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听著李若漣的話,崇禎語遲了。
他也明白李若漣話中的意思,那就是不願意來的那就徹底干掉。
這種世界級別的人才不為我所用那也不能為別人所用,而且還是大明算計的國家,那算是敵人了。
思索了好一會兒後,崇禎才出聲︰“先監視著吧,如果沒有研究新式火器等對抗幫助官府、沒有聯合其他研究者對抗大明,那就不用管,但他們研究的內容要定期送回來。
可他們若是鐵了心的幫助官府來對抗我們,那就直接干掉。
另外,若是當地混亂的會影響到他們的生命安全時,可以采取強硬措施將他們弄走。”
“陛下放心,臣會讓指揮同知汪國興親自去歐洲坐鎮,專門負責處理此事兒,海盜多的很,收一批為我們所用,保證神不知鬼不覺的。”
“行,此事兒你來安排。”
崇禎點了點頭,眼中的殺意一閃而過。
這種手段的確是有些下作,但事關大明、華夏的未來國運,不為大明所用那就是大明的敵人,對待敵人需要仁慈嗎?
尤其是歐洲徹底亂起來後,源頭還是大明,那些人會奮起搞出新玩意迅速抹平動亂,甚至再次抬起槍口對準大明,這種時候不殺了還等什麼?
之所以沒有直接下令干掉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萬一走漏了消息,讓天下的人才怎麼看?還要不要來大明了?
但對抗大明那就是大明的敵人,殺了別人也沒話說。
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們的研究,這需要極高的天賦,不是是個人就行的,雖然他的腦子里有很多後世的技術,但那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知道手機、電腦、火箭、衛星、飛機、大炮、宇宙飛船、光刻機等等諸多的高科技的玩意,但也僅限于知道,原理嘛也知道一絲絲。
他好歹也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大學的知識就算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上的造詣或許比不上這個時代的一些科學家,但他所知道的知識這個時代的所有科學家綁在一起都不夠他打的。
物理上的安倍定理、洛侖磁力、磁場感應、萬有引力、動量守恆等等,
化學上的質量守恆、元素守恆、電子守恆、電荷守恆等等,
數學上的函數、等差、等比、拋物線、橢圓、雙曲線、圓的參數方程、直線參數方程等等;
但這有個屁用?
別說他現在大部分只是記得一個名字了,就算是全部記得又能咋滴,上學的時候老師又沒有教他們推理整個過程。
搞出一個公式,要補全一大堆的理論,這活他可做不來。
還不得都是這些研究人才從最基礎的做起來?
弄死一個人就會引發連鎖的反應,讓整個世界的科學進展都會延遲。
“等一下!”
崇禎叫住了正準備離去的李若漣,眉頭緊皺了起來。
他隱約記得歐洲在這個時期有幾個很重要的科學家出現了,例如科學革命的集大成者的牛頓、發明機械計算器的布萊茲•帕斯卡和後世千禧難題提出者的費馬。
他很想將這些人給弄回來,哪怕是綁也要綁回來,但這些他只是隱約記得,具體什麼時間出生、在哪個國家他都不清楚。
這完全就是明知道前面有一座巨大的寶藏,卻是找不到入口,心里那種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你們的對象中以數學家為優先級,其次則是機械方面的,不管是物理還是化學,亦或是冶金、工程、機械、水利等等都是建立在數學的基礎,
數學有了突破,朕說的這些不一定會有大突破,但肯定比現在更加的方便。
機械的發展,是對現實生活最為直接的改變。”
“臣明白!”
待李若漣回應後,崇禎擺了擺手,示意他先離去。
崇禎靜靜的坐著,思索著自己這份提前數百年的科技興國道路的漏洞,畢竟他這只是依葫蘆畫瓢,可不可行還不清楚,只能盡力完善吧。
“只要我們有先進的成果,就會吸引更多的海外研究者加入我們,然後慢慢的壯大。
當大明成為世界的科技中心的時候,海外諸國的學者只要想進步、想提升自己那就只能加入大明國籍,否則只能蹉跎一輩子。
只有有天賦極強者加入,那就能推動大明科技的發展,然後再次吸引強者加入,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強者恆強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前十年打基礎的時間以及歐洲徹底的亂起來,否則效果就會弱太多。
唉……基礎是打下來了,後繼之君能不能守的住,那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崇禎喃喃自語了幾聲,眼中也有一絲絲的無奈。
他規劃的挺好,擔心後繼之君瞎搞,但也是沒辦法,反正到時候他都死了,也管不了那麼多,只能說在生前將基礎打的無比牢固。
他雖然心懷天下,但穿越成崇禎已經九年的時間了,已經習慣了這個身份,第一反應還是這個天下是朱家的,然後才是華夏。
所以,他的所有策略的推動,如果大明承載不了,那最終都必須要落實到了華夏這個大家庭中。
“高深的玩意做不出來,電報機應該能搞出來吧,大致原理是用電流的‘通斷’和‘長短’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
導體切割切割磁感線時磁場感應變化產生電流,現在有蒸汽機了,就能產生穩定的電流,拉絲技術也是有的,橡膠也有了,電線也不是問題,
如此算下來,只要搞定電報機內部的部件構成,電報機搞出來個圓形來問題不大。
雖然可能速度慢了些,一分鐘才十幾二十個字,但比什麼六百里加急強太多了。
行了,這就是下一階段……朕的娛樂工作了,來到大明不親自搞一個研究怎麼行呢。”
崇禎嘴角掛著一絲笑意,背著手出了乾清宮,朝著後宮而去。
一天後,整個北京城徹底的炸開了鍋,大街小巷、茶館酒樓、街頭巷尾都滿是議論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