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縱橫

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姒洛天 本章︰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

    幾天後,李修遠起草的詔書送到了蒙古部落。然而,蒙古部落的三個兒子都一心想要爭奪首領之位,根本沒有將詔書放在眼里,反而加大了對北方邊境的襲擊力度。北方邊境的守將雖然奮力抵抗,但蒙古部落和周邊小部落的聯軍人數眾多,攻勢凶猛,邊境的局勢越來越危急。

    林羽得知情況後,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單純的防御已經無法解決問題,必須采取更加主動的措施。他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兵部尚書周將軍說道︰“林大人,蒙古部落的三個兒子執迷不悟,繼續騷擾我朝邊境,我們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依我之見,我們應該派遣大軍進攻蒙古部落,平定他們的內亂,扶持一個親善我朝的貴族擔任首領,以確保北方邊境的安寧。”

    戶部尚書則說道︰“不可!如今國家剛剛穩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若是派遣大軍進攻蒙古部落,將會耗費大量的糧草和兵力,給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蒙古部落地處草原,地形復雜,我軍不熟悉草原的環境,貿然進攻,恐怕會吃虧。”

    林羽說道︰“周將軍和戶部尚書說得都有道理。派遣大軍進攻蒙古部落風險太大,但也不能任由他們繼續騷擾邊境。依我之見,我們可以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蒙古部落的三個兒子雖然都想爭奪首領之位,但他們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和猜忌。我們可以暗中聯系蒙古部落首領的大兒子,他在蒙古部落中威望較高,而且一直反對與我朝為敵。我們可以給予他一定的支持,幫助他擊敗另外兩個兒子,成為蒙古部落的新首領。這樣一來,既可以平定蒙古部落的內亂,又可以扶持一個親善我朝的首領,確保北方邊境的安寧,同時還可以避免大規模的戰爭,減少國家的損失。”

    百官們听後,紛紛表示贊同。林羽當即下令,派遣使者暗中前往蒙古部落,聯系首領的大兒子,表達朝廷願意支持他的意願,並承諾在他成為首領後,給予蒙古部落一定的物資援助。

    蒙古部落首領的大兒子早就想平定內亂,成為蒙古部落的首領,只是苦于實力不足。如今得到了大景王朝的支持,他大喜過望,立刻答應與朝廷合作。在朝廷的支持下,他迅速集結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勢力,與另外兩個弟弟展開了激戰。

    朝廷則暗中為他提供了糧草、武器和情報支持。在朝廷的幫助下,首領的大兒子逐漸佔據了上風,先後擊敗了二兒子和三兒子的勢力,平定了蒙古部落的內亂,成為了蒙古部落的新首領。

    新首領即位後,為了感謝朝廷的支持,親自率領使團前往京城,向大景王朝表示臣服,並承諾永遠與大景王朝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不再騷擾北方邊境。新帝趙珩十分高興,設宴款待了蒙古部落的使團,並賞賜了大量的物資。

    北方邊境的危機解除後,林羽終于松了一口氣。他知道,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周邊國家和部落的和平相處。他開始著手制定更加完善的外交政策,加強與周邊國家和部落的交流與合作,建立穩定的外交關系,為大景王朝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景王朝的國力越來越強盛,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周邊的國家和部落紛紛向大景王朝稱臣納貢,與大景王朝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大景王朝的文化、科技、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林羽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知道,國家的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他依舊每天忙碌在政務之中,為大景王朝的繁榮昌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天,林羽正在內閣處理政務,突然收到了一份來自南洋的奏報。奏報中說,南洋的一個名為“爪哇國”的國家,最近突然斷絕了與大景王朝的貿易往來,並且扣押了大景王朝在爪哇國的商人,沒收了他們的財產。爪哇國的國王還揚言,要聯合南洋的其他國家,共同對抗大景王朝,奪取大景王朝在南洋的貿易利益。

    林羽看完奏報,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南洋地區是大景王朝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大景王朝海外利益的重要保障。爪哇國的突然反目,不僅會影響大景王朝的海外貿易,還可能引發南洋地區的動蕩,威脅到大景王朝的海外利益。

    他當即召集了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召開會議,商議應對爪哇國的對策。禮部尚書李修遠說道︰“爪哇國一直與我朝保持著良好的貿易往來,如今突然反目,其中必定有原因。我們應該先派使者前往爪哇國,了解他們斷絕貿易往來、扣押商人的原因,嘗試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兵部尚書周將軍則說道︰“爪哇國如此狂妄,竟敢扣押我朝商人,沒收他們的財產,還揚言要聯合其他國家對抗我朝,我們不能示弱。依我之見,應該派遣海軍前往南洋,對爪哇國進行威懾,迫使他們釋放商人,恢復與我朝的貿易往來。若是他們執迷不悟,我們便出兵攻打爪哇國,給他們一個教訓。”

    林羽沉思片刻,說道︰“李大人和周將軍的建議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應該先禮後兵。首先,派遣使者前往爪哇國,了解事情的真相,嘗試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同時,命令南洋的海軍加強戒備,做好戰斗準備。若是談判成功,我們便可以和平解決問題,避免戰爭帶來的損失;若是談判失敗,我們再派遣海軍進攻爪哇國,維護我朝的利益和尊嚴。”

