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寧出發的第56天下午,我們到達了湖南沅州府縣城,即現代的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地域。
沅州地處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脈與雲貴高原東緣的結合地帶,境內有一條叫做舞水的河流經,風景十分優美。
我們走進沅州縣城,看見街道上走著許多侗族人,也有許多漢人,有些行色匆匆,看得出來是商旅路過,這里畢竟是進入雲貴的必經之路。
我們入住了街市旁的客棧,我住的客棧房間在二樓,推窗向外望,看見有一些漢人,似乎就是在本地居住的樣子,剛巧船夫過來看我們,他看出來我們的疑惑,小聲告訴我們︰沅州有許多福建人長居于此。
我覺得十分奇怪,說道︰福建人少有深入內陸居住的,這里還稱得上是深山峽谷呢?
船夫已經習慣了我的小孩說大人的話,他就告訴我們說︰舞水河的東岸是沅州縣城,西岸就是福建人聚居的地方。
蕭遙劍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船夫說︰我以前行船時經過此地,看見舞水河的西岸上,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天後宮,一般在沿海的地方,特別是福建莆田那邊,人們才會建造較大的天後宮。
蕭遙劍問︰天後是誰?
船夫呆了呆,說︰我只知道天後又叫媽祖,听說船夫都會去拜,我有一次跟著進去祭拜。
媽祖在現代很出名,這個我反而比他們知道得多!
在現代,在全世界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總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著三億多人信仰媽祖。
我說道︰天後又叫媽祖,又被稱為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是東南沿海出海之人的保護神。
蕭遙劍說︰這個怎麼我從來沒有听過?
我說︰你沒有听過一點都不出奇!天後宮很少會建在內陸,大多數建在沿海地區;媽祖原名林默,是宋朝人,出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她生前就常常在海上救人,後來在一次救人時發生海難去世,年僅28歲;人們為紀念她,就修建了媽祖廟。
蕭遙劍說︰原來這樣!
船夫听了就說︰你知道得挺多的!我只知道在舞水河的西岸的福建客家人,多是從明代開始,從洞庭湖進入沅江,再入�水,到達這里經商,並愛上這里的山水,就定居下來;後來把家眷親戚帶過來,漸漸形成一個福建人的聚居地。
船夫說得沒錯!
福建人從明代開始就在沅州生活,以舞水河相隔,與侗族人和平共居。
值得一說的是,現代人看到的芷江天後宮,是清朝乾隆年間,由福建人在舞水河西岸的福建會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據說,芷江天後宮是內陸最大的一座天後宮呢!
還有就是後來被稱為“三楚西南第一橋”的芷江龍津風雨橋,在我們路過沅江的明代初年,還沒有!
龍津風雨橋橫跨舞水河,是在明代萬歷十九年,即公元1591年)由名僧寬雲帶頭捐建,在後來的歲月中,幾經毀壞,又獲多次修復,直到現代,仍是連接湘黔的交通要塞,這里商賈游客川流不息,十分興旺。
言歸正傳。
由于前幾天從荔溪口步行過來,一路上風餐露宿,來到這個相對來說較大的古城,凌家人決定明天休整一天,以補充百多號人路上的糧食日用。
這對于我們年輕人,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