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銅棺讖
青銅棺蓋上的蟲形符文突然游動,在虛空組成卦象。卦象顯\"澤火革\"變\"雷天大壯\",昭示右道藏破局之機。棺內劫初殘音再響︰\"左道飼典,右道存真...\"話音未落,左道突涌蟲潮,潮中浮現《飼蟲典》虛影,典頁翻動間,蠶舟護罩竟被腐蝕!
女童靈體咬破指尖,以七情血引舟首蠶像。蠶像雙目突射銀光,照出右道真相——道壁上休眠的蠱蟲體內,皆封印著淨池使殘念!塵當機立斷催舟向右,真源碑懸于舟尾,碑文金光阻隔蟲潮追擊。
二、蟲道真容
右道蜿蜒下行,道壁漸顯玉質。細觀之,竟是無數白玉蠶尸堆砌而成!每具蠶尸口含青銅釘,釘上刻著淨池使名諱。行至深處,蠶尸漸呈青金色,尸身浮現《淨界經》片段。無畏真君以養道碑拓印,碑文補全三成。
前方突現斷崖,崖下懸浮九具玉棺。棺間以青銅鎖鏈相連,鏈上爬滿紫金蠱蟲。中央玉棺突然震動,棺蓋裂開一線,內里伸出覆滿蟲須的手。手背烙印與劫初左臂完全一致,掌心卻托著半卷玉簡!
三、玉簡現世
蟲須手遞出玉簡的剎那,九棺鎖鏈同時繃緊。鏈上紫金蠱暴起,啃噬向手臂。塵眼疾手快引真源碑文卷住玉簡,碑文觸及簡身時,簡上浮現光之子印記︰\"飼蟲典上卷,實為《淨界經》下篇。劫初盜而逆之,今當歸真。\"
女童靈體剛觸玉簡,九棺突然炸裂。棺中飛出九具蟲尸,尸身拼接成完整人形。此人形左臂為蟲須,右臂是玉骨,胸嵌飼蟲典下卷,背刻淨界經上篇。它睜開復眼,聲音似萬人合誦︰\"典經合一,方見真道...\"
四、經典相爭
蟲尸人雙手互搏,左臂蟲須刺向右臂玉簡,右臂玉骨格擋左胸青銅典。搏斗間迸發的道則亂流,震得蠶舟劇烈搖晃。女童靈體發現,每當蟲須觸及玉簡,真源碑就黯淡一分;而玉骨擊中青銅典時,養道碑便光芒大盛。
無畏真君冒險沖出蠶舟,養道碑直擊蟲尸胸口。碑文淨火灼燒青銅典,典面蟲紋扭曲掙扎。塵趁機將真源碑壓向蟲尸背部,碑文金光滋養玉簡。在雙碑夾擊下,蟲尸突然靜止,胸腔裂開,露出核心處的光形種子。
五、道種歸位
光種現世剎那,九棺鎖鏈盡斷。鏈上紫金蠱紛紛墜落,化為青銅粉。蟲尸人形崩塌,左臂蟲須縮回中央玉棺。棺中傳出劫初嘆息︰\"終究...未能逆道...\"隨即棺蓋轟閉,棺身沉入虛空。
女童靈體捧起光種,發現種子半青半白,青半刻蟲形,白半書經文。她將種子按入眉心,頓時通體透明,體內浮現完整《淨界經》。經義流轉間,蠶舟自動返航,後方蟲道寸寸崩塌。
六、飼典化經
重返淨池秘境時,女童靈體已成半人半蠶形態。她吐絲結繭,繭絲上天然形成《淨界經》全文。破繭而出時,手中捧著完整的玉經。經卷展開,池底玉碑應聲碎裂,碑文盡歸經中。
塵以真源碑照玉經,碑文自動補全終極篇章︰\"飼蟲為下乘,淨蟲為中道,化蟲方為上法。\"無畏真君觀經頓悟,養道碑蛻變為\"化蟲鼎\"。鼎成首煉,便將體內殘余蠱毒煉為\"淨蠱丹\"。
七、蟲冢真相
女童靈體融合經義後,揭示蟲皇冢真相︰此處本是光之子所建\"淨蟲廬\",劫初盜走半卷經書後,初代飼蟲人將剩余經書與劫初左臂同葬。萬載演變,淨蟲廬反成飼蟲聖地。而劫初左臂早已被經書淨化,方才遞出的正是歸正的經卷。
最驚人的是,初代飼蟲人實為劫初弟子。他故意扭曲經義,是為引後人尋回真經。塵想起青銅棺警示\"貪者雙失\",恍然大悟︰若當初選左道奪《飼蟲典》,不僅得不到真經,反會引發蟲冢自毀!
