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己或者所在的地方不就是研究院嗎?”
皇帝輕飄飄的一句話再次讓滿是期望的畢懋康等幾位研究院的院長錯愕了。
不待他們多想,崇禎繼續道︰“國科院就像是一支野戰軍,他們的研究院和人才就是他們的軍營和士兵,統一指揮才能打勝仗,
而國工院則是軍師,智囊團隊,它不需要自己打仗,而是由最頂尖的‘將軍們’(技術人才)組成智囊團,為國家的重大工程決策制定戰略、提供咨詢和論證方案。
在做咨詢的同時做在自己的工作的地方做研究。
舉個簡單的案例,以三大運河的項目為案例,如何解決商船從長江到淮河距離太長的問題?
江淮運河這個宏大構想是否可行?中線、東線、西線三條線路如何選擇?面臨哪些技術和生態挑戰?
國工院則是組織了大量水利、土木、環境、地質等領域的技術人才,進行前期論證和咨詢研究。
技術人才並不是自己去挖渠修壩,而是研究和評估不同調水路線的工程可行性和經濟成本。
對沿線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如土壤鹽堿化、水土流失、沿途城池商貿等等問題及應對措施。
提出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預算,突發事件等等形成一份重量級的咨詢報告交給朝廷,做與不做那是朝廷的事兒,和國工院的技術人才沒有關系。
完成了這項咨詢工作後,召集來的技術人員各回各工作的地方,繼續從事之前的研究。”
眾人再次面面相覷,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他們听懂了皇帝話中的意思,但就是因為听懂了所以才會如此的震驚。
畢懋康想了想後,用不確定的語氣問道︰“陛下,您的意思是國工院的技術人才是兼職的?可以是私人的?”
“不是唯一,也可能如國科院一樣是全職的。”
“這、這……怎麼可以?”
“為什麼不可以?”
“科技發展關于大明的強大,若是讓商人去搞,那成果就是商人的,這對大明不利!”
“陛下,商人逐利,他們搞出來了那就得百姓買單,加重百姓負擔!”
“陛下,商人搞研究萬一賣給海外諸國那豈不是資敵嗎?”
“陛下,商人搞研究會不會形成壟斷?”
“陛下,我們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後便宜了商人,這不妥吧!”
“陛下,臣也是這個想法,從社學、郡學、大學,一共九年的時間,我們耗費了大量的心血、精力,最後被商人挖走了,我們損失就大了!”
“是呀,他們會開出遠超朝廷給出的待遇,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堅守的住。”
……
等到畢懋康說反駁後,大殿內群臣也都紛紛的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壟斷、逐利、資敵等等。
崇禎輕輕咳嗽了一聲,爭論的眾人慢慢的停了下來。
“諸位的擔心朕是知道的,但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崇禎緩緩道︰“咱們先說說商人搞研究的好處,第一,可以環境朝廷的財政,
你們要知道需要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朝廷不可能每個項目都投入,即便是都投入了又需要多少人盯著?
商人有多少?數百上千,一個商人搞兩三個就是幾千個,人多力量大!
其次,緩解我們的人才投入以及幫我們培養人才,我們沒有那麼多人,但商號自己搞研究就會傳幫帶,最終會出現一大批人才。
第三,研究靈活和敏感,商號決策層少,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調整研究方向;
第四,成果轉化效能突出,以商業回報為導向推動研究成果的快速產業化。
你們要知道全世界不止大明一個國家,海外還有幾十數百的國家,他們也會搞研究,誰搞出的速度快,誰就能佔據市場,財富就會流入研發出來的國家。
第五,商號之間搞研究最後會形成良性的競爭,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和領先的技術優勢,就會不斷的研究進行迭代升級,形成一道技術護城河,讓海外勢力無法打入。
且在升級的過程中,生產工藝的改進、 管理人員水平的提升、供應體系的流轉等等都能成體系的用到其他行業。
第六,成果在市場上推廣後就會產生極大的稅收,為國科院提供資金。
最後,商人不商人的無所謂,反正都是大明的百姓,無論是研究成果還是研究過程中培養的人才,那都是在大明境內,壯大的是大明的國力。”
“至于說壟斷市場、百姓買單,這也不用擔心,物價是由市場決定的,定價太高沒人買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而且又不止一個商號在研究。
最不濟不是還有朝廷兜底嘛,我們尊重他們的研究成果,但他們也得遵守大明的律法,你可以賺銀子,但不能吃相太難看。”
“資敵的事兒更不可能發生,因為他們只能研究民用的東西,且賣給海外諸國的時候也要先得朝廷優先,朝廷不買了才能輪的到海外諸國。”
“至于說我們九年培養出來的學生都被商人挖走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我們只是一所大學,未來可能就是三所、十所,一年兩三萬人畢業。
按照八歲入學,九年培養,畢業十七歲,十年後他們才剛好是青年,二十年後是壯年,二十年後有四五十萬大學畢業的,朝廷的研究院才能用多少?
即便是有一部分走胥吏路徑,剩余的我們也用不了,商人搞研究也算是解決了我們的就業問題。”
“所以總得來看,商號搞研發是有利而無一害。”
崇禎一番言論之後,群臣都張大了嘴巴,眼中滿是慚愧之色。
皇帝說的這些他們竟然給忽略了,既然皇帝能將官道、港口以及官道上的鈔關交給商人,那這商人搞研究也肯定是可行的。
仔細一想的確如皇帝所說,只要不是搞軍需類的研究,商人搞研究是真的全都是益處。
但幾息之後,畢懋康再次出聲了︰“陛下,那商號開出的條件比朝廷高,將我們優秀畢業生都吸走了怎麼辦?”
崇禎端起茶輕輕的喝了一口,輕聲道︰“這個就更不用擔心!”