    新帝趙珩點了點頭︰“林大人的建議甚合朕意。就按照林大人的建議,先派使者前往爪哇國進行談判,同時讓南洋的海軍做好戰斗準備。”

    隨後,林羽挑選了一位熟悉南洋情況、善于談判的官員擔任使者,前往爪哇國進行談判。使者抵達爪哇國後,受到了爪哇國國王的冷遇。爪哇國國王不僅拒絕釋放扣押的商人,還傲慢地表示,大景王朝若是想恢復貿易往來,必須向爪哇國繳納巨額的“保護費”,否則,他將繼續扣押商人,並聯合南洋其他國家對抗大景王朝。

    使者見談判無望,只得返回京城,向林羽稟報情況。林羽得知後,心中十分憤怒。他當即下令,讓南洋的海軍統帥率領五萬海軍,進攻爪哇國,解救被扣押的商人,維護大景王朝的利益和尊嚴。

    南洋的海軍接到命令後,迅速集結兵力,向爪哇國進發。爪哇國的海軍雖然也有一定的實力,但與大景王朝的海軍相比,無論是船只裝備還是士兵素質,都相差甚遠。在大景王朝海軍的猛烈進攻下,爪哇國的海軍節節敗退,很快就失去了制海權。

    大景王朝的海軍隨後在爪哇國的沿海地區登陸,向爪哇國的都城發起進攻。爪哇國的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根本無法抵擋大景王朝軍隊的攻勢。不久後,大景王朝的軍隊就攻佔了爪哇國的都城,俘虜了爪哇國的國王。

    林羽下令,釋放被扣押的大景王朝商人,歸還他們被沒收的財產,並對爪哇國的國王進行了嚴厲的斥責,警告他今後若是再敢與大景王朝為敵,必將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爪哇國的國王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向大景王朝表示臣服,承諾永遠與大景王朝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恢復與大景王朝的貿易往來,並賠償大景王朝的所有損失。

    解決了爪哇國的問題後,南洋地區的其他國家都見識到了大景王朝的強大實力,再也不敢有任何異動,紛紛加強了與大景王朝的貿易往來和友好合作。大景王朝在南洋地區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海外貿易更加繁榮。

    隨著大景王朝的不斷發展,林羽的威望也越來越高。朝中的官員和百姓都十分敬重他,將他視為大景王朝的棟梁之材。然而,林羽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依舊保持著謙遜謹慎的態度,每天兢兢業業地處理政務,為大景王朝的未來謀劃。

    這天,林羽在整理書房時,偶然發現了一本塵封已久的古籍。古籍中記載了一些關于海外新大陸的傳說,說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存在著一片廣闊的新大陸,那里資源豐富,風景秀麗,有著與大景王朝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林羽看著古籍中的記載,心中充滿了好奇。他知道,大景王朝雖然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世界之大,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待著人們去探索。他決定派遣船隊前往海外,探索新大陸,開拓新的貿易航線,為大景王朝的發展尋找新的機遇。

    他向新帝趙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新帝趙珩十分支持,當即下令,讓工部建造一支龐大的遠洋船隊,並選拔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學者和士兵,組成了一支探險隊,由林羽親自挑選的一位得力將領率領,前往海外探索新大陸。

    探險隊出發那天,林羽親自來到港口送行。他看著漸漸遠去的船隊,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相信,這支探險隊一定會不負眾望,為大景王朝帶來新的發現和機遇,開啟大景王朝海外探索的新篇章。

    探險隊出發後,林羽每天都在關注著他們的消息。然而,由于路途遙遠,通信不便,探險隊的消息十分稀少。林羽雖然心中焦急,但也只能耐心等待。

    幾個月後,就在林羽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來自沿海港口的消息,說探險隊的船隊已經回來了,並且帶來了關于新大陸的重要發現。林羽大喜過望,立刻前往港口迎接探險隊。

    探險隊的將領見到林羽,激動地向他匯報了探險的經過。他們在大洋彼岸發現了一片廣闊的新大陸,那里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黃金、白銀、香料等,還有著許多獨特的動植物和土著居民。土著居民雖然文明程度不高,但十分友好,願意與大景王朝進行貿易往來。

    林羽听後,心中十分高興。他知道,新大陸的發現對于大景王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這不僅可以開拓新的貿易航線,獲取豐富的資源,還可以傳播大景王朝的文化和文明,擴大大景王朝的影響力。

    他當即向新帝趙珩稟報了探險隊的發現,新帝趙珩也十分興奮,下令在新大陸設立據點,加強與土著居民的交流與合作,開拓新的貿易航線。同時,他還下令組建更多的探險隊,前往海外其他地區進行探索,尋找更多的新大陸和新機遇。

    在林羽的推動下,大景王朝的海外探索事業蓬勃發展。一支支探險隊前往世界各地,帶回了一個又一個關于新大陸和新文明的發現。大景王朝的貿易航線遍布全球,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密切的貿易往來和友好合作關系。大景王朝的文化和文明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林羽也清楚地知道,海外探索和擴張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比如,與土著居民的文化沖突、海外據點的管理、海外貿易的糾紛等。他開始著手制定更加完善的海外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強對海外據點的管理,調解與土著居民的矛盾,規範海外貿易秩序,確保大景王朝的海外事業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景王朝逐漸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帝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林羽作為大景王朝的重要決策者和推動者,為大景王朝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名字也被永遠地載入了大景王朝的史冊,成為了後世敬仰的傳奇人物。

