今年十八歲,聰明好學,在趙瑾的教導下,已經開始參與政務處理。

    “父皇,兒臣今日在戶部查看賬目,發現近年來江南地區的土地兼並現象有所加劇,不少富商和官員通過各種手段,強佔農民的土地,導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這對社會穩定不利。”趙昭說道,語氣中帶著擔憂。

    趙瑾點了點頭,土地兼並是歷代王朝都面臨的難題,大景雖然推行過均田制,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逐漸向少數人手中集中,這個問題再次凸顯。“你有什麼想法?”他問道,想听听太子的見解。

    “兒臣認為,應該加強對土地的管理,重新清查全國的土地,核實土地的歸屬,對于非法兼並的土地,予以收回,重新分配給無地的農民。同時,制定嚴格的法律,禁止官員和富商強佔農民土地,違者嚴懲不貸。”趙昭回答道。

    “你的想法有道理,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趙瑾說道,“江南地區的富商和官員勢力龐大,很多人相互勾結,清查土地必然會觸動他們的利益,可能會引發反抗。而且,重新分配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趙昭沉默了,他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過于簡單,沒有考慮到實際的困難。“那父皇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土地兼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趙瑾耐心地教導道,“首先,我們可以在江南地區試點,成立‘土地清查小組’,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員負責,避免地方官員從中作梗;其次,對于非法兼並的土地,不一定要全部收回,可以采取‘贖買’的方式,由朝廷出資,從富商和官員手中購買土地,再分配給無地農民,這樣既能減少阻力,也能保障農民的利益;最後,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朝廷可以提供種子、農具和稅收優惠,讓無地農民有地可種,從根本上緩解土地緊張的問題。”

    趙昭恍然大悟,連忙說道︰“父皇的計策周全,兒臣明白了。兒臣願意前往江南地區,負責土地清查試點工作,積累經驗後,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趙瑾欣慰地笑了笑,太子能夠主動承擔責任,且有學習的態度,讓他十分滿意。“好,朕就任命你為‘江南土地清查特使’,前往江南主持試點工作。記住,在工作中要謹慎行事,多听取百姓的意見,遇到問題及時向朕匯報,不可擅自做主。”

    “兒臣遵旨!”趙昭恭敬地回答,眼中充滿了斗志。

    太子離開後,趙瑾再次拿起奏報,目光落在了一份關于歐洲局勢的奏報上。奏報中提到,英國和法國經過幾年的恢復,實力有所回升,兩國再次結盟,這次不僅聯合了荷蘭、西班牙等國,還拉攏了俄羅斯帝國,準備在歐洲和亞洲同時對大景發起挑戰。俄羅斯帝國近年來在亞洲不斷擴張,已經佔領了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威脅到了大景北方的邊境安全。

    “看來,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趙瑾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知道,大景王朝要想繼續保持繁榮昌盛,就必須勇敢地面對挑戰,擊敗所有的敵人。他當即下令,召集內閣成員、兵部將領和海軍統帥,召開緊急會議,商議應對歐洲和俄羅斯的策略。

    御書房內,燈火通明,一場關乎大景王朝未來命運的討論正在激烈地進行。趙瑾坐在龍椅上,認真地听取著大臣們的意見,時不時提出自己的想法。窗外,夜色漸深,星光璀璨,仿佛在見證著這個偉大帝國即將迎來的新考驗。而趙瑾知道,無論未來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會帶領大景王朝,繼續前行,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盛世,讓大景的旗幟永遠飄揚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緊急會議上,兵部尚書周正率先上前一步,手持軍事輿圖展開︰“陛下,俄國人已在西伯利亞修建了三座堡壘,駐軍超過五千,配備了數十門火炮,最近多次越過大景劃定的‘貝加爾湖防線’,騷擾邊境牧民。而英、法聯軍則在印度洋集結了十五艘戰船,目標很可能是我們在印度的鴉片和茶葉貿易據點。若兩處同時開戰,我軍將面臨雙線作戰的壓力。”

    海軍統帥鄭和之子鄭海接過話茬︰“陛下,印度洋是我朝海外貿易的生命線,絕不能丟。臣請求率領南洋艦隊主力前往印度洋,迎戰英、法聯軍。至于北方邊境,可從蒙古駐軍抽調三千騎兵,再聯合蒙古部落的兵力,共同抵御俄軍,暫時守住防線。”

    “不可。”內閣首輔張敬之搖頭反駁,“蒙古部落雖與我朝結盟,但近年來與俄國私下有貿易往來,未必會全力助戰。若僅靠三千騎兵,恐難抵擋俄軍的攻勢。一旦北方防線被突破,俄軍南下可威脅京城,後果不堪設想。”

