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第196章 詩仙李白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風疏竹 本章︰第196章 詩仙李白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寧出發的第61天中午,到了雄溪,不久後將更名為“平溪衛”,清朝時更名為“玉屏”。

    蕭遙劍自從早上跟我念完詩後,整個上午都沉默不語。

    我心里明白他在想念自己的父親了!

    讓他想吧!南宋陸游不是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人教人,學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許多事情,一定要親身經歷,體會才深。

    我沒有去打擾他。

    事實上,我心里也在想念︰黃山一別,蕭老爺現在是否安好?

    早上蕭遙劍跟我說,蕭老爺用李白的那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說到李白與王昌齡兩人的際遇與友誼。

    我認為,蕭老爺其實是看透了官場黑暗,才會分析得如此到位,才會跟唐代的兩位詩人感同身受。

    我為什麼這麼說?且听我慢慢說來。

    李白在樂府、歌行及絕句方面,成就最高,他的作品,空無依傍又筆法多端,變幻莫測又搖曳多姿,自然明快又飄逸瀟灑,被世人稱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長于七絕;而兼長五絕與七絕且同臻極境的,唯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多是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被賀知章讀後,驚為天人,稱李白非凡人!是“謫仙人”。

    李白被後世人譽為“詩仙”,其同時代的杜甫,則被稱作“詩聖”,兩人並稱“李杜”。

    李白如此雄才,但他由始至終,都沒有參加過一次朝廷的科舉考試。

    李白五歲開始發奮讀書,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六歲就能全部背誦小孩的學習課本。

    李白除了愛讀書,還愛到處游歷,他的作品優秀,得益于他見識廣博。

    李白15歲就因為寫詩出名,成為當地社會名流爭相推崇與獎勵的少年;又苦練劍術,喜行俠仗義。

    唐朝時,想入仕,除了科舉這路競爭激烈的路外,還有一條路叫“干謁”。

    什麼叫“干謁”?

    早在唐高祖時,下了詔令,明確除了正規的科舉考試外,有才能的人士可以通過“投碟自應、自舉”做官。

    換句話講,干謁就是“毛遂自薦”。

    當然啦,干謁需要寫一份自薦書,然後通過有社會地位的人士向當朝大官推薦。

    李白一直都在走“干謁”的路子,他才華蓋世,為人豪爽,廣結才友,在朋友圈很受歡迎。

    李白27歲時,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不過,從李白結婚時入贅,就可以知道他的原生家里對他的經濟支持很有限,或者可以說,李白沒什麼家世。

    一個沒有家世的窮書生,即使是才華橫溢、全國有名,又能怎樣?

    李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李白三十三歲時,居住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開山挖田,每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入仕的念頭,一直都有做“干謁”的活動。

    直到李白42歲,終于得到唐玄宗和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的賞識,李白被唐玄宗任命為翰林,他最得意時,皇帝與皇帝親妹把他捧在手心里寵。

    俗話有說︰師傅帶入門,修行靠個人。

    李白仕途最輝煌、也是唯一一次的入仕,就是在唐玄宗身邊做翰林。

    唐玄宗讓他做翰林,其實就是想有一個文章了得的才子,隨時為皇帝歌功頌德。

    但是,如此被功利捆綁的不自由人生,李白不樂意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方便以後閱讀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第196章 詩仙李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第196章 詩仙李白並對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