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錄

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仁者為鬼 本章︰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開

    到了覲見之日,侯勝北踏入位于鄴南城的北齊皇宮。

    他此前在長安待了兩年,卻不知他國宮殿是何等模樣。

    此時放眼,細細打量。

    入朱明門內,只見一條大道向北,直貫止車門、端門、閶闔門等諸門。

    漫步長近二里、寬十余步的御路,兩側殿宇林立,白牆紅瓦,氣象莊嚴。

    止車門,下車馬。過端門,整肅端正衣冠。進入閶闔門,至太極殿前。

    各門崢嶸聳峙,千雲回出,飛檐峻宇,裝飾寶鐸,隨風吹動,鏗鏘作響。

    閶闔門上設清都觀,有房閣數十間,連闕而上。

    下有三門,門扇以金銅為漚浮釘,懸鐸振響。

    天子講武、觀兵及大赦之時登觀臨軒,可容坐上千人。

    御路兩旁,每隔十步植有高大槐樹,遮蔭蔽日。

    路旁有溝,綠水流淌淙淙。

    步行其中,渾然不覺燥意,爽涼快適。

    如今春暮夏初,正當其時,槐花香氣襲人。

    據說鄴北的宮城也栽種了不少槐樹,魏文帝曹丕年少時經常爬上樹干,采摘槐花給弟兄們吃。

    那麼曹丕何時又搖身一變,改為兄弟相煎何太急的呢?

    大概從品嘗權力甘美滋味的那一刻起,就覺得槐花索然無味了吧。

    過了閶闔門即步入太極殿,倒是和建康一樣,分為東、西兩堂。

    太極殿為正殿,規模宏大,建築華麗,乃是舉行朝會大典、接見使節、宴享群臣之所。

    大殿共由一百二十根大柱支撐,殿基高九尺,超過了一個大漢的身高,全用 石砌成。

    台階的石面上,雕刻隆起千秋萬歲等字樣和奇禽異獸形象。

    屋頂為斗拱形,全部由沉香木制成,椽頭裝飾金獸頭,椽與椽之間覆上五色朱絲網,和飛檐連在一起,防止燕雀在上面做窩。

    屋瓦用胡桃油刷涂,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來,光輝奪目。

    每當外客國使入殿朝見,四周裝飾垂幕、流甦,更顯華麗氣氛。

    門窗皆以金銀為飾,朝外的一面繪有古代忠諫直臣,朝里的一面則寫著古賢酣興之士的事跡。

    西北遠處,可以遙遙眺望到銅爵苑中高高聳立的三台。

    侯勝北贊嘆鄴城皇宮的布局巧妙,宏大雅美,完全不亞于建康古都風流。

    進入太極殿站定,兩側排列北齊的文武百官,等待齊主升殿。

    等得片刻,鐘鼓齊鳴,奏響朝樂。

    侯勝北之前得禮儀官教授,知道演奏的乃是一曲《廣成》。

    神武帝高歡霸跡初創,遷都于鄴,猶曰人臣,故咸遵魏典。

    文宣帝初禪,尚未改舊章。

    宮懸各設十二鐘于其辰位,器形巨大,有紐懸掛,以槌叩之而鳴。

    四面並設編鐘磐木架各一排,編鐘架飾以龍,編磬架則飾以鳥,合計二十架。

    另設建鼓于四隅,郊廟朝會同用之。

    當初北魏破慕容寶于中山,獲晉樂器,不知采用,皆委棄之。

    之後創制宮懸而鐘管不備,樂章既闕,遂雜以《簸邏回歌》。

    至魏太武帝拓跋燾平定河西,得沮渠蒙遜之伎,混以苻堅前秦末年,呂光自西域取得的胡戎之樂,再雜以秦聲,所謂秦漢樂也。

    時任尚藥典御的祖提議重定樂聲,始具宮懸之器,仍雜西涼之曲,以《廣成》為名,所謂“洛陽舊樂”。

    鐘磐曲調清越悠揚,齊主臨軒,坐輿升上陛階,于御座安坐。

    侯勝北打量了一下北齊皇帝,見他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發型保持鮮卑傳統,扎了許多小辮,攏到腦後束起,再戴上平天冠,略顯不倫不類。