    但林羽並沒有停下腳步,他知道,世界在不斷變化,大景王朝要想永遠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創新和發展。他依舊每天忙碌在政務之中,關注著國家的每一個角落,為大景王朝的未來謀劃著新的藍圖。他相信,在他和新帝以及全體官員、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大景王朝一定會永遠繁榮昌盛,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就在大景王朝的海外事業蒸蒸日上之際,林羽收到了來自新大陸據點的急報。報中稱,一支來自歐洲的船隊突然抵達新大陸,不僅強行在據點附近建立營地,還多次驅趕大景王朝的商隊,甚至出手打傷了兩名負責巡邏的士兵。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支歐洲船隊攜帶了大量火器,裝備精良,似乎有長期盤踞之意。

    林羽立刻召集內閣官員與兵部將領商議對策。兵部尚書周將軍得知消息後,當即拍案而起︰“這些歐洲蠻夷竟敢在我大景的據點旁撒野,簡直是欺人太甚!末將請求即刻率領南洋海軍前往新大陸,將他們一舉驅逐!”

    戶部尚書卻面露難色︰“周將軍稍安勿躁。南洋海軍剛剛經歷過爪哇國一戰,尚未完全休整,若再長途奔襲前往新大陸,恐難保證戰力。況且,我們對這支歐洲船隊的底細一無所知,貿然出兵風險太大。”

    林羽緩緩點頭,認同戶部尚書的顧慮︰“歐洲遠在西半球,此前與我朝並無往來,我們對其國力、軍力、外交習慣都不了解。盲目開戰,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沖突,甚至影響到我們在新大陸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先摸清對方的底細。”

    隨後,林羽做出部署︰一是命新大陸據點暫時停止與歐洲船隊的正面沖突,派專人觀察對方的動向,收集船隊規模、人員構成、武器裝備等情報;二是挑選熟悉海外事務、精通多門語言的官員,以“大景王朝新大陸事務專員”的身份,前往歐洲船隊營地進行交涉,了解他們的來意;三是令南洋海軍加快休整,抽調部分精銳船只組成機動艦隊,隨時準備前往新大陸支援,以防不測。

    負責交涉的官員名叫陳默,曾隨探險隊多次前往南洋及周邊島嶼,還曾與海外土著部落打過多年交道,應變能力極強。陳默抵達歐洲船隊營地後,發現這支船隊的旗幟上印著一個“英”字,船長是一位名叫威廉的中年男子。威廉態度傲慢,聲稱他們是“大不列顛王國”的探險隊,受國王之命前來“開拓新領地”,還宣稱新大陸是“無主之地”,大景王朝的據點“未經允許佔據此地”,要求大景方面撤出。

    陳默據理力爭,向威廉展示了大景王朝在新大陸建立據點的時間、與當地土著部落簽訂的友好協議,以及過往貿易記錄,明確表示大景王朝對據點周邊地區擁有合法管轄權。威廉卻不以為然,堅持認為“只有通過戰爭征服的土地,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土地”,雙方的首次交涉不歡而散。

    與此同時,據點傳回的情報也逐漸清晰︰這支歐洲船隊共有五艘大船,約三百名船員,攜帶的火器包括燧發槍、加農炮等,射程和威力雖不及大景王朝最新研制的火炮,但操作簡便,射速較快。更重要的是,他們似乎在尋找金礦和香料,對新大陸的資源有著極強的掠奪欲。

    林羽得知這些情況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判斷,這支英國船隊背後的“大不列顛王國”,很可能是一個崇尚武力擴張的國家,若不加以遏制,未來必定會成為大景王朝在海外的重要威脅。但考慮到雙方實力不明,且遠隔重洋,直接開戰並非最佳選擇,林羽決定采取“威懾與合作並行”的策略。

    首先,他下令南洋機動艦隊即刻啟航前往新大陸,艦隊配備了十艘最新式的“遠洋戰船”,船上裝載了大口徑火炮和火箭彈,還攜帶了兩百名經過特殊訓練的“火器營”士兵,足以應對英國船隊的威脅。其次,他讓陳默再次與威廉交涉,這次不再僅僅是理論,而是向對方展示大景王朝的實力——在據點附近舉行軍事演習,讓英國船員親眼看到大景戰船的火炮威力和士兵的訓練水平。

    當英國船員看到大景戰船的火炮在海上炸起數丈高的水柱,火箭彈精準命中遠處的靶船時,無不面露震驚。威廉的態度也終于有所軟化,不再堅持“無主之地”的說法,只是仍不肯放棄在新大陸建立據點的想法。

    陳默抓住機會,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大景王朝允許英國船隊在新大陸指定區域臨時停靠,補充淡水和食物,但不得建立永久性營地,也不得干涉大景王朝與當地土著的貿易往來;作為交換,大景王朝願意與英國王國建立初步的貿易關系,允許英國商人在大景的海外據點進行交易。威廉經過一番權衡,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雙方簽訂了一份臨時協議。

    機動艦隊抵達新大陸後,並未與英國船隊發生沖突,而是在據點附近駐扎,繼續進行常規訓練。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既展示了大景王朝的實力,又避免了沖突升級,為雙方後續的交流留下了空間。