    趙瑾手指輕叩御案,目光落在輿圖上的“印度”與“貝加爾湖”兩處標記上,沉吟道︰“雙線作戰風險太大,必須集中優勢兵力,先解決一處威脅。英、法聯軍遠道而來,補給線漫長,且內部各懷鬼胎,未必齊心;而俄軍在西伯利亞根基已穩,若不及時遏制,未來必成大患。朕意先北後南——派周正率領兩萬精兵,前往北方邊境,務必在三個月內擊退俄軍,收復失地;鄭海則率領南洋艦隊一部,在印度洋進行防御,重點保護貿易航線,拖延英、法聯軍的進攻節奏,待北方戰事結束,再集中兵力南下。”

    眾人皆認可此策,趙瑾隨即補充細節︰“周正出征前,先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許以雙倍貿易優惠,要求他們出兵五千助戰;同時,命工部加急趕制兩百門‘神威炮’,這種火炮射程遠、威力大,適合在草原作戰,務必在一月內送到北方前線。鄭海在印度洋要多設哨船,密切關注英、法聯軍動向,若他們進攻據點,可采取‘堅壁清野’之策,避免與其正面硬拼,消耗其糧草。”

    部署完畢,眾臣各司其職,周正次日便啟程前往北方,鄭海也率領艦隊趕赴印度洋。趙瑾則留在京城,一邊關注前線戰況,一邊處理太子在江南的土地清查事宜。

    太子趙昭抵達江南後,並未急于展開清查,而是先走訪了甦州、杭州等地的鄉村。他發現,土地兼並的情況比奏報中更為嚴重——一些官員與富商勾結,不僅強佔農民土地,還將賦稅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導致不少農民被迫賣兒蠰女,流離失所。趙昭心中憤慨,卻也明白不可操之過急,若直接下令收回土地,必然會引發官員和富商的反抗。

    他按照趙瑾的建議,先從甦州試點,成立了由朝廷官員、鄉紳代表和農民代表組成的“土地清查小組”。清查小組首先公布了朝廷的“贖買政策”︰凡非法兼並的土地,朝廷將按市價的七成收購,再以低價賣給無地農民;若主動上交非法土地,可免除以往的偷稅漏稅之罪。這一政策既給了官員和富商台階,也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

    但仍有少數頑固分子,其中以甦州知府王懷安為首。王懷安暗中兼並了上千畝土地,還豢養了一批打手,威脅農民不準配合清查。趙昭得知後,並未派兵鎮壓,而是親自前往王懷安的府邸,拿出他兼並土地的證據。王懷安起初還想抵賴,見趙昭態度堅決,且百姓已紛紛揭發他的罪行,深知大勢已去,只得主動上交了土地。

    解決了王懷安這個“釘子戶”,其他官員和富商再也不敢反抗,土地清查工作順利推進。短短三個月,甦州便收回非法土地兩萬多畝,分給了五千多戶無地農民。趙昭將試點經驗總結後,在江南其他地區推廣,到年底時,江南的土地兼並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流民數量大幅減少,農業生產也逐漸恢復。

    趙瑾收到太子的奏報後,十分欣慰,下令將江南的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同時減免了全國農民次年的一半賦稅,以鼓勵農業生產。

    與此同時,北方前線傳來了捷報。周正率領兩萬精兵抵達貝加爾湖後,與蒙古部落的五千騎兵匯合,形成了兵力優勢。他利用俄軍堡壘分散的弱點,采取“逐個擊破”的戰術,先集中火力攻打俄軍最薄弱的一座堡壘。“神威炮”果然威力驚人,僅用兩天便轟塌了堡壘的城牆,俄軍死傷慘重,被迫投降。

    隨後,周正乘勝追擊,又接連攻克了另外兩座堡壘。俄軍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退回西伯利亞腹地,與大景簽訂了《貝加爾湖和約》,承認大景對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主權,並承諾不再越境騷擾。北方戰事的勝利,不僅解除了俄國的威脅,也震懾了歐洲各國,英、法聯軍在印度洋得知消息後,果然放緩了進攻節奏,只敢在貿易航線附近徘徊,不敢輕易進攻大景的據點。

    趙瑾抓住這個機會,調整了戰略——命鄭海率領南洋艦隊主力繼續在印度洋牽制英、法聯軍,同時派使者前往歐洲,與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結盟。普魯士和奧地利與英、法素有矛盾,早已不滿英、法的擴張,在大景的許以貿易優惠和軍事支持後,欣然同意結盟,出兵牽制英、法在歐洲的兵力。