    主使傅表達了祝賀與通好之意。

    齊帝發言慰問,不外乎使節遠來辛苦,朕會派出使臣回聘雲雲。

    話語間仍然帶著少年尖銳之音,缺了幾分沉穩。

    聯合攻周之事,這種場合自然不能提及,別途與北齊的宰輔重臣商議,另行上奏。

    -----------------

    侯勝北來到鄴城才知道,北齊朝堂並不像是情報上列出的名單那麼簡單。

    武成帝高湛之末,由婁太後之佷、司空婁定遠、尚書令趙彥深、尚書右僕射和士開、尚書左僕射元文遙、中書監唐邕、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八人同受顧命,共掌朝政。

    時號八貴。

    本來還有一個趙郡王高睿,為高歡親佷,卻在與和士開的斗爭中失敗,于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而殺之,時年三十六。

    當時大霧三日,朝野冤惜之。

    歷經幾場帶著血腥味的斗爭,婁定遠出任瀛洲刺史,元文遙出任西兗州刺史,胡長粲出任趙州刺史,被排斥出了中樞。

    高歡為丞相時,相府下設外兵曹和騎兵曹,分別由唐邕、白建二人掌管。

    北齊立國之後,此二曹不廢,改為省,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等並列。

    唐邕執掌軍機,以典執兵馬致位卿相。

    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不涉文史,別總武任。

    所以朝廷政務主要為趙彥深、和士開二人把持。

    右丞相斛律光、左丞相段韶則是超然其上,不管細務,負責裁決軍國大事。

    此時兩人都不在鄴城,出征在外。

    任城王高�在武成帝高湛之世,常令鎮守晉陽,總並省事,如今出為冀州刺史。

    華山王高凝為齊州刺史,這位藩王的妃子王氏與蒼頭通奸,據說高凝知道而不能限禁。

    之後事發,王氏賜死,高凝也挨了一百杖。

    其愚如此,諸王中最為孱弱。

    馮翊王高潤為定州刺史,就是那位鄭大車的兒子了。

    據說高潤姿儀甚美,年十四、五,母鄭妃與之同寢,有穢雜之聲……

    這三位宗親的名位雖然尊貴,如今都是外官,並無朝政決策之權,找他們也沒用。

    大司馬、瑯琊王高儼和大將軍、南陽王高綽和齊主年齡相當,年少不知政事,也不是適合交流的對象。

    侯勝北得感謝荀法尚之前做的梳理,知道應該重點和哪些人交往,如何打交道。

    範圍一下子收窄到了以下六七人,尤以趙彥深、和士開為主。

    司徒、廣寧王高孝珩。

    太尉、蘭陵王高長恭。

    司空趙彥深。

    錄尚書事和士開。

    尚書令徐之才。

    左僕射唐邕。

    右僕射馮子琮。

    侯勝北和荀法尚並未著急地登門拜訪這些人,傅向鴻臚寺遞上國書之後,就是收集各種信息,拓展人脈的時間。

    袁𠺖,字符明,陳郡人,父君方。

    他是袁敬之佷,袁樞、袁憲的從兄弟。蕭莊時以侍中奉使貢,如今擔任瑯邪王高儼的大將軍咨議。

    荀仲舉,字士高,潁川人,世江南。仕梁為南沙令,從蕭明于寒山被執,現除符璽郎。

    奉上來自南方親友們的問候,袁𠺖介紹了陽夏袁氏的另外一支。

    袁聿修,字叔德,北魏中書令袁翻之子。

    袁聿修在郎署之日,值趙彥深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趙彥深被沙汰黜退之時,門生雜草,袁聿修猶以故舊情深,存問來往,趙彥深感銘于心。

    如今趙彥深出任顯位,馮子綜遷尚書右僕射,吏部尚書一職由袁聿修遞補。

    時論袁聿修雖然人才無愧,亦由趙所接引,方得此職。

    侯勝北又一次地體會到這些世家大姓的勢力之龐大。

    就像一棵大樹的根,深埋地下不為人知,然而掀開一看,覆蓋廣闊,綿延不斷。

    -----------------

    使團逐一拜訪北齊朝中大員。

    趙彥深學識精深,本為開國功臣司馬子如賤客,供書寫之用。

    受到司馬子如舉薦,征補大丞相功曹參軍,專掌機密,文翰多出其手,稱為敏給。(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朝不殆錄》,方便以後閱讀南朝不殆錄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朝不殆錄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開並對南朝不殆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