    解決了英國船隊的危機後,林羽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歐洲國家。他意識到,隨著大景王朝海外探索的不斷深入,與歐洲國家的接觸必然會越來越頻繁,若不提前制定一套完善的海外外交與貿易體系,很容易陷入被動。

    為此,林羽向新帝趙珩提出了三項建議︰一是設立“海外事務部”,專門負責處理與海外國家的外交、貿易、據點管理等事務,選拔熟悉海外情況、具備國際視野的官員任職;二是制定《海外貿易法典》,明確大景王朝與海外國家的貿易規則、稅收標準、糾紛解決方式等,規範雙方的貿易行為;三是加強海外據點的建設,在重要港口和資源產地修建防御工事,配備足夠的兵力和武器,同時鼓勵國內百姓移民海外,充實據點人口,促進當地的開發與發展。

    新帝趙珩完全采納了林羽的建議,任命陳默為第一任海外事務部尚書,負責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海外貿易法典》頒布後,很快得到了海外商人的認可,大景王朝的海外貿易更加規範有序,貿易額也大幅增長。海外據點的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越來越多的百姓前往新大陸、南洋等地定居,帶去了中原的先進農業技術、手工業技術和文化,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也進一步鞏固了大景王朝在海外的統治基礎。

    就在林羽全力推動海外事業發展的同時,國內卻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繁榮,一些地方的地主和商人開始囤積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哄抬物價,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跡象,百姓的生活成本有所上升。更嚴重的是,一些官員與商人相互勾結,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貪污腐敗現象有抬頭之勢。

    林羽得知這些情況後,十分重視。他深知,貪污腐敗和物價波動是影響國家穩定的重要因素,若不及時解決,很可能會引發社會動蕩。他當即召集監察御史和戶部、刑部官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策。

    監察御史王大人匯報說,經過初步調查,發現江南地區的甦州、杭州等地,有多名官員與當地的糧商、布商勾結,通過虛報災情、截留官糧等方式,囤積糧食和布匹,然後以高價出售,從中牟取暴利。其中,甦州知府張大人涉案金額最大,證據也最為確鑿。

    林羽下令,由監察御史牽頭,聯合刑部、戶部組成專案組,前往江南地區展開調查,從嚴查處涉案官員和商人。同時,他還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物價的措施︰一是從國庫中調撥大量糧食、布匹等物資,運往物價上漲嚴重的地區,進行平價銷售,平抑市場價格;二是加強對糧食、布匹等重要商品的監管,嚴禁商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對違反規定的商人予以重罰;三是改革稅收制度,對囤積商品的商人征收高額“囤積稅”,從經濟上遏制囤積行為。

    專案組在江南地區展開了深入調查,很快就查清了甦州知府張大人的犯罪事實。張大人在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與當地糧商勾結,截留官糧十萬石,與布商勾結,壟斷當地的布匹貿易,涉案金額高達百萬兩白銀。林羽下令,將張大人革職查辦,抄沒其全部家產,依法判處死刑。同時,對其他涉案官員和商人也進行了嚴厲懲處,有的被革職流放,有的被罰款充公。

    這一系列嚴厲的措施,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江南地區的貪污腐敗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物價也逐漸穩定下來。百姓們對林羽的舉措贊不絕口,稱他為“為民做主的好官”。

    然而,林羽並沒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意識到,貪污腐敗現象的產生,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監督的不到位。為了從根本上杜絕貪污腐敗,他又向新帝趙珩提出了改革官制和監察制度的建議︰一是完善官員考核制度,將官員的廉政表現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考核不合格的官員一律降職或罷免;二是加強監察機構的權力,允許監察御史直接向皇帝奏報官員的違紀行為,不受其他部門的干涉;三是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要求官員定期申報自己的財產和收入,接受百姓和朝廷的監督。

    新帝趙珩對這些建議十分支持,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些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完善了大景王朝的政治制度,加強了對官員的監督和約束,有效預防了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大景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全面發展,周邊國家和地區紛紛派遣使者前來學習。其中,東亞的朝鮮、日本等國,多次派遣“遣景使”前來京城,學習大景王朝的制度、文化和技術。林羽建議新帝趙珩,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待這些使者,與他們開展廣泛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在林羽的推動下,大景王朝與朝鮮、日本等國建立了密切的文化交流關系。朝廷在京城設立了“弘文館”,專門接待外國使者和留學生,為他們提供學習儒家經典、天文歷法、醫學、手工業技術等方面的機會。許多外國留學生在大景王朝學習多年後,返回自己的國家,將大景王朝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傳播回去,促進了東亞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與此同時,大景王朝的文化也通過海外貿易和探險隊,傳播到了歐洲、非洲等地。大景王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歐洲市場上備受追捧,成為了財富和地位的象征。大景王朝的儒家思想、科舉制度、醫學理論等,也引起了歐洲學者的廣泛關注,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然而,文化的交流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一些外國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大景王朝,試圖傳播他們的宗教信仰。其中,一些傳教士為了擴大影響,不惜歪曲儒家思想,甚至干涉地方事務,引起了部分官員和百姓的不滿。