八、淨蠶道體
女童靈體因融合光種,進化為\"淨蠶道體\"。她吐絲可結淨蠱網,織繭能化護道袍。更神奇的是,她體內孕育著九枚\"道蠶種\",種入修士丹田可抵御萬蠱。無畏真君首試道種,體內殘余蟲毒盡化靈氣,修為反進一階。
塵將玉經供于真源碑頂,碑文因此蛻變。新碑文記載著《化蟲三十六法》,最末章竟是光之子手書︰\"蠱本無邪,人心使然。\"碑光照耀下,道劫樹殘余蠱毒紛紛化蝶,蝶翼紋路與碑文暗合。
九、飼蟲末路
三日後,虛空突現裂痕。飼蟲老祖率眾破界而來,他胸口的青銅典已殘缺不全。見玉經高懸碑頂,老祖目眥欲裂︰\"叛徒!\"揮袖放出本命蟲王。蟲王剛近碑文,便被玉經映照得僵直墜落。
女童靈體輕撫蟲王,王蟲竟褪去青銅殼,化為玉蠶。老祖見狀暴怒,自爆心尖血催動邪術。血霧中爬出千足蠱皇,皇蟲卻被淨蠶道體一聲輕哼震退。老祖絕望中發現,自己豢養的蠱蟲紛紛倒戈!
十、化蟲為道
眼見大勢已去,老祖欲遁。蠶舟突然自動飛出,舟首蠶像噴絲成網。網住老祖剎那,女童靈體指尖點向其眉心。老祖渾身蠱蟲盡化玉蠶,胸口的青銅典自動剝離,典面蟲紋重組為《淨界經》補篇。
經卷完整時,老祖身軀琉璃化。他怔怔望著透明手掌︰\"原來...這才是道...\"說罷散作光點,滋養萬里荒原。光點落地處,生出淨道蘚,此蘚專克蠱蟲卵。
十一、劫初歸寂
道劫樹突然搖曳,樹心傳來劫初最後的嘆息。嘆息聲過處,虛空浮現青銅棺虛影。棺蓋開啟,飛出劫初左臂。此臂已褪盡蟲須,化為玉骨。玉骨落入真源碑,碑文因此多出《劫初錄》,記載著他從護道人淪為飼蟲者的全過程。
女童靈體將劫初玉骨煉為\"鑒劫尺\",尺可丈量修士道心,照見潛在劫數。無畏真君持尺巡界,發現三處潛伏的蠱巢。淨蠶道體吐絲為網,將蠱巢盡數淨化。巢中蠱蟲化蝶,蝶粉有助悟道之效。
十二、經傳萬界
玉經在碑頂懸掛九日,每日自動翻頁。經義化為道音傳遍太虛,修士聞之可解蠱毒。至第九日,經卷突然分化萬千,每卷皆成\"子經\"。子經認主後,會根據宿主特性顯現專屬化蟲法。
智靈殿主獲經後,創出《蠱紋推演術》;無畏真君得經,悟得《蟲甲鍛體法》。最神奇的是道劫樹,它吸收經義後,新結道果自帶淨蠱之效。修士服之,可永久免疫低階蠱毒。
十三、蠶母降世
女童靈體在道劫樹頂結繭九日。破繭時已長大為少女模樣,發間別著白玉蠶簪。她取心尖血點化九枚道蠶種,種入太虛九大靈脈。靈脈因此蛻變,孕育出\"淨道蠶\"。
此蠶吐絲為\"淨天綾\",可封界外邪蠱;織繭成\"悟道帳\",修士入內修煉事半功倍。更神奇的是蠶蛹,蛹中液體能洗髓伐毛。自此太虛修士皆以養蠶為必修功課,稱少女為\"蠶母\"。
十四、新劫預兆
當淨道蠶遍布太虛時,真源碑突現新文︰\"蠱劫方過,器劫將臨。\"碑文映出虛空景象︰某處破碎界域中,無數青銅法器正在自動組裝。這些法器形似蟲肢,卻蘊含超越蠱毒的詭異道則。
蠶母觀文色變︰\"這是...噬道皇的兵器庫!\"她立即召集九大淨池使傳人,以淨天綾為基,道蠶絲為絡,開始編織\"遮天幕\"。塵則率眾修士研習《器紋鑒》,提前防備器劫。
十五、薪火相傳
百年後的道劫樹下,蠶母正向新入門弟子演示化蠱術。她指尖躍動的淨蠶,正是當年九蠶後裔。塵在真源碑前講授《劫初錄》,警示後人莫蹈覆轍。無畏真君巡視各界,腰間懸著的鑒劫尺不時嗡鳴。
樹梢新結的道果中,偶有蟲形道紋閃現——那是淨化後的蠱種印記。修士服之,可短暫獲得蟲語能力。而樹根處的淨池秘境,已成為化蠱為道的聖地。池底沉著的青銅棺殘片,默默訴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