    英、法聯軍得知後院起火,又在印度洋與大景艦隊僵持數月,糧草耗盡,不得不撤兵返回歐洲。至此,雙線作戰的危機徹底解除,大景王朝的疆域和海外利益得到了鞏固。

    危機解除後,趙瑾並未放松,他深知,要想讓大景永遠保持領先,必須持續推動國家的發展。他將目光投向了科技和教育領域——此前設立的“國家科技基金”已初見成效,民間研發出了不少實用的科技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徐明的工匠發明的“蒸汽機”。這種機器以煤炭為動力,可用于帶動紡紗機、抽水機等設備,效率比水力機器高出數倍。

    趙瑾親自召見了徐明,觀看了蒸汽機的演示後,當即下令︰“從國庫中撥出五十萬兩白銀,成立‘蒸汽機研發局’,由徐明擔任局長,專門研發蒸汽機的改進和應用。同時,在江南、廣東等地的工廠推廣蒸汽機,讓工業生產擺脫對水力的依賴。”

    蒸汽機的推廣,極大地推動了大景的工業革命。短短幾年,大景的工廠數量增加了一倍,紡織、采礦、造船等行業的產量大幅提升,商品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大量出口到海外,為國家賺取了巨額財富。

    在教育方面,趙瑾下令在全國各州府設立“新式學堂”,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等學科納入必修課程,同時保留儒家經典的教學,實現“中西結合”。他還設立了“留學基金”,每年選拔一百名優秀學生前往歐洲、美洲等地學習先進技術和文化,待他們學成歸國後,委以重任。這些舉措,為大景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國家的繁榮,大景的文化也日益昌盛。京城成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國的學者、藝術家紛紛前來交流學習。趙瑾下令在京城修建了“萬國館”,專門接待外國使者和學者,同時舉辦“世界文化博覽會”,展示大景和各國的文化、科技成果。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大景的國際影響力,也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然而,繁榮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隱患。隨著海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大景與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也面臨著更多的貿易摩擦。歐洲的英、法等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開始對大景的商品征收高額關稅,限制大景商品的進口。同時,一些海外殖民地的移民,因長期遠離本土,逐漸產生了獨立的念頭,雖然目前還不敢公開反抗,但已出現了一些不滿的情緒。

    趙瑾意識到,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未來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他召集內閣大臣商議對策,最終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設立“海外貿易談判局”,專門負責與各國進行貿易談判,爭取降低關稅,擴大市場。同時,鼓勵大景的商人在海外設立工廠,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進行生產,規避貿易壁壘。

    二是加強對海外殖民地的管理,在殖民地設立“文化交流中心”,傳播大景的文化和價值觀,同時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習俗,給予殖民地居民一定的自治權,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

    三是加大對海外殖民地的投資,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發展農業和工業,提高殖民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減少他們的不滿情緒。

    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緩解了貿易摩擦和殖民地的不滿情緒,大景的海外貿易和殖民統治得以繼續穩定發展。

    時間飛逝,轉眼間趙瑾已經登基二十年,太子趙昭也已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能夠獨立處理國家大事。趙瑾的身體雖然不如從前,但精神依舊矍鑠,他每天仍會處理一些重要的政務,同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太子和關注國家長遠發展上。

    這天,趙瑾正在御書房閱讀一份關于美洲殖民地發展的奏報,太子趙昭前來匯報工作。奏報中提到,美洲殖民地的人口已超過一百萬,經濟日益繁榮,不僅成為了大景糧食和白銀的重要產地,還發展出了自己的工業,能夠生產一些簡單的機器和武器。

    “父皇,美洲殖民地發展迅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但臣擔心,隨著殖民地的不斷強大,他們的獨立傾向會越來越明顯,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趙昭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趙瑾點了點頭,他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法?”

    “兒臣認為,我們可以在美洲設立‘自治政府’,讓殖民地居民選舉自己的官員,負責管理當地的事務,但軍事和外交大權仍由朝廷掌握。同時,允許殖民地派遣代表參加京城的‘議會’,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趙昭回答道。

    “這個想法很好。”趙瑾認可道,“自治不是獨立,而是為了更好地管理。我們要讓殖民地居民明白,他們是大景的一部分,大景的繁榮與他們息息相關。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與殖民地的經濟聯系,讓他們離不開大景的市場和技術支持。”

    隨後,趙瑾下令,在美洲殖民地設立“自治政府”,並在京城設立“議會”,邀請海外殖民地和國內各州府的代表參加。這一舉措,得到了殖民地居民的廣泛支持,有效緩解了他們的獨立傾向,也為大景的政治制度改革積累了經驗。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一人縱橫》,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一人縱橫第2619章 麟趾呈祥(17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一人縱橫第2619章 麟趾呈祥(174)並對四合院︰一人縱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