    林羽得知這些情況後,認為應該尊重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但必須明確宗教活動的界限,不得干涉大景王朝的政治和社會秩序。他向新帝趙珩建議,制定《宗教管理條例》,規定外國傳教士必須在朝廷指定的區域內進行宗教活動,不得向未成年人傳教,不得干涉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務,不得損害百姓的利益。同時,加強對傳教士的管理和監督,對違反規定的傳教士予以驅逐。

    新帝趙珩采納了林羽的建議,頒布了《宗教管理條例》。這一舉措,既保護了正常的宗教活動,又維護了大景王朝的政治和社會秩序,避免了因宗教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

    時間飛逝,轉眼間新帝趙珩已經登基二十年。在林羽的輔佐下,大景王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稱“永熙盛世”。此時的大景王朝,疆域遼闊,東到太平洋,西到中亞,南到南洋群島,北到蒙古草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國內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文化昌盛,科技發達,海外貿易遍及全球。

    然而,林羽卻感到一絲隱憂。他年近六十,身體日漸衰老,而新帝趙珩也已過不惑之年,近年來對政務的熱情有所減退,開始沉迷于修建宮殿和園林。更重要的是,太子趙瑾雖然聰慧,但性格過于溫和,缺乏決斷力,難以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局勢。

    為了確保大景王朝能夠長治久安,林羽決定為太子鋪路。他一方面加強對太子的教育,親自為太子講解治國之道、軍事策略、外交技巧等,帶太子參與政務處理,積累治國經驗;另一方面,他開始逐步放權,將一些重要的政務交給太子處理,讓太子在實踐中成長。同時,他還挑選了一批忠誠可靠、能力出眾的官員,組成了太子的輔佐團隊,為太子未來登基奠定基礎。

    就在林羽為太子鋪路的過程中,北方的蒙古部落再次出現了動蕩。原來,蒙古部落首領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首領之位,再次爆發了內亂。其中,首領的小兒子帖木兒野心勃勃,暗中勾結了中亞的一個游牧部落,企圖通過武力奪取首領之位,並計劃在即位後聯合中亞部落,再次騷擾大景王朝的北方邊境。

    林羽得知消息後,立刻召開會議,商議對策。太子趙瑾主動請纓,請求前往北方邊境,主持平亂事宜。林羽有些猶豫,擔心太子缺乏實戰經驗,難以應對復雜的局勢。但周將軍卻認為,太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治國能力,此次平亂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建議林羽批準太子的請求。

    林羽思考再三,最終同意了太子的請求,任命太子為“北征大元帥”,周將軍為副元帥,率領五萬大軍前往北方邊境平亂。同時,他還為太子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一是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勸說首領的其他兒子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帖木兒;二是派騎兵部隊快速穿插,切斷帖木兒與中亞部落的聯系;三是主力部隊穩步推進,對帖木兒的勢力形成包圍之勢,迫使他投降。

    太子趙瑾抵達北方邊境後,嚴格按照林羽制定的計劃行事。他首先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向首領的其他兒子闡明利害關系,承諾大景王朝將支持他們平定內亂,並給予他們一定的物資援助。首領的其他兒子本來就對帖木兒勾結外敵的行為不滿,在太子的勸說下,很快就達成了聯盟,共同對抗帖木兒。

    隨後,周將軍率領騎兵部隊,快速穿插到帖木兒與中亞部落之間,切斷了他們的糧草和兵力補給線。帖木兒的軍隊失去了中亞部落的支援,士氣大跌,戰斗力大幅下降。太子趙瑾趁機率領主力部隊發起進攻,與蒙古部落聯盟軍前後夾擊,很快就擊敗了帖木兒的軍隊,俘虜了帖木兒。

    平定蒙古內亂後,太子趙瑾並沒有對帖木兒及其部下趕盡殺絕,而是采取了安撫政策。他赦免了帖木兒的部下,將他們編入蒙古部落聯盟軍,同時對帖木兒進行了教育,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帖木兒深受感動,承諾今後永遠忠于大景王朝,不再發動內亂。

    太子趙瑾圓滿完成了平亂任務,率領大軍返回京城。新帝趙珩大喜過望,對太子的表現贊不絕口,朝廷官員也對太子刮目相看。林羽看到太子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大景王朝的未來有了可靠的繼承人。

    然而,就在大景王朝一片繁榮景象的背後,一場新的危機正在悄然醞釀。歐洲的大不列顛王國、法蘭西王國等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實力逐漸增強,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他們組建了龐大的艦隊,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殖民地和貿易霸權,對大景王朝在海外的利益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林羽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危機。他知道,一場新的挑戰即將到來,大景王朝要想在這場挑戰中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實力,制定更加靈活的外交策略。他開始著手調整國家的發展戰略,一方面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特別是軍事科技和航海技術的研發,提高國家的軍事實力和海外擴張能力;另一方面,加強與海外盟友的聯系,建立廣泛的國際聯盟,共同應對歐洲國家的威脅。

    這天,林羽正在書房中研究歐洲國家的最新動態,太子趙瑾前來拜訪。太子恭敬地說道︰“先生,如今歐洲國家在海外不斷擴張,對我朝的海外據點和貿易航線構成了嚴重威脅,不知先生有何應對之策?”

    林羽看著太子,緩緩說道︰“太子,如今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歐洲國家的擴張,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防御,而是要主動出擊,在競爭中不斷壯大自己。首先,我們要繼續加強科技研發,造出更先進的戰船和武器,確保我們在軍事上的優勢;其次,我們要擴大海外貿易,加強與海外國家的經濟聯系,形成利益共同體;最後,我們要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孤立那些對我們構成威脅的國家。”

    太子點了點頭,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兒臣明白,今後定當以先生為榜樣,為大景王朝的繁榮昌盛鞠躬盡瘁。”

    林羽欣慰地笑了笑,說道︰“太子能夠有這樣的覺悟,我很欣慰。大景王朝的未來,就交給你們年輕人了。我已經老了,今後的路,需要你們自己去走。但記住,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守初心,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為重,這樣才能帶領大景王朝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太子鄭重地說道︰“兒臣謹記先生的教誨!”

    就在這時,海外事務部尚書陳默匆匆趕來,手中拿著一份緊急奏報。陳默神色凝重地說道︰“林大人,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歐洲的大不列顛王國和法蘭西王國組成了聯軍,已經攻佔了我們在非洲的一個重要貿易據點,還扣押了我們的商船和商人,要求我們開放更多的貿易口岸,否則就要繼續進攻我們的其他據點!”

    林羽接過奏報,仔細看了一遍,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知道,歐洲國家的挑戰已經正式到來,一場關乎大景王朝海外命運的大戰已迫在眉睫。他當即召集內閣成員、兵部將領及海外事務部官員,在太和殿召開緊急會議。殿內氣氛凝重,新帝趙珩雖已近年老,但面對如此危機,仍強撐著精神主持會議,目光頻頻看向林羽,顯然是將希望寄托在這位輔佐自己數十年的老臣身上。

    林羽率先開口,將非洲據點的情況詳細說明︰“英、法聯軍此次來勢洶洶,不僅攻佔了我們在非洲西海岸的黃金貿易據點,還扣押了二十余艘商船、三百余名商人,其目的顯然不只是為了貿易利益,更是想試探我朝的底線,妄圖在海外擠壓我朝的生存空間。據陳默大人傳回的情報,聯軍共有十二艘戰船,配備的火炮射程雖不及我朝最新式的‘龍威炮’,但數量眾多,且船員實戰經驗豐富,不可小覷。”

    兵部尚書周將軍立刻起身請戰︰“陛下,林大人!臣請命率領南洋艦隊主力前往非洲,定要將英、法聯軍擊潰,奪回據點,救出被俘商人!我朝海軍近年來不斷革新裝備,戰力早已今非昔比,絕不能讓這些歐洲蠻夷看輕了我們!”

    戶部尚書卻憂心忡忡地補充︰“周將軍的勇氣固然可嘉,但南洋艦隊主力若盡數調往非洲,南洋本土的防御將出現空缺。且從南洋到非洲,航程長達數月,糧草、彈藥的補給難度極大,一旦中途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此外,我們尚不清楚英、法兩國在歐洲的後續動作,若他們再派遣援軍,我軍恐將陷入持久戰。”

    眾人各執一詞,有的主張速戰速決,有的強調謹慎行事,殿內爭論不休。林羽沉默片刻,緩緩說道︰“諸位大人的顧慮都有道理,但我們不能退縮。非洲據點是我朝在西非的重要樞紐,連接著歐洲、非洲與南洋的貿易航線,一旦丟失,不僅會損失巨額貿易利益,還會讓其他歐洲國家看到我朝的‘軟弱’,後續必將紛紛效仿,屆時我們在海外的據點將岌岌可危。”

    隨後,林羽提出了一套“三線並進”的應對方案︰

    第一,軍事上,由周將軍率領南洋艦隊一半主力——包括八艘“龍威級”戰船、十二艘“海晏級”輔助戰船及五千名海軍士兵,組成“非洲遠征軍”,即刻啟航前往非洲。同時,命令印度洋分艦隊加強巡邏,確保補給航線暢通;從北方邊境抽調兩千名精銳火器營士兵,由陸路趕赴波斯灣,再通過海運前往非洲,增強遠征軍的地面作戰能力。

    第二,外交上,由陳默大人牽頭,緊急聯絡與我朝關系友好的葡萄牙、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向他們闡明英、法聯軍的侵略行徑,承諾若他們願意協助我朝制衡英、法,可給予其在南洋貿易的關稅優惠。同時,派遣使者前往英、法兩國本土,向其國王遞交照會,嚴厲譴責聯軍的行為,要求其立即撤軍、釋放商人,否則將斷絕與兩國的所有貿易往來。

    第三,後勤上,由戶部牽頭,聯合江南地區的富商,組建“海外補給聯盟”,負責籌備糧草、彈藥、藥品等物資,在印度、阿拉伯半島等地設立臨時補給站,確保遠征軍在途中能及時補充物資。

    新帝趙珩听完,當即拍板︰“就按林大人的方案執行!朕任命林羽為‘海外戰事總調度’,全權負責此次應對英、法聯軍的事宜,所有部門必須全力配合!”

    方案確定後,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周將軍率領的非洲遠征軍在短短十天內便完成了集結,于泉州港啟航。陳默則帶著使團,乘坐最快的“飛鳶號”快船,前往歐洲開展外交斡旋。戶部也很快與江南富商達成協議,大量的糧草、彈藥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個臨時補給站。

    然而,遠征軍出發半個月後,意外發生了。印度洋分艦隊傳來急報,一支由五艘英國戰船組成的小隊,突然襲擊了我朝在印度西海岸的補給站,燒毀了大量糧草,還俘虜了三十余名補給人員。林羽得知消息後,立刻意識到這是英、法聯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故意襲擊補給站,想迫使遠征軍分兵救援,打亂我軍的部署。

    林羽當機立斷,下令印度洋分艦隊放棄追擊英國小隊,集中兵力保護剩余的補給站;同時,命令遠征軍加快航行速度,務必在英、法聯軍進一步破壞補給線前抵達非洲。此外,他還讓陳默在歐洲加大外交攻勢,向葡萄牙、西班牙施壓,要求他們出兵協助保護印度洋補給線。

    葡萄牙國王此前一直對英、法兩國的擴張心存不滿,再加上陳默承諾的貿易優惠,最終同意派遣三艘戰船加入印度洋分艦隊,共同保護補給航線。在葡萄牙艦隊的協助下,英、法聯軍的後續騷擾行動被有效遏制,遠征軍的補給通道得以保住。

    兩個月後,周將軍率領的非洲遠征軍終于抵達非洲西海岸。此時,英、法聯軍已經加固了攻佔的據點,還在附近海域布置了大量水雷,企圖阻止遠征軍靠近。周將軍沒有貿然進攻,而是先派偵察船摸清了聯軍的防御部署,隨後制定了“聲東擊西”的戰術︰先派三艘輔助戰船佯攻據點南側,吸引聯軍的注意力;同時,將八艘“龍威級”戰船分成兩隊,從據點北側和西側發起突襲,利用“龍威炮”的遠射程優勢,摧毀聯軍的岸防火炮。

    戰斗打響後,聯軍果然中計,將大部分兵力調往南側防御。北側的“龍威級”戰船趁機開火,數十枚炮彈呼嘯著飛向岸防工事,瞬間將聯軍的幾門加農炮炸毀。西側的戰船也同時發起進攻,密集的炮火讓聯軍陣腳大亂。周將軍見狀,立刻下令登陸部隊乘坐小艇沖鋒,在海軍炮火的掩護下,迅速登上了據點海灘。

    聯軍雖然頑強抵抗,但在大景軍隊的火力壓制下,很快便潰不成軍。經過三個時辰的激戰,遠征軍終于奪回了據點,救出了被俘的商人。英、法聯軍損失慘重,只剩下五艘戰船狼狽逃竄。

    然而,林羽深知,這只是暫時的勝利。英、法兩國絕不會善罷甘休,後續很可能會派遣更多的兵力前來報復。他一邊命令周將軍加強非洲據點的防御,修建更堅固的岸防工事,部署更多的火炮;一邊讓陳默繼續在歐洲開展外交活動,試圖通過談判解決與英、法兩國的爭端。

    陳默在歐洲的外交斡旋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西班牙國王同意作為中間人,調解大景與英、法兩國的矛盾。在西班牙的斡旋下,英、法兩國同意與大景進行談判,但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求大景開放廣州、上海等五個港口作為“自由通商口岸”,允許英、法商人在這些港口自由居住、經商;要求大景降低對英、法商品的關稅;還要賠償英、法聯軍在此次戰斗中的損失。

    林羽得知這些條件後,怒不可遏︰“英、法兩國侵略我朝據點,扣押我朝商人,如今反而倒打一耙,提出如此無理的要求,簡直是欺人太甚!我們絕不能答應!”

    隨後,林羽指示陳默,在談判中采取“強硬與靈活結合”的策略︰堅決拒絕開放通商口岸和賠償損失的要求,但可以同意在現有海外據點的基礎上,增加兩個臨時貿易點,允許英、法商人在貿易點內進行交易;關稅方面,可以適當降低部分商品的關稅,但必須保證大景的主導權。同時,向英、法兩國施壓,要求他們釋放所有被俘的大景商人,賠償因襲擊補給站和據點造成的損失。

    談判陷入了僵局。英、法兩國態度強硬,堅持不放棄原有條件;大景方面也寸步不讓,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就在這時,歐洲傳來消息,英、法兩國因為在歐洲大陸的領土爭端,關系出現裂痕,法國國王不願意再為了海外利益與大景長期對抗,希望盡快結束談判。

    陳默抓住這個機會,主動與法國代表接觸,承諾若法國率先同意大景的條件,可給予其在非洲貿易的優先選擇權。法國代表經過權衡,最終同意了大景的方案,與大景簽訂了《大景法國海外貿易協定》。英國見法國單獨簽約,擔心自己被孤立,也不得不做出讓步,與大景簽訂了類似的協定。

    至此,非洲據點危機終于得以解決。通過這次事件,大景王朝向歐洲國家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外交手腕,也讓更多歐洲國家認識到,大景王朝並非可以隨意欺凌的弱國。此後,歐洲國家在與大景的交往中,不得不更加謹慎,不敢再輕易采取侵略行動。

    解決了歐洲的危機後,林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國內的發展和太子的培養上。此時的太子趙瑾,經過多年的歷練,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治國經驗,能夠獨立處理大部分政務。林羽開始逐步將權力交給太子,自己則退居幕後,偶爾在關鍵時刻提出建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林羽年事已高,再加上常年操勞政務,身體日漸衰弱,一次處理政務時突然暈倒,被太醫診斷為“積勞成疾,需長期靜養”。新帝趙珩得知後,十分擔心,下令讓林羽在家安心休養,不必再處理繁雜的政務。

    林羽在家休養期間,太子趙瑾每天都會前來探望,向他請教政務上的問題。林羽躺在病床上,耐心地為太子解答,從如何平衡朝中各方勢力,到如何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再到如何應對海外的潛在威脅,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數十年的治國經驗傳授給太子。

    這天,太子又來探望林羽,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先生,我們在新大陸發現了大規模的鐵礦和煤礦,工部已經派人前去勘察,預計明年就能開始開采。有了這些資源,我們就能制造更多的先進戰船和火炮,進一步增強軍事實力了!”

    林羽听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啊,好啊!新大陸的資源豐富,一定要好好開發利用,這是我朝未來發展的重要根基。不過,你也要記住,開發資源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當地的環境,善待土著居民,不能一味地掠奪,要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太子點了點頭︰“先生放心,兒臣已經下令,讓工部制定詳細的開發計劃,既要保證資源的合理開采,也要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還會與土著部落簽訂合作協議,讓他們也能從開發中受益。”

    林羽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叮囑道︰“如今海外局勢復雜,歐洲國家雖然暫時收斂了侵略行為,但他們的野心並未消失。你一定要加強海軍建設,擴大海外據點的規模,同時也要注重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建立穩固的聯盟,才能確保我朝在海外的利益不受侵犯。”

    太子恭敬地回答︰“兒臣謹記先生的教誨,一定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辜負先生和父皇的期望,守護好我大景王朝的江山社稷。”

    就在林羽安心休養,太子逐漸獨當一面的時候,北方邊境再次傳來警報。蒙古部落的一個分支——察哈爾部,在首領林丹汗的帶領下,突然反叛,聯合了中亞的哈薩克部落,大舉入侵北方邊境,已經攻佔了兩座城池,殺害了數千名百姓。

    太子趙瑾接到警報後,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此時周將軍仍在非洲駐守,兵部一時沒有合適的將領可以派遣。太子決定親自率軍出征,平定叛亂。朝中大臣紛紛勸阻,認為太子是國之儲君,不宜親自冒險。但太子態度堅決︰“北方邊境是我朝的屏障,如今遭此大難,百姓流離失所,我身為太子,豈能坐視不管?父皇年事已高,先生臥病在床,我若不挺身而出,誰來守護這江山社稷?”

    最終,太子說服了眾臣,任命老將秦昊為副元帥,率領三萬大軍,前往北方邊境平叛。林羽得知太子要親自出征的消息後,雖然擔心,但也為太子的擔當感到欣慰。他讓侍從扶著自己,寫下一封書信,派人送給太子,信中詳細分析了察哈爾部和哈薩克部落的弱點,建議太子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派人勸說哈薩克部落脫離聯盟,再集中兵力攻打察哈爾部。

    太子收到書信後,深受啟發。他按照林羽的建議,派遣使者前往哈薩克部落,向其首領闡明利害關系,承諾若哈薩克部落停止入侵,大景王朝將與其簽訂長期的貿易協議,提供他們急需的茶葉、絲綢和鐵器。哈薩克部落本就只是被林丹汗脅迫而來,並非真心想與大景為敵,在太子的勸說下,很快便撤軍返回了中亞。

    解決了哈薩克部落的問題後,太子集中兵力,對察哈爾部發起了進攻。林丹汗的軍隊失去了盟友的支持,士氣大跌,很快便潰不成軍。太子率軍乘勝追擊,最終在鄂爾多斯草原擊敗了察哈爾部的主力,俘虜了林丹汗,平定了叛亂。

    太子平定叛亂後,並沒有對察哈爾部趕盡殺絕,而是采取了安撫政策,將察哈爾部分為三個小部落,任命忠于大景的貴族擔任首領,同時在當地設立官府,推行大景的文化和制度,促進民族融合。這一舉措,得到了蒙古各部落的認可,進一步鞏固了大景王朝在北方邊境的統治。

    太子凱旋回京後,新帝趙珩大喜過望,親自到城外迎接。林羽雖然未能親自前往,但也讓侍從送去了賀禮,對太子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經過這次平叛,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大幅提升,大臣們對他更加信服,大景王朝的權力交接,變得更加平穩。

    然而,就在大景王朝看似一片繁榮穩定的時候,一場新的危機正在悄然醞釀。歐洲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萌芽,英、法等國開始大規模發展機器生產,生產力大幅提升,軍事實力也在快速增強。他們雖然暫時與大景保持著和平關系,但暗中卻在不斷擴大海外殖民地,積累財富和資源,為未來的競爭做準備。

    林羽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趨勢。他雖然臥病在床,但每天都會閱讀各地傳來的奏報,關注歐洲的最新動態。他知道,工業革命將徹底改變世界的格局,若大景王朝不能跟上這一趨勢,未來很可能會被歐洲國家超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一人縱橫》,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一人縱橫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一人縱橫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並對四合院︰一